統計數據顯示,大腦的構造與智力之間存在著適度的相關性,但是具體是腦結構中的什麼位置影響著我們的智商呢?大腦中是否存在一個如同電腦CPU一樣的區域,決定著我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為了充分了解智力的成因,神經學家對大腦的運算功能進行了研究。
你腦海中的CPU確實存在
通過現代技術PET腦部掃描發現,當人們仔細考慮類似於智力測驗那樣的各種問題時,眉毛上部外端的一個額葉區就會變得格外活躍,這個區域位於腦門的中央位置,和前額的寬度差不多。當人們加工語言問題的時候,這個區域的左邊部分會活躍起來;當加工空間問題時,則是左右兩邊的區域同時被激活。
研究者鄧肯認為這就是一個組織和協調信息的綜合工作場所,而高智商的人的這片工作區域的功能,在理論上十分優異。比如通過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發現,他的大腦中這片區域的面積比平均值大15%。
顯然,這片區域的面積大小是影響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區域可能就像電腦的CPU一樣,那麼每個人腦中的這個CPU的處理速度差異對智商有影響嗎?
加工速度
更聰明的人真的就像今天的計算機CPU那樣,有著更高效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某些任務中,他們確實有著突出的表現。
心理學家亨特的研究表明,言語智力測試的得分高低是可以預測的。當一個人從記憶中人提取信息的速度越快,他的言語能力則越高。那些能在一閃而過的單詞卡中識別出A和a是同樣發、sink和silk是不同單詞的人,往往能在言語能力上獲得高分。
在對那些12-14歲就已經進入大學的天才大學生進行的測試表明,他們對言語測試的反應尤為迅速。並且除了加工速度,他們的知覺速度也異於常人。
知覺速度
在一項關於知覺速度的典型實驗中,快速閃現一個不完整圖片對被試刺激。然後,研究者詢問被試,殘缺的部位是什麼形狀?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者持續地縮短不完整圖片的閃現時間,發現當一個人達到80%正確率時,需要的圖像閃現時間約為0.02秒,這就是大腦知覺的平均時間。
人腦的知覺速度相當於對電腦CPU的輸入速度,運算速度再快,若沒有快速的信息輸入也是沒有效用。
那些知覺反應速度更為迅速的人,往往能在智力測驗中獲得略高的分數,並且相對於言語類問題,他們在知覺性問題解決的測驗中表現也的確更為出色。
神經速度
先進的製造工藝和集成度讓電腦的CPU有著更強的解算能力。那麼高智力者更快的加工速度和知覺速度反映的是他們額葉區「CPU」神經系統更強的神經速度嗎?
多次研究發現,高智商的人的腦電波能夠確實更快、更複雜的記錄簡單的刺激,在執行簡單的任務時(例如聽到聲音後就按下按鈕),大腦被激活的速度也傾向於稍快。
在簡單任務中的神經加工速度快,就能夠推斷出高智商者對複雜的問題解決的速度也會快於平均值。雖然目前神經學家還沒有充分的證據和理論基礎能解釋這一現象,不過他們也確實認可,神經速度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核心信息加工能力」。
大腦的運算速度和智力顯著相關
當你腦海中的CPU快速運算,那麼更快的神經速度就能夠帶來更快的信息加工,更快的加工速度就可以帶來更多的信息。而當更多的信息能被大腦快速的提取使用時,這個大腦的主人就會被稱為高智商的人。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腦神經細胞突觸的數量在幼年時會伴隨著外界刺激增長,而在人成年之後不會再增多。不過人腦就和人的肌肉一樣,存在著用進廢退的效應。
所以,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我們應該多帶孩子去感受新鮮事物,了解自然的運轉規律,學習有趣的知識,讓孩子的神經突觸增多以提高大腦的運算速度。而對於成人,則不能停止學習和思考,勤於用腦才能保住智商。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進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