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中有一個類似CPU的核心,我們的聰明才智全靠它

2021-01-15 Knight日記簿

統計數據顯示,大腦的構造與智力之間存在著適度的相關性,但是具體是腦結構中的什麼位置影響著我們的智商呢?大腦中是否存在一個如同電腦CPU一樣的區域,決定著我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為了充分了解智力的成因,神經學家對大腦的運算功能進行了研究。

CPU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決定了性能

你腦海中的CPU確實存在

通過現代技術PET腦部掃描發現,當人們仔細考慮類似於智力測驗那樣的各種問題時,眉毛上部外端的一個額葉區就會變得格外活躍,這個區域位於腦門的中央位置,和前額的寬度差不多。當人們加工語言問題的時候,這個區域的左邊部分會活躍起來;當加工空間問題時,則是左右兩邊的區域同時被激活。

大腦被激活的部位就是工作的部位

研究者鄧肯認為這就是一個組織和協調信息的綜合工作場所,而高智商的人的這片工作區域的功能,在理論上十分優異。比如通過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發現,他的大腦中這片區域的面積比平均值大15%。

顯然,這片區域的面積大小是影響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區域可能就像電腦的CPU一樣,那麼每個人腦中的這個CPU的處理速度差異對智商有影響嗎?

大腦存在一個類似CPU的核心部位

加工速度

更聰明的人真的就像今天的計算機CPU那樣,有著更高效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嗎?答案是肯定的。在某些任務中,他們確實有著突出的表現。

心理學家亨特的研究表明,言語智力測試的得分高低是可以預測的。當一個人從記憶中人提取信息的速度越快,他的言語能力則越高。那些能在一閃而過的單詞卡中識別出A和a是同樣發、sink和silk是不同單詞的人,往往能在言語能力上獲得高分。

在對那些12-14歲就已經進入大學的天才大學生進行的測試表明,他們對言語測試的反應尤為迅速。並且除了加工速度,他們的知覺速度也異於常人。

核心區域的運算速度十分重要

知覺速度

在一項關於知覺速度的典型實驗中,快速閃現一個不完整圖片對被試刺激。然後,研究者詢問被試,殘缺的部位是什麼形狀?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者持續地縮短不完整圖片的閃現時間,發現當一個人達到80%正確率時,需要的圖像閃現時間約為0.02秒,這就是大腦知覺的平均時間。

0.01秒的閃現很難被察覺

人腦的知覺速度相當於對電腦CPU的輸入速度,運算速度再快,若沒有快速的信息輸入也是沒有效用。

那些知覺反應速度更為迅速的人,往往能在智力測驗中獲得略高的分數,並且相對於言語類問題,他們在知覺性問題解決的測驗中表現也的確更為出色。

輸入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樣重要

神經速度

先進的製造工藝和集成度讓電腦的CPU有著更強的解算能力。那麼高智力者更快的加工速度和知覺速度反映的是他們額葉區「CPU」神經系統更強的神經速度嗎?

多次研究發現,高智商的人的腦電波能夠確實更快、更複雜的記錄簡單的刺激,在執行簡單的任務時(例如聽到聲音後就按下按鈕),大腦被激活的速度也傾向於稍快。

腦電波頻率可以反應神經速度

在簡單任務中的神經加工速度快,就能夠推斷出高智商者對複雜的問題解決的速度也會快於平均值。雖然目前神經學家還沒有充分的證據和理論基礎能解釋這一現象,不過他們也確實認可,神經速度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核心信息加工能力」。

神經細胞是大腦CPU的組成材料

大腦的運算速度和智力顯著相關

當你腦海中的CPU快速運算,那麼更快的神經速度就能夠帶來更快的信息加工,更快的加工速度就可以帶來更多的信息。而當更多的信息能被大腦快速的提取使用時,這個大腦的主人就會被稱為高智商的人。

大腦的核心能力讓我們是聰明的要素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腦神經細胞突觸的數量在幼年時會伴隨著外界刺激增長,而在人成年之後不會再增多。不過人腦就和人的肌肉一樣,存在著用進廢退的效應。

所以,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我們應該多帶孩子去感受新鮮事物,了解自然的運轉規律,學習有趣的知識,讓孩子的神經突觸增多以提高大腦的運算速度。而對於成人,則不能停止學習和思考,勤於用腦才能保住智商。

大腦和其他能力一樣,也是用進廢退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進學解》

相關焦點

  • 如何把存儲器做到CPU裡?我們向大腦找答案
    所以我們希望用腦啟發設計新的人工智慧晶片。我們想通過向生物學家學習、向神經學家學習,來看看大腦是如何處理計算的。大腦有幾個特點,一個是有大量的神經元連接性,以及神經元加突觸的結構,一個神經元將近連接了1萬個突觸。第二個它的時空信息的編碼方式是用脈衝的方式。我們希望模仿大腦的結構和工作機制,用脈衝編碼的形式來輸入輸出。生物突觸是信息存儲也是信息處理的最底層的生物器件。
  • 宇宙就像一個大腦,但它身體去哪了
    所以很容易聯想到,我們所居住的宇宙也許是一個巨人的大腦。但是事實上,還有別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宇宙網絡和腦細胞看起來這麼相似:物理規律在任何地方都同樣適用。縱觀人類歷史,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物質和能量在宇宙中的運動來學習物理規律。從最小的原子到最大的星系,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遵循物理定律。但是所有事物遵循相同的規律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是一樣的。
  • 筆記本散熱主要靠「冷卻水」,不然換了CPU矽脂還是高溫
    筆記本散熱主要靠「冷卻水」,不然換了CPU矽脂還是高溫哈嘍各位小夥伴,你們好!前幾天有位朋友打電話給筆者,說他的筆記本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藍屏或者自動關機。 由於只是電話中溝通也判斷不出是什麼情況,筆者只能讓他先用軟體殺毒再優化下系統。優化完後對方表示還是一樣的情況,一開始運行速度特別慢,到最後藍屏死機。重啟筆記本電腦後,運行一會兒又自動關機了,反覆幾次都是如此。
  • 作為計算機的大腦,CPU核心是否越多越好,需科學權衡利弊
    統一or非統一,內存訪問的選擇一般核心比較多的CPU,會把自身的核心分組進行工作,我們稱每組為一個節點,CPU通常會把核心分為兩個節點。而CPU又分為兩種架構,他們分別為NUMA架構,也就是非統一內存訪問,還有UMA架構,它的意思是統一內存訪問。
  • 玻爾茲曼大腦和缸中大腦:我們到底生活在現實還是幻想中?
    畢竟宇宙都已經存在了130—140億年了,我們人類不過是這漫長時間中的彈指一瞬,而我們的地球存在了46億年也都還是保持著它的形態,只不過幾千年歷史的人類,又怎麼可能感受到變化呢。玻爾茲曼大腦就是假想在低熵宇宙內熵的漲落間,應該會出現許多低熵的自我意識。那為什麼是大腦?因為相對於一個身體,只出現一個大腦的熵更低。
  • 大腦中「勤奮的小孩」靠作弊「犒賞」自己
  • 那些控制我們喜怒哀樂的大腦中的化學物質
    現代醫學已經將人腦做了一番窺探,我們大腦中的信號,是靠神經元來傳遞的,可是奇怪的是,神經元並不像網際網路那樣,是用線連接起來的,他們是一個個鼓勵的組織,神經元的末端,有一種叫做「突觸」的組織,他有點像神經元的手,但是兩個神經元溝通的時候,並不是握手,而是「突觸」分泌出一種化學物質,通過化學物質來傳遞我們的愉快或悲傷。
  • cpu天梯圖2019年2月最新版 2019年2月cpu性能天梯圖排行
    CPU天梯圖中共有兩個平臺,即intel和AMD平臺 cpu天梯圖2019年2月最新排行榜 2019年2月cpu天梯圖性能排行。
  • 大腦中的地圖,在幫我們理解世界?
    在同一個區域內,神經元的活動表達信息,相鄰的神經元表達相鄰的事物:相鄰的身體部位、視野中相鄰的區域或相鄰的空間位置等。因此,大腦就像個地圖冊。它包含很多地圖——身體的、視覺世界的、我們生活的空間的。大腦工作時,一個神經元表達的抽象信息與它的物理位置之間不一定要有任何關聯,但因為表達相似信息的細胞總是需要互相溝通,所以把它們放在一起可以減少通訊消耗。
  • 超常大腦大講堂:什麼是人工神經網絡?它和我們大腦有本質區別嗎
    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你在一個5X5的表格裡,將0~9隨便填入,這樣就出現了25個手寫的數字;然後攝像頭掃過每一個方格(輸入層)、經過電腦識別(隱藏層)、最後在屏幕上顯示出你寫的數字(輸出層)。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人工神經網絡。那麼在這個網絡裡,最核心的是什麼呢?就是隱藏層(hidden layer),就是他通過模擬神經元的活動,完成對複雜問題的處理。
  • 大師教你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16位CPU
    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16位CPU,首先我們要明確CPU是做什麼的,想必各位都比我清楚,百度的資料也很全。。。。。,這些知識都很容易獲得,各種書上面都會提到,並且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會提到這些知識)我們要實現的是一個RISC指令集的CPU,並且我們最後要自己為這個CPU設計指令並且編碼。
  • 缸中之腦實驗讓大腦出現錯覺,我們身處的宇宙會不會也是虛擬的?
    然而,虛擬實境技術的成熟,不禁令人聯想到《楚門的世界》,人們是否生活在一個真實的宇宙中,成為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課題。《楚門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主人公的人生中一切都是真實的,但又都是不同的人扮演的,他們受導演和劇本的安排,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楚門」提供儘可能真實的體驗。
  • 宅家也能做的波速球運動,核心、平衡全靠它!
    波速球(BOSU),也叫波速平衡球,上半部分是一個橡膠的半球,下面是一個平衡底座。每個健身房都會有這個器材,不過波速球並不大,50釐米左右的直徑,扁扁的,在家裡也完全可以準備一個,不用時塞在床下,完全不佔空間。可能有不少人並不知道波速球鍛鍊有什麼好處,也不知道該怎麼使用,今天寶媽帶大家了解一下波速球。
  • 手機cpu哪款型號性能最好排行 手機cpu天梯圖排行榜2019年11月最新...
    手機cpu哪款最新型號性能最好?首先我們要知道,如何判斷一款手機性能怎麼樣?一般我們比較性能都是通過CPU型號來比較的,手機CPU作為目前智慧型手機最最核心的硬體,通過手機CPU天梯圖,我們可以快速了各型號處理器性能排名、不同型號CPU之間的性能關係等,具備很好的參考價值。
  • 大腦記憶力最強的學習法,愛因斯坦:我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
    關於學習法,我會不厭其煩的把它講透,講明白,講易懂,力求大家徹底掌握它的本質,這似乎看起來有些嘮叨,但是這完全有必要,它是我們今天這個知識時代獲取有效知識的前提,沒有一個有效學習法,你幾乎不可能真正跟得上這個時代的領潮人。因為真正厲害的人,他不僅懂得學習,擁有一個高效的學習法,同時他還異常拼命。
  • 60歲老人做頭部CT 左腦是空的僅靠半個大腦存活
    大腦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左右大腦的功能各有不同,人的一切都靠左右大腦來控制,腦組織有輕微病變都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更別說缺失了,最輕的後果也是不同程度的殘疾。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2日報導,這位老人已婚,生有兩個孩子,在蘇聯時期是一名軍人,後來退伍回家,擁有大學學歷,是一名工程師。近日,老人突然得了小中風,一側肢體行動困難,被送往莫斯科一家醫院接受治療。醫生在給老人做頭部CT檢查時,驚奇地發現他頭部的左半邊呈現「黑洞」,腦殼裡沒有腦組織,老人僅用右邊腦子,也就是半個大腦活了一生,而且跟正常人一樣。
  • 自私會有報應,因為大腦有一個因果報應神經元
    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苦惱,我們身處一個需要更多社會化的我的社會,而我們身上卻餘留強烈的自我的動物性,而它就來自於我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更來自於我們的基因,即我們的動物腦,而它卻是在動物叢林時代打磨完善的,它並不是為了合作而構建起來的,恰恰相反,它必須純粹的自私,強烈的為已去趨利避害,才能在動物叢林中生存下來。
  • Kubernetes K8S之CPU和內存資源限制詳解
    針對內存、CPU和各種設備都有對應的cgroup。默認情況下,Pod運行沒有CPU和內存的限額。這意味著系統中的任何Pod將能夠像執行Pod所在節點機器一樣,可以消耗足夠多的CPU和內存。一般會針對某些應用的Pod資源進行資源限制,這個資源限制是通過resources的requests【要分配的資源】和limits【最大使用資源】來實現的。
  • 大腦靠什麼供給能量?
    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神經細胞,每個神經細胞中都有一個「小型發電廠」,為細胞活動提供能量。而粗略估計,大腦約含140億個神經細胞和9000億個神經膠質細胞,這麼多「小型發電廠」所需的「發電燃料」從何而來呢?大腦靠什麼來供給能量呢?其實,「發電燃料」就是來自大腦裡面的葡萄糖。
  • 摩爾定律全靠它 CPU光刻技術分析與展望
    重複多遍,形成一個3D的結構,這才是最終的晶片的核心。每幾層中間都要填上金屬作為導體。層數決定於設計時晶片的電晶體布局和電晶體規模,以及通過的電流大小。    6、封裝    這時的晶片是一塊塊晶圓,它還不能直接被用戶使用,必須將它封入一個陶瓷的或塑料的封殼中,這樣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裝在一塊電路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