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法,我會不厭其煩的把它講透,講明白,講易懂,力求大家徹底掌握它的本質,這似乎看起來有些嘮叨,但是這完全有必要,它是我們今天這個知識時代獲取有效知識的前提,沒有一個有效學習法,你幾乎不可能真正跟得上這個時代的領潮人。
因為真正厲害的人,他不僅懂得學習,擁有一個高效的學習法,同時他還異常拼命。
我可以自信的說,我現在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我的這個學習法,得來全是淚水,因為我極度拼命的學習已經持續非常多年了,而幾乎有80%的時間,我認為都是低效的。
正是這樣的原因,迫使我不斷探索學習法,我讀了無數的書,但是我依舊不得要領,而我現在才知道,最核心的原因,在於實際上,目前市面上,所有介紹學習法的書箱,幾乎都是停留在經驗與猜測層面,沒有一個能夠真真正正講得清大腦原理的。
而大多所謂根據大腦原理的學習法,實際上也是渾水摸魚,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即使是當今最發達的大腦神經科學,也還沒有完完全全解開大腦之迷,所有人都是在半猜測半依據的狀態。
而我之所以覺得我幾乎已經掌握了大腦的學習原理,核心在於我打通了動物腦與前額葉之間的關係,我發現這兩者是解釋一切與人相關問題的關鍵。
你將會在我的文章中,大量的發現它們,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大家要重視,重視,再重視。
有一位專欄讀者發來如下這個問題:
在此之前,我也看了一些書,認為有些學習方法,還是有效果的。我每次學習新知識時,首先邊看邊記,回想,採用費曼學習法,做思維導圖。
我覺得這些做法很熟悉,因為它正是我早期的學習方式,我當時也學習了大量的學習技巧,什麼超越記憶法,費曼學習法,思維導圖,但所以這些技巧,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搞懂背後的原理,特別是網上寫這類文章的人,95%以上的人,都是在蹭流量,都是在寫他自己用了這個學習法,覺得有效的分享,但實際上,很多人從來不懂背後的原理。
我這樣的狀態也持續了幾年,直到最近幾個月,我才徹底明白原來我一直還是在假明白的狀態,我並沒有真真正正進入那個真正高效的學習法境界。
我曾經分享【以教促學】是我的高效學習法,我近一年多來,正是因為這個方式,實現了相當高效的學習,但是我直到最近,才完完全全明白,這個學習法的高效點,到底在哪裡。
【以教促學】實際上是費曼技巧中的關鍵步驟,直觀的理解就是當你教別人時,你的學習效率就是較高的。
我們必須追問,為什麼以教促學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關鍵點是什麼?
學習法的關鍵點
幾乎很少有人能講清楚為什麼及大腦背後的原理。
即使像成甲這樣已經出了2本關於學習法的書的人,我認為他也沒有徹底搞明白大腦學習法的核心原理,比如他在書中介紹掌握思維模型與內化思維模型的幾個技巧:
情境學習;交替學習;回顧測試;舉一反三與思維模型撲克牌法;反思日記與定期回顧;
他講的這些都有道理,但並不是那個核心點,實際上,他的所有這些技巧,如果說有效,那麼是因為他正好踩中了學習法底層的那個關鍵點。
而學習法的這個關鍵點,正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因為只要掌握了這個關鍵點的道,不管術的層面如何變化,只要不離「道」,我們的學習法就一直是高效的。
因此,講到學習法的「道」,我自然要從天道追究起,但是這樣交代不完,「天道」的演化與奧秘,我在基礎篇已經全面交代過,我直接跳到動物腦與前額葉,我直接切入那個要點,因為中間很多大腦神經元原理,我都已經交待過,我只是想讓大家更簡單更直接的掌握那個核心要點。
這個要點,根源於我們的動物腦,因此,最高效的學習法,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生活本身,我們的所有身體記憶與行為記憶,也就是我們經歷過的些場景與情緒,即情景,是具有最強記憶力的。
這才是真正的費曼學習法,只有符合大腦的記憶力原理,才是最高效的!
我們的大腦,在叢林環境中進化300萬年以上,就是在迭代這些經驗生活能力,這是我們最核心的能力,因此,最高效的學習法,如果說它有效,那麼就必然是因為它剛好踩中這個關鍵點,而這個點,也正是我們人類在萬物演化中的天道,而它就體現在我們的動物腦的經歷上,也就是那些帶著情緒的經歷。
因此,動物腦的情景,是我們學習法的最核心點,費曼技巧的以教促學,如果說他能達到最高效,那麼就是因為它剛好踩中這個精髓。
於是,我所要探索的就是,如何利用動物腦的情景來學習?
「行」是學習法的精髓
我直接講例子,方便大家理解與吸收:
比如,從古至今,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在不斷的探索學習法,他們其實早已得到其中的「道」。
比如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很多人把「習」理解為複習,這是誤解,複習不是什麼深奧的學問,實踐才是,「學習到一個理論,然後把這個理論運用到生活裡面」這才是大學問。
因為我們人,往往是「說到,做不到」,這是有深刻原因的,而背後在大腦層面的原因,就是基於前額葉的知識,無法改變動物腦,或者說無法撼動動物腦的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知行合一如此之難的原因,99%的人,99%的時候,都是做不到知行合一的。
教育家陶行知,還為此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行知」,他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這裡的核心,就是「行」,行是一切的奧秘,行對應我們的動物腦,而只有行才能產生情緒,而情緒正是能量的化身,是這個世界背後的運行力量的主宰,這是一股我們要謹慎的力量,同時也正是我們要利用的力量,而最高效的學習法,正是因為利用了這股力量。
而它的奧秘就在於「行」背後的情緒。
即使是我們今天的教育,不斷爭論的,也正是這個東西,我們的應試教育之所以不斷的被批評,正在於它脫離了「行」這個基礎。
我們今天的學生,坐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聽老師講道理,知識沒有了底層「行」的基礎,於是,知識與生活脫離,於是,知識無用;我們今天的家庭,父母幾乎把所有的家務活都幹完了,孩子無法體會勞動背後的汗水與情緒,而另一方面今天的分工體系使得大多數人不用再親自勞動,只需要坐在電腦前,這導致今天的人嚴重缺乏「行」這個基礎。結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懂得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因為他們找不到底層的根基與力量!
我們今天大量的人的學習,停留在不斷的讀書上,正如你現在讀我這篇文章一樣,如果你不停下來,結合「行」,你就是低效的,無效的學習。
因此,不管如何運用各種學習技巧,比如舉一反三還是如何重複記憶,都無效。
用知識整頓「行」
那麼,以教促學,為什麼會有效?
這裡的奧秘就在於當你想要真正教會學生時,會促使你去做一件事,而這件事情,正好符合了「行」的法則,那就是,當我要真正使得學生聽明白一個道理的時候,我必須講通俗易懂的例子,必須在我的大腦裡面,去搜索我生活中的那些經歷,來說明我所要表達的知識;
請重點理解我這句話:「在我的大腦裡面,去搜索我生活中的那些經歷,來說明我所要表達的知識」。
這裡有兩個要點:
我自己的生活經歷;用知識點整頓我的生活經歷;這裡的關鍵就在於,有情緒的生活經歷,是大腦記憶力的奧秘,情緒越大的經歷,大腦會記得越牢固,這就是情緒的地位,而它的地位正在於它是能量的化身,而能量正是這個世界演化的道。
這就是高效學習法的最關鍵點,但它也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動物腦層面首先要有生活的素材,也就是有對應的,與知識相關的人生經驗,這些經歷就是帶著情緒的經驗,這叫情景。
當我們帶著一個知識點,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搜索各種各樣的情景來匹配時,實際上,就是利用了動物腦與前額葉的特徵,使得動物腦上的生活情景神經元,發出突觸連結到知識點上,這就是有效學習的原理。
比如,【從眾心理】這個知識點,你搜索到了10個你自己的生活場景,於是,這10個生活情景,就被一個知識點串起來,或者說被這個知識點歸類了。再比如另一個知識點【錨定原理】,你又搜索到了10個情景,於是這10個情景又被這個知識點整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