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學會正確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2020-08-27 大腦裡的新鮮事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愛因斯坦

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後就能成為科學家?

相信所有看到愛因斯坦這句話的人,更多的是覺得愛因斯坦在開玩笑,因此,對它付諸一笑,不把它當回事。

我們或許會覺得思考確實重要,但是我們講不清楚為什麼,它到底重要在哪裡,因此,對於愛因斯坦這樣的說法,我們很難信服,更別說能夠真正重視思考。

然而,小務虛今天要從大腦的神經元原理,來論述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的分量,它確實不是愛因斯坦的玩笑。

不斷的思考,思考,再思考,特別是根據大腦神經元原理的正確的思考,確實可以讓人成為一個卓越的人,確實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出色的科學家。

突觸

突觸--神經元連結

我們的大腦有800億左右的神經元,所有這些神經元通過突觸「連結」在一起,如上圖紅色圈圈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它實際上,並不是真的連接著的,它的中間是有間隙的,這個有間隙的連結所形成的結構,就是突觸。

也就是大腦裡面所有神經元之間的連結,都是由突觸形成的,所有的信息就是通過這些突觸傳遞的。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突觸理解成就是知識或者信息,我們大腦發送一個信息,或者被我們叫作記憶一個知識點,實際上,就是形成一個突觸。

因此,學習的過程,或者說形成任何一個新運作,新信息,新想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形成突觸的同一過程。

這就是突觸,我們先把它簡單的理解成:知識。

那麼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形成突觸的過程

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在背誦的時候,涉及兩個層面的學習:

  1. 新知識的存儲,即形成新記憶的過程。【形成突觸】
  2. 把新知識轉化為牢固的知識,即強化記憶的過程。【強化突觸】

這兩個過程,是我們最擅長的,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兩步,這兩步並不怎麼需要特別的智力。

然而,人類大腦的關鍵能力不在上面這兩個過程,而在於連結起來的神經元網絡。

神經元網絡

連結起來的神經元網絡有2個概念:

  1. 所有神經元連接起來。
  2. 一個神經元儘可能多的長出分支,然後去與其他神經元連結

一個極多分支的神經元

當我提到連結起來的神經元網絡時,容易讓人誤解是僅僅指所有神經元連結起來,實際上,確實其中也包含了這個概念,但這個只是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概念是第二個:指一個神經元儘可能多的長出分支

這是人與人大腦區別的關鍵所在。

一個能力一般的大腦,它也可以存儲非常多的知識,但是他的這些知識所對應的神經元,是簡單的連結在一起的,而不是第二種,第二種的核心秘訣是,知識點是關聯的,它在大腦裡面的體現就如上圖所示,它的每一個神經元,具有大量的分叉。

研究顯示,一個神經元,最多可以分叉出8000個分支

這是一個最核心的能力,如果所有的800億的神經元,都能最大限度的長出分支然後進行連結,它就意味著,這樣的神經元網絡的密度就是最大的。

愛因斯坦死後,科學家對他的大腦進行研究時,意外的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只有1230克,比正常男性的大腦還小170克,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此具有創造力的大腦,竟然比常人還小!

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以往的觀念,即認為大腦越大越好!

然而,現在科學家為我們解密了大腦神經元連結的原理,使得我們真正明白,大腦的真正智慧在於神經元的分支數上。

高密度的神經元連結

於是,我們的問題轉變為,如何才能打造高密度的神經元網絡?

我們借如下這個例子,來理解這個概念。

小務虛家有一個6歲的兒子,如下這些蘋果與梨,是他切出來的

創意切法

或許,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見過這樣的切法,小務虛自己更沒見過!也不可能會這樣切。

小務虛吃了一輩子的水果,從來只有有限的那幾種切法,削完皮,然後切半或者切成四塊。

於是,在小務虛的大腦的神經元裡面,對應切蘋果的這件事,就有固定的那些網絡。只要不出意外,我的這些神經元連結的方式,基本不會再改變,因為我每次切蘋果,基本都會採用同樣的做法。

這些做法,因為重複的次數非常多,因此效率非常高,它對應的就是我們最開始所說的,強化突觸,這個位置的相關神經元的連結所形成的突觸,非常強大及穩固,強大到我們的手可以自動化操作這些步驟,而我們的大腦可以想著其他事情。

這就是習慣的用處,不出意外,一個成年人,會用他的所有習慣來做所有對應的事,為了這種高效率,我們因此付出了代價,那就是,我們的這些習慣對應的神經元,不再長出新的分支,因為我們不再用新的動作來做這些事情。


兒子正好相反,

  • 他第一次的切水果可能跟我一樣
  • 第二次他說要切星星蘋果(整個蘋果橫切)
  • 第三次他說要印蘋果,即印星星,兔子,愛心等(之前做麵包時印過)。
  • 第四次他開始切其他水果了,哈密瓜,西瓜等等。

於是,兒子大腦的與「切」水果相關的這組神經元,就不斷的在長出新的分支,只要兒子不斷的冒出與「切」相關的新的想法,這組「切」的神經元網絡就會不斷的長出新的分支。

如果有所有的事情,都不斷的有新的想法加入,新的信息加入,那麼原先那些神經元就會不斷的長出新分支,所有神經元的連結密度就會越來越高。

於是,創造力就產生。

這應該就是愛因斯坦的大腦的原理所在,它不一定是要最重的,但是它一定就是密度最高的

思考,思考,再思考

因此,要打造高密度的神經元網絡,核心秘訣就在於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對某些知識點不斷的從各個角度去思考,發散思維去思考,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就是不斷的思考,思考,再思考。

因此,當愛因斯坦說:「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這個說法,一點也不是玩笑,它正是符合大腦的神經元原理的。

這就是思考的重要性所在,而它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卻是最難的。

我們的教育從來不鼓勵學生思考,相反,我們的有標準答案的應試製度,正好會扼殺學生思考的能力,為了考高分,我們不斷的死記硬背,我們不斷的學習大量的知識,我們在大腦裡面,形成大量的突觸,但是這些突觸由於缺乏思考,因此,都是散點式的記憶在我們的大腦中的,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的學生極其缺乏創造力。

另一方面,這種程度的思考,決不是僅僅停留在表層,因此,它需要我們對學習的東西具有強烈的興趣,我們才有可能不斷的深入的思考,越有深度的思考,越發散思維,意味著分支越多,意味著最終的人與人的區別會非常大。

請記住,單單一個神經元,最多可長出8000個連結,而如果你經常只是停留在記憶知識而已,那麼你的神經元的利用率,每個神經元平均的突觸數,可能就只有80個或者更少,單單一個神經元相差就100倍,更何況大腦中有800億個神經元。

這些數值的乘積,就會造成人的智慧的巨大區別!

因此,一定不要逼你的孩子學習,相反,要鼓勵孩子發現他的興趣,因為,只有在他感興趣的領域,他才有可能成為那個挖得最深的人。

因此,請欣賞你的孩子的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鼓勵他,這是保護他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最有效做法。

因此,在進行不斷的思考之前,學會根據神經元的這個原理進行正確的思考,才能最有效的打造想像力與創造力。



推薦閱讀,神經元更詳細的原理:

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愛因斯坦

關於神經元的更多介紹,可以在頭條上搜索「神經元」

相關焦點

  •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什麼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要從根本上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神經元的原理講起。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後就能成為科學家?相信所有看到愛因斯坦這句話的人,更多的是覺得愛因斯坦在開玩笑,因此,對它付諸一笑,不把它當回事。
  • 你其實並不懂思考,愛因斯坦: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隨著打卡反思項目的深入,我突然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實際上並不懂如何正確的思考!這說來真可笑,難道思考還會錯誤?是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在用著一個錯誤的思考方法,這裡的核心就在於,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是有2個系統的,但是很多人都無法區分這兩個系統。
  • 愛因斯坦最重要的經驗,不是崇拜生產力而是擁抱孤獨,並獨自思考
    更糟糕的是,對極端生產力的崇拜,剝奪了我們獨自思考的能力,維吉尼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參與者寧願遭受電擊,也不願獨自思考。同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用社交媒體、電子郵件、新目標和新想法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以避免獨自思考的時刻。對極端生產力的崇拜讓我們相信了一個謊言:那就是無論如何都應該避免無聊,對於懶惰的人來說,什麼都不做,就是一種徒勞無益的策略。
  • 周光召:學習愛因斯坦的精神 改革我們的教育方法
    二、愛因斯坦的人生觀和社會活動 愛因斯坦對他自己的人生觀曾經說道:「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 100年前愛因斯坦教育思想今天更加正確
    愛因斯坦。我想告訴大家,愛因斯坦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還是一個教育家,他1915年預測的東西,2015年發現對了。今天,我想說的是他的教育思想。有幾句話送給大家,不是我的,是愛因斯坦的。你可以看到我們經管學院實際上做的跟他100年前講的很多是很一致的。
  •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於65周年的今天逝世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於65周年的今天逝世愛因斯坦全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出生1879年3月14日於1955年4月18日逝世,享年76歲。他對物質結構、空間、時間以及引力性質的研究,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他對這個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因此他的大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如果你問孩童,你長大後最想幹什麼,我相信你會聽到很多這樣的回答「我長大後要當科學家,像愛因斯坦一樣」,因此他成為了許多人的夢想英雄。
  • 大腦記憶力最強的學習法,愛因斯坦:我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
    我可以自信的說,我現在就是這樣的人,但是我的這個學習法,得來全是淚水,因為我極度拼命的學習已經持續非常多年了,而幾乎有80%的時間,我認為都是低效的。你將會在我的文章中,大量的發現它們,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大家要重視,重視,再重視。有一位專欄讀者發來如下這個問題:在此之前,我也看了一些書,認為有些學習方法,還是有效果的。我每次學習新知識時,首先邊看邊記,回想,採用費曼學習法,做思維導圖。
  • 學習有方法:愛因斯坦的「淘金式」學習適合你嗎?
    深入領會書本上的思路和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在結合自己的認識總結,就可以成為一個知識體系。你的知識有體系嗎?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智力活動,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找到正確學習方法的人,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而不講究方法的人,就好像用一把鈍斧子砍柴,費了很大的力氣,卻事倍功半。我們要學會借鑑他人的方法,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 愛因斯坦10句經典名言,極富智慧,盡顯科學之神的風採
    偉大的愛因斯坦已經逝世60多年,不過他並未遠去,而且永遠不會遠去。上個世紀,愛因斯坦以其非凡的科學成就、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徵服了世界,帶給人類極其強烈和持久的影響力。對於這樣一個人類的大公民,我們還有什麼可挑剔的呢?讓我們在這個偉大世界公民的名言中,領會其超凡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1.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 學會愛因斯坦的10個思維秘訣,受益無窮
    在公眾眼中,愛因斯坦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天才。他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哲學家、作家,甚至是目前為止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對科學界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愛因斯坦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之父,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科學家。以下是愛因斯坦的10條人生成功秘訣:-01-保持你的好奇心「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我只是保持好奇心。」什麼傷害了你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而有些人卻失敗了,所以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來學習如何成功。想想你身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追求你的好奇心。
  • 愛因斯坦: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人
    相反,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這些人把為社會服務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問題。就我所能作判斷的範圍來說,英國學校制度最接近於這種理想的實現。但是人們應當怎樣來努力達到這種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講道理來實現這個目標呢?完全不是。言辭永遠是空的,而且通向毀滅的道路總是和多談理想聯繫在一起的。但是人格絕不是靠所聽到的和所說出來的言語而是靠勞動和行動來形成的。
  • 課程擷英|微積分:思考與熱愛就是通關秘訣
    大概感覺就是入門容易但是學精比較難。」「在微積分方面,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數學基礎和解題思維有較大差異。微積分學習是一場馬拉松長跑,即使輸在起跑線上,我也沒有過於焦慮慌亂,反而平復心態,以衝擊者的姿態努力趕上大多數同學的步伐。」「我覺得微積分還是很困難的,學習過程中容易自閉。」
  • 愛因斯坦:別偷懶了,深度思考比思考更重要
    本篇主題探索如何進行深度思考的問題,會側重一些實操例子,同時,正如我自己的教訓一樣,我才如此不留餘力的對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進行多次的分析與強調,我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今天是一個知識時代,特別是深度知識為王的時代,而終身學習成為了這個時代每一個有志之士的共識,這樣的人,正在全面的掌控這個時代,因此,如何獲得深度認知的知識,就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 世界上最讓我難以理解的就是所得稅|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
    140年前的今天,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1年前的今天,史蒂芬·霍金去世。愛因斯坦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霍金是20世紀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校時曾被暱稱為「愛因斯坦」。他們都喜歡音樂和航行,都有過兩段婚姻,都在76歲病逝。他們的科學研究改變了世界,也對人類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
  • 今年暑假,我讀了《愛因斯坦的故事》這本書
    為什麼我就感覺不到周圍有它的存在呢?」這些問題使愛因斯坦對磁力的問題產生了深深的興趣,喚起了這位未來的科學家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我覺得,好奇心真是一位好老師,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不斷地探索新的事物,這樣才會有新的發現和成就。「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這是愛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也即將成為我的座右銘。
  • 從「沒出息」到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逆襲」離不開媽媽的智慧鼓勵
    提起來愛因斯坦,大家腦海中能想到就是「物理學家」、「發明家」等字眼。但你能想到嗎?這個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在童年的時候依舊被打上了「沒出息」的標籤。他不是在發呆,他只是在思考問題,他將來 一定是一個有思想並且很了不起的大學教授!面對媽媽的肯定,愛因斯坦內心有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媽媽這麼信任他,他自己也得努力才行。從那之後,愛因斯坦都會用「成為很了不起的大學教授」來激勵自己,給自己心理暗示。
  • 愛因斯坦:平凡的專利局小職員,忽然一鳴驚人,不靠運氣靠什麼?
    愛因斯坦的大腦長得跟別人不一樣,怪不得他的想像力那麼豐富,腦洞那麼大。01.超凡的想像力加拿大的一名教授和他的神經生物學小組,專門研究了愛因斯坦的大腦,得出的結論是:愛因斯坦的顱頂葉內有一個區域,比一般人要寬15%,而且這個區域的溝槽,還比一般人深。而這個區域正是控制數字和空間思考的關鍵部位。
  • 13則關於愛因斯坦的幽默小故事
    【巧記號碼】 「說吧,我聽著。」愛因斯坦並沒有拿起筆。「24361。」 「這有什麼難記的?」愛因斯坦說:「兩打與十九的平方,我記住了。」 啟示:科學的全部不過就是日常思考的提煉。 4. 啟示: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6.【一件舊大衣】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呀!」
  • 別再說愛因斯坦是民科了,其實這是誤解!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常常看見某些自媒體文章的作者說愛因斯坦、法拉第等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是民科,其實他們是在誤導讀者。因為,這些人內心理念中的「民科」概念,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科概念。
  • 山大教授解密愛因斯坦思考法,學渣變學霸
    你好,我是山東大學教授劉悅坦。歡迎你來學習我的課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用愛因斯坦思考法,讓思維變得深刻,讓學習成績更加出色。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那這個笨小孩是如何最終開竅,成為大師,成為大科學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