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塑造了概念?

2020-12-06 騰訊網

文字就像膠水一樣,能使我們將不同的經歷置於一個標籤之下,這尤其適用於一些我們無法看到或觸摸的概念。但是我們仍不理解,語言是如何塑造這些抽象概念的含義的;或者說語言是如何讓我們將這些經驗,集合在同一個術語「框架」下的,而這個術語指示的是我們無法指向、看到或觸摸到的東西。

具象概念抽象概念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例如「香蕉」是一個具象概念,「自由」則是一個抽象概念。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我們可以在谷歌圖片中搜索「香蕉」和「自由」這兩個詞,再將得到的圖像搜索結果進行比較:於「香蕉」而言,我們得到的圖片會非常相似;對「自由」而言,我們得到的圖片類型非常不同,很顯然,「自由」的圖片中幾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在谷歌圖片中分別搜索「香蕉」和「自由」所出現的結果。圖片來源 | Google Image / 作者

大量的科學研究都在試圖界定具象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區別。研究表明,具象概念比抽象概念要更容易被學習和記住。臨床研究表明,一些特定大腦區域受損的患者無法理解和記起抽象概念,但他們不會忘記具象概念。這是因為抽象概念和具象概念是在大腦中雖然重疊卻又不同的區域被處理的。

儘管存在這些已有記載的差異,也儘管我們日常使用的大約70%的詞都指向抽象概念,然而,大多數科學理論在處理語言在大腦中如何運作這一重大問題時,只是基於對那些表示具象概念的詞的分析。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想像一下,假如從外太空來了一個外星人,它想要學習我們的語言。那麼在教它「香蕉」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可以拿一個香蕉給它看,幾次過後,這種聯繫可能就會保留在外星人的記憶中。但是我們要如何才能教會它「自由」的含義呢?

事實證明,理解我們的日常經驗會如何塑造概念的含義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具象概念來說,日常經驗相當有用:顏色、形狀、紋理、味道、聲音、氣味以及我們通過身體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有助於塑造具象概念的含義。但是,「自由」的顏色或形狀是什麼呢?什麼類型的經驗能代表「自由」的含義?如果我們的身體經驗不能直接塑造抽象概念的含義,那麼抽象概念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概念是由什麼構成的?

因此,一場盛大的學術辯論圍繞這一話題展開了。主要的思想流派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基礎認知」,另一種是我們所謂的「符號認知」。這兩種觀點都假設,我們是根據相同的基本原則來理解和表示所有概念的,無論這些概念是具象還是抽象的。人們認為,它們的區別可能在於這些概念要傳達的信息類型

基礎認知陣營預測,當聽到「香蕉」這個詞時,我們會自動地激活大腦中與顏色、味道、質地等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來源於我們之前關於香蕉的經驗;對「自由」來說,他們則認為,我們仍會喚醒體驗到「自由」的實例或場景,但在這種情況下,關注點在於由這種經歷所引發的情緒,以及這些場景中的動態元素,而不在於相關實體的感知特性。

另一方面,符號認知陣營則認為,我們頭腦中的概念是通過與經驗無關的符號來表達的。按照這種觀點,當我們聽到「香蕉」這個詞時,我們並沒有模擬任何源自之前經驗的東西。相反,我們是通過抽象符號來聚集信息單元(例如計算機中的0和1),才理解詞語含義的。根據這種觀點,大腦對精神符號進行的處理,就如同電腦一樣,不用每次都調用與這些概念相關的過往經驗。具象概念和抽象概念都是如此。

第三種方法

但這兩種方法都存在一定問題。鑑於具象概念和抽象概念之間的巨大差異,如果這兩種概念在我們的頭腦中是以不同的方式處理的,當然並不奇怪。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香蕉」和「自由」的含義可能包括我們從不同渠道獲取的信息的混合。儘管對「香蕉」一詞的含義,感知經驗是主要的構成成分;對於「自由」一詞的含義,語言才是主要的構成成分。語言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可以扭曲、創造和改變經驗

人類會用語言來構建意義。詞語不僅僅是我們給那些在更深的認知層面上被操作與整合的概念和想法貼上的標籤。詞語會構建含義,使我們能夠形成、整合併闡述複雜的思想,若非如此,我們將無法處理複雜的思想。

具象概念主要由從感知經驗中得來的信息構成,抽象概念則主要由語言構成。因此,抽象概念代表著語言進化中最高階且最複雜的成就,且可能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撰文:Marianna Bolognesi(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反向塑造: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認知?
    「反向塑造」的各種類型了解到反向塑造的作用是為了開啟自我認知的大門,同時也改變自己的決策方式,在我們每天的社交中,你了解到這個原理,那麼別人對你的反饋,自己自然而然也就開啟了「防護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形態是肉體加上意識性形成的,那麼到底是肉體塑造了意識,還是意識塑造了肉體呢?是我們塑造了社會,還是社會的影響塑造了我們呢?
  •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以歷史唯物主義塑造世界觀 2017年06月27日 07: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宏政 字號 內容摘要:我們的時代,人們的世界觀狀況怎樣?
  • 行為塑造常用的兩種技術
    行為塑造法是我們教師考試當中一個比較常考的行為改變的方法。實際上,行為塑造法仍然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那麼,行為塑造法到底是如何進行操作的,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行為塑造法常用的兩種技術。1.鏈式塑造鏈式塑造是指將要學習的任務分成很多小步驟,學生每完成一小步都予以獎勵進行強化。
  • 信息:什麼是信息?信息塑造人類,世間或許沒有真相!
    (本篇文章的重點在於後半段,而不是在於前面比較概念的東西,所以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看後半段)以前我們只能在圖書、報紙和電視上獲取信息,或者是親身體會經歷得到信息。我們在有限的信息中,獲得有用的信息,甚至我們需要想盡辦法去尋找信息源。但現在的我們身在一個信息爆發的時代,手機和網絡的普及,讓我們可以輕鬆地獲得大量的信息。
  • 設計品牌概念分析
    品牌是一個集合概念,包括品牌名稱和品牌標誌。一個優秀的品牌通常體現在屬性、利益、價值、個性、使用者和文化定位等6個方面。對於卓越品牌的塑造,關鍵在於策劃和設計,在品牌名稱、品牌標誌方麵塑造差異。從品牌名稱角度分析品牌名稱是指品牌中可以用語言稱呼的部分,也稱「品名」一個好的命名是產品和品牌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名稱可以提升商品檔次和品位、提升企業形象、便於塑造品牌形象、節省大量廣告費用、使品牌資產迅速增值。
  • 海賊王:誰才是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塑造最失敗的,恰恰是最成功的
    《海賊王》之說能夠這麼多年還被孜孜不倦的討論,與塑造了許多成功角色有極大的關係,每一個角色都是如此豐滿,並非紙片人一位。主角有各自的故事,有各自奮鬥的目標,反派也同樣擁有,成為反派的背後有他單獨的故事,還帶有一些悲情在裡面,完美詮釋了那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 回歸分析的基礎概念1:什麼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和「啞變量」
    定量方法中,時間序列不能利用解釋性變量來塑造需求,無法識別諸如價格、廣告、促銷、市場或經濟波動等外部因素(外生數據)或因果因素(解釋性因素)帶來的需求變化。但是,價格、廣告、促銷、市場或經濟波動等外生數據(解釋性數據),在市場現實中幾乎不可避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回歸分析粉墨登場。本專欄講解回歸分析預測法,是指用於需求預測的回歸分析方法。
  • 「宇宙負片」是什麼概念?
    「宇宙負片」的概念來自於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觀盡頭》,情節就不多說至於什麼是負片效果,就是圖片原本的顏色完全反過來, 如下---   而這個概念震撼之處在於,作用在最小尺寸夸克上的力卻施加到了最大尺寸宇宙的身上
  • 陳玉福:談影視文學中反面人物的塑造
    文 | 陳玉福   在影視文學創作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其實比正面人物更難,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了襯託正面人物的形象,塑造好反面人物也是影視文學產生張力的源泉。
  • 股票VR概念是什麼意思?虛擬實境概念股票有那些
    那麼金融市場中,股票VR概念是什麼意思?VR是一種新型的虛擬實境技術,用戶頭戴VR設備,就能獲得如身臨其境般的體驗。而設計到相關產業的A股上市公司,即屬於股票VR概念股。股票VR概念是什麼意思虛擬實境技術作為一個新興概念,免不了在國內颳起一波熱潮。
  • 百歲之好,一言為定:校園劇什麼時候停止對女性角色的臉譜化塑造
    接下來就是吐槽劇情了,對女主的塑造真的很臉譜化,考試遲到,遲到還能考第一,就這?????就這你跟我說是學霸,編劇真的能不能行啊。這種小白劇情真的好弱智啊。 男主一出場也是拽的不行,不是家裡窮嗎,家裡窮正常人的做法難道不該是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嗎?
  • 鍋圈=國民火鍋,這個品牌認知是如何塑造的?
    11月16日,鍋圈食匯成功斬獲「中國國際廣告節2020年度品牌塑造案例金獎」。在品牌塑造方面,鍋圈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回溯鍋圈食匯的飛躍式成長路線,鍋圈食匯從「火鍋」賽道切入,開闢了火鍋食材細分垂類新品類,再以此站穩大眾的生活場景消費,將這種新的火鍋消費場景和理念帶入更加廣泛人群的生活。
  • 騰訊遊戲的護城河是什麼?IP和遊戲也是相互塑造的關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記者觀察丨騰訊遊戲的護城河是什麼?作者:白楊在中國遊戲市場,騰訊的地位無需多言。面對這些挑戰,騰訊遊戲的護城河究竟是什麼?有人說是研發能力、有人說是渠道能力,就這個問題,我更傾向於之前與一位業內人士討論的結果:騰訊遊戲的護城河是持續打造爆款的能力。而這,其實也是衡量一個遊戲廠商是否真正強大的重要標準。
  • 事實上你的一生都在塑造三觀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想解釋一下三觀是什麼。單詞三觀經常出現,普遍認為諸如破壞三觀,三觀不正確。你真的知道三觀是什麼意思嗎?黨的三觀是指對事業、工作和成就的看法。當然,的三觀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三觀。
  • 四維空間是什麼概念
    什麼是四維空間最初四維空間這個概念源於猜想,因為在人們的認知範圍裡,很好理解一維、二維和三維,於是就有人提出是否有四維空間存在。但什麼是四維空間,卻很難解析清楚。我們都知道,三維指的是長、寬、高。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物體都由長寬高這三個要素構成。那麼四維空間的第四維度是什麼呢?
  • 易經中天、地、人的概念到底指的是什麼?
    天是什麼?說起天這個概念,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頭頂上的這片天。但如果真的以為天僅僅是頭頂上的天空,就太淺薄了。天,更確切地說是天道,而天道又是什麼?其實就包含在我們日常看到的現象中,具體而言,就是寒來暑往,晝夜更替。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和地球本身的自轉,決定了地球上一年有四季,一天之中有白天和黑夜。
  • 《STEM橫向技能評估概念框架》發布
    新發布的第五份報告基於上述四份報告以及已有的10個STEM教育框架,提出了一個評估STEM橫向技能的綜合概念框架。 然而,STEM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具有特定的語境,在不同的社會政治語境中有著不同的驅動因素和約束條件。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利用STEM學科獲得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許多教育系統都面臨著深刻的系統性問題。 該報告的基本前提是,決策者採用一種連貫的概念框架,概述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四門學科之間的關係和實踐整合,可以緩解其中一些系統性問題。
  • 網絡小說人物塑造注意要點
    你所寫的故事情節必須要緊緊圍繞主要角色來展開,為塑造角色形象服務。你在寫文的初期塑造主角時,一定已經腦海裡有了對主角發展路線,性格特徵等一系列的塑造。為了突出主角,承託劇情,才開始設定配角。那麼配角在一開始的塑造上便不可能比主角要豐滿、生動。所以如何讓讀者喜歡文章中的主角,才是寫文中作者需要引導讀者感受到的。
  • 【專訪】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我認為就是人性塑造了歷史
    界面新聞:你認為是誰或什麼塑造了歷史?瑞·達利歐:我認為是人性。世界上大概有50到100種性格的人,大概也就存在了50到100種故事——它們一次次地在歷史上發生。我認為就是人性塑造了歷史。界面新聞:對於學習歷史的重要性的一個衍生問題:你對中國的投資者有何建議嗎?
  • 洩密:朋友圈勾魂文案如何包裝概念,打造牛逼感?
    回復【概念】,我告訴你  2  包裝概念要從內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同步展開  因為用戶對你的第一印象是好的,他才願意更進一步了解你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你的形象沒有塑造好,會導致客戶對你的印象不好,那就會失去對你產品的興趣  3  為什麼打造概念是你賺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