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負片」是什麼概念?

2020-12-05 騰訊網

  「宇宙負片」的概念來自於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觀盡頭》,情節就不多說,詳細可以自己找來看。主要是說科學家已經研究到了物質的最小狀態:夸克,但他們還想繼續往下找,看看物質是不是無限分割小下去,於是使用高能粒子撞擊夸克。誰知,在粒子撞擊夸克後,這個力卻作用到了整個宇宙,使得宇宙的景象從原來的黑暗背景變成一片白茫茫,而點點繁星從原來的白亮點變成了白色背景中的黑點,看上去就像一張照片打上了負片效果。至於什麼是負片效果,就是圖片原本的顏色完全反過來, 如下---

  而這個概念震撼之處在於,作用在最小尺寸夸克上的力卻施加到了最大尺寸宇宙的身上,這意味著不僅時間有輪迴,連空間都是輪迴的,小到極致就是最大,大到極致就是最小。如果有一個人可以無限縮小,當他穿過物質的縫隙進入分子,再進入原子,進入質子,最後來到夸克面前,在跨入夸克的那一剎那,眼前變得豁然開朗,只見無數的星光、星河,他穿過了宇宙邊緣進入了宇宙。再假如,有一個人有無限生命並且可以自由縮放,以光速從地球飛往宇宙邊緣,在137億年之後來到宇宙邊緣,當他飛出邊緣的一瞬間,他便來到了夸克的面前。這就是空間輪迴。

  不過,宇宙負片這種事只是科幻概念,是劉慈欣腦洞的產物,正經的科學裡可沒這個。

  (陳小有同學)

相關焦點

  • PCB負片輸出工藝 PCB正片和負片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PCB負片輸出工藝 PCB正片和負片有什麼區別 辰光 發表於 2016-09-13 15:57:44   本文為你詮釋PCB正片和負片的區別,PCB正片負片輸出、製作工藝上的區別與差異,以及PCB負片使用場合,有什麼好處等問題,在這裡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 如何使用ImageJ工具軟體對圖片進行反轉負片特效處理
    我們大家在編輯整理一些圖片素材時,可能會遇到需要對圖片進行反轉的負片特效處理的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操作呢?通常,我們需要使用第三方專業圖像處理工具軟體的濾鏡特效來處理。本期,小編要介紹分享的是如何使用ImageJ工具軟體來對圖片進行負片特效處理的具體操作步驟。
  • 平行宇宙指的什麼?這種概念屬於偽科學嗎?
    科學是什麼?人類通過不斷地觀察宇宙中的各種現象總結歸納的理論,而偽科學說白了就是與科學對著幹,違反科學定律,比如說「永動機」就是最典型的偽科學! 那麼平行宇宙的概念顯然不是偽科學,但也不是科學,可以說是非科學,也可以認為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假想理論! 宇宙爆脹理論以及神秘的量子力學讓人們不由得讓有些科學家提出平行宇宙的概念,但鑑於平行宇宙的神秘性,人類連我們自己的宇宙都沒弄明白,所以對平行宇宙的概念只能是猜想!
  • 「13億分貝」是什麼概念?宇宙都轟沒了
    但如果真的較真,「13億分貝」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知道,聲音是一種振動波。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被我們聽到,本質上就是空氣分子的振動傳到了耳朵裡,引發鼓膜的振動。所以,聲音的大小,其實反映的是這種振動的強度。
  • 漫威多元宇宙是個什麼概念?來看看奇異博士是怎麼說的
    今天翻腎虧博士漫畫的時候,在附頁裡看到的腎虧博士解說的漫威世界的多元宇宙概念,雖然火星了,並且我相信這些圖片也已經被發過好多次了。不過現在看看還是挺有意思的,所以就再提一下.以下為腎虧博士的解說當前希望理解多元宇宙的話,即使是以最狹義的方式,有一個概念是首先要知道的:「無限」這個概念是相對的比如:數字是無限的,那麼奇數也是。但是,在定義上來說,數是奇數的兩倍。
  • 你是怎樣理解宇宙無限這個神奇概念的?
    宇宙無限這個概念常常被人們提及,似乎司空見慣,有什麼值得神奇的呢?其實你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無限這個概念,根本就不是現有經驗可以完全理解的。這個故事讓我們發現,無限這概念似乎是個變量,它總是比別的數大,而且還會出現無限大於無限的悖論,這和現實相較,有很大的矛盾。所以有些人就認為無限在現實時空中是不存在的,萬事萬物總有個「量」。
  • 一光年是什麼概念?光速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下,又顯得十分渺小
    人類飛行最遠的探測器目前人類飛的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截止到2019年10月23日,旅行者一號正處於距離太陽211億公裡的位置,而此時,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宇宙中211億公裡,相當於光在宇宙中行走大約19.5小時。而一光年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旅行者一號漂流大約18000千多年,才能走過一光年的距離。
  • 宇宙誕生於奇點嗎?並不是,這只是一個方便理解的概念
    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在這段時間是如何膨脹的?這個概念相對簡單,其實就是一句話:宇宙膨脹的速度取決於它的能量密度。體積越小,物質和能量越多,膨脹就越快。這就很好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宇宙空間一開始會暴漲,呈指數增長。那麼這對我們的宇宙意味著什麼?我們的宇宙大部分時間都在膨脹和冷卻。
  • 多元宇宙必然存在?人類理解宇宙所表達的極限概念
    在多元宇宙概念中,多個獨立宇宙彼此分離,存在於一個永遠膨脹狀態的宇宙海洋宇宙膨脹理論是出現並取代之前理論的一個實例,其原因在於:一是它與宇宙大爆炸的所有成功理論相一致,並涵蓋了所有現代宇宙學理論;二是宇宙膨脹理論解釋了大爆炸無法解釋的許多問題,例如:為什麼宇宙到處都保持相同溫度;為什麼宇宙能夠如此空間平坦;以及為什麼宇宙沒有像磁單極子的高能殘留物質;三是宇宙膨脹理論進行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新預測,通過觀測可以驗證,並且其中多數已得到證實。
  • 「宇宙洪荒」,古人對時空概念的提出,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這是西方科學家第一次提到有關世界時空的說法,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了時空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說到宇宙,很多人第一概念就會衝到外太空,認為太空就是宇宙。太空就是宇宙,只是片面的強調了宇宙的空間概念,忽略了時間的概念,然而宇宙是空間和時間的統一。
  • 單一宇宙、高維空間、平行宇宙、重疊宇宙這四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因為,「真正中華傳統文化」並不是世人以往所認識的那種玄學、國學或者哲學,而是對於現代科學來講都是非常超前的科學,是對「重疊結構世界(重疊宇宙)」的認識與應用。現代科學僅僅是對「單一結構世界(單一宇宙)」的認識與應用,包括現代文明也都是建立在「單一結構世界」基礎上的認識與應用。
  • 探索宇宙中時間的本質,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還是虛無的概念?
    但正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對時間的存在和流逝太習以為常了,很少有人會去問時間到底是什麼,就如同引力到底是什麼一樣。在宏觀世界,時間統治著我們的一切,可以說我們周圍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為時間在不斷地流逝。
  • 動畫《吃貨宇宙》曝概念圖 導演解析創作靈感
    搜狐娛樂訊 近日,動畫電影《吃貨宇宙》放出了一組平行世界概念圖,片中主場景麵粉星球、通吃星球、垃圾星球的神秘面紗首次揭開,正值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該片導演陳廖宇也接受了國內媒體專訪,對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世界觀設定做了詳細解析。
  • 宇宙誕生之前是什麼?「奇點」從何而來?宇宙之外是什麼?
    多種證據和理論推測表明,宇宙很可能來自於138億年前一次包含我們現在這個宇宙所有能量(包括轉化成物質的能量)的奇點能量子。許多人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諸如宇宙為何要有這次神秘的大膨脹哪?這個奇點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又是從何而來哪?宇宙之外是什麼?宇宙誕生前是什麼?
  • 宇宙之外是什麼
    沒有宇宙之前是什麼很多人認為宇宙誕生之前什麼都沒有,就是一片虛無的狀態,不僅沒有時間同時也是沒有物質的。但是這種說法有著一定矛盾的點,假如宇宙誕生之前什麼都沒有,宇宙大爆炸也是不可能產生的。霍金提出了一個有點深奧的解釋,他認為大爆炸從本質上來說沒有產生任何東西,它只是逐漸接近了什麼但是不意味著成為了什麼
  • 天文學家繪製出宇宙3D概念藍圖 準確度有待核實
    於是歐洲天文學家們便利用這組圖像的數據和特點,在電子儀器的幫助下繪製出一份巨大的3D宇宙概念藍圖,該概念圖堪稱人類有史以來規模和體積最龐大的宇宙藍圖,其半徑在300萬光年左右。不過這副概念圖並不是包含了以地球為中心以外300萬光年所有星系的真實信息,因為它只是天文學家根據天文定律做出的一個理論猜想,也正因如此,它才被稱為「概念圖」,至於這個概念圖與事實的重合度到底有多高還有待進一步核實。
  • 沒有這三個科學概念,宇宙或許不復存在。
    閱讀連結:你說的黑是什麼黑——關於黑洞的那點小事(一)你說的黑還真是黑——關於黑洞的那點小事(二)你說的黑不是黑——關於黑洞的那點小事(三)不可否認,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在科技領域更是光芒萬丈。理論方面,相對論、量子論的創立,混沌理論、M理論等等理論假說的建立讓人嘆為觀止。
  • 因為它包含了整個宇宙
    從石墨烯的製備說開去石墨烯估計大家都聽說過了,因為這個概念在最近非常火,各種石墨烯產品層出不窮,比如石墨烯電池,石墨烯材料,甚至石墨烯內褲都跑出來了會得到什麼?當年劉慈欣的《微觀盡頭》給了大家一個腦洞思維,150千米長的加速器將宇宙撞出了負片,夜空變成了白色,而星星則變成了黑點!加速器擊穿了物質的最小結構,其力量作用到了最大的結構宇宙上,宇宙是一個無限的宏觀到微觀的循環!
  • 宇宙時空維度的概念關係 何為時空維度上的嵌套關係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目前仍然被我們公認為最接近實際宇宙起源的理論。而我們目前所持有的很多的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與實際觀測的具體數據也均是來自於該理論模型下的基礎研究。該理論也確實是為我們提供了可參考的現代的天文學的研究方向。
  • 一光年是什麼概念?
    一光年是什麼概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用到「米」這個長度單位。比如一個人的身高大約是1.75米,一棵大樹高約10米,從這兒到到那邊大約100米等等。但是如果離開太陽系,擴大到整個宇宙範圍,天文單位也不夠用了。舉個例子,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比鄰星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40000000000000千米,用天文單位表示大約是63241天文單位。圖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天文單位這都是我們很難理解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