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年是什麼概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用到「米」這個長度單位。比如一個人的身高大約是1.75米,一棵大樹高約10米,從這兒到到那邊大約100米等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米作為長度單位也基本夠用了。如果再大一點我們就用千米(公裡)來衡量。在地球上用千米就可以完全滿足人類衡量距離的需求了。比如,地球的直徑長度是12756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是40075千米。
圖示:長度國際標準米原器
如果離開了地球,再用千米來做距離單位來衡量太陽系中各個星球之間的距離的出來的結果就讓人很難理解了。比如,地球到月球之間的距離是384000公裡。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這個距離還好理解。地球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49600000千米。這個距離就讓人有些匪夷所思了。如果是太陽系最邊緣的大行星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用千米來表示的話,這個數字大約是4496000000千米。是不是讀起來很費勁了,不好理解。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文數字了,大的沒邊沒沿的。因此科學家就有定義了一種新的長度衡量單位,叫做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的距離就是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即1.496億千米。如果用天文單位來重新衡量一下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那就是30個天文單位了。這樣衡量是不是簡單明了呢?
但是如果離開太陽系,擴大到整個宇宙範圍,天文單位也不夠用了。舉個例子,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比鄰星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40000000000000千米,用天文單位表示大約是63241天文單位。
圖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天文單位
這都是我們很難理解的距離。於是科學家又重新定義了一種新的距離單位。這就是光年。光年也是一個長度單位,它指的是光在一年當中走過的距離。大家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傳播速度最快的。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秒鐘30萬千米。因此1光年的距離就是:300000千米/秒×60秒×60分鐘×24小時×365天≈9.46×10^12千米。再用光年來表示一下比鄰星到太陽的距離,結果為4.22光年。這樣看上去是不是腦子是不是清爽了許多呢?
圖示:測量銀河系就得用光年作為衡量單位了
宇宙實在是太大了,一些天體已經大到無法用米和千米甚至是天文單位來描述了。因此科學家就使用了光年來作為衡量宇宙天體中的「尺子」。比如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6萬光年,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254萬光年。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等等。
用光年作衡量單位,宇宙還是大的讓我們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