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是天文學上常用的距離單位,它指得是真空中光速向一個方向飛行一年,所飛行的距離,大約等於9.5萬億公裡。
由於宇宙太過於廣闊,在地球之上我們用米和千米做單位,讓數字不至於過大。而飛出地球在太陽系內一般又用「天文單位」做距離單位,這句話大家看起來可能有點憋嘴。實際上天文上約定把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看作一天文單位,大約是1.5億公裡。以下圖表中是幾大行星和太陽的距離。
如果把奧爾特雲看作是太陽系邊界,那麼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一光年。因此出了太陽系就要用到更大的距離單位,那就是「光年」、「秒差距」、「千秒差距」、「萬秒差距」等等。太陽系直徑2光年,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而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
1光年聽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對於現在人類科技水平來說就真的是遙不可及的。包裹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最大半徑是1光年,NASA在42年前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平均速度大約是每秒17公裡,這個速度已經非常快了,如果高鐵按照這個速度從北京到上海僅僅需要1分12秒。但是你知道按照旅行者一號這個速度飛行一光年需要多久嗎?
大約需要17647年!吃驚嗎?中華文明才5000年啊!
大家看西遊記都知道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那麼孫悟空如果想要到一光年之外需要翻多少次跟頭?大約需要1.58億次。
所以說千萬不要小覷一光年的距離,這對於目前的我們來說就真的是天文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