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20日電(記者 趙磊)11月18日,第七屆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學術年會在長沙開幕。今年恰逢高分專項啟動實施十周年,李德仁、吳一戎、李東旭等多位院士和專家學者齊聚長沙,深入商討空天信息產業、對地觀測、遙感應用等話題。
高分專項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所確定的十六個重大專項之一,2010年批准啟動實施以來,已成功發射多顆高分衛星,高分數據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得到廣泛應用。高分系列衛星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各領域、各部門重要的數據和技術支撐。
從衛星產業鏈來看,高分衛星發射升空僅僅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後續的行業應用。十年來,以中科星圖為代表的眾多國內企業,正推動高分遙感應用在各行各業落地。
從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到森林防火監測,從湖泊治理到草原確權......高分衛星應用早已遍地開花。為助力今年5月的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工作,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利用高分七號、資源三號等衛星獲取遙感圖像,繪製了1:10000比例尺地形圖,為登山隊成功登頂提供了地形參考。高分多模衛星拍攝的首批地標圖像產品紋理清晰、信息豐富,透過圖像可以從「上帝視角」看地球:葛洲壩大壩洩洪情景清晰可見,水流洶湧,與旁邊船閘平靜的水面形成鮮明對比;嘉峪關電站人影清晰可數。經過十年不懈努力,高分專項取得了巨大建設成就,極大促進了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數字地球是高分專項成功孵化的自主空天信息承載應用平臺,貫穿空天信息應用全鏈條。
十年間,高分行業應用漸入佳境。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中科星圖研製了GEOVIS數字地球基礎軟體平臺(iData、iFactory、iBrain、iCenter、iExplorer、iMap)和GEOVIS 數字地球應用軟體平臺(特種領域數字地球、自然資源數字地球、交通數字地球、氣象數字地球、企業數字地球)等豐富的共性產品,實現了高分遙感衛星、商業遙感衛星、北鬥導航衛星等多源數據的引接匯聚、高精度處理、智能解譯與可視化展示等功能。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GEOVIS數字地球在空天大數據快速引接、高效存儲及組織管理、全自動影像判讀解譯及標準產品生產、大規模三維地形場景渲染及大規模移動目標清洗、存儲及並發訪問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單景數據接入時延小於1秒,支持對矢量地圖、傾斜攝影等108類空間數據的組織管理,實現了20餘類重點目標、地物的自動化智能提取,能夠減少人工工作量95%以上,自動化解譯準確率高於90%。據悉,經中國指揮與控制協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技術鑑定,認為GEOVIS數字地球相關成果創新性強,應用效果顯著,顯著提升了我國遙感應用領域自主可控能力和國產化水平,整體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國際先進,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產業化應用方面,GEOVIS數字地球形成了多主體、多層次、多行業的應用格局,涵蓋特種、政府、企業及大眾用戶,廣泛應用和服務於氣象預報、海洋環境、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生態環保等50餘個行業領域。
目前,中科星圖的GEOVIS數字地球已更新迭代至第五代,「GEOVIS 6 數字地球」正處於集中研發攻關階段。第六代數字地球產品將全面升級底層IT架構,探索新的「高分+北鬥」產品型態和應用模式,打造GEOVIS數字地球的網絡化運營服務平臺,朝著更逼真、更智能,更精準、更動態、更泛在、更親民的方向建設和發展。
截至2019年年底,隨著高分專項天基系統的建設進程,中國國內進口衛星遙感數據多數已被高分專項數據所替代,比率已近80%,遠超高分專項實施方案規定的60%的目標。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更多的高分遙感數據應用產品將服務於國計民生,並逐步走向國際。
有對於空天信息產業化的未來發展,中科星圖副董事長、總裁邵宗在會上給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大力改善空天數據服務供給,現階段持續性、穩定性、高質量、低成本的數據獲得體系,對許多遙感企業還是可望而不可及。二是重點強化高分北鬥融合,推動兩者深度融合。三是著力拓展空天應用領域,高分十年取得了眾多成果,這些成果要通過應用才能體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地面應用還需繼續加強。四是優化完善空天信息產業鏈,目前整個空間信息產業鏈的盈利點基本在應用這一端,上遊航空航天各環節存在不盈利的狀況;如果不把整個產業鏈完整打通,將會制約產業鏈的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