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應用|高分三號衛星水體自動提取應用

2020-12-04 澎湃新聞

行業應用|高分三號衛星水體自動提取應用

2020-07-09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快速關注我們

我國洪澇、乾旱災害和水資源短缺等水問題突出,地面監測系統目前還不能實現全面覆蓋。高分三號衛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能力,可以不分晝夜、陰雨天氣進行對地觀測。針對洪澇災害監測、水資源管理等水利應用需求,基於可以常態化接收的國產雷達數據,實現水體的自動化提取,可以補充地面監測能力的不足,在提升我國水利監測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常用的雷達水體提取技術包括目視解譯、監督分類、紋理特徵分析、動態輪廓模型、閾值分割等。閾值分割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水體提取方法,其原理是設定閾值分割雷達影像,將圖像中小於閾值部分標記為水體,大於閾值部分標記為背景,獲得水體範圍二值圖。該方法易於實現,速度快,但難點在於閾值的確定。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選取閾值,但當處理大批量數據時效率低下,並且獲取的結果主觀性強,可追蹤性差。針對人機互動閾值選取方法上的不便,自動化閾值選取方法被應用到水體提取算法中。常用的自動閾值分割選取方法有雙峰法、OTSU 方法、最大熵閾值法和最小誤差閾值法。

出於自動化、業務化的考慮,所應用的雷達水體提取方法應具有簡單、穩定、快速的特點,並具有滿足業務需求的提取精度。結合上述常用水體提取方法,文章採用雙峰法進行業務化水體提取工作。直觀上說,雙峰法尋找閾值的過程,是根據雷達影像後向散射係數統計分布直方圖呈現出的雙峰值特徵、在兩峰之間尋找波谷的過程。

為了驗證雷達水體提取算法的有效性,在全國範圍內選取了3個典型湖庫進行實驗,分別是雲南省陽宗海、江蘇省洪澤湖和北京市密雲水庫。結論:(1)直方圖呈現典型的雙峰特徵分布,水體和背景像元被自動化尋找的閾值有效分割;(2)水體提取的精度對極化方式的選取並不敏感。

陽宗海試驗區:

a 後向散射係數影像

b 水體提取結果

c 後向散射係數直方圖

洪澤湖實驗區:

a 後向散射係數影像

b 水體提取結果

c 後向散射係數直方圖

密雲水庫實驗區:

a 後向散射係數影像

b 水體提取結果

c 後向散射係數直方圖

實驗證明基於單景雷達影像自動提取水體的理論和方法具有可行性,該方法速度快,不需人工選取閾值,具有較高精度,能滿足洪澇監測、水資源管理等業務化需求。在合適的軟、硬體運行環境下,利用該自動化算法實現業務化水體提取的流程。

業務化水體提取流程圖

高分三號衛星為洪澇監測、旱情監測等水資源管理業務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基於高分三號影像在水體提取中的巨大應用潛力,該文設計了一種基於影像直方圖自動化閾值分割的水體提取方法。

該方法簡單、快速且無需人工幹預,適用於業務化水體提取任務,分別從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極化方式對水體提取進度的影響,發現4種極化方式下的提取精度均能滿足水體提取任務的需求,在批量生產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任選一種極化方式的數據提取水體。

根據實際業務需求整理了高分三號業務化水體提取流程,為自動化完成高分三號SAR數據從數據接收到獲得水體提取結果,提供了規範性操作指導,為湖庫日常監測、洪澇災害監測等涉水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高效的水體自動提取也為農田水利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後續將進一步開展基於極化SAR的水體提取研究,提高高分三號衛星在水利領域的應用水平。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

作者:崔倩、毛旭東、陳德清 、瞿孟 、白珏瑩

原標題:《行業應用|高分三號衛星水體自動提取應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高分三號衛星cs
    在人造衛星中,通信、導航、遙感是三大主要應用方向。高分系列衛星就是遙感衛星,目標是使我國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能力。  目前已經發射升空的有高分一號、高分二號、高分四號、高分三號。
  • 高分三號衛星海洋定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副研究員王賀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應用地球觀測與遙感專題學報》上,發表了關於高分三號衛星海洋定標的論文,這是國際學術刊物上首次刊登對高分三號衛星海洋風場反演精度大幅改進的論文。2016年發射的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民用C波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 高分三號:可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趙竹青)近日,我國科學家利用高分三號衛星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的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高分三號衛星首批微波遙感影像圖公布
    8月10日,我國成功發布高分三號衛星,今天,國防科工局正式公布了高分三號的首批微波遙感影像圖。高分三號是我國第一顆解析度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也是國內第一顆設計壽命達8年的低軌遙感衛星。
  • 行業應用|高分三號數據在地形圖測制中的應用
    高分三號衛星於2016年8月10日發射升空,是我國首顆解析度能達到1m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也是全球成像模式最多的SAR衛星,具有12種成像模式,解析度為1~500m,幅寬為10~65km。
  • 高分三號衛星拍攝分析鄱陽湖區洪災數據 助力抗洪救災
    江西省工信廳供圖 中新網南昌7月14日電 (吳鵬泉)不受雲雨天氣影響,全天候捕捉鄱陽湖區洪澇災害最新數據分析、監測,江西省國防科技信息和衛星應用中心利用高分三號衛星,助力江西抗洪救災。7月以來,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遭受持續強降雨襲擊,江河水位迅速上漲,境內多條河流及鄱陽湖先後多次發生編號洪水和超警戒洪水。
  • 高分三號衛星拍攝高效助力江西抗洪救災
    江西省國防科技信息和衛星應用中心及時利用高分三號衛星,全天候捕捉鄱陽湖區洪澇災害最新數據分析、監測,極大提升了抗洪救災能力。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高分三號衛星是高分專項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最大特點是不受雲雨天氣影響,能夠實現全天時、全天候成像,十分適合最近省內洪澇災害監測。
  • 高分衛星十年騰飛 行業應用漸入佳境
    高分系列衛星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各領域、各部門重要的數據和技術支撐。從衛星產業鏈來看,高分衛星發射升空僅僅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後續的行業應用。十年來,以中科星圖為代表的眾多國內企業,正推動高分遙感應用在各行各業落地。從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到森林防火監測,從湖泊治理到草原確權......高分衛星應用早已遍地開花。
  • 自然資源部:充分發揮海洋衛星優勢 密切監測南方汛期汛情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充分發揮海洋水色衛星針對水體設計、水體特徵及水色信息識別和提取更精準,並且載荷的掃描幅寬大、覆蓋周期短、獲取時效快以及高分三號衛星合成孔徑雷達不受雲雨影響的優勢,一方面安排海洋一號C衛星密切監測,另一方面安排正在在軌測試的海洋一號D衛星加入汛期監測任務中,同時作為高分三號衛星的主用戶單位
  • 高分三號衛星公布首批影像圖 圖像清晰解析度達1米
    截至8月24號,高分三號衛星已經獲取並處理數據2.15TB,由此生成的圖像有426景。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雷達遙感衛星,利用微波成像原理,打破了以往光學遙感衛星受制於天氣條件的不足,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況下對地成像。  高分三號衛星的解析度達到1米,同時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同類遙感衛星中,解析度最高的一顆。
  • 行業應用|高分衛星服務內蒙古氣象監測
    行業應用|高分衛星服務內蒙古氣象監測 2020-12-02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行業應用|高分二號衛星數據測算建築物高度
    首先根據建築物陰影幾何、紋理和光譜特徵建立基於規則信息的建築物陰影提取算法,進行建築物陰影信息提取,再通過計算像元平均值算出陰影長度,構建衛星、太陽、建築物和其陰影的空間模型反演建築物高度。本文使用高分二號衛星揚州市影像數據,通過基於規則信息提取建築物陰影,以此算出建築物陰影長度,根據衛星成像的幾何特性建立建築物高度反演模型,得到建築物高度信息,最後進行精度試驗驗證。
  • 看海洋一號C衛星的「神通廣大」
    目前,我國發射的海洋衛星和以海洋為主要用戶的衛星已達到8顆,包括海洋一號A、B、C、D衛星,海洋二號A、B衛星,中法海洋衛星,高分三號衛星等,並將於近期擇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在洪澇災情監測方面,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充分利用海洋衛星載荷掃描幅寬大、重訪周期短以及高分三號衛星全天候監測的技術優勢,與省級衛星技術應用中心、地方政府部門加強聯動,製作了一系列衛星遙感專題圖,為各地防汛救災、災後重建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 盤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各行業的應用
    打開APP 盤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各行業的應用 胡薇 發表於 2018-09-03 10:29:48 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高分四號衛星特色應用詳解
    可快速關注我們高分四號衛星已經在軌運行4年多,為各領域提供接近60萬份圖像數據,為我國各行業建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專家匯聚丨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歐比特公司打造的「綠水青山」一張圖服務平臺在珠海獲得示範性應用,已成功將高光譜遙感技術應用在自然資源、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農業、河湖海水質監測、災害應急等各個領域,開創了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公共事業治理的先河,也揭開新的應用和盈利模式,形成了衛星大數據行業應用的標杆,充分體現了衛星定量遙感的優勢,切實為國民經濟、大眾生活、社會治理帶來新的變革
  • 國產高分辨遙感影像在峽江樞紐庫區監測中的應用
    自國產高解析度衛星發射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在其影像數據處理與應用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分類成果精度良好;李慎鵬等研究了ZY-1 02C衛星的處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該衛星數據光譜信息豐富、紋理結構清晰、地物判讀性好,是遙感監測領域的一種立項數據源,在土地利用遙感監測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顏軍:覆蓋全領域 歐比特致力打造衛星大數據應用平臺
    顏軍表示,歐比特在布局的時候,提供數據服務不是追求,而是要打造一個衛星大數據應用平臺。大家在網上可以看到高光譜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於各個能想到的應用我們都放到平臺上,覆蓋各個領域的全面應用。大家說為什麼要綠水青山,除了提供數據服務,它取代了過去傳統的技術不能滿足的需求,大區域、大覆蓋。
  • 通信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圖」
    衛星通信行業2018年收入約1,270億美元,應用主要分為衛星消費通信、衛星固定通信、衛星移動通信。其中,主要收入來源於衛星消費通信,2018年消費通信佔行業收入的81%,而固定通信僅佔14%,移動通信佔比3%。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
    交通運輸部 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關於印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的通知  為落實國家安全戰略,進一步推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充分發揮北鬥系統在提高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方面的作用,助力北鬥系統建設發展,交通運輸部會同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組織編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