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池技術距離走進百姓家相當遙遠

2020-11-29 鐵流

核電池是將放射性同位素(電影中的核電池用的是鈽)衰變放出的載能粒子所蘊含的能量轉變為電能的裝置。舉例來說,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的動力是由一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供給能源。這臺發電機本質上是一塊核電池,它可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它主要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個裝填鈽-238二氧化物的熱源,以及一組固體熱電偶,它們可以將「鈽-238」產生的熱能轉化為電力。

核電池在蛻變過程中會不斷以具有熱能的射線的形式,向外放出比一般物質大得多的能量。

這個過程有兩個特點:一是蛻變時放出的能量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環境中的溫度、化學反應、壓力、電磁場的影響,因此,核電池抗幹擾性強,工作準確可靠;另一個特點是蛻變時間很長,這決定了核電池可長期使用。

核電池可分為高電壓型和低電壓型兩種類型。高壓型核電池利用發射源發射的帶點粒子產生的電勢差產生電流,雖然這種核電池的電壓可以高達150千伏,但電流最大只有10A。低壓型核電池的電壓則很低,只有幾十mV至1V。比如溫差式核電池是屬於低電壓型核電池,目前,低電壓型核電池使用的更為廣泛。

溫差核電池也被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它是同位素放射出的載能粒子直接轉變為電能的裝置,是由一些性能優異的半導體材料,如碲化鉍、碲化鉛、鍺矽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把許多材料串聯起來組成,再加上一個合適的熱源和換能器,在熱源和換能器之間形成溫差才可發電。

溫差發電的原理是熱電轉換效應,該效應於1821年由德國科學家塞貝克發現,因此也被稱為塞貝克效應——由兩種材料組成的迴路,當接點溫度不同時,電路中會產生電流。

那塞貝克效應的原因還在呢?

熱端金屬中的自由電子的平均動能是高於冷端的,因此,相對於冷端的自由電子流向熱端的速度,熱端的自由電子會以更高的速度流向冷端,從而產生從熱端流向冷端的淨電子流,導致冷端的電子積累,進而產生內建電場,阻礙電子進一步積累,並最終達到平衡狀態。

核電池的核心是換能器。目前常用的換能器叫靜態熱電換能器,它利用熱電偶的原理在不同的金屬中產生電位差,從而發電。它的優點是可以做得很小。在外形上,核電池雖有多種形狀,但最外面部分大都由合金製成,起保護電池和散熱的作用;次外層是輻射屏蔽層,防止輻射線洩漏出來;第三層是換能器,在這裡熱能被轉換成電能;最後是電池的心臟部分,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在這裡不斷地發生蛻變並放出熱量。

大型的核電池,主要用於軍事、工業、深海設施和航天。在軍事上,核電池已經為一些裝備提供能源,比如海下聲納、水下監聽器的電源。在航天領域,陽光太弱、宇宙射線過強會導致太陽電池失效,只有核電池能長期可靠的工作。在工業上,核電池可以在終年積雪的高山、遙遠荒涼的孤島、荒無人煙的沙漠等地區使用。在深海設施方面,如各種海下科學儀器與海底油井閥門的開關和海底電纜中繼器等,核電池不僅能耐5~6km深海的高壓,安全可靠地工作,而且可以幾十年不跟換。不過,無論是高壓型核電池還是低壓型核電池,都存在問題,前者電流偏小,後者電壓偏小,都只能在特定的一些場景應用,做不到普適性。加上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短時間根本不可能大規模民用化。

個別廠商炒作核電池,或者用核電池給新能源汽車背書,則是類似「納米」、「石墨烯」、「量子」的又一次炒作。

誠然,100年後,如果解決了安全、能源轉換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問題,那核電池微型化將不再是夢想。而當微型核電池技術成熟是,從充滿科幻色彩的單兵動力盔甲,到日常生活中飽受電池續航力差困擾的手機,都將獲得充足的能源。

相關焦點

  • 全球核電池技術進展初探
    為了能使核電池在小型器件中發揮優勢,研究人員正朝著核電池小型化並提高電池轉換效率的方向努力。一、核電池技術研究進展根據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的換能量轉換效率和輸出功率來分類,目前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可以劃分為熱電式、輻射福特效應式等。
  • 核電池為什麼普及不了_核電池有哪些技術難點|蒲迅技術
    按提供的電壓的高低,核電池可分為高壓型(幾百至幾千V)和低壓型(幾十mV1V左右)兩類按能量轉換機制,它可分為直接轉換式和間接轉換式。更具體地講,包括直接充電式核電池、氣體電離式核電池、輻射伏特效應能量轉換核電池、螢光體光電式核電池、熱致光電式核電池、溫差式核電池、熱離子發射式核電池、電磁輻射能量轉換核電池和熱機轉換核電池等。
  • 帶你了解一下神秘的核電池技術
    輻射伏特效應能量轉換核電池、螢光體光電式核電池、熱致光電式核電池和溫差式核電池的發展都與半導體技術密切相關。隨著半導體材料製造技術的提高,使得這些電池的實際應用成為可能。例如,美國能源部提出的先進放射性同位素發電體系(ARPS)的開發計劃中就包括熱致光電式核電池,使用的半導體為Ga-Sb元件,另外,Ge和Ga-As元件可較好地滿足要求。
  • 核電池為什麼普及不了_核電池有哪些技術難點
    打開APP 核電池為什麼普及不了_核電池有哪些技術難點 發表於 2017-12-22 08:54:00 按提供的電壓的高低,核電池可分為高壓型(幾百至幾千V)和低壓型(幾十mV—1V 左右)兩類按能量轉換機制,它可分為直接轉換式和間接轉換式。 更具體地講,包括直接充電式核電池、氣體電離式核電池、輻射伏特效應能量轉換核電池、螢光體光電式核電池、熱致光電式核電池、溫差式核電池、熱離子發射式核電池、電磁輻射能量轉換核電池和熱機轉換核電池等。
  • 旅行者1號即將飛出太陽系,距離遙遠,是怎樣和地球聯繫的呢?
    旅行者1號即將飛出太陽系,距離遙遠,是怎樣和地球聯繫的呢?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尤其是發射的各種探測器,早在1977年人們就發射了旅行者一號。人們對於旅行者一號也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在2012年的時候,旅行者一號已經穿過太陽系,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緣。
  • 可續航二十年的手機核電池,將掀起手機電池新革命?
    後來科學家們依照這個發現和放電原理,發明了大型的核電池,用於工業和航天業。手機正以超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著,由單核發展到了現在的8核,屏幕發展到了1080p,內存也由幾十MB到現在的2GB….手機中的一切都在更新換代,可唯獨手機的電池還在原地踏步,而此前一直在說的燃料電池由於存著種種技術問題,所以也遲遲未能上市。
  • 核電池可用20年,手機能用核電池嗎?
    核電池雖然現在還沒有出現在我們身邊,但是已經在航天等領域有所應用,在未來或許會更多地投入民用領域。「旅行者1號」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它的成就已經載入史冊。「旅行者1號」能在太空飛行190億公裡,它攜帶的核電池功不可沒。這枚核電池的體重只有37.7公斤,它裝有放射性核素鈽238。
  • 核電池:魔鬼還是天使?
    空間核動力是軍民兩用技術,可以滿足通信衛星、軍用衛星、空間站、空間運輸、空間武器、空間作戰平臺、深空探測、外星基地等對電能和推進動力的需求。空間核動力的能量來源是核能。目前,空間核動力利用的主要是核反應堆產生的裂變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能。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通過不同的方式,空間核動力裝置可以把核能轉變成電能和推進動力。
  • 國內核電池技術仍需努力,天問一號火星車只用太陽能電池供電
    核電池優勢明顯,支持續航幾十年  據介紹,天問一號搭載的火星探測器採用的是太陽能電池,在距離太陽更遠的火星上,太陽能電池獲取到的光源遠比地球要少,所以在航天領域,一般都會在探測器上搭載核燃料電池  國內技術不成熟,取長補短  核電池具備種種優勢,為什麼天問一號不採用核電池,反而在太陽能條件更差的火星上,要使用太陽能電池呢?難道是我國不會核電池技術嗎?
  • 美國能源部為NASA 重啟核電池生產
    8月25日美國能源部的官員向NASA外行星評估小組OPAG透露:2016年年初,位于田納西州的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將重啟停產27年的同位素生產,為未來宇航局的深空探測計劃提供核電池,其中明年初生產的第一批同位素將是測試性質的樣品。在太陽系木星軌道以遠的地方,探測器因距離太陽遙遠而無法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只有依靠核電池RTG。
  • AI識別技術、5000點位大數據……這些新技術走進百姓生活
    疲勞了、跌倒了、呼救了……它都能從人海中找到你,給予及時的幫助;北京市轄區內有5000多個小「燈杆」,能實時監測空氣品質、找出局部汙染源……9月24日,記者走進中關村豐臺園,探營這裡構建的「高精尖」產業發展生態圈,看這些新技術是如何從實驗室走進生活,服務廣大市民。
  • 「只聞其聲」的植物肉正逐步走進百姓家
    今年以來,不僅肯德基、星巴克等「洋快餐」不斷推出植物肉食品,珍肉、株肉、星期零等本土創業品牌的植物肉產品也悄然走進餐廳和酒吧,甚至連中餐館裡都能見到植物肉的身影。除了餐廳和酒吧外,大潤發、歐尚、盒馬鮮生等超市門店,以及天貓、美團等電商平臺上,植物肉的水餃、春卷和肉餅等速凍食品也已經上架銷售。
  • 永不斷電 核電池究竟是什麼?
    手機正以超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著,由單核發展到了現在的8核,屏幕發展到了1080p,內存也由幾十MB到現在的2GB....手機中的一切都在更新換代,可唯獨手機的電池還在原地踏步,而此前一直在說的燃料電池由於存著種種技術問題
  • 中國太空飛行器核電池技術與美國技術相差還有多遠
    嫦娥仙子月宮取寶,天問一號火星探路,中國航天接連放大招經歷的高光時刻,但是細心的你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美國好奇號火星車安裝了核電池在火星上開了8年仍然精力充沛,其實不止好奇號,曾經的旅行者一號,二號,阿波羅登月飛船,新視野號,最新的毅力號等等,都使用了核電池,反觀中國的「當家花旦」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依然是渾身披掛電池板,是它們不需要核電池,還是技不如人呢?
  • 核電池,一切電池的終極形態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蓄電池的電量不足弄的相當尷尬。在這時候,經常會感慨如果電池能一次用上百年是多麼令人省心和愉快啊。目前人類使用的核電池即是核衰變電池。也是初代核電池。 未來科技發展,二代核電池也將和電影「終極者」T800引爆的核電池,「鋼鐵俠」胸口的核聚變電池一樣,成為一個微型核反應堆,為使用者提供著巨大而源源不絕的能量。 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會持續不斷的放出具有熱能的射線。利用半導體換能器將熱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即為核電池。
  • 奇瑞螞蟻家族再添新兵,全身輕量化,讓電動走進尋常百姓家
    不少網友表示小時候看到奇瑞QQ時便驚呼世界上居然有這麼小的代步車,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共享汽車被愈來愈多車友所接受,奇瑞旗下的小螞蟻電動車「走進」尋常百姓家。而今天豆哥跟大家介紹的則是奇瑞汽車順應市場需求而推廣的另一款全新純電動汽車——奇瑞螞蟻。9月22日,奇瑞新能源螞蟻在北京正式上市。此次新車發布將提供聚能版、高能版、高能Pro版以及超能版等四款車型,補貼後售價14.98萬元起。
  • NASA核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有望明年投入使用
    「對於熱電材料研究的推動」將促進核電池的發展。對不少人來說,核電池很可能是一個似懂非懂的概念。現在,我們就借著NASA在核電池技術上的最新突破,來好好了解一下這個「電池」到底是什麼樣子的。JPL的一位材料工程師手裡拿著一個有4個熱電偶構成的熱電模塊。熱電偶很普遍,從家用電器到太空飛行器都有應用。
  • 距離地球很遙遠的人造物——航海家1號
    尤其是航海者1號,是人類目前距離地球最遙遠的一個飛行器,它距離地球有200多億公裡,已經不在太陽系範圍之內了。這兩個飛行器是一樣的,重800公斤。上面搭載了11個類似探測器一樣的東西,而且有16個推進器和一個燃料箱,還有三個核能電池,搭載了一個電腦,存儲空間只有70kb,還是用磁帶存儲。
  • 核電池目前為何無法應用於電動車?
    曾經,人們在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拿帶"核"字的物品來說笑,如核武器、核電池等等,因為在大部分人的眼裡,"核"這個概念似乎離我們普通人非常遙遠。但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提出了核電池的概念,並將其付諸實踐,只不過出於種種原因,核電池至今還無法實現量產,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中國院士:鈽-238可做核電池 已在研究
    空間核動力是軍民兩用技術,可以滿足通信衛星、軍用衛星、空間站、空間運輸、空間武器、空間作戰平臺、深空探測、外星基地等對電能和推進動力的需求。空間核動力的能量來源是核能。目前,空間核動力利用的主要是核反應堆產生的裂變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能。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通過不同的方式,空間核動力裝置可以把核能轉變成電能和推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