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了、跌倒了、呼救了……它都能從人海中找到你,給予及時的幫助;北京市轄區內有5000多個小「燈杆」,能實時監測空氣品質、找出局部汙染源……9月24日,記者走進中關村豐臺園,探營這裡構建的「高精尖」產業發展生態圈,看這些新技術是如何從實驗室走進生活,服務廣大市民。
「去年,我們已在大型活動中承擔了表情識別、人臉識別系統的開發建設及部署,不僅能夠完成人臉識別、人員統計等功能,還能夠通過微表情識別判斷出人員的疲勞程度及健康狀況。」中關村豐臺園企業北京久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裴中陽介紹,基於雷射和計算機視覺的智能融合AI識別技術已經有了很多現實的應用場景。
這套系統如今已經開始應用於眾多大型賽事、演唱會和地鐵等大人流地場景,比如西二旗地鐵站。「我們能夠實現同時對滿屏幕覆蓋的300人的監測、測溫、統計等功能,還可以實時計算出排隊人員數量及多長時間能完成安檢上車。」裴中陽介紹,現在交通導航基本上是基於車的導航,可是有時候人到了地鐵站才發現要排隊十幾分鐘才能進站,他們正在和有關部門合作研發「門對門」的出行規劃,這將是一種基於人的導航模式,讓人的出行更加便捷。
「AI識別技術還將走進社區,服務普通百姓。」裴中陽介紹,他們已經和豐臺、東城、朝陽等社區接洽,年內將進行AI識別技術與社區監控的融合,屆時監控系統將能夠識別跌倒、呼救、打架等動作,一旦監控區域內出現相關動作系統將自動識別並彈出警報,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及時對居民進行救助。
在您的周邊,您可能會看見這樣的小白色燈杆,上面掛著幾個小方盒子,它從不能照亮您出行的路,可卻默默地監測著您身邊的空氣品質。在北京市市域範圍內有5000多個這樣的「燈杆」,組成了用於空氣品質監測的大數據產品,而他們都來自中關村豐臺園的企業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
「這些監測點位不是簡單的記錄數據,還能通過氣象分析和衛星數據分析對局部汙染進行精準的溯源分析。你看這個點位,出現了紅色的報警,周邊濃度是47,可是這個點位是63,通過分析可能是周邊一家餐館的問題,系統會及時通知執法人員前去處置。」點開屏幕上的一個紅點兒,英視睿達首席科學家田啟明介紹,「裸露地面的監測、水質變化監測……我們將多元衛星遙感數據、高密度傳感器網絡和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無縫打通,助力城市精細化智能管理。」
中關村豐臺園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許淵源介紹,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為助力科技創新,豐臺園一直將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良好產業生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搭建了重點企業「晚餐會」交流平臺,積極探索「企業商會」,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實現服務的精準化。
中關村豐臺園「高精尖」產業發展生態越來越好,帶動了更多企業入駐,已經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15家,國家和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國家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1家,聚集了豐臺區90%以上的高質量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還有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下一步中關村科技園將堅持科技創新,瞄準核心技術和主攻方向,持續提升自主化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並在新一輪發展中積蓄力量、佔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