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識別技術、5000點位大數據……這些新技術走進百姓生活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疲勞了、跌倒了、呼救了……它都能從人海中找到你,給予及時的幫助;北京市轄區內有5000多個小「燈杆」,能實時監測空氣品質、找出局部汙染源……9月24日,記者走進中關村豐臺園,探營這裡構建的「高精尖」產業發展生態圈,看這些新技術是如何從實驗室走進生活,服務廣大市民。

「去年,我們已在大型活動中承擔了表情識別、人臉識別系統的開發建設及部署,不僅能夠完成人臉識別、人員統計等功能,還能夠通過微表情識別判斷出人員的疲勞程度及健康狀況。」中關村豐臺園企業北京久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裴中陽介紹,基於雷射和計算機視覺的智能融合AI識別技術已經有了很多現實的應用場景。

這套系統如今已經開始應用於眾多大型賽事、演唱會和地鐵等大人流地場景,比如西二旗地鐵站。「我們能夠實現同時對滿屏幕覆蓋的300人的監測、測溫、統計等功能,還可以實時計算出排隊人員數量及多長時間能完成安檢上車。」裴中陽介紹,現在交通導航基本上是基於車的導航,可是有時候人到了地鐵站才發現要排隊十幾分鐘才能進站,他們正在和有關部門合作研發「門對門」的出行規劃,這將是一種基於人的導航模式,讓人的出行更加便捷。

「AI識別技術還將走進社區,服務普通百姓。」裴中陽介紹,他們已經和豐臺、東城、朝陽等社區接洽,年內將進行AI識別技術與社區監控的融合,屆時監控系統將能夠識別跌倒、呼救、打架等動作,一旦監控區域內出現相關動作系統將自動識別並彈出警報,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及時對居民進行救助。

在您的周邊,您可能會看見這樣的小白色燈杆,上面掛著幾個小方盒子,它從不能照亮您出行的路,可卻默默地監測著您身邊的空氣品質。在北京市市域範圍內有5000多個這樣的「燈杆」,組成了用於空氣品質監測的大數據產品,而他們都來自中關村豐臺園的企業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

「這些監測點位不是簡單的記錄數據,還能通過氣象分析和衛星數據分析對局部汙染進行精準的溯源分析。你看這個點位,出現了紅色的報警,周邊濃度是47,可是這個點位是63,通過分析可能是周邊一家餐館的問題,系統會及時通知執法人員前去處置。」點開屏幕上的一個紅點兒,英視睿達首席科學家田啟明介紹,「裸露地面的監測、水質變化監測……我們將多元衛星遙感數據、高密度傳感器網絡和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無縫打通,助力城市精細化智能管理。」

中關村豐臺園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許淵源介紹,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為助力科技創新,豐臺園一直將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良好產業生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搭建了重點企業「晚餐會」交流平臺,積極探索「企業商會」,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實現服務的精準化。

中關村豐臺園「高精尖」產業發展生態越來越好,帶動了更多企業入駐,已經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15家,國家和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國家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1家,聚集了豐臺區90%以上的高質量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還有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下一步中關村科技園將堅持科技創新,瞄準核心技術和主攻方向,持續提升自主化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並在新一輪發展中積蓄力量、佔據主動。

相關焦點

  • Roadstar.ai 自動駕駛樣車上路,深度融合技術路線能否超越Waymo?
    在約3個月後,Roadstar.ai的原型車初步成型。上文就是我們近日體驗了原型車後的感受(路測視頻),新智駕也是除公司員工外首批體驗原型車的外部人士,並在試乘後與三位聯合創始人聊了聊背後的技術細節。走上「正確的道路」實現自動駕駛有多種技術路徑,比如以攝像頭為主的方案(特斯拉、AutoX),和以64線雷射雷達為主的方案(Waymo、百度)。
  • AI新技術:識別筆跡可辨嫌疑人國籍
    打開APP AI新技術:識別筆跡可辨嫌疑人國籍 胡薇 發表於 2018-07-10 10:05:51 使用機器學習算法,研究人員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手寫英文文本
  • 且看濟南如何讓量子科技走進百姓生活
    且看濟南如何讓量子科技走進百姓生活 2020-10-29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識別支付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生物識別支付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1:42:24 未來5~10年,世界將進人無感知核身、無設備核身時代,在用戶沒有感知和設備的情況下完成身份識別和支付交易。
  • 報告發布|十種前沿數據安全技術,聚焦企業合規痛點_綜合_江西網絡...
    在此背景下,綠盟科技近日發布《擁抱合規、超越合規:數據安全前沿技術研究報告》。在報告中,選取業界最為前沿與創新的十種數據安全技術,對其技術原理與應用進行全面的梳理與分析,包括處於學術前沿的差分隱私、同態加密、數據匿名;行業內炙手可熱的安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這些新興技術,為企業的數據安全建設帶來新的思路與方案——助力其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解決合規的痛點與難點。
  • 新技術變成「危險武器」 誰在濫用人臉識別?
    但這項給生活帶來美好改變的技術,這項給生活帶來美好改變的技術,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爭議之中:當人臉識別技術不斷引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人們將之稱作「危險的武器」。人臉識別開始接連被叫停,從杭州動物園發生的「人臉識別第一案」到杭州一小區抵制人臉識別技術事件,人們已經對人臉識別技術產生警惕。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RFID技術簡介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搜狗推出「唇語識別」技術;美國宇航局發現迷你太陽系 | 雷鋒...
    Landing.ai。12月14日,搜狗宣布推出了一種人機互動新技術「唇語識別」,通過機器視覺識別說話人唇部動作,來解讀說話者所說的內容。搜狗官方表示,通過複雜端到端深度神經網絡技術進行中文唇語序列建模,經過數千小時的真實唇語數據訓練,終於取得了唇語識別效果。在非特定人開放口語測試集上,該系統達到60%以上的準確率,超過google發布的英文唇語系統50%以上的準確率,在垂直場景如車載、智能家居等場景下甚至已經達到90%的準確率。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Graphcore 建立的處理器可以降低在雲和企業數據中心應用程式的成本,Graphcore 硬體系統加強了對機器學習模型的處理、訓練和推理。目前,Graphcore 已完成 5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10、H2O.ai H2O.ai 成立於 2011 年,為開發人員和創業公司提供預測分析的深度學習平臺。
  • 維諦技術(Vertiv):AI技術開闢數據中心節能革命新戰場
    在雲上經濟大爆發的當下,作為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對於人工智慧布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近兩年,5G技術的換擋提速,工業網際網路的技術轉型,「新基建」的政策加速,數位化應用的多樣性落地,多方合力正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數據中心的爆發性發展,無形中也對數據中心這一算力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人臉識別技術理論
    人臉特徵提取的方法歸納起來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知識的表徵方法;另外一種是基於代數特徵或統計學習的表徵方法。基於知識的表徵方法主要是根據人臉器官的形狀描述以及他們之間的距離特性來獲得有助於人臉分類的特徵數據,其特徵分量通常包括特徵點間的歐氏距離、曲率和角度等。
  •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刷臉」大名為人臉識別技術,早已隨著智能機、手機APP、門禁系統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指紋識別技術在這之前更是早已普及,那為何同人臉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統稱為生物識別技術三巨頭的虹膜識技術別遲遲未見消息?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延伸閱讀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天文學家有2種方法可以用來探測系外行星。一種是徑向速度方法,它用來監測恆星是否有行星引力引起的小反運動。第二種是更敏感的技術, 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克卜勒採用的技術, 它主要依靠宿主星的亮度變化。
  • 生物識別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隨著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生物識別技術也成為了當前主流的黑科技。作為本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生物識別技術將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有著巨大的發展市場。你知道生物識別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 排名 語音識別_語音識別技術排名 - CSDN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語音識別技術在2011年之後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前微軟研究院俞棟和鄧力研究員首次將DNN在大詞彙量語音識別上成功應用,基於神經網絡的語音識別技術迅速成為了研究和產業上的投入密集地,在工業界Google和國內的訊飛成為了最早上線基於DNN的語音識別系統的兩家公司。經過接近10年的發展,語音識別技術取得了空前的進步,在多個場景下已經達到了實用水平。
  • 應用豐富的「卷積神經網絡」技術,怎樣實現了圖像識別?
    本文將使用卷積神經網絡來介紹「圖像識別」的概念、應用和技術方法。什麼是「圖像識別」?它的作用是什麼?從「機器視覺」的角度來說,「圖像識別」就是軟體識別圖像中出現的人物、地理位置、物體、動作和文字的能力。計算機可以使用「機器視覺技術」,並結合人工智慧軟體和一個攝像頭,完成圖像識別。
  • 人臉識別主要依靠了基於圖像的空間邊緣檢測技術
    ai換臉技術引起很多人的擔憂,怕外貌損害。這次任性哥帶你回歸本源,用人臉識別,再現青澀年華,你也可以擁有金融界鼻祖級的辨識力。最近我們也在研究人臉識別這個方向,今天就針對這個做個簡單的介紹。什麼是人臉識別?
  • 孫啟超:卷積神經網絡在人臉識別技術中的應用 | AI研習社第51期猿...
    隨著 iPhone X 的發布,Face ID 人臉識別技術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拿起手機並看著它的時候就可以實現手機解鎖的功能。而人臉識別中的關鍵技術就是卷積神經網絡。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孫啟超就講述了卷積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以及人臉識別技術是如何運行的。
  • 靜脈識別技術-電子發燒友網
    靜脈識別技術 傳感器技術 發表於 2021-01-05 09:24:35 小編前兩回分別講了語音識別和人臉識別技術, 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走進我們的生活,甚至包括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識別途徑。
  • AI深度(下) | 非人臉識別和ToF技術
    文/紐豪斯發布/AI智道一文看盡雙目攝像、結構光、ToF和雷射雷達技術;一文深入了解奧比中光、小覓智能、華捷艾米、的盧深視、Pico和鐳神智能;2大趨勢、2大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