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土星環是那麼年輕貌美

2021-01-16 天文茶餐廳

天文學家利用美國航天局「卡西尼」號探測器的觀測數據,解開了關於土星的兩大謎團——自轉周期和土星環的年齡。


「卡西尼」號繞土星在軌運行的藝術畫(來源:NASA/JPL-Caltech)


對地球、冥王星這種固態表面的行星來說,只要找到一個地面的參照物,如山峰或湖泊,就可以測量自轉周期。氣態行星則困難許多,它們沒有固態表面,沒有穩固的參照物,就算木星大紅斑是個相對穩定的氣旋系統,但實際上它的位置也並非固定不變。但好在木星有著強大而穩定的磁場,


更重要的是,木星與地球一樣,磁軸並沒有和它的自轉軸對齊。這給科學家帶來一個便利條件,即通常磁場來測量行星的自轉速率——當行星旋轉時,磁軸會擺動,相應的無線電波就會呈現周期性的變化。2001年,木星的自轉周期已經被精確測量,為9小時55分30秒。


4個氣態行星的磁場與自轉軸(來源:網絡)


然而,土星上連個木星上那種「鹹鴨蛋」都沒有,帶狀環流風也有很大不確定性。更要命的是,土星的磁場很獨特,而且磁軸幾乎與自轉軸完全重合,因此,土星的自轉周期是多少我們一直掌握得不夠準確。「旅行者」號曾對太陽系第二大行星的自轉周期做過測量,得到的結果是10小時39分22秒(Desch & Kaise, 1981),但是「卡西尼」號曾給出10小時45分45秒(Gurnett et al., 2005)和10小時47分06秒(Giampieri et al., 2006)的結果,安德森、舒伯特(Anderson & Schubert, 2007)以及拉維特·海爾德(Helled et al., 2015)等人則給出了10小時32分44秒的答案。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星環(來源:NASA/JPL-Caltech)


來自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C Santa Cruz)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的研究生克里斯多福·曼科維奇(Christopher Mankovich)利用「卡西尼」號的最新數據發現了新的線索,秘密就藏在土星環中。在「卡西尼」號環繞土星工作的時候,對布滿冰冷碎石的土星環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細緻觀察。曼科維奇藉助「卡西尼」號的數據發現土星環會對土星本身的振動作出反應,其作用類似於用來測量地震引起震動波的地震儀。土星內部某些頻率的震動會引起其自身引力場的變化,而土星環中特定位置上能夠在特定時間裡「檢測」到引力場中的變化,在它們環繞土星運動時能周期性地積累一定的能量,而能量能以某種可觀測的波的形式被帶走。這種奇特的表現給天文學家一個很好的啟發,可以被巧妙地用來測量土星的自轉周期。整個機制相當複雜,如果你看不懂沒關係,只要記住結論——通過土星環的某些特徵得出土星的自轉周期為10小時33分38秒。「卡西尼」號項目科學家琳達·斯皮爾克(Linda Spilker)說:「這是一個非常可靠的結果。」相關研究成果於1月17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近期對土星的新認知(來源:NASA/JPL-Caltech)



與此同時,關於土星環本身的研究也有了新的關鍵性成果。1月17日,羅馬薩皮恩撒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盧西亞諾·伊斯(Luciano Iess)等人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根據「卡西尼」號探測器重力科學數據研究發現土星環形成於1千萬年至1億年前,換句話說土星環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形成於「恐龍時代」。


土星與地球差不多形成於同一時期,大約45億年前。不過,其標誌性的光環似乎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有跡象表明,土星環很年輕。但是多久之後呢?


為了計算出這些環的年齡,科學家們不僅需要測量環的質量,還要近距離觀察其細節特性。雖然研究人員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通過「旅行者」號探測器進行了遙感測量,但是由於飛船距離土星還十分遙遠,並未獲得十分可靠的信息。2017年「卡西尼」號最後的旅程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測數據,當時太空飛行器22次從土星和土星環之間穿越。


「卡西尼」號穿越土星環的想像畫(來源:NASA/JPL-Caltech)


「卡西尼」號每一次在那麼近的距離上掠過土星,都能明顯感受到這個巨型行星引力帶來的影響。雖然太空飛行器產生的速度變化極小極小,但是科學家仍然能夠使用巨大的天線接收到「卡西尼」號無線電信號的細微變化,哪怕是小到1毫米/秒不到的速度變化。由此便可計算出土星和土星環的質量。測量結果表明,土星環的總質量只有約1.54×1019千克,僅相當於土衛一的41%,月球的萬分之五。沒想到看似寬大的土星環質量卻如此之小。再加之我們早已了解到土星環非常明亮,因為主要由冰粒構成;然而它們卻沒有(或者你可以說成「還沒有」)被星際碎片和塵埃染黑。於是,這兩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疊加在一起幾乎就能確定兩條推論:第一,相對於土星而言,土星環非常年輕;第二,土星環來源於一顆彗星或更早一代的小型冰衛星,由於它離土星過近而被撕裂。


土星環(來源:NASA/JPL-Caltech)


基於土星引力場的研究還給另一個困擾人們許久的問題帶來一絲光明。根據論文合著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伯克哈德•米利策(Burkhard Militzer)開發的氣態行星內部模型,土星內核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15~18倍。還需要多說嗎?「卡西尼」號的身後遺產正體現出越來越多的價值。




打  賞  通  道


訂  閱  通  道


相關焦點

  • 美麗的土星環究竟是什麼?
    土星是太陽系中一顆美麗的行星,而土星環則是土星上最突出明顯的特徵,使得土星更加美麗,不禁感嘆宇宙的鬼斧神工。當然,在地球上,用肉眼是無法看到土星環的,必須要用望遠鏡,最早發現土星環的是天文學家惠更斯。土星的直徑達12萬公裡,是地球赤道的3倍多,而土星環的直徑至少20萬公裡,但是,土星環的厚度最厚也不過150公裡。這個比例比一本厚厚的字典和一張紙的比例還要誇張。
  • 土星環有多少年的歷史?爭論還在繼續
    這些光環看起來非常年輕,但是理論學家們卻很難設計出一種機制來解釋它們相對較晚的形成。2009年8月,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軌道飛行器拍攝到土星光環。這些環大部分是由明亮的白色水冰構成的,它們顯示出微妙的暗色和顏色,可以用來幫助估計它們的年齡。然後是卡西尼。
  • 土星環開始消失?科學家發現土星環被侵蝕,將成為孤星!
    土星本是太陽系中非常美麗的星球,因為它自帶光環,遠遠看去是非常漂亮的,但是科學家在研究土星的時候,卻發現土星的土星環正在消失,可是土星好端端的,為什麼光環會消失呢?土星的土星環都是由不計其數的小顆粒構成的,而這些小顆粒基本上都是水冰以及一些塵埃構成的。
  • 為什麼土星有行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原來它被月亮「吃掉」了
    行星環是指圍繞行星旋轉的物質構成的環狀帶,而一說到行星環,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土星的圖像,土星常常被認為是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因為它有一個龐大而多彩的行星環。為什麼土星會有行星環呢?對於土星的行星環,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形成說法,但科學家推測,這環狀物質可能是彗星、小行星和較大衛星相撞後所產生的碎片。
  • 卡西尼號傳回最新土星環照片:土衛一似與土星環相撞
    由於光線在穿越土星大氣層使發生了折射現象,土星環在照片中顯得有些扭曲。從圖片中可以看出,土星的A環和F環在與土星邊緣相交時,發生了詭異的扭曲現象,這是由於土星的大氣層起到了類似透鏡的效果。「在土星的上半部分,火星大氣吸收了一部分由土星環反射的光線。但不僅僅是這樣。在光線從太空進入大氣、再返回太空、進入卡西尼號的鏡頭過程中,光線的路徑發生了折射現象,即出現了彎折。
  • 土星環中的STEM
    主要的土星環寬度從48公裡到30.2萬公裡不等,以英文字母的頭7個命名,距離土星從近到遠的土星環分別以被發現的順序命名為D、C、B、A、F、G和E。土星及土星環在太陽系形成早期已形成,當時太陽被宇宙塵埃和氣體所包圍,最後形成了土星和土星環。土星光環又很薄。我們在地球上透過土星環,還可見到光環後面的側面閃爍的星星,土星環估計最厚不超過150公裡。
  • 土星的土星環是如何形成的?為何能做到如此的天然美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裡,木星是體積最大的行星,而土星則僅次於木星。很多看過土星圖片的人都會覺得土星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因為土星的外圍有一圈美麗的、明亮的行星環。然而,在我們人類的母星——地球上則沒有像土星那樣美麗的行星環,同樣是太陽系裡的八大行星之一,為何土星擁有那麼美麗的土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呢?很多人看到土星有土星環的樣子,都是通過衛星拍攝到的,在地球本身,我們是無法直接觀測到土星環的。
  • 年輕貌美的身體真是太好了 談感情傷錢的動態圖
    年輕貌美的身體真是太好了 談感情傷錢的動態圖 我爸剛才花了三十分鐘,用PPT向我解釋了避孕的重要性。每張PPT都是我的照片。 年輕貌美的身體真是太好了 談感情傷錢的動態圖 2021-01-12 12:45 網際網路
  • 一位年輕貌美的寡婦,忍受不住世人騷擾,出了個上聯便擺脫煩惱
    一位年輕貌美的寡婦,忍受不住世人騷擾,出了個上聯便擺脫煩惱文/乾坤歷史說寡婦,在古代是十分痛苦的,因為在古代是十分重視女子的貞潔問題,所以在面臨女子喪夫的時候,這時候所有的目光便聚集到了她的身上,只要稍微有什麼出現在她身上一絲不好的事情
  • 土星環中的行星歷史
    文章來源:AAS Nova編譯:艾宇熙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編排:葛明紅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圖註:「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的土星環圖源:NASA / JPL-Caltech / Space Science Institute圖註:「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的土星環近距離照片呈現出由螺旋密度波造成的明暗交錯條帶
  • 進入「洛希極限」後的產物——土星光環
    說起土星,我們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土星那美麗的光環。這條近30萬公裡寬的固態冰質行星環由數萬億塊冰組成,這成為了太陽系中最令人讚嘆的奇觀之一。在太陽系中沒有比土星的冰環更加美麗的景象。大部分冰晶都和雪花差不多大,但有些卻有房子那麼大。如果我們用望遠鏡觀察,就會發現土星環的反光率很高,他們反射太陽光的能力和土星本身差不多。但是陽系裡遍布著塵埃,假如一顆冰晶在這裡停留一段時間後,他就會變髒,然後反光率就會變弱,也就不會那麼明亮。但是為什麼土星環的反光率會這麼高呢? 1997年「卡西尼」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美麗的土星環到底是什麼?
    土星是太陽的第六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它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離地球最遠的行星,但是通過望遠鏡可以更好地觀察行星最突出的特徵 - 它的環。雖然太陽系中的其它氣體巨星 - 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也有環,但土星的環特別突出,因此獲得了「環形星球」的綽號。
  • 科學家發現土星環被侵蝕,土星:終將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這顆星球就是土星,先簡單來了解一下土星吧!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排太陽系第六位。還有,土星是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和微量元素,內部核心包括巖漿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尤其是最外層的大氣層會發出發亮的磁性光環,也就是土星環。
  • 土星本沒有環!1億年前彗星被引力捕獲,碾碎後形成美麗的土星環
    美麗的土星環是太陽系的奇蹟之一,任何一個通過望遠鏡看到它們的人都無不驚嘆。然而卻有一個一直在困擾著科學家的問題:土星環究竟有多古老?幾十年來科學界分為兩個陣營,有人認為土星環系統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那時候太陽系正在太陽誕生時巨大力量產生的滾滾塵埃中形成。另外一種說法是,這些環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特徵,他們形成於1億年前恐龍在地球上行走的時候。最新的研究支持了土星環起源於恐龍年代的說法。根據目前的模型,行星環質量越大,它們就越古老,反之亦然。
  • 普羅米修斯和土星幽靈環
    卡西尼探測器拍攝的土衛十六普羅米修斯和土星的F環、A環。NASA卡西尼探測器下個月就要一頭栽向土星,而它採集的數據如同一個寶藏,依然可供我們學習、欣賞很久。這張照片是今年五月在可見光波段上拍攝的,當時探測器距離土星大約110萬公裡,所用的是窄角相機,成像特點大致相當於我們日常概念中的中長焦鏡頭。
  • 土星的星環很大?這兩個恆星星環直徑超太陽系,達2400億公裡
    在太陽系中我們發現了擁有壯觀行星環的土星,在太陽系外同樣存在擁有更加壯闊星環的恆星。別以為土星環很大,這兩個恆星星環直徑超太陽系,範圍達2400億公裡。眾所周知,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前四顆是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小的巖質行星,後四顆是在體積和質量方面都遠遠超過巖質行星的氣態巨行星。除了可以從大小規模上區分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之外,還可以通過行星環來進行判別。
  • 令人窒息的圖片:土星環的晨昏線(土星環上美麗的晨昏線)
    土星的白天與黑夜是太陽系值得炫耀的驚人景像。人類居住使地球在夜晚擁有閃耀的點點燈光,而土星有美麗的行星環。在夜半球,土星的影子落在一部分的環上,把它分為鮮明的晝夜,這條分界被稱為晨昏線。但環上的公轉周期各不相同。土星每10小時33分鐘完成一圈自轉。土星環的最內側要快一些,D環的內邊緣大約每5小時完成一圈。但是越向外越慢,F環的外邊緣大約15小時完成一圈。
  • 探秘土星系:怪異的62顆衛星和表面平靜內部恐怖的土星環!
    這就非常奇怪了,土衛二離太陽那麼遠,它本來應該是一顆冷冰冰的石頭,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能量,是什麼在一直給土衛二加熱?原來土衛二圍繞土星旋轉的軌道是橢圓形,這導致土衛二受到土星的引力作用時大時小,在離土星近時受力比較大,在離土星遠時受力比較小,正是這種引力差異,使得土衛二不斷被揉捏擠壓,就像你手裡拿著一個橡皮球,假如你不斷的揉捏它,它的內部就會產生熱量。
  • 研究發現土星環或由宇宙碰撞形成
    【法新社巴黎8月17日電】周一發表的一項研究說,環繞土星的一個由冰粒構成的神秘圓環很可能是由一次宇宙碰撞形成的。這條狹窄的帶子由兩顆微小的衛星守護。    這個所謂的F環距太陽的第六顆行星土星14萬公裡,在其它土星環的邊緣和幾顆衛星之間運轉。
  • 卡西尼號冒險撞擊土星環後發現了什麼?星環還沒地球恐龍歷史悠久
    除這些外,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還有一個超凡脫俗的行星環。不過其中最為雄偉要算土星環,它被科學界看成是外星人世界。在科學界,對土星行星環形成原因說法不一,科學家們無法就行星環成因問題達成一致。其中一種主流說法認為,土星行星環可能出現在45億年前,是由混亂和碰撞造成今天的環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