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研發原位電鏡儀器技術,在原子分辨下調控鐵電渦旋疇相轉變

2020-12-03 中科院物理所

鐵電渦旋疇是極化連續旋轉形成的鐵電拓撲結構,在電子信息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單個渦旋疇的尺寸為幾個納米,有望大大提高信息存儲密度。為了將來實際器件應用,如何在外場激勵下操縱這類結構的拓撲狀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研究渦旋疇在外場作用下的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鐵電渦旋疇尺寸小,以往的常規實驗手段難以實現對其操控與觀測表徵。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近二十年時間裡,研發透射電鏡中的掃描探針技術,原位實現對小尺度材料的操縱、物性測量和結構表徵功能,直接揭示物性與原子結構關係及外場調控規律。他們利用研發的儀器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 (Nano Lett. 3, 1147 (2003), APL 88, 133107 (2006), JACS 132, 4197 (2010), Adv. Mater. 26, 3649 (2014), Angew. Chem. Int. Ed. 54, 15222( 2015), Sci. Bull. 63, 1208 (2018),PRL 124, 056002 (2020)等)。近幾年該課題組將掃描探針技術的穩定性和精度進一步提高,結合球差矯正電鏡的原子分辨能力,實現了外場調控下原子分辨的物理和化學動態過程的觀測表徵。最近,他們與北京大學、湘潭大學和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組合作,在鐵電渦旋疇力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利用原位球差矯正電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相場模擬方法,揭示了渦旋疇在外力作用下的相轉變規律。該工作以「Atomic Imaging of Mechanically Induced Topological Transition of Ferroelectric Vortice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生陳潘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排名1/2)。

這項工作研究了 PbTiO3/SrTiO3 超晶格中鐵電渦旋疇的結構特徵及其力學調控過程,通過掃描探針施加局部應力操縱渦旋疇,發現渦旋疇向面內a疇轉變,並在應力消除後自發恢復。定量表徵渦旋疇轉變力僅為3 μN小於一般鐵電疇轉變所需要的力,相場模擬結果與實驗過程吻合。研究結果還表明,撓曲電效應不是渦旋疇轉變的驅動力,而是使轉變後a疇取向一致的原因。該研究提出了一種調控鐵電渦旋疇的物理方法,是理解納米尺度晶格-電荷相互作用的有意義的探索,對促進鐵電拓撲結構的基礎研究以及電子學器件應用具有積極作用

上述工作得到中科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616-y

圖1:PbTiO3/SrTiO3超晶格中渦旋疇的結構特徵

圖2:渦旋疇在外力作用下的轉變過程

圖3:渦旋疇力學轉變過程中的結構變化

圖4:渦旋疇力學轉變和自發恢復過程

編輯:Kun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15年前那場轟動電競世界的瘟疫,驚動了美國CDC,還發了頂級期刊

2.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3.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4.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5. 費曼:是學物理好還是學數學好?

6. 納什:如何科學追求對象?

7. 雞蛋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你發泡原理沒學好

8. 葡萄乾先曬後摘?解開童年疑惑之堅果加工流水線

9.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10. 為什麼!我!又走神了!

相關焦點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中科院物理所通過發展透射電鏡中的掃描探針技術,自主研製出具有原子級分辨的原位綜合物性測量與調控裝置,最近,與北京大學、湘潭大學、浙江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等單位合作,系統地研究了PbTiO3/SrTiO3超晶格中極性拓撲疇結構在外場下的動力學過程,測量了亞單胞尺度下極性拓撲疇的極化分布,利用原位電鏡電、力局域場方法實現了對單個極性通量閉合疇和渦旋疇的操控
  • 進展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些年來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由於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
  • 進展|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些年來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由於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而且尺寸小,引起了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 物理所《PNAS》:實現極性拓撲結構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近年來,科學家先後在理論和實驗上發現了鐵電材料中可以形成尺寸低至幾個納米的極性拓撲結構,如通量閉合疇、渦旋疇和斯格明子等。極性拓撲疇結構具有拓撲保護性、尺寸小等優勢,這引起探索新一代非易失性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器件的興趣。實際器件操作大多是基於外場對結構單元極化態和拓撲相變的調控,研究單個鐵電疇結構的極化分布以及外場操控下拓撲相變動力學過程是器件應用的基礎。
  • 2019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開幕
    馬教授詳細介紹了周期性晶體及八面體結構單元,對PbTiO3、BiFeO3鐵電材料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電子顯微學的講解。他通過實施應變調控制備得到具有四方相的PbTiO3鐵電結構,利用球差校正電子顯微技術、觀察到鐵電極化的現象,並且在環形明場成像與高角環形暗場成像下看到了O和Ti的位移特徵、證實了PbTiO3鐵電極化的現象。
  • 中科院物理所|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利用像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條件下氧原子各向異性擴散的原子機制。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3 圖文解讀 1、引言 鐵性(鐵磁、鐵電等)材料擁有豐富的極性/自旋非共線拓撲結構,如疇壁、通量全閉合疇、渦旋疇與反渦旋疇、磁泡、斯格明子和麥紉等,如圖一所示。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圖文解讀1、引言鐵性(鐵磁、鐵電等)材料擁有豐富的極性/自旋非共線拓撲結構,如疇壁、通量全閉合疇、渦旋疇與反渦旋疇、磁泡、斯格明子和麥紉等,如圖一所示。3、鐵電/鐵彈薄膜和異質結中的拓撲結構近年來,鐵電材料中的拓撲結構由於其在納米尺度上的潛在應用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在鐵電薄膜和超晶格異質結體系中,各種鐵電拓撲疇結構在不同能量之間的協同與競爭作用下被認為可以穩定存在。隨著實驗技術的發展,非伊辛疇壁、手性渦旋疇、鐵電泡疇、極性斯格明子等拓撲疇結構在鐵電體系中被相繼發現。
  • :鐵電材料極化保持研究取得進展
    但是鐵電材料中存在的極化保持失效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掃描探針顯微技術(SPM)為基礎的反轉動力學測試揭示了疇壁移動所需要的激活場顯著增大,此外高分辨掃描透射電鏡結果表明納米級缺陷區域貫穿整個薄膜厚度。這些缺陷作為非常有效的疇壁釘扎中心,導致了這種超長的極化保持行為。此發現表明如果加以合理利用,缺陷可以解決功能器件中鐵電薄膜的極化穩定性問題。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為了滿足儀器信息網用戶對透射電鏡技術的知識需求,解決學習及工作中的問題,本文特整理了儀器信息網的絡講堂欄目中透射電鏡技術相關會議報告,專家們講解精準專業,歡迎感興趣的用戶保存下載觀看學習。
  • 進展|新一代高通量薄膜製備及原位表徵技術研發進展
    關鍵材料的研發周期更是直接決定了相關領域的發展進程。隨著科技發展,對材料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材料研發手段也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生產發展的需求。以高溫超導材料為例,超導轉變溫度高的材料往往組分結構十分複雜。隨著組分增多,獲得精確的組分依賴的相圖的工作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採用傳統的實驗手段很難精確合成並重複獲得到某個特定的組分,而這往往是研究量子相變,破解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
  • 進展 | 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BCEIA2017電鏡及材料學報告 諾獎電鏡技術下之材料世界
    緊接著,張澤院士做了題為「IN_SITU HIGH RESOLUTION TEM STUDY ON METAL/OXIDE CATALYSTS UNDER GAS ENVIRONMENT」的學術報告,向大家介紹了氣體環境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原位高解析度透射電鏡的最新研究進展。
  •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
    東南大學研究團隊首次在分子鈣鈦礦鐵電體中觀察到渦旋疇結構!團隊首次在分子鐵電薄膜中發現了奇特的「渦旋-反渦旋」 (vortex-antivortex)疇結構。作為一種特殊的拓撲形態,鐵電渦旋疇中自發極化在有限空間內局域成一個閉合通量,使得該區域尤其是疇壁處具有豐富的物理性質,在鐵電超導器件、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和發光二極體等器件上有廣泛的應用。此外,由於渦旋中心能量最低,極化態之間的翻轉更容易,這種疇結構非常適合構築低能耗存儲器。
  • 物理所發展原位透射電鏡技術表徵離子輸運動力學過程
    在實驗上高分辨表徵離子輸運過程和表界面電化學反應對揭示器件工作機理和開發新型器件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致力於原位透射電鏡-掃描探針聯合技術的開發與納米表徵研究。利用原位透射電鏡(in-situ TEM)方法可以將納米器件置入電鏡內對器件工作的動態過程進行原位高分辨觀測表徵,研究器件的工作機理。
  • 發展前沿技術,從原子尺度認知世界——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配套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和電子全息,可以獲取納米材料的譜學信息,以及其周圍納米尺度電、磁場的分布等多重物理信息,為把握物質的宏觀屬性及實現性能調控提供重要線索。特別指出的是,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發展,電子顯微技術已經可以用於在原子尺度上構建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
  • 今日Nature Nano: 中國團隊自組裝拓撲保護鐵電納米島,調控疇壁...
    相比於其他存儲技術而言,鐵電存儲器採用電場對數據單元進行控制,能大大降低由電流控制所引起的焦耳熱,有望在未來低能耗電子器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國際上諸多科研和工業機構,如英特爾、東芝、和三星等,都對此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然而,鐵電存儲器信息讀取過程相對複雜,需要額外的極化翻轉,大大降低了器件潛在的工作壽命。
  • 物理所電子鐵電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該研究組的楊槐馨副研究員、博士生宋源軍等人利用低溫原位電子顯微鏡技術在Fe2OBO3中觀察到了明顯的無公度調製結構及其對應的從室溫幾個納米到低溫數百納米的隨溫度逐漸演變的反相條帶狀疇結構,結合結構和介電分析認為Fe2OBO3是一種新的電荷有序電子型鐵電體,原位電鏡觀察(如Fig.1所示)揭示了電荷序和鐵電極化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