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反覆發作難以醫治 手術或將成為最後一道治療防線

2021-01-15 騰訊網

精神分裂症作為一種復發率較高的慢性精神疾病,首次發病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從發病到治療經歷的時間越短,患者康復的機會就越大。數據顯示,首次發作後沒有使用抗精神病藥鞏固治療,70-80%的患者在1年內會有第2次發作,而使用抗精神病藥鞏固治療可以把1年內復發率降到約30%。但我國精神分裂症患者開始治療的時間普遍偏晚,從發病到就診的平均時間為1.5年;而更為讓人擔心的是,即使開始治療,由於對藥物存在排斥心理或擔心藥物依賴性,很多患者一旦感覺症狀減輕或者好轉便自行減藥或停止用藥,導致疾病復發。研究顯示,中斷藥物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病情復發的風險是堅持藥物治療患者的5倍。

隨著復發次數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長,患者的大腦神經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逐步下降,出現暴力傾向增強,甚至出現自殺、傷人等嚴重問題。而復發造成的頻繁入院和更長的住院時間使得患者對治療的牴觸情緒加重,甚至需要對患者採取強制入院等措施,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對於這類患者來說,選擇手術治療也許是他們最佳的治療手段,也是最後的一道防線。為什麼這麼說呢?

功能神經科專家認為,大腦邊緣系統中存在情感環路系統,它是腦內與情緒活動最密切相關的結構,一旦情感環路中的神經核團出現信息傳遞的異常,其患者精神就會出現錯亂。大量的神經解剖和電生理學研究證實,邊緣系統的神經核團,他們具有不同的神經功能。藉助立體定向技術和物理方法,將特定電極送至神經病理環路的特定靶點上,使接觸部位的神經細胞發生射頻消融或抑制,可以控制神經病理衝動的異常傳導,從而去除異常精神症狀。

以下通過一則精神分裂症術後案例輔以說明,患者高鎖鎖(化名),女性,30歲,精神分裂症病史8年。因家屬自行停藥致病情多次復發,自知力、親情感缺失,社會功能嚴重下降,藥物治療近乎無效,於2018年8月行第五代腦立體定向神經調控術,距今術後2年症狀控制良好,藥量減少4/5,目前已重新回歸社會。

22歲畢業那年,患者因求職不順出現失眠、疑神疑鬼、思維跳躍、胡言亂語等症狀,懷疑同學在背後說自己沒出息,半夜不睡覺拉著父母聊天,說自己馬上要開公司賺大錢了,家屬見其精神異常,便帶她到北京某精神專科醫院就診,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予以奧氮平等藥物治療,療效尚可。出院後,因家屬反感藥物副作用,不顧醫生的勸阻將藥量減少一半,同時放鬆了對患者服藥的監管和督促,也沒有堅持定期到院複查,直接導致了後期患者病情的再次發作。

2012年初,患者憑空聽到有人在耳邊批評她、命令她,就像一個控制了她生命的魔鬼,她感到恐懼、受迫,但又無法擺脫。在幻聽的支配下,患者曾跑到天橋上大喊大叫,無故打罵路過的行人;半夜將音響開到最大,不讓鄰居睡覺;衣著不得體,不顧周圍人的閒言碎語,穿著內衣就上街閒逛。在父母的再三追問下,患者坦言:「他一直在我耳邊說話,我必須聽從他的命令,他才會饒過我和爸爸媽媽,我不能反抗他」。家屬這才反應過來,自己貿然減藥、放鬆監管、未定期複查的愚蠢行為將女兒再一次推入病魔的掌中,再度就醫時予以氯氮平、阿立哌唑等藥物口服治療,經1年2個月的系統治療,療效始終不盡如人意,幻聽、敏感多疑、胡言亂語、行為異常等症狀反覆多次發作。

2018年除夕,據家屬回憶,在這個闔家團圓的節慶日子裡,因門外突然傳來的鞭炮聲驚嚇到患者,當天夜裡患者便將自己反鎖在房中,用刀片割傷自己的手臂、小腿,嘴裡喃喃自語「他在警告我,我不該反抗」。家屬發現送至醫院急救時,患者已失血近800毫升,意識模糊、口唇蒼白、呼吸急促,好在送醫救治及時。出院後,家屬為防止意外再次發生,晝夜輪班看護患者,但不斷出現的「命令性幻聽」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讓家屬幾近陷入了悲觀絕望之中。

2018年7月,經術後病友推薦,家屬了解到我院功能神經科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精神分裂症,遂進行了電話諮詢。在與我科醫生預約床位後,家屬立刻辦好了醫保轉診手續,如約來到了我院進行住院治療。

術中畫面

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情緒溫和,術前敏感多疑、失眠、脾氣暴躁等症狀獲得消除,幻聽症狀獲得有效改善,出現的頻率明顯減少,可與家屬進行日常溝通、問答切題、邏輯清晰,可在家人陪同下,一起在病房走廊散步。出院前,專家再三叮囑患者及家屬,回家後仍需少量服藥對症治療殘留症狀,在藥物的作用下幻聽出現的頻率會逐步減少,但切記不能自行減藥停藥,患者及家屬承諾會按時按量服用藥物。

術後一年隨訪,患者按時服藥,自覺頭腦清晰、身體輕鬆,耳邊再也沒有擾人的聲音出現了,知道心疼父母,在家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父母的鼓勵下還積極參與社區志願者活動,力爭早日回歸社會找到工作,報答父母多年的辛苦與守護。

那如此高效的手術安全嗎?

第五代腦立體定向神經調控手術屬於微創手術,手術創口只有3CM左右,相較於傳統的開顱手術,具有侵襲性小、創傷小的優勢,最大程度減少了對患者的傷害。手術前行MRI-3D序列薄層掃描與MRI-DTI掃描,根據患者的核心症狀選擇手術靶點,將MRI、DTI及CT掃描數據,輸入計算機手術定位計劃系統,進行CT、MRI及DTI等圖像融合,然後根據核心症狀,鎖定手術靶點,獲取三維坐標,計算最佳手術路徑,避開重要神經血管,大大提高手術安全性,從而較好地規避了手術風險。且手術操作不在腦的智能區、運動區和語言區域,術後不會出現呆傻、偏癱、失語等現象,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手術計劃系統

總之,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是一個複雜和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的不同階段,監護人要客觀、正確地選擇多種治療方法和綜合治療措施,同時加強對患者的日常監管和健康輔導,只有這樣,精神分裂症患者才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和預後。

本文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功能神經科 編輯發布,原創文章,嚴禁抄襲。

相關焦點

  • 精神分裂症不治療會造成大腦永久性破壞?及時施治阻斷「腦損傷」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會對患者身心健康構成極大危害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導致精神症狀發作,而精神症狀的持續存在所引起的持續精神興奮,具有「神經毒性」作用,可以使神經細胞膜發生不可逆改變,從而導致神經細胞變性、壞死,這讓神經細胞從功能性改變轉化為器質性改變。
  • 立體定向手術「重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
    這是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周,1個月前跟醫生的對話,她的病情讓整個家庭面臨崩潰。幸運的是,在接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後,她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1月7日複診時,她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8年前,成績以優異的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
  • Nat.Medicine:科學家發現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新藥
    生物谷報導:一項臨床試驗發現,一種以穀氨酸調控的神經傳遞素為靶標的新藥能有效地治療精神分裂症,新成果發表在9月號的《自然—醫學》期刊上。    以前的研究反覆顯示,穀氨酸調控神經傳遞素的變異與精神分裂症相關,但一直缺少這種關聯性的有力證據。
  • 綠葉製藥:自主研發的精神分裂症藥物獲批上市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1月14日,綠葉製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創新製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商品名「瑞欣妥」)已獲批上市,用於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明顯的陽性症狀和明顯的陰性症狀。瑞欣妥也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開展全球註冊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微球製劑。
  •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Painting by Person with Schizophrenia(上圖為一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繪製)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disturbing, frightening thoughts and may have trouble
  • 廣州精神分裂好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什麼原因會導致精神分裂症
    專家表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危害較大並且多見於青壯年的一種精神疾病。到底患者的思維、情感、認知等出現障礙,發作時會有幻覺、妄想等表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患病終身。  對精神疾病和精神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非常重要,能夠讓我們正確對待精神疾病,對精神疾病的防治會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那麼,廣州精神分裂好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什麼原因會導致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為什麼會出現幻覺?
    來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1928年的6月,天才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出生了。人們對他的認識,除了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外,還有他曾與精神分裂症抗爭了30多年。著名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美麗心靈》以他為原型,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他潛心研究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在愛的支持下與疾病抗爭,最終獲獎的故事。
  • 人類最後一道防線或將打破——解讀抗生素濫用形勢
    1.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2015年11月19日,來自中國、英國和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在期刊《柳葉刀·傳染病》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抗藥性——多粘菌素抗藥性。由於抗菌能力最強,多粘菌素被視為抗生素中「最後一道防線」。這種抗藥性還在肉用動物和人類中同時存在,可能是因為該藥的農業使用。這種抗藥性可在細菌之間輕易地轉移,而且可能已經蔓延至多個國家。多粘菌素耐藥性出現,讓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岌岌可危。
  • 【CPA2019】中國首發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序貫治療研究簡介
    2019年4月11-13日,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CPA)第十五屆年會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召開。4月12日下午的「精神分裂症:聚焦抗精神病藥藥物的療效及代謝症候群」分會場中,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劉登堂教授對「中國首發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序貫治療研究」(SMART-CAT)進行了簡要介紹。
  • 治療精神分裂症,首個純「國產藥」來了
    ◎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長長的處方單上,「純國產」缺席,「國外技術」成了主角。現在,好消息來了。一月中旬,由煙臺大學分子藥理和藥物評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主持研發,中國首個自主研發、開展全球註冊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微球製劑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此舉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 一種關於精神分裂症新多巴胺假說
    生物精神病學提出了一個特殊的問題:「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說」,新研究致力於理解多巴胺信號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這個問題由來自紐約州石溪布魯克大學的生物精神病學副編輯Anissa Abi-Dargham博士,彙編總結七篇當前知識和新見解的綜述。
  • 獲批重塑精神分裂症治療市場格局 綠葉製藥(02186)中長期...
    來源:智通財經網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且嚴重的精神疾患,該疾病具有高致殘性,且患者的早年死亡可能較普通人群高出2-3倍。精神分裂症是我國重點防治的精神疾病,據估算我國至少有1000萬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國內精神分裂症市場規模已超過60億元人民幣,且近年來的年複合增長顯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作為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基石,抗精神病藥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Medscape:精神疾病治療的「黑歷史」
    直到二百多年後,道義療法才再次成為主流。他認為,精神疾病都是由於機體感染後毒素累及大腦引起的,如牙齒、扁桃體、脾臟、子宮等器官的慢性感染。因此,卡頓手術摘除了患者的這些器官,並聲稱達到了80%的治癒率——實際上45%患者都死了。卡頓殘忍而荒唐的療法已一去不復返,但最新的研究確實發現,精神疾病與炎症之間存在著某些關聯。
  • 王強:精神分裂症的誤解與事實
    我們甚至有時候在想,在我們的病人治療過程當中,是不是把一部分的天才埋沒在我們的精神衛生中。在我自己的臨床工作當中,也碰到類似的這樣的病人,他們非常有才華。他們的一些理論在我們現在看來難以理解,但是不排除將來若干年以後或者是幾十年,百年以後,他們的理論可能會驚世駭俗的,非常有理論價值。
  • 藥物難以阻斷「神經毒性」,精分患者最終會走向怎樣的結局?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症是我國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精神科常見病。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種危害性大的疾病,隨著病程的發展,該病逐漸趨於慢性化,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如果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有約3/4的患者在慢性期出現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缺失,不能適應社會,也不能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
  • 精神外科手術的「前世今生」
    1947年,瑞典精神病理學家Snorre Wohlfahrt更是多次強調「額葉白質切除術過於危險,不適合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症狀。 三、精神外科手術的療效和併發症逐漸被客觀報導,大眾輿論對精神外科的強烈反對。 手術後的併發症如:人格改變,肥胖,淡漠,無性慾、癲癇等開始引人注目。有的病人手術後的症狀可能還比術前糟糕。
  • 廣州精神分裂症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那麼,引起精神分裂症的因素是什麼呢?下面,請=專家為大家做一下簡單介紹。   精神分裂症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在治方面目前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控制的好,可以保證終身不復發。許多人認為精神分裂症就是瘋子,其實,這是不公平的一種說法。精神分裂症病人很多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只是受到強烈刺激的時候才會發病。導致精神分裂症主要有六大因素:  環境因素。
  • 十二指腸乳頭旁憩室的手術治療
    Chandy 等將JPDD 分為鄰近乳頭型、乳頭邊緣型和乳頭內型3 型,這對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鄰近乳頭型憩室,憩室底部大,頸口小,容易出現食物瀦留引起憩室炎、出血或穿孔等併發症,行憩室切除或轉流手術效果較好。
  • 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幻覺是什麼?這四種症狀要注意!
    每天將分享推薦權威精神心理相關的治癒經驗精神分裂症是典型的精神病性疾病,患者在發作期間大腦神經傳遞過於興奮,出現一系列症狀。精神分裂症,不僅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對家庭和社會都造成嚴重影響。那麼精神分裂症出現的幻覺是什麼呢?精神分裂症出現的幻覺是聽力幻覺,這也是比較典型的症狀。所謂的幻覺是指發生的事情不存在,這是患者的主觀體驗。
  • 時隔16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發布新版精神分裂症治療指南
    APA新版精神分裂症指南(一):選擇抗精神病藥APA新版精神分裂症指南(二):抗精神病藥起始治療2019年12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董事會批准通過了第3版《APA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實踐指南》,指南全文近日正式發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