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X射線或透露出黑洞視界的顯著特徵

2020-09-23 科技工作者


該圖表顯示了兩個輻射源屬性的測量值,即電子溫度和壓縮化參數。它們源自對大約20個黑洞和中子星的多次X射線觀測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洞(紅色符號)和中子星(藍色符號)幾乎完全分離,從而確定了黑洞的存在。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是一種沒有堅硬表面的奇異宇宙天體。雖然沒有表面,但它卻被限制在一個不可見的邊界內,這個邊界稱為「視界」(event horizon),包括光在內的任何物質都無法從中逃脫。

證明黑洞確實存在的證據成為了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界中眾多科學家追求的「聖杯」。而中子星則是另一種在質量和大小上堪比黑洞的天體,但其表面十分堅硬。

據美國「優睿科」網站9月21日消息稱,印度塔塔基礎研究院(TIFR)的Srimanta Banerjee和Sudip Bhattacharyya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兩位教授Marat Gilfanov和Rashid Sunyaev以及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了黑洞視界的獨特特徵,從而明確地將黑洞與中子星區分。這可以稱得上是目前發現的關於恆星級黑洞(stellar-mass black hole)最重要的穩定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迄今為止,人類只對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60多億倍)基於其周圍射電波長上的輻射進行了成功成像。然而,質量約為太陽10倍的恆星級黑洞,其周圍的時空彎曲程度至少要比超大質量黑洞高出一萬萬億倍。因此,對於探測自然界的某些極端現象來說,這類較小的黑洞是必不可少的。當這些較小的黑洞相互合併時,人類可以基於引力波來推斷它們的存在。這種引力波是瞬變事件,持續時間只有不到一秒。天文學界非常希望獲得確鑿的證據以證明穩定的恆星級黑洞確實存在,但為了證明恆星級黑洞的存在,我們需要將它們與中子星區分開來。中子星是宇宙中已知的密度最大的天體,擁有堅硬表面的它能夠以與恆星級黑洞類似的方式從伴星吸積物質並發出X射線。

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成功完成了這一任務。通過梳理天文衛星「羅西X射線計時探測器」的X射線檔案數據,他們發現黑洞X射線與中子星X射線數據特徵有較大差異(電子溫度與壓縮化參數幾乎完全不同)。黑洞X射線數據體現出不具備堅硬表面造成的影響,這使得研究人員成功確定恆星級黑洞的獨特特徵。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 《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期刊編號: 0035-8711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9/tiof-cxr092120.php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明確區分黑洞和中子星,宇宙X射線或透露出黑洞視界的顯著特徵
    它們源自對大約20個黑洞和中子星的多次X射線觀測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洞(紅色符號)和中子星(藍色符號)幾乎完全分離,從而確定了黑洞的存在。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是一種沒有堅硬表面的奇異宇宙天體。
  • 英國分析宇宙X射線證實了黑洞真的是沒有表面的"洞"
    新華網柏林4月7日電(記者潘治)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它由一顆或多顆天體坍縮形成,引力極強,甚至可以吞噬附近的一切物質。但黑洞真正的模樣,科學家卻一直沒有定論。英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宇宙X射線光譜,證實了黑洞真的是沒有表面的「洞」。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這幅圖像記錄了宇宙中大量的「暴力活動」——物質被加速、加熱和粉碎的畫面。宇宙裡瀰漫著新形成的黑洞、爆炸的恆星和灼熱的氣體。
  • 滿懷期待,第一張黑洞視界照片
    我們從未見過黑洞視界的照片。基於已知,我們還有對照片有很多期望。幾百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假設宇宙中應該有黑洞存在。如果足夠多的物質聚集到足夠小的空間中,引力就會強大到宇宙中沒有任何粒子,反粒子,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
  • 滿懷期待,第一張黑洞視界照片!
    我們從未見過黑洞視界的照片。基於已知,我們還有對照片有很多期望。幾百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假設宇宙中應該有黑洞存在。如果足夠多的物質聚集到足夠小的空間中,引力就會強大到宇宙中沒有任何粒子,反粒子,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
  • 宇宙花園中丟失的黑洞種子
    黑洞101黑洞是空間中一個極其稠密的物體,沒有任何光線能從中逸出。當物質落入黑洞時,它就沒有出路了。一個黑洞吃得越多,它的質量和大小就越大。另一方面,超大質量黑洞是大星系的中心錨--例如,我們的太陽和銀河系中的所有其他恆星圍繞著一個質量約410萬太陽質量的黑洞——人馬座a*運行。一個更重的黑洞——高達65億太陽質量——成為了「銀河系幹擾者87」(m87)的核心。m87的超大質量黑洞出現在來自事件視界望遠鏡的著名圖像中,首次顯示出一個黑洞及其「影子」。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可以說每個恆星都會產生x射線,包括我們的太陽公公。只不過強度相對來講比較弱。宇宙當中廣泛存在著許多劇烈而壯觀的大事件,比如說兩個恆星的併合,還有體積較小但是旋轉飛快的中子星。包括正在狼吞虎咽的黑洞,還有就是大家普遍比較喜歡的蔚為壯觀的超新星爆炸的。就是這樣一些大事件都會發出大量的x射線,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如何才能發現一個黑洞呢?
  • 探秘神秘宇宙——什麼是黑洞,黑洞是否存在
    在其發回的X射線宇宙照片中,天文學家發現了最驚人的一幕:那些人們認為已經湮滅了的星體依然放射出比太陽這樣的恆星體更為強烈的宇宙射線。這證明了長久以來人們的一個大膽設想:宇宙中確實存在著看不見的「黑洞」。什麼是黑洞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萬有引力談起。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地球和宇宙間的一切天體,都具有強大的相互吸引力,它們能牢牢地吸引住附近的一切物體。
  • 卓越的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決了我們所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從2011年到2017年,尤其是2017年的數據,現在使我們能夠首次構造黑洞事件視界的圖像,並在遙遠的類星體3C 279中成像新穎的特徵。事件視界望遠鏡本身不是單個望遠鏡,也不是單個陣列的望遠鏡,而是由八個不同天文臺組成的集合。 其中一些是大型的單碟射電望遠鏡。
  • 事件視界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黑洞就真的只吃不吐嗎?
    黑洞可能是整個宇宙中存在的最極端天體,雖然物質或能量的每一個量子都受到引力影響,但無論到哪裡,除了黑洞內部,都有其他力能夠克服引力。黑洞最重要的特徵是存在事件視界,其他類型的天體都沒有。特別是這種系統,創造了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X射線雙星,這就是科學家發現第一個黑洞被探測到的方式。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這些災難性的事件釋放出大量的x射線輻射,這為爆炸中形成的重元素提供了線索。這個過程會產生金和鈾等元素。質量最大的恆星可以坍縮成中子星(也會發出x射線)和黑洞。黑洞區域發射的x射線並不是來自奇點本身。相反,被黑洞輻射聚集的物質形成了一個&34;,使物質緩慢地旋轉進入黑洞。
  • 黑洞或是連接另一宇宙的通道,進入黑洞的物質都會從「白洞」湧出
    我們地球所處的宇宙具有兩大基本特性,分別是物質性和運動性。也就是說,宇宙是有物質來組成的,組成宇宙的物質我們稱為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黑洞、星雲、流星體等等,同時這些天體都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在上述這些天體之中,最為神秘的應該就是黑洞了。
  • 事件視界內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黑洞就真的只吃不吐嗎?
    黑洞可能是整個宇宙中存在的最極端天體,雖然物質或能量的每一個量子都受到引力影響,但無論到哪裡,除了黑洞內部,都有其他力能夠克服引力。事實上,如果附近有另一顆恆星,那顆恆星可以作為豐富的物質來源,能夠被虹吸到黑洞上,特別是如果附近的恆星巨大且瀰漫的話。特別是這種系統,創造了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X射線雙星,這就是科學家發現第一個黑洞被探測到的方式。
  • 事件視界--黑洞不是「洞」
    黑洞不是「洞」191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宇宙中存在一種引力和密度都無限大的宇宙天體——黑洞
  • 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
    德國圖賓根大學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我們從未止步,從1962,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比如成功監測了2017 年8 月17 日轟動全球的雙中子星併合產生引力波事件;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GRO J008-57 的詳細觀測,直接測量到了迄今宇宙最強磁場,該結果於2020 年8 月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學通訊》上,觀測到了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相對論噴流,其觀測結果於2020 年9 月21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發表等
  • 事件視界望遠鏡陣列即將發布第一批黑洞圖像能揭開哪些秘密?
    事件視界環根據電腦模擬,環繞黑洞的物質發出的光將被黑洞自身質量產生的重力透鏡效應彎曲,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光環,而光環中央襯託出的圓形剪影便是黑洞的輪廓,也就是事件視界。這個項目經過近幾年的觀測,已經開始對結果數據進行渲染,準備在本月發布第一批圖像。
  • 黑洞存在最內層圓形穩定軌道嗎?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物理學家通過觀察光的特定特徵,來計算出離黑洞最近的距離,而不需要努力防止災難的發生,這個閾值被稱為最內層穩定的圓形軌道,簡稱ISCO。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方法可以在更靈敏的x射線望遠鏡上使用。
  • 2500萬光年外的「煙花星系」在神秘的x射線中爆炸!
    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已經在這個繁忙的星系中探測到了近12次恆星爆炸,但沒有一次像下圖中可見的神秘X射線光的綠色斑點。那個綠色斑點有什麼特別?首先,它不是超新星。神秘爆炸很可能涉及宇宙中最強大的物體之一:可能是黑洞或中子星,撕裂了它的一個恆星鄰居。雖然黑洞是「黑」的,但是當附近物體被拉進黑洞軌道時,外緣會發出強烈輻射。根據這項研究,綠色爆炸的源頭有可能是吞噬了黑洞附近的恆星。
  •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史無前例的黑洞射流圖像
    目的是在黑洞的中心創建「黑眼圈」的圖像。事件視界望遠鏡於2017年4月5日,6日,10日和11日對目標進行了成像,隨後的幾年中,科學家們努力將觀察結果進行合併分析實際數據。黑洞射流這些觀察結果使射流的成像解析度降低了半光年。該結構在其底部顯得扭曲,並且具有較小的子結構分量,這些分量垂直於我們的視野移動。在觀察窗口的幾天中,甚至發生了變化。
  • 揭秘宇宙中黑洞有多大,從小不點到巨無霸
    什麼是黑洞?相信沒有人陌生,就是宇宙中一種時空曲率大到光(包括電磁波)都無法從其視界逃脫的天體,通常把視界之內的區域稱為黑洞。我們知道黑洞中很小的體積就擁有極高的質量,一般的黑洞的外形都相對比較小,那麼在碩大的宇宙中,我們已經發現的黑洞都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