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視界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黑洞就真的只吃不吐嗎?

2020-12-03 博科園

黑洞可能是整個宇宙中存在的最極端天體,雖然物質或能量的每一個量子都受到引力影響,但無論到哪裡,除了黑洞內部,都有其他力能夠克服引力。黑洞最重要的特徵是存在事件視界,其他類型的天體都沒有。雖然黑洞有這樣一個區域,那裡的引力非常強大,以至於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逃脫,即使以光速運動的光。黑洞的引力無法逃脫,這可能有漏洞嗎?黑洞在任何時候都會吐出東西嗎?如果會吐,那麼黑洞會吐出光嗎?

黑洞最令人驚訝的事情是:黑洞根本不是黑色的(無論是理論上預測的,還是直接觀察到的)。如果黑洞是完全黑的,除了黑洞可能對周圍其他物體產生的引力影響外,根本沒有辦法探測到它們。如果我們有一顆黑洞和一顆恆星在彼此的軌道上運行,就可以簡單地通過觀察恆星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來推斷黑洞的存在(和質量的存在)。當它在軌道上來回擺動時,可以確定存在的另一個天體參數:

包括質量、軌道間隔距離,如果測量足夠好,甚至可以確定它相對於我們視線的傾角。根據發出的光,可以知道它是一顆恆星、還是一顆白矮星、一顆中子星,或者甚至是一個黑洞(如果根本沒有光的話)。但在我們實實在在的宇宙中,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黑洞,實際上是可以通過輻射探測到的。你可能會反駁:因為如果黑洞是空間中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的區域,即使是光,那麼我們怎麼能看到來自黑洞本身的輻射呢?

這是一個有道理的觀點,但你必須理解的是,黑洞視界之外的空間不一定沒有物質。事實上,如果附近有另一顆恆星,那顆恆星可以作為豐富的物質來源,能夠被虹吸到黑洞上,特別是如果附近的恆星巨大且瀰漫的話。特別是這種系統,創造了天文學家所觀察到的X射線雙星,這就是科學家發現第一個黑洞被探測到的方式。如果把物質分解到亞原子水平,物質是由帶電粒子組成的,當出現在黑洞附近則會:

①快速運動(小於光速)

②與其他物質粒子碰撞

③被加熱

④產生電流和磁場

⑤加速

⑥並發出輻射

一些物質將失去動量,落入黑洞,穿過事件視界,增加黑洞的質量。然而,大部分物質根本不會落入其中,而是會流入一個吸積盤(或者更廣泛地說,是吸積流),它會經歷來自所有加速物質的電磁力。結果是,我們會看到兩束噴流從黑洞向相反的方向噴出。這些相對論噴流是由粒子組成的,它們與星際介質中的粒子進行動力學相互作用時會發出大量的光。事實上,在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中,同樣的物理原理也在發揮作用:

落向黑洞的物質基本上被撕裂,流入吸積流,加速,然後以噴流式結構噴射出來。如果你是黑洞視界之外的一個粒子,但由於引力被束縛在黑洞上,你將被迫繞著它沿橢圓軌道運動。在你最接近的點時(軌道的近頂點)將以最快的速度移動,這給了你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的最大可能性。如果它們存在,你將經歷非彈性碰撞、摩擦、電磁力等,換句話說,是所有導致帶電粒子發射輻射的力。

儘管輻射覆蓋了從低能無線電波到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整個電磁譜,但它只是所有形式光的總稱。只要有粒子存在於黑洞視界之外,它們就會產生這種形式的輻射,在相對較近的黑洞以足夠快的速度進食情況下,實際上就能觀察到這種特徵的X射線輻射。事實上,甚至可以從我們銀河系外觀察超大質量黑洞,並發現同樣的特徵,只是在功率和範圍上都有所放大,同樣的物理原理也在發揮作用,帶電物體在運動中會產生磁場。

這些磁場會沿著一個特定的軸加速粒子,這就是天文學家從遠處觀察到的相對論噴流產生。這些噴流產生粒子和輻射,甚至可以從地球上捕捉到它們,有時甚至在可見光下也能捕捉到它們。在活躍黑洞和進食的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觀察到一種被稱為光子球的壯觀現象。在黑洞周圍,空間結構是如此嚴重地彎曲,以至於圍繞中心質量形成圓形和橢圓形軌道的不僅僅是粒子,甚至還有光子:光的本身。

光子球比事件視界稍大一點,對於真實的(旋轉)黑洞來說,物理比簡單不旋轉的情況要複雜得多。然而,空間的極端曲率意味著,這些光子將產生一個從任何遠處都能看到的環狀結構。光環本身比事件視界更大,空間的曲率使得光環的角大小看起來甚至更大,但這是科學家需要計算的事情之一,以便理解為什麼人類拍攝第一張黑洞事件視界的圖像,出現了著名的甜甜圈形狀。然而,所有這一切,儘管可能很有趣,也會發光,但只出現在還沒有落下黑洞周圍關鍵空間區域的物質:

它們都是留在視界之外的東西,我們看不到任何物質實際進入視界內,並物理卷繞到臨界邊界上所產生的任何東西。然而,如果能創造一個與宇宙中其他一切完全隔離的黑洞(與粒子、輻射、中微子、暗物質、其他質量源等隔離),就會得到黑洞本身產生的彎曲空間。與你通常看到的彎曲空間靜態圖片不同,任何靜止的粒子都會感覺到它所佔據的空間被拖著到處走,進入黑洞;這就像是一個粒子俗稱的「腳」下空間在運動,就像它基本上是在移動的人行道上一樣。

會有彎曲的空間,事件視界,還有物理定律。物理定律告訴我們的一件事是:支配宇宙的量子場,即使在沒有任何粒子的情況下,仍然存在,不可避免地不斷波動。在平坦的空間裡,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能量漲落髮生在量子真空中,在平坦的空間中,量子真空處處具有等價的性質。但是,當有彎曲的空間,特別是在一個方向(朝向黑洞)比在另一個方向(遠離黑洞)彎曲得更嚴重的空間,不同位置的觀察者,會對真空最低能量狀態的正確描述存在分歧。

對於遠離事件視界的人來說,那裡的空間看起來是平的,他們會觀察到一些來自空間更嚴重彎曲區域的低能輻射,即使在沒有任何粒子的情況下也是如此。這種輻射攜帶著真實的能量,是量子場在彎曲空間中波動的結果。空間曲率越大,這種輻射(也就是眾所周知的霍金輻射)發射的速率就越大。輻射的能量只有一個可能的來源:從黑洞的質量中竊取。幸運的是,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方程E=mc^2準確地描述了這種平衡。

黑洞質量越小,事件視界越小,周圍空間曲率越大。當把這些放在一起,會得到一個令人著迷的發現:黑洞質量越小,它失去質量的速度就越快,發出霍金輻射,然後蒸發。一個孤立的黑洞,通過霍金輻射將其質量輻射出去的速度,對於我們宇宙中任何現實的黑洞來說,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慢。y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需要10^67年才能完全蒸發,而銀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10^87年,而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需要長達10^100年才能完全蒸發!

儘管如此,這是我們可以說來自黑洞視界內部某種形式的能量,影響我們在視界外觀察到東西的唯一情況。在任何情況下,穿過黑洞視界落入的東西都不會再出來。黑洞唯一能吐出的東西來自事件視界之外,從粒子到常規光子,甚至從黑洞質量本身獲取能量的霍金輻射。黑洞可能會發出大量的輻射光,但沒有一個光子是從視界內部發出的,雖然黑洞不是洞,但真的是名副其實一樣的洞。也正因為這樣,黑洞吸引人了無數人的幻想,例如很多的科幻題材!

博科園|文:Ethan Siegel/Forbes Science/S.W.A.B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事件視界內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黑洞就真的只吃不吐嗎?
    根據發出的光,可以知道它是一顆恆星、還是一顆白矮星、一顆中子星,或者甚至是一個黑洞(如果根本沒有光的話)。但在我們實實在在的宇宙中,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黑洞,實際上是可以通過輻射探測到的。你可能會反駁:因為如果黑洞是空間中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的區域,即使是光,那麼我們怎麼能看到來自黑洞本身的輻射呢?
  • 連光都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那麼引力波又是如何逃逸的?
    黑洞通常被描述為一個奇點,所有的質量都在這個奇點之上。它還被「事件視界」所包圍,事件視界剛好是可以光速可以逃逸的臨界點。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個疑問,既然連光都無法逃脫出黑洞,那麼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是逃逸的?
  • 世間萬物難逃事件視界的「魔爪」,黑洞真的不向外拋射事物?
    引言:被視作宇宙狂魔的黑洞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它總是不斷地吃東西,它會將吃下的東西吐出來嗎?持續進食的它會不會有被撐爆的一天?黑洞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天文事物,就算許多人不知它究竟是何方神聖,相信也曾聽說過它的鼎鼎大名,它是宇宙中神秘而又極端的存在。說它神秘,是因為難被直接觀察,它本身既不發出光芒,也不發出電磁波。而說它極端,主要是因為它擁有一個特殊區域——事件視界,那裡的引力大到幾乎能困住所有事物,就連光也沒能從黑洞中的事件視界逃出。
  • 既然連光都無法逃脫,第一張黑洞照片又是如何拍到的?
    4月10日晚11時,「事件視界望遠鏡」小組分別在布魯塞爾、聖地牙哥、上海、臺北、東京、和華盛頓召開發布會,發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真實的黑洞彩色照片,從照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洞的輪廓和形狀。不過,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扭曲論來說,一個小而重的物體能隱藏在事件視界之內,在視界內,其引力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我們又是怎麼拍攝到這張彩色黑洞照片的呢?一直以來,黑洞都是天文學中最神秘的話題和領域。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都為揭開黑洞的真面目而費盡了心思。
  • 連光都無法逃脫的黑洞是怎麼拍的?
    看不見的黑洞如何證明它存在?  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的效應。他的方程預言,一個小而重的物體能隱藏在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之內,在視界內,其引力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這個物體就是黑洞。幾乎所有的星系中心都存在黑洞,在那裡它們可以成長到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者數十億倍。
  • 經過黑洞的事件視界是什麼畫面?
    NEXTMIND黑洞,是一種質量非常大的天體,其產生的引力場如此之大,連光和輻射都無法逃逸,那麼你能想像當經過黑洞的事件視界時,會是什麼畫面嗎?這裡要解釋下什麼是事件視界,據維基百科,事件視界是一種時空的區隔界線,在黑洞周圍的便是事件視界,在非常巨大的重力影響下,黑洞附近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所以任何光線都無法從事件視界內逃脫。
  • 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連光都不「放過」
    以地球為例子,不考慮地球大氣的情況下,一個物體要離開地球的脫離速度是每秒11.2公裡,只要一個物體的速度超過每秒11.2公裡就會永遠離開地球,如果物體的速度小於脫離速度就會再落回地球。脫離速度和天體表面的重力有關,跟物體本身的質量沒有關係,一顆小石頭和一棟房子脫離地球表面的速度都是每秒11.2公裡。
  • 人類真的無法進入黑洞?克爾黑洞或許是探索黑洞的新大陸
    眾所周知,黑洞是大質量恆星在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根據黑洞的質量進行計算所需要的逃逸速度,那麼物體擺脫黑洞引力所需要的逃逸速度甚至要大於光速,也就是說,就連光都會被黑洞吸進去,這也是黑洞無法被觀測的原因,在相對論的物理體系之中,沒有任何物質的速度可以大於光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沒有任何物質可以逃離黑洞的引力場,也就是說:黑洞可以將宇宙之中任何已知的物質全部吸入
  • 黑洞真的只會吃吃吃嗎?
    黑洞真的只會吃吃吃嗎?那麼真正的黑洞在宇宙中真的扮演如此角色嗎?其實不然,黑洞長久以來的「公關危機」,只是源於我們對其匱乏的了解,其實它在我們宇宙的演化中,扮演著宇宙建築師的角色。今天,不妨跟隨我們了解一下最新的黑洞資訊,一窺這位「重力一哥」的日常。
  • 光為什麼逃脫不了黑洞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即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視界逃脫的天體,黑洞產生的過程是一個穩定的恆星死亡的過程,當某一個恆星衰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的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的收縮塌陷發生強烈爆炸。
  • 有人說「黑洞裡面什麼都沒有」,這是真的嗎?霍金也做出過解釋
    霍金曾在英國BBC廣播公司向聽眾講解過黑洞,其中也談及了「黑洞無毛定理」,而《黑洞不是黑的》書中也詳細的講解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黑洞裡什麼都沒有嗎?但是所以的理論和猜測都沒有證據,而持不同意見的人也提出一個理論,黑洞是質量巨大的恆星,但是並不是黑洞那麼大,有可能只有火柴盒那麼大,但是依然能夠讓周圍幾光年的星球圍繞他飛速旋轉,連光也不存在,而在視界內,除了這顆恆星,什麼也沒有,這是真的嗎?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日9點公布 黑洞事件視界是什麼意思?
    「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官網發布的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0日9時(北京時間10日21時),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牙哥、比利時布魯塞爾、丹麥靈比和日本東京將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以英語、漢語、西班牙語、丹麥語和日語發布「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第一項重大成果。
  • 真的不存在行星質量級別的黑洞嗎?
    黑洞是宇宙中已知的最特殊天體,它的引力之大,連光都無法逃脫!行星、恆星、白矮星、甚至中子星,只要遇到黑洞,都會其強大的引力所吞噬!目前觀測到的最大黑洞編號為SDSS J140821.67+025733.2,質量大約為太陽的1960億倍,最小的黑洞編號為IGR J17091-3624,質量大約僅為太陽的3倍。根據科學理論的測算,該黑洞已經非常接近理論上的質量最小黑洞了!根據測算,該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僅有9公裡!可想而知其規模多小了。那為什麼不存在行星質量級別的黑洞呢?僅僅是因為人類觀測設備的制約才被科學家認為不存在嗎?
  • 黑洞公告!事件視界望遠鏡將於周三首次公布「黑洞圖片」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科學家們日前宣布,世界上第一張黑洞圖片將在兩天之後向公眾公布。黑洞:有史以來第一張黑洞圖片將於本周公布。這一突破性的成就將於4月10日星期三在一系列同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天文學家將首次展示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一壯舉直到最近才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 既然光都逃脫不了黑洞,那麼在照片中,黑洞周圍為什麼有光?
    眾所周知,黑洞正是因為不發光而得以「黑」的。黑洞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因而事件視界內的輻射無法逃脫。因此照片中央出現了黑色的陰影,倘若我們真的能看見黑洞,就會是那個陰影的樣子。黑洞附近的關係可能從三四個方向過來,當然取決於你怎麼數了。
  • 「雙語彙」Black hole and EHT 黑洞與事件視界望遠鏡
    最近,人類拍攝到的首張黑洞(black hole)照片公布,終於揭開了宇宙中這一「看不見、摸不著」天體的神秘面紗。多少年來,由於觀測手段和計算能力有限,黑洞一直停留在理論物理學家的預測中。人們只能偶爾在科幻電影中遐想黑洞的「面容」。
  • 黑洞的事件視界得到進一步證實
    如果這個奇點被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下面簡稱視界)包圍,就形成了黑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無論任何東西,一旦越過黑洞的視界,就會被強大的引力吸引而無法逃脫。儘管這個概念被普遍接受,但視界的存在並沒有得到證明。
  • 事件視界--黑洞不是「洞」
    在它周圍一定區域內,有個連光線也無法逃離的勢力範圍,這一勢力範圍叫作「」。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黑洞預言無法證實。這一看不見、摸不著,卻長久以來存在於科學家們想像和推算中的神秘天體,究竟是否存在?「但目前,天文學家普遍相信黑洞確實存在於宇宙之中。」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介紹。所謂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
  • 連光都無法脫逃,那信息能否在黑洞中留存?
    光為何無法逃離黑洞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是我們太陽的10~50倍,即便它成為了中子星,引力仍然會繼續壓縮它,沒有了聚變力來抵抗引力的拉拽,就無法阻止這顆恆星的最終坍縮,那麼它最終會變成什麼?在愛因斯坦的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它預言了宇宙空間內應該存在這樣一種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
  • 黑洞的引力到底有多大,以至於光都無法逃脫
    黑洞在宇宙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我們看不見。據說,大的星系中心都有黑洞存在。這些發光的氣體,一旦進入中間的黑色區域,就永遠出不來了,我們也觀察不到它們,所以中間的黑色永遠是黑色的,這個黑色區域最邊界的地方就叫作事件視界。黑洞在宇宙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我們看不見。據說,大的星系中心都有黑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