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好空氣與好天氣,往往無法共存。
好空氣的時候,天空是通透的,蔚藍中帶著一股寒冷的味道。
好天氣的時候,天空往往是灰濛濛的,有一種黏糊勁兒。
今年冬天,因為霧霾的影響,好空氣和好天氣更像是「冤家對頭」,很有種「敵退我進」的調調。
所以,一旦發現天氣預報說會來冷空氣,心中就會竊喜,因為冷空氣能趕走霧霾。
而如果天氣預報說接下去要連晴、無風,心中就會頓覺不妙,那是霧霾捲土重來的強烈信號啊。
關於霧霾,雖然大家已經在這段時間普及了知識,但是,一定還有很多的疑問需要解決。
於是記者和李一博士聊了很久,誓將科普進行到底。
並且希望12月上旬的持續霧霾天,像個噩夢,最終在風中消散。 (張文華/文)
出場專家:李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大氣科學系博士,主要研究空氣汙染。
1、霧霾天很多人想逃離城市,去郊區或者山裡住幾天,這個辦法靠譜嗎?
如果你看過12月上旬的高清衛星雲圖,會發現霧霾覆蓋住了我國整個中東部地區,不會因為哪個地方是郊區或山裡,就放過它。
大範圍霧霾天氣時,整個地區近地面的空氣,都被汙染了,城裡城外一個樣。
因為顆粒物的大小,決定了它們最終在呼吸道中的位置。
較大的顆粒物,如空氣中的塵埃和沙塵,往往會被纖毛和黏液過濾,無法通過鼻子和咽喉。
PM2.5是粒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它具有更強的穿透力,可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幹擾肺內的氣體交換。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PM2.5會導致動脈斑塊沉積,引發血管炎症和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心臟病或其他心血管問題。
所以,PM2.5一旦進入人體以後就很難被排除。
不過,在只是輕度汙染的時候,去空氣品質較好的郊區或山裡住上幾天,多鍛鍊身體,還是能增強人體抵抗力的。
2、房子的哪幾個樓層相對來說汙染物少一點?還是不管住幾樓都一樣?
不管一樓還是頂樓,在嚴重汙染的日子裡,承受的PM2.5汙染都是一樣的。
對PM2.5在近地面的垂直分布,北京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做了很多研究,他們有一個300米高的觀測塔在北京四環附近,可以連續監測城市空氣中不同高度下PM2.5的濃度變化,很不幸,研究成果發現,PM2.5在近地層濃度的差別很小。
所以,從空氣汙染的角度來說,挑選樓房,主要應考慮遠離直接汙染源的地段(比如不要靠近工廠多的地段),還有通風情況。
3、空氣品質這麼差,窗戶開還是不開?什麼時候開?
要是重度汙染了,最好還是別開窗。
不過持續汙染時,總是不開窗也不行,要開的話,就挑午後時段,開一條縫,大概一雙手能伸出去的樣子,通風半小時至一小時。
因為就空氣汙染的日變化來說,一般午後時段的空氣品質會好一些,隨著太陽升起,近地面受熱分布不均,空氣流動會增強,就能稀釋空氣中的汙染物。
到了傍晚,隨著地面空氣流動的減弱,汙染物會再次積聚,這時絕對不能開窗。
所以,汙染嚴重的時候,一些傳統的生活習慣就要改一改了,尤其是起床後開窗通風這個習慣。
4、是不是大家少開車,坐公交或地鐵綠色出行,能為空氣品質好轉做點貢獻?
對的,因為12月上旬的持續霧霾天,天氣是誘因,根源還是在人為。
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城市中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綠色出行是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值得大力提倡的。
美國洛杉磯1943年出現第一次霧霾後,研究人員就開始研究汙染源,結果發現霧霾的罪魁禍首是汽車尾氣。
5、空氣淨化器到底有沒有用?
據我所知,目前我國沒有一個對空氣淨化裝置評價的具體標準,市面上的各類空氣淨化器,主要還是根據內部的行業標準來評定的。
個人認為,現在市面上在售的空氣淨化器基本上對PM2.5沒用,反倒覺得這些產品有借PM2.5炒作之嫌。
因為大多數室內空氣汙染,往往是多種汙染物的綜合,汙染是一個持續釋放的過程,幻想一開機就能完全解決,是不現實的。
大家買空氣淨化器,更多是買一個心理安慰。
如果是那種以釋放臭氧為原理的低價空氣淨化器,更加買不得。
因為臭氧若與人體直接接觸,會產生刺激作用,對呼吸系統健康構成威脅。
6、汙染天戴口罩有用嗎?
對PM2.5來說,普通的口罩是不管用的,一些女孩子喜歡的卡通口罩,除了賣萌,別無用處。
非要戴,就戴專業的N95口罩,但這種口罩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需要慎重選擇。
優點:如果佩戴正確,對PM2.5有一定過濾作用。
缺點:專業的N95口罩價格較高,而且長期佩戴時,鼻子中呼出的水汽,會使口罩與鼻子接觸的地方滋生細菌,誘發其他疾病。
同時,戴了這種口罩後一次呼吸的進氣量是有限的,不適合小孩和老人佩戴,成人佩戴後,也不宜運動。
汙染天裡,最好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而非嘴巴呼吸,因為鼻毛是天然的第一道防禦線。
7、有種說法,說是燒菜時也會產生PM2.5,那麼,家庭主婦應該怎麼做?
對的,燒菜尤其是傳統的大火烹飪,是會產生PM2.5的,但室內PM2.5的最大來源還是抽菸,燒菜產生的PM2.5比抽菸少。
廚房產生的PM2.5,比起日常環境中存在的PM2.5,要少很多,一個月每天燒3次菜,也不如開一天車產生的PM2.5多,所以不用太擔心。
不過,除了PM2.5外,廚房油煙的危害還是很大的,家庭主婦為了健康考慮,做菜時可以多選擇蒸煮,儘量少油煙。
8、有沒有什麼食物,可以減少一些PM2.5的攝入,譬如網上流傳的一些湯啊燉品啊等等。
據我所知沒有。
那些東西,只能潤肺,對消除或減少PM2.5,毫無用處。
不過,潤肺的食物多吃也是有益的,至少能讓我們的肺更健康,彌補一點PM2.5帶來的危害。
9、據說PM2.5還不是最小顆粒的汙染物,前幾年就已經出現了PM0.1,以後會不會出現更小的?
PM的全稱是particle matter,中文意為「顆粒物」,和生物圈一樣,是一個大家族。
PM0.1是指粒徑小於0.1微米的顆粒物,跟PM2.5、PM10一樣,都是隨時隨地存在於我們呼吸的空氣裡的
只是隨著科技監測手段的進步,我們可以研究粒徑越來越小的顆粒物。
所以,以後一定會有更小的顆粒物出現,甚至於PM0.01都有可能。
10、霧霾天對晾曬衣服有影響嗎?
霧霾中的小顆粒,大多是肉眼看不到的,能自由「穿越」衣服,就算沾到衣服上,量也很少,不用擔心。
不過空氣不好的時候,內衣最好不要反過來曬,不然會沾到一些髒東西。
如果是重度汙染了,曬出去的衣服,會比平時髒一點倒是有可能的,如果要晾曬,收回來後最好撣一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