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古代神話」?我們熟悉的《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算不算古代神話?嚴格來說不算,這兩部古典神魔小說都利用了「古代神話」的體系,卻又做了大量的修改和糅合。相比之下,《封神演義》比《西遊記》的體系更雜亂,既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這樣的道家神仙,還有菩提、接引這樣的佛家神仙。
此外,《封神演義》還杜撰出了一個地位超過三清的「鴻鈞老祖」,這一點完全違背了道家神話體系。在道家神話體系中,太上老君才是大道主宰,萬仙之祖。
「神」與「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了「神仙」這一稱呼。那在古代神話中,什麼是「神」,什麼是「仙」,「神」與「仙」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等你看完史書凌軒閣的這篇文章,就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下面咱們就來分析一下神與仙之間的區別,本文不依據《封神演義》,也不依據《西遊記》。
咱們先來說一說「神」。在古代神話典籍《山海經》、《淮南子》、《左傳》中,很少出現「仙」字,一般都是以「神」來稱呼諸位神仙。打個比方吧,《山海經》中燭龍是鐘山之神,西王母是災厲刑罰之神,共工是水神,祝融是火神,羲和是日神,常羲是月神,帝俊、黃帝是眾神之王。
這裡面沒有「仙」,只有「神」,你肯定沒有聽說過「水仙共工」和「火仙祝融」。從《山海經》和《淮南子》中看,「神」大致能分為三類,分別是先天神、自然神和技能神。先天神就是鴻蒙時期生而為神,比如伏羲、女媧、盤古、燧皇等等,他們一出現就是神,不用經過任何後天修煉,也不用通過吃什麼靈丹妙藥來增強實力。
在《山海經》和《淮南子》等古代神話典籍中,「自然神」代表了凡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比如水神、火神、雷神、風神、雨神等等,其中「東皇太一神」和「昊天神」就代表了凡人對天空的崇拜。「技能神」則是有一項特殊技藝的神,比如說造字的倉頡、養蠶的嫘祖、打造兵器的蚩尤,他們也算是「神」。
那麼「神」有什麼樣的特點呢?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修煉,第二個特點是不一定是「人」。在《山海經》和《淮南子》中,「神」的形象多種多樣,很少有人模樣。伏羲女媧是人首蛇身,盤古是龍首蛇身,西王母是「豹尾虎齒而善嘯」,鐘山山神燭龍是一條沒有爪子的巨龍。也就是說,「神」不一定有人格,也許是動物或者某種自然力量。
說完了「神」,咱們再來看看「仙」。「仙」主要出現在道家神話體系中,是凡人修煉而來的。道家神話中,凡人可以悟道,也可以練氣,也可以吃丹藥,最終修煉成仙。太上老君的原型不就是戰國時期的老子李耳嗎,他留下五千餘字的《道德經》西出函谷關,成了道家神話中的「太上老君」。
在古代神話中,「仙」既有神格化,也有人格化。把「仙」字拆開來看,人在山中即為仙。把「神拆開看,「示」和「申」,因為展示上蒼的力量。跟神相比,仙是靠自身天賦或後天造就,使自身完善達到長生不老的水平。在道家神話中,正牌「仙人」基本上是沒有動物的,絕大部分都是人修煉成的。真武大帝身邊的龜蛇二將也只能算是小跟班。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也能把古代神話中「神」與「仙」之間的區別看出個八九不離十。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神與仙之間的區別的話,那就是:「神」是先天,「仙」是後天,「神」是自然力量的展示,「仙」是凡人修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