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編制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報告?有哪些評價方法?

2021-01-18 紫旭說水保

水環境承載能力是在人類對可持續發展和水環境相互關係有了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按照《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工作的總體安排,水利部組織開展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工作。為了統一全國、流域和省區的技術口徑、技術方法、技術要求,指導流域和省區開展技術工作,特制定《建立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技術大綱》,重點界定水資源承載能力與承載負荷的核算方法、承載狀況的評價方法及相關技術要求。

一、什麼是水環境承載能力?

水環境承載能力的概念分為兩類:狹義的水環境承載能力和廣義的水環境承載能力。狹義的水環境承載能力等同於「水環境容量」以及「水環境允許汙染負荷量」的概念,僅考慮水體的納汙能力。廣義的水環境承載能力是在發揮水體納汙能力的基礎上,側重於水環境和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相互關係。水環境承載能力的概念還是以廣義的定義為主,常見的提法有以下幾種:

①在一定的水域,其水體能夠被繼續使用並仍保持良好生態系統時,所能夠容納汙水及汙染物的最大能力和水資源承載能力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②水環境系統功能可持續正常發揮的前提下接納汙染物的能力(即納汙能力)和承受對其基本要素改變的能力(即系統調節能力)。

③某一地區、某一時間、某種狀態下水環境(資源)對經濟發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的闡值。

④流域水環境系統結構特徵與功能不發生質的變化的前提下,流域水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外部作用。

⑤在某一時期、某一環境質量要求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流域(區域)水環境在自我維持自我調節的能力和水環境功能可持續正常發揮的前提下,所支撐的人口、經濟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規模。

二、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報告常見方法有哪些?

目前,水資源環境現狀承載能力評價報告常見方法是指標體系評價法採用統計方法或其他數學方法,選擇單項和多項指標,反映地區水環境承載力現狀和闡值。它具有直觀、簡便、綜合的特點,但是提出問題的精度和深度不夠具體和細緻。常見的主要有向量模法匯、模糊綜合評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

1、向量模法

向量模法對本溪市的水環境承載能力進行了計算,郭懷成等在研究山東省臨淄等市不同條件下的水環境承載力過程中,利用向量模法對水環境承載力進行了量化。但該方法由於忽視了水環境承載力概念的模糊性和向量所具有的方向性而且一般採用均權數法確定指標權重,忽略了指標相對大小對承載力的貢獻進而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可靠性。

2、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適用於指標信息不確定的區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模糊隨機優選模型。該方法準確性較好,可操作性較強,但信息利用率較低,受人為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3、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應用平壩區的水資源統計資料進行實例研究,並與模糊綜合評判法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證實主成分分析法的科學性,從而為區域水資源合理利用提供決策依據。該方法的優點在於客觀性強,易於分析,簡化了評價過程,但在評價參數分級標準的制定和對主成分、控制點的選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如何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報告編制水平?

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關係到區域人口、經濟發展規模、環境、生態和代際持續發展的前景,涉及面廣、內容複雜,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和成熟的方法。

水環境承載能力本質上體現了人類活動所應遵循的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同時也反映了隨經濟社會發展人類水環境資源觀和價值觀的變化。因此,水環境承載能力具有客觀固有性、動態調整性、時空差異性、學科交叉性。為了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報告的深度,可以在報告中採用以下評價方法,實現全局最優。

(一)多目標模型最優化方法

多目標模型最優化方法是一種常用的量化方法,它採用分解一協調的系統分析思路,將特定地區的水資源、人類社會經濟系統劃分成若干個子系統,並採用數學模型對其進行刻畫,各子系統模型之間通過多目標核心模型的協調關聯變量相連接。建立多目標大系統分解協調模型研究陝西關中地區的水環境承載力,模型選取國內生產總值、人口、糧食產量、汙染負荷量等幾個目標來反映水環境的納汙量及對經濟、社會等的承載能力,追求整體的最優。該方法具有對承載對象詳細界定、定量表徵承載力約束條件、可確定實現可承載所需的條件和時間的優點,但其在優化目標選定、模型求解和社會經濟內涵聯繫的刻畫上存在一定難度。

(二)系統動力學方法

系統動力學方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系統的內部要素和結構分析入手,通過一階微分方程組來反映系統各個模塊的變量之間的因果反饋關係,進而建立系統動力學模型。崔鳳軍採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方法,選擇了8個變量指標,對城市水環境承載力的概念、實質、功能及定量表達方法進行了分析,構建了水環境承載能力,利用系統動力學模擬手段進行了實證研究。系統動力學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模型構造簡單、可以使用非線性方程等優點,能處理高階次、非線性、多重反饋、複雜多變的系統問題,可操作性強。但用該方法對長期發展情況進行模擬時,由於參變量不好掌握,易導致不合理的結論,因而大多應用於中短期發展情況模擬。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試行)》(以下簡稱《評價方法(試行)》,見附件)。請根據《評價方法(試行)》,組織開展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價。具體事項如下。一、工作內容組織各地根據《評價方法(試行)》,開展市、縣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並表示將將水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作為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基礎材料,根據不同承載狀態提出差異化管控措施。   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規定,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
  • 常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
    由於對資源環境承載力概念及認識的不統一,相應對其的評價方法也呈現出不同的學科和種類。總體上,目前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主要偏重於現狀的靜態評價分析,評價要素主要集中在單要素承載能力研究,如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法、礦產資源承載力評價法、城市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法、氣候環境承載力評價法等。
  • 宣城市做好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並編制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通知要求,我市認真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迅速開展合作。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開展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應本著尊重自然和科學規律、突出評價針對性、適應新發展階段和注重評價操作性的原則,圍繞支撐服務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這一核心目標,構建差異化評價指標體系,以定量方法為主、定性方法為輔,確定承載能力等級和適宜程度,甄別評價區域資源環境的突出問題,不同區域資源環境的限制性因素,明確空間發展的潛力規模及分布範圍,全面摸清並分析國土空間本底條件。
  • 宣城市全力做好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並編制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通知要求,我市認真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迅速開展合作。
  • 建陽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估探尋
    東南網訊 水資源是民生福祉之保障、是社會經濟之支撐、也是生態文明建設之靈魂,面對建陽區日新月異的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如何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人民身體健康的平衡?如何把好產業興旺和生態安全的關係?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通過做好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估報告,給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311地質隊高分宣城中心助力宣城市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宣城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月30日,311地質隊作為宣城市生態環境領域技術支撐單位,第一時間抽調技術人員開展資料查閱與校核、外業現場抽查與調研、數據分析處理與圖件繪製及最終評價報告書的編制,歷時半個多月,目前已順利完成評價工作。
  • 環境容量、環境承載力分析及累計影響評價方法
    4、水環境容量與汙染物總量控制主要內容(5項):選擇總量控制指標;分析基於環境容量約束的允許排放總量和基於技術經濟條件約束的允許排放總量;對於擬接納開發區汙水的水體,應根據環境功能區劃所規定的水質標準要求,選用適當的水質模型分析確定水環境容量,季節性河流原則上不要求確定水環境容量;對於現狀水汙染物排放實現達標排放,水體無足夠的環境容量可資利用的情形,應在制定基於水環境功能的區域水汙染控制計劃的基礎上確定開發區水汙染物的排放總量
  • 樊傑: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理論與方法
    在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首次應用了「雙評價」並在應用中證明了其科學價值,發現雙評價的指標體系、方法與主體功能類型緊密關聯,不存在統一的指標體系和統一的評價方法來應對所有不同類型地域功能的可能。值得關注的是,自然承載能力有三種形態:原值、餘量、潛力,一個合理的國土空間規劃必須對原值、餘量、潛力進行全面評價、準確把握和合理運用,不同的值在國土空間不同的工作範疇內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我們更多關注對原值的評價,把餘量和潛力放在後面的綜合分析裡面予以考慮。從科學研究來說,現在對自然承載能力潛力的研究是最薄弱的環節。
  • 水資源承載能力與水環境承載能力是什麼?
    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是指其自身的水資源在一定的流域或區域內可持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規模和維持良好生態系統的能力。水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水體可以繼續使用且仍保持良好生態系統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水域內容納汙水和汙染物的最大容量。
  •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發布
    6.2.2現狀調查應立足於收集和利用評價範圍內已有的常規現狀資料,並說明資料來源和有效性。有常規監測資料的區域,資料原則上包括近5年或更長時間段資料,能夠說明各項調查內容的現狀和變化趨勢。對其中的環境監測數據,應給出監測點位名稱、監測點位分布圖、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監測頻次及監測周期等,分析說明監測點位的代表性。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臺
    提高資源環境的監管能力    據介紹,在基本的數據導入、導出、查詢、瀏覽、空間插值分析功能基礎上,羅湖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平臺可以對土地資源、水資源、水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和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進行評價,也可以實現土地資源、水資源、水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和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動態預警。
  • 全國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圖集
    全國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圖圖3 城市(群) 型地區水環境承載能力圖7 城市(群)型地區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圖8 城市(群) 型地區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圖18 生態型地區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文選自《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探索與實踐》,李瑞敏 等著如需轉載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統計局、林業局、中科院、海洋局、測繪地信局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MapGIS空間規劃「雙評價」軟體重磅發布
    明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在空間規劃編制中的基礎性地位。為了更好的開展雙評價,以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自然資源部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了雙評價工作的評價流程、評價指標體系及算法、評價基礎數據格式及清單、適用範圍等。
  • 新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
    全文如下:關於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深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放管服」改革,優化和規範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效性,我部修訂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及格式。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方法及流程分析
    本文從目前的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方法出發,探尋定量評價現有PSC法的原理及PSC方法的適用性,以及主要參數的取值及測算,分析物有所值定量評價的意義及程序改進,希望為物有所值定量評價的改善提供一點參考。  一、物有所值定量評價的原理分析  國際上常用的定量評價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成本效益分析法;另一種是公共部門參照標準法。
  • 生態環境部發布《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2020版》
    ;   (6)熟悉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要求;   (7)了解水資源現狀調查要求;   (8)了解水文情勢調查要求;   (9)熟悉地表水補充監測的要求、內容、監測布點與採樣頻率;   (10)掌握地表水環境現狀評價內容;   (11)熟悉地表水水質達標狀況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