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2021-01-20 廊坊規劃

開展國土空間規劃雙評價,應本著尊重自然和科學規律、突出評價針對性、適應新發展階段和注重評價操作性的原則,圍繞支撐服務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這一核心目標,構建差異化評價指標體系,以定量方法為主、定性方法為輔,確定承載能力等級和適宜程度,甄別評價區域資源環境的突出問題,不同區域資源環境的限制性因素,明確空間發展的潛力規模及分布範圍,全面摸清並分析國土空間本底條件。評價過程中應確保數據可靠、運算準確、操作規範以及統籌協調,為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奠定堅實基礎。雙評價內容包含以下方面:

(1)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單要素評價:按照評價對象和尺度差異遴選評價指標,從土地資源、水資源、環境、生態以及災害等自然要素分別開展。

(2)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集成評價:根據單項評價結果,集成評價城鎮、農業、生態不同功能指向下的資源環境承載(保護)等級。

(3)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根據農業和城鎮承載等級評價結果,初選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備選區,結合功能適宜性評價,確定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的適宜區、一般適宜區和不適宜區。

(4)陸海統籌:在海洋承載能力評價基礎上,選擇複合指標對陸域濱海地區評價結果進行校驗與調整。

相關焦點

  • 樊傑: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理論與方法
    樊傑副院長分享了目前最新版本所依託的理論和技術流程。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在做國土空間規劃和進行區域經濟布局時,要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要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科學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有效規範空間開發秩序。國土空間規劃所遵循的戰略依據之一是主體功能區戰略,而「雙評價」則是未來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工作。
  • MapGIS空間規劃「雙評價」軟體重磅發布
    針對新時期空間規劃的新需求,日前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MapGIS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系統」(以下簡稱MapGIS「雙評價」系統)。明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在空間規劃編制中的基礎性地位。為了更好的開展雙評價,以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自然資源部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了雙評價工作的評價流程、評價指標體系及算法、評價基礎數據格式及清單、適用範圍等。
  • 常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方法
    由於對資源環境承載力概念及認識的不統一,相應對其的評價方法也呈現出不同的學科和種類。總體上,目前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主要偏重於現狀的靜態評價分析,評價要素主要集中在單要素承載能力研究,如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法、礦產資源承載力評價法、城市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法、氣候環境承載力評價法等。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臺
    延展    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破解轄區內製約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羅湖創新性地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平臺,以實現羅湖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的規範化和信息化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實時共享和動態更新。
  • 服務於國土規劃編制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我國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理論與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評價指標層面與國土資源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管理之間存在空檔。因此,有必要根據國家「十二五」戰略部署及國土規劃要求,對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內涵、對象、內容等進行完善。  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新內涵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分為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
  • 《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
    ,有效規範空間開發秩序,合理控制空間開發強度,切實將各類開發活動限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內,為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奠定堅實基礎。運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信息技術平臺,結合國土普查每5年同步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每年對臨界超載地區開展一次評價,實時對超載地區開展評價,動態了解和監測預警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變化情況。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綜合評價結論,要根據各類評價要素及其權重綜合集成得出,並經有關部門共同協商達成一致後對外發布。
  • 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
    中國土地學會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為紀念第二十七個全國土地日,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日前在京聯合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益,積極建言。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日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的書面稿中提出,要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充分運用到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保護、國土規劃編制、國土綜合整治、地質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 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等13部委聯合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
    《方法》包括總則、陸域評價、海域評價、集成評價、成因解析及政策預研和附則6章。其中海域評價包括,海洋空間資源評價、海洋漁業資源評價、海洋生態環境評價、海島資源環境評價四項基礎評價和重點開發用海區評價、海洋漁業保障區評價、重要海洋生態功能區評價三項專項評價內容。
  • 國家發改委:把開發活動約束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形勢日趨嚴峻,一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針對這一現狀,中辦、國辦日前印發了《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標誌著我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統計局、林業局、中科院、海洋局、測繪地信局等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印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判定水環境承載狀態,識別水環境汙染的重點區域和時段,為進一步加強區域水汙染 防治工作、建立水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提供服務和指導。三、術語和定義 (一)水環境承載力 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 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具有客觀性、區域 性、階段性、動態性及可調性等特徵。
  • 全國資源環境綜合承載能力圖集
    ,並結合其原始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土地資源規模上,後者要大於前者,並且城市(群)型地區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以及居住量要大於資源型地區,因此土地資源承載能力情況資源型地區要好於城市(群)型地區;城市(群)型地區的水資源消耗量要大於資源型地區;在地質環境上,城市(群)型地區相對比資源型地區要好一些,地勢相對平坦;在森林覆蓋指標、水汙染排放指標和河流水質方面,城市(
  • 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部署、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實施的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提出的《國土資源優化配置對策與建議》,為編制《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和依據。
  • 如何編制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報告?有哪些評價方法?
    水環境承載能力是在人類對可持續發展和水環境相互關係有了較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按照《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有關要求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工作的總體安排,水利部組織開展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建設工作。
  • 給資源環境承載力裝上「五色信號燈」
    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對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狀況開展綜合評價,可以更清晰地認識不同區域國土空間的特點和屬性,開發現狀、潛力和超載狀況,明確區域資源環境超載問題的根源與癥結,從而實施差異化的管控與管理措施等。
  • 智能化國土空間規劃 MapGIS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
    2019年7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和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是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任務實施的重要環節。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立的指標必須是能夠通過觀察、測試、評議等方式得出明確結論的定性或定量指標。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要綜合地反映區域資源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