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大島火山瘋狂噴發 最新研究揭背後成因竟是...
夏威夷幾勞亞火山(Kilauea)於2018年5月起進入活躍期,長達數月間持續大噴發,是近年最大的火山噴發事件。美國太空總署(NASA)資助的研究顯示,「大量下雨」是激發該次火山活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NASA刊文指出,這份報告4月22日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誌,研究人員發現,幾勞亞火山進入活躍期前的幾個月中,當地降雨時間與降雨量均高於平均值,是促使火山趨向活躍的主要原因。
由NASA資助的科學家透過地面資料與NASA衛星降水數據,對連續降雨期間火山內部累積的流體壓力建立了模擬模型,透過運作模型,科學家發現經過長達數月的大量降雨後,幾勞亞火山內部流體壓力達到過去近半世紀的最高值,滾燙的巖漿最終突破巖石阻隔,完成了多次激烈的噴發。
研究共同作者,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海洋與大氣科學學院的阿梅隆教授(Falk Amelung)表示,科學家過去已知淺層地殼中水含量的不同會引起地震與滑坡,而在這次研究中他們發現,含水量增加還會引發火山噴發。
阿梅隆教授進一步解釋,在巖漿巨大的壓力作用下,含水量較高的內部巖石會比乾燥巖石更容易碎裂,進而產生間隙,使得巖漿更容易通過並噴發出地表。
微信ID:
tambaollc
FACEBOOK:
Hawaii Chinese News
YOUTUBE:
HAWAII CHINESE TV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