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南美史前巖畫中的文化密碼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破解南美史前巖畫中的文化密碼

2020年底,一則有關人類史前巖畫研究最新進展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哥倫比亞亞馬孫雨林深處的一處名為塞拉尼亞·拉林多薩的地方,發現了距今1.25萬年前的史前巖畫。

1.雨林深處的神秘圖案

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廣、支流最多的河流。亞馬孫熱帶雨林橫跨多個國家,面積超過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是全球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塞拉尼亞·拉林多薩位於亞馬孫雨林西北部的哥倫比亞奇裡比克特國家公園內,公園裡曾發現過60多處散布的原始巖畫,說明這裡曾經是原始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此處雖然早在1.3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但如今卻人煙稀少,除了少量土著居民外,幾乎可以說荒無人煙,這裡的主人是鱷魚、毒蛇和各種雨林植物。從最近的城市到這裡需要駕車兩個多小時,而後在密林中徒步跋涉4個小時。這裡曾是反政府的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遊擊隊的地盤,直到2016年遊擊隊與政府簽訂和平條約後,才對科研人員開放。

以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考古學教授何塞·埃利亞特為首的考古團隊從2017年起就開始在密林中尋找,希望能夠發現更多原始人類活動的痕跡。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考古學家們終於發現了這片罕見的巨型巖畫。經過考古研究,該團隊在《國際第四紀》2020年第4期上發表階段性研究成果,並於12月底向媒體進行了介紹。12月12日,英國電視臺播放了紀錄片《叢林之謎:亞馬孫河的失落王國》,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史前巖畫是其中一集的主題。

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原始巖畫在陡峭的巖壁上連綿不絕,長達近13公裡,巖畫的圖案數以萬計,極為壯觀。巖畫內容豐富,除了人、馬、魚、鱷魚、海龜、鳥等現今依然可以看到的動物外,巖畫還描繪了很多隻有在冰河時代才存在的動物,如早在1.2萬年前就在南美絕跡的乳齒象和古駱駝等。

巖畫的高度達十餘米,平滑的巖壁難以攀登,考古學家藉助無人機才能拍攝到高處的畫面,很難想像當年的史前畫師是如何完成這些畫作的。巖畫繪制在一整片平滑的斷崖上,崖壁在很多地方略向內傾斜,從而減輕了雨水的侵襲。大部分巖畫色彩鮮艷、保存良好。

歐洲的古老巖畫多為洞穴巖畫,為了保護史前的藝術品,很多巖洞都採取了封閉措施,以保護史前的洞穴巖畫不受遊客呼吸和汗水的腐蝕。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全部暴露在外,在南美熱帶雨林的濕熱氣候中竟保持萬年不變色,堪稱奇跡。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無論是規模、內容、藝術水準還是保存狀態,都令人嘆為觀止。

2.冰河時代的穿越密碼

史前巖畫包括原始人類在野外巖石表面和洞穴巖壁上的繪畫以及用雕刻方式留下的圖形、印記、符號等。這些圖形、印記和符號時代久遠,但其中卻隱藏著現代人類揭開冰河時代秘密的密碼。從這些留在洞穴內、巖壁上的遠古印跡中,我們可以洞悉發生在冰河時代的很多重大事件。

史前巖畫在世界各大洲都有發現,最早的巖畫可以追溯到約數萬年前,如約4萬年前的西班牙埃爾-卡斯蒂略洞穴巖畫和印尼蘇拉威西洞穴巖畫、約3.7萬至2.8萬年前的法國肖維特洞穴巖畫、約1.8萬年前的法國拉斯科洞穴巖畫、約1.7萬年前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等等。雖然與那些年代更加久遠的古代巖畫相比,1.25萬年前的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歷史相對較短,它的發現卻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與在南美發現的其他原始巖畫一起,為現代人類傳遞了很多原始時代的信息,可能成為解開眾多南美歷史謎團的鑰匙。

大約250萬年前,地球再次進入冰河期﹔約12.6萬年前,地球進入到晚更新世時期﹔約7萬年前,地球進入末次冰期,並在約兩萬年前達到最盛期。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時代,末次冰期最盛期已經過去,人類社會處於舊石器時代到中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如果我們穿越回去,會發現身邊的氣候和生態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冰河開始融化、冰川後撤、全球氣候轉暖。舊石器時代的不少大型動物滅絕,數量大大減少,適於森林草原地區生活的中小動物和鳥類增多,人類狩獵的對象發生變化,從大、中型動物轉變為小動物和魚類為主。

史前巖畫除了告訴我們當時的自然環境如何外,還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人類是如何生存的。如同埃利亞特所說:「這些巖畫是人類如何開發土地以及如何狩獵、耕種和捕魚的証據。」「藝術很可能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社會聯系的一種方式。巖畫展示了人們是如何生活在現在已經滅絕的巨型動物中間的,而這些動物正在被他們所獵殺。」

為史前巖畫確定準確的年代並不容易,因為這些繪畫的顏料都不是有機材料,難以通過放射性碳測試等方法進行斷代。研究史前巖畫製作時間需要通過研究當地的地質變化、增生沉積物以及圖像本身,並結合對相關考古材料的分析得出結論。從塞拉尼亞·拉林多薩的巖畫中,研究人員確認了某些現已滅絕的動物和物種,如乳齒象、古駱駝和冰河時代的馬等。這些物種滅絕的時期距今至少有1萬至1.2萬年,結合其他科技手段,研究人員確定這些史前巖畫存在了至少1.2萬年。

3.南美早期的文化印跡

美洲土著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是15世紀歐洲探險家誤認為到了印度而起的名稱。現有考古發現尚未在美洲找到類人猿、直立猿人等人類近親的遺存。有研究表明,印第安人來自亞洲大陸。

從約12.6萬多年前的晚更新世時期開始,大陸冰蓋不斷擴大增厚,水分由海洋向冰蓋區轉移,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地球上陸地大量增加,在白令海峽一帶出現了寬闊的陸地,將亞洲和美洲連接在一起,這片陸地也被稱為白令陸橋。有研究表明,歐亞與北美之間的陸橋從3.4萬年前一直存在至1.1萬年前。在此期間,來自亞洲大陸的人類追逐著動物的種群,跨過白令陸橋進入美洲。雖然北美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但進入美洲的人類沿著一些無冰的通道,逐漸向東方和向南方發展。約1.1萬年前,人類已經到達了南美洲的南端。

隨著冰河時代的結束,白令海峽被海水淹沒,來到美洲的人類與亞洲的聯系基本中斷,但他們已經成為美洲大陸的主人。他們在這裡生存發展,創造出了燦爛的印第安文明,直到15世紀被來自歐洲的徵服者摧毀。

我們今天對印第安文明的了解可能更多為高大的神廟、難以解釋的文字以及培育玉米、馬鈴薯等農業成就。在美洲各地發現的史前巖畫,卻是印第安人最早留下的文化印跡。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被發現以前,在南美洲曾發現過多處史前巖畫,有些巖畫的年代更加古老。

在巴西東北部的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裡的巖畫距今已有2.5萬年的歷史,被認為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巖畫,於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價是,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內眾多巖洞中都發現有巖畫,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2.5萬年前。這些巖畫是南美洲最古老的人類存在的重要証據。

在方圓13公頃的面積內,人們發現了750處史前巖畫,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佩德拉·福拉達遺跡,在被巖石遮擋下的巖壁上,有超過1150幅圖畫。

這些巖畫使用的顏料是當地常見的紅赭石,畫面表現了兩萬多年前人們狩獵、祭祀、採集果實等生活場景。除了表現人類的生殖崇拜外,與人類一起出現在巖畫中的各種動物則表達了人類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動物包括馬鹿、犰狳、美洲虎、蜥蜴,以及已經滅絕的巨型美洲鴕鳥等。有時動物只是被簡單地畫出輪廓,有時則是完全填充,或者內部裝飾有幾何圖案或一排排的圓點。大型哺乳動物通常成群結隊地被描繪出來,並常常以奔跑的姿態出現,仿佛試圖逃離狩獵者。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的史前巖畫曾引發了全世界的轟動。在此之前,人們一般認為人類到達南美大陸的時間是大約1.8萬年前,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內發現的最早的巖畫有長達2.5萬年的歷史,這使得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人類來到美洲大陸的時間。

在塞拉尼亞·拉林多薩的巖畫中有一些紅色的手掌印跡。而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發現的庫埃瓦·德拉斯馬諾斯(西班牙語意為「手之洞」)洞穴巖畫中,這樣的手掌印跡數不勝數。「手之洞」巖畫的繪畫風格極具裝飾性。近萬年前,人們爬到巖石壁上,用黑、紅、黃、白等各種顏色繪制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手印圖,其中包括一些孩子們的小手印,他們也許騎在父母的肩頭將自己的手掌按在巖石上,在堅硬的石頭上留下一個幼稚的存在。後世的人們不斷將手印疊按在巖壁上,形成了壯觀的手印牆。除了手印外,巖畫上還有人類、美洲鴕鳥、美洲獅、貓和其他動物,以及幾何形狀、鋸齒形圖案、紅點、太陽的象徵物、打獵的場景等。其中的狩獵場景描繪出了不同的狩獵技巧。

在玻利維亞也發現了上千處巖畫遺址,很多巖畫都有著近萬年的歷史。秘魯也有史前巖畫藝術被發現。這些貫穿南美大陸的史前巖畫告訴人們,作為南美土著居民的印第安人,其文明與其他大陸人類的文明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雖然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對美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許多謎團尚無確切的答案,但是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這些謎團終將被解開。

4.萬年巖畫的多樣解讀

史前巖畫遍布於地球不同地區,空間上跨越五大洲,時間跨度從約4萬年前到數千年前。雖然在時間空間上有巨大的差別,但各地史前巖畫的內容卻驚人地相似,大多包括當時人類的生活、勞動場景,以及與人類共存的動物、植物等。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古文化學家們對巖畫的「意義」進行過長達百年的研究,卻依然無法達成學術共識。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些學者認為這些史前巖畫很可能是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創造,是「無意識的裝飾」,其背後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換句話說,巖畫是古人無心的塗鴉之作。這種觀點聽起來簡單而天真,卻有著重要的含義,將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視為缺乏深層心理活動的野蠻人、否認巖畫與人類精神活動之間的聯系,這一理論現在已被學界所摒棄。

20世紀,有學者試圖運用「結構主義」假設的方法去理解史前巖畫。「結構主義」的代表是法國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安德烈·勒羅伊·古爾漢。根據「結構主義」的理論,人類文化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可以根據其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進行分析。他們通過對巖畫圖像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認為巖畫的內容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一種結構或模式。例如大多數馬和野牛都位於巖畫的中心部分,而野牛代表女性,馬代表男性,史前巖畫可以被看作對舊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結構「二元對立」的藝術表達。這種解釋曾經流行一時,被很多學者所接受。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史前巖畫被發現,這種所謂「規律」被不斷打破,最終「結構主義」理論也被學界否定。雖然被否定,這一理論卻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並不是無知的野蠻人,而是具有認知能力和藝術能力的人。

還有學者對史前巖畫的出現提出了「界標」「狩獵魔法」等觀點。持「界標」論觀點的學者認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當氣候變化導致不同族群的狩獵和食品採集者為爭奪地盤而不斷發生爭鬥時,巖畫被人們繪制出來作為自己地盤邊界的標志,目的是向其他族群表明自己在特定區域內的權利。「狩獵魔法」論則認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巖畫具有魔法般的心理作用,可以增強狩獵者的信心,增加狩獵活動的成功率。用這種理論來解釋巖畫上常常出現的祈禱、祭拜以及受傷的動物等圖案,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除了以上幾種觀點外,更有影響的是「薩滿教」的解釋。按照這種解釋,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巖畫藝術是藝術家們在精神誘導下進入恍惚狀態的結果,如同薩滿教的巫師。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巖畫上的抽象符號實際上是對幻覺和夢境的描繪,很多場景反映的是巫師作法或對神靈的祭拜。這種理論至今仍有影響。

幾乎所有的文化發展都有多重原因,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的史前巖畫藝術同樣如此。人們對史前巖畫精神起源的研究一直在繼續。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探究團隊負責人伊裡亞特博士認為,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巖畫的內容很可能與宗教活動有關。例如,一些畫面顯示有大型動物被舉起手臂的小人團團圍住,這很可能是在舉行某種祭祀活動。他對英國《衛報》的記者說:「對於亞馬孫人來說,像動植物這樣的非人類都有靈魂,他們通過我們在巖石藝術中看到的儀式和薩滿習俗,以合作或敵對的方式與人交流和交往。」

史前巖畫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封存著遙遠時代人類的記憶。人類歷史已有約200萬年,在其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以採集和漁獵為生。距今約1萬年前,隨著原始農業、畜牧業的出現,人類出現了文明的曙光。萬年以前的史前巖畫,是人類出現文明曙光時期留下的印跡。巖畫中不僅僅有難解的謎團,更有著人類對藝術的最早追求。每一次史前巖畫的發現都會震驚世界,因為每一次發現都為人類破譯史前巖畫中包含的來自遠古的密碼提供了新的線索。

雖然人們至今對史前巖畫「意義」的研究仍然無法得出一致認可的結論,但古老的史前巖畫已經在萬年之後找到了它們的知音。(作者:尹亞利,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希臘研究中心主任、客座教授)

(責編:木勝玉、徐前)

相關焦點

  • 亞馬遜雨林發現13公裡長史前1萬年人類巖畫
    科學家們對史前人類如何爬到這麼高的地方繪下這些巖畫感到不解,不過原始人早已在巖畫中埋下了伏筆,那裡有高高的木架,以及從巖壁頂部攀繩而下的人,也就是說他們是搭架子或掉在繩索上完成這些畫的。史前人類是用什麼東西繪製這些巖畫的呢?在現場,科學家們發現了赭石的碎片,這些赤陶色的壁畫正是由它們繪製的。
  • 亞馬遜雨林深處發現冰河時期失落的史前文明,超大規模精美巖畫綿延...
    科學家們對史前人類如何爬到這麼高的地方繪下這些巖畫感到不解,不過原始人早已在巖畫中埋下了伏筆,那裡有高高的木架,以及從巖壁頂部攀繩而下的人,也就是說他們是搭架子或掉在繩索上完成這些畫的。 史前人類是用什麼東西繪製這些巖畫的呢?在現場,科學家們發現了赭石的碎片,這些赤陶色的壁畫正是由它們繪製的。
  • 超大規模精美巖畫綿延13公裡!亞馬遜雨林深處發現失落的史前文明
    科學家們對史前人類如何爬到這麼高的地方繪下這些巖畫感到不解,不過原始人早已在巖畫中埋下了伏筆,那裡有高高的木架,以及從巖壁頂部攀繩而下的人,也就是說他們是搭架子或掉在繩索上完成這些畫的。 史前人類是用什麼東西繪製這些巖畫的呢?在現場,科學家們發現了赭石的碎片,這些赤陶色的壁畫正是由它們繪製的。
  • 伊朗發現神秘「螳螂人」史前巖畫
    是漫威中的螳螂超級英雄還是一種變種人?日前,據外媒報導,在伊朗中部發現了一幅不同尋常的史前巖畫,巖畫上描繪了一個六條腿的生物。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一起分析了這幅巖畫得出了該生物很可能是由螳螂和人的組合的結論。他們的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的《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雜誌上。
  • 崑崙山神秘的「飛船」巖畫,史前文明成迷,專家:畫於10000年前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曾在南非發現了距今28億年前的金屬球,以及不同時期的石器等,因此,科學家們不得不懷疑史前文明可能確實存在。放在以前討論這個話題,筆者有可能會不相信,但當考古學家不僅在崑崙山發現了10000年前的的巖畫,而且巖畫上竟然有「飛船」圖騰時,筆者也開始思索:是否有史前文明。
  • 「史前」美味七腮鰻身上的密碼,成為人類破解地球生命的奧秘!
    最近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程田林博士發表了一批科普文章,介紹了一種「史前」美味七鰓鰻身上的秘密,這種比恐龍還早的生物,給生物單鹼基編譯器帶來希望。「史前」生物的遺傳密碼生物DNA就是隱藏的密碼,可以通過史前生物的DNA密碼來推斷地球環境的秘密,相比轉取採樣南極洲的冰芯來推斷地球幾萬年前的黃金氣候,那麼如果能把史前生物體內的DNA遺傳物質進行破解,那麼就會讓地球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變得清晰起來,七鰓鰻會表達多次重不同的胞嘧啶脫氨基酶,因此科學家們根據七鰓鰻特有的酶功能特徵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撒哈拉綠洲如何變成沙漠,神異巨製沙漠巖畫
    此外,巖畫中還包括很多形象生動、神態逼真的水牛鴕鳥、大象、羚羊、長頸鹿等動物於是人們認為大約在6000多年前,撒哈拉曾處於高溫和多雨期,以塔西裡臺地為起點,南到基多湖畔,北到突尼西亞窪地,構成了龐大的西北水陸網。臺地在多雨期出現了許多積水池,沿著這些積水池,便繁殖起來了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撒哈拉文化也因此得到了高度的發展,並曾昌盛一時。通過對巖畫的研究,人們還發現只有在極少數的地區有有關駱駝的巖畫。
  • 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在內蒙古敖漢旗趙寶溝文化小山遺址,還出土了一件距今7200年—6800年的陶尊,陶尊上同時刻有鹿龍、豬龍和鳳鳥三種圖案。大興安嶺巖畫有觀點認為是舊石器時代,即距今18000年前,這個觀點是我省考古專家趙評春提出的,有第一手證據。莊鴻雁認為,龍形紋巖畫至少不應晚於趙寶溝文化的年代。趙寶溝陶尊上同時出現了代表狩獵文化的「蛇身鹿」和代表農耕文化的「蛇身豬」,而鳥形首則代表太陽崇拜。
  • 崑崙山發現萬年巖畫,刻著「飛機圖案」,史前文明可能真的存在?
    在道教文化裡,崑崙山是「萬山之祖」,是中國道教的「仙山」。崑崙山一線,縱穿中國的西部,處於新疆和西藏之間,綿延近2500公裡,大致可分為東西中三段。 崑崙山周圍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多人類活動的痕跡,科研考察也在崑崙山附近發現了大量的古遺蹟,比如,崑崙山有很多的古巖畫,有的畫作超過萬年之久,超過了中國歷史記載,屬於遠古時代。
  • 解析巖畫中的犛牛文化_資訊_中國西藏網
    巖畫是古人在巖石上對日常生活的磨刻圖畫,不僅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人們探尋古人文化蹤跡的重要依據。11月16日,公益性學術講座《青藏巖畫的犛牛圖像分析》在西藏犛牛博物館舉辦,邀請了考古界著名學者、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李永憲對巖畫中的犛牛進行了一堂生動形象的「解剖課」。
  • 亞馬遜雨林峭壁上驚現12500年前史前巖畫,長約13公裡
    據英國電視第四頻道即將於12月播出的系列節目《叢林之謎:亞馬遜失落的王國》披露,英國和哥倫比亞聯合考古隊去年在哥倫比亞奇裡比凱特國家公園的懸崖峭壁上發現一堵長達8英裡(約12.8公裡)的史前巖畫牆,上面有動物和人類的圖案,創作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2500年前。
  • 亞馬遜雨林驚現怪事,13公裡長峭壁上出現1.2萬年史前巖畫,誰畫上去的?
    亞馬遜雨林驚現怪事,13公裡長峭壁上出現1.2萬年史前巖畫,誰畫上去的?
  • 崑崙山一萬年巖畫,上面有幅「飛機圖案」,真可能存在史前文明?
    即使在現代人眼中,這種描述也難以置信,但在許多歷史記載中,崑崙的奧秘已經一一應驗。在崑崙山,一些人發現了一萬多年前的壁畫,它們實際上是飛機的形狀。有人預測過一萬年後會發生什麼嗎?崑崙山上有個所謂的「鬼門關」,一邊叫「死亡谷」。根據傳說,有一天,崑崙山附近的駐軍處在一個極其炎熱的環境中,但是當它來到崑崙,山的背面時,突然下起了雪,天氣非常寒冷。
  • 史前文明曝光?南美大隧道被發現
    拉姆夫婦給總統帶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終於發現了傳說中的墨西哥地下隧道及守衛隧道的印第安人。與此同時,希特勒派往南美的間諜也正在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地下隧道,以及可能隱藏其中的黃金和遠古文明的秘密。拉拇夫婦向總統匯報說,他們在恰帕斯密林中曾遇到一些印第安人,這些印第安人守衛著地下隧道並拒絕他們通過。
  • 考古學家在伊朗發現神秘的「螳螂人」巖畫
    據外媒CNET報導, 「螳螂人」聽起來像是漫威螳螂超級英雄的仿製版本,但這實際上是在伊朗中部發現的一個不尋常的巖畫的綽號。 史前的巖石藝術描繪了一種六足生物,似乎是由螳螂昆蟲激發靈感的。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聯手分析了巖畫。
  • 史前南美的神秘地下隧道---天外奇蹟
    正如傳說中所說的那樣,恰帕斯的腹地存在著早已荒廢的瑪雅人的城市,城市下面分布著構成網絡的隧道。  在戴維夫婦之後,又有人在秘魯的庫斯科發現一處地下隧道。它向北可直接通向利馬,向南可以通向玻利維亞。從地圖上看,它位於安第斯山脈地下,長達一千公裡以上。秘魯政府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遠古文明遺址,把這些被發現的隧道入口重新封閉,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德軍總部:新秩序英格瑪密碼破解_怎麼破解英格瑪密碼
    導 讀 德軍總部:新秩序的英格瑪密碼是個非常有趣的小遊戲,破解的結果不同還會給遊戲帶來不同的效果增益。
  • 崑崙山10000年前的巖畫,為何有「飛機」圖騰?真的有史前文明嗎
    你以為的了解,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也許自己大腦中所對應某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完整的,其中的「回答」,會由於認知疏漏,因此不全面。在考古學上,石器時代為人類最初的起源時期,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經過了紅銅、青銅、鐵器等等年代。
  • 【非洲 | 社會人文】非洲的史前時代|中國投資
    比如,西非稀樹草原近森林地區的居民既有作物如體積較小的非洲芋、多種小米以及一種西非水稻,也會把一些野生植物定點地作為食物補充或者饑荒時取用的對象,比如猴麵包樹果、柯拉果、油棕果、乳木果、野芝麻、蓖麻等,這在今加納的金坦博文化遺址(Kintampo Complex)中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 「書籍的史前史」赴澳門展出 70餘幅珍貴圖文講述「中西書寫文化」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既是對人類文明的追溯,亦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鑑。11月18日,「書籍的史前史」文化展在澳門何東圖書館中庭花園開幕。與此同時,展覽在氹仔圖書館及石排灣圖書館同步展出,將展至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