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許多人為了製造熱點話題吸引公眾的眼球,聲稱研究出了許多具有重要作用的成果,這些人被人們稱為「民科」,其實這些譁眾取寵的人根本不能稱之為民科,他們甚至連科學愛好者都算不上,他們使得民科一詞與荒唐、異想天開這些詞等。
而實際上真正的民科應該是指來自民間的科學家,他們使用嚴密的邏輯思維來進行思考和研究,以事實為基礎建立起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位真正的民間科學家。
1935年,陸家羲出生於上海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一名小商販,母親在家靠給別人縫補衣服才有微薄的收入。即使家庭如此貧困,陸家羲的父母也仍然堅持讓他上學,因此陸家羲上學期間學習十分刻苦,從小成績便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
上完初中,父親不幸去世,陸家羲不得不去當學徒掙錢補貼家用,後來他考入統計訓練班,1952年畢業後到哈爾濱電機廠工作,而就是在這裡工作期間,他與數學這一學科產生了交集,並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工作期間,他偶然間看到了《數學方法趣引》,這本書裡所介紹的一些數學問題引起了他強烈的興趣,這使得他萌發了繼續學習深造的念頭,然而廠裡相關領導卻不批准他的深造申請。
然而陸家羲並沒有放棄,他毅然而然決定放棄這個金飯碗,選擇考大學,在當時那個年代,考大學是相當困難的,而初中畢業的陸家羲卻硬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在1957年考入東北師大的物理系。
在大學期間他努力學習,認真研究數學難題,他的努力不僅使他成功獲得物理專業的畢業證書,也使他基本破解了「科克曼問題」。
1962年,他將完成的論文寄往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次年他收到研究所的回信,希望他能夠自己去核實論文,然後將其投給相關領域的學術報刊並發表,於是他將論文修改之後投遞給了《數學通報》,然而此報刊給他的建議卻是另投其他刊物。
右為陸家羲
此後陸家羲又多次給相關報刊投稿,然而幾乎每次都被退回,就這樣他耗費無數心血的研究成果一次次被忽視。
在我國那段特殊的時期,陸家羲卻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常常受到一些人的嘲笑,甚至被送到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然而在1979年他偶然發現國外於1971年左右已經解決了「科克曼問題」,而這一時間比他做出研究成果的時間要遲7-10年左右,但直到此時他的論文投稿仍然渺無消息。
這對他的打擊非常大,但他仍然決定研究組合數學中的另一難題「斯坦納問題」,這一年陸家羲擔任學校的物理教師,教學工作十分繁重,他還患上了牙周病,牙齒經常疼痛難忍,但他為了研究,乾脆選擇去拔牙。
正是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他斯坦納問題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並把論文寄往了海外著名數學雜誌上發表並獲得了認可。
然而這並沒有引起國內數學界的重視,1983年中國邀請加拿大組合數學專家門德爾遜來中國講學,而門德爾遜卻對此感到很疑惑,他對大會組織者說,你們中國在組合數學領域有陸家羲博士,為什麼還要邀請他去講學呢?
這令大會組織者非常驚訝,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陸家羲博士是誰。於是陸家羲這顆璀璨的數學明珠在外國人的推薦下才終於被國人所發現,然而此時陸家羲卻仍然連參加學術會議的400元路費都湊不齊,也正是在這一年,在參加完學術會議之後,陸家羲累倒了,而這年他僅僅只有48歲。
1989年陸家羲的妻子代表他領取了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獎項是對他研究成果的最大肯定,他雖然是非「正統」出身的科學家,然而他在組合數學領域做出的貢獻以及對數學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表明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是真正的民科,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