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蝙蝠聲納新用途:幹擾競爭對手

2020-12-08 快科技

騰訊科學訊 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蝙蝠會藉助回聲定位(或者說生物聲納)來尋找並追蹤昆蟲獵物。在蝙蝠的夜晚捕食中,它們會與多達百萬的飢餓同伴們互相競爭。當蝙蝠聽到有競爭對手準備捕食時,它會發出一種專門的幹擾聲納來阻止對手捕食。它們通常會彼此互相干擾,直到其中一方放棄。

這項研究是由馬裡蘭大學的Aaron Corcoran和維克森林大學生物學教授William Conner共同進行的。Corcoran稱:「這是首次有研究證實,蝙蝠會積極的幹擾其它蝙蝠的回聲定位,而且這項研究也使我們對於蝙蝠聲納功能的了解增加到3個:回聲定位、交流和聲音幹擾。」

為了證實這種幹擾的存在,生物學家必須排除聲納其它可能的功能,比如蝙蝠只是在彼此交流。研究人員分別在亞利桑那州的西南研究所和新墨西哥州的一座高校停車場中進行研究。生物學家們藉助高敏攝像機和一組特製的超聲波麥克風記錄了野生蝙蝠間的競賽,並且通過它們發出的聲波重建了它們的飛行路線。

研究人員發現,當被其它蝙蝠幹擾時,總會出現錯過獵物的現象。在第二輪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揚聲器播放不同的聲波,並且用超細魚線懸掛的飛蛾引誘蝙蝠。當揚聲器適時播放正確的聲波時,蝙蝠會遭受幹擾錯過獵物。

Conner稱:「聲納幹擾的現象目前只在墨西哥無尾蝙蝠中觀察到,我們尚不清楚其它蝙蝠物種是否也存在相同的策略。」Corcoran補充道,這項研究也改變了我們對動物捕食競爭方式的理解,而這正是動物們最基本的生物需求之一。(過客/編譯)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鯨魚集體擱淺的原因,可能是被潛艇聲納嚇著了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喙鯨的擱淺與軍方的聲納幹擾有關。儘管以往科學家已經認識到軍用潛艇發出低頻聲納會影響鯨魚的活動,但對更具體的原因卻莫衷一是。現在科學家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近期由 21 位研究者發布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Royal Society journal Proceedings B)的一篇論文給出了進一步解釋,簡單地說:軍方的低頻聲納對鯨魚產生了驚嚇。
  • 飛蛾披著隱形聲學鬥篷躲避蝙蝠聲納
    飛蛾可以利用其聲學偽裝的翅膀躲避蝙蝠的聲納。它們進化出的隱身適應能力是由於它們的翼膜上附著了一系列的鱗片,這些鱗片可以吸收獵食蝙蝠發出的超聲波頻率,是自然界中首次發現的聲學超材料。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個團隊發現,蝙蝠發出的聲波擊中兩種飛蛾身上的叉形鱗片,會使它們彎曲和扭曲,消散能量。
  • 蝙蝠與夜蛾,為什麼蝙蝠「絞盡腦汁」也捕食不到夜蛾?
    雖然蝙蝠在黑暗中依靠回聲定位來尋找和捕食昆蟲,而且控制翅膀捕殺昆蟲的技術比任何鳥類都好,但有些昆蟲也有對策,可以巧妙地擺脫蝙蝠的追捕。鱗翅目昆蟲中有一個較大的科叫夜蛾科。世界上有2萬多個物種。夜蛾和蝙蝠一樣,白天伏擊,晚上出現,但在自然條件下,蝙蝠很少捕捉夜蛾。科學家們觀察到蝙蝠在夜蛾身上飛行,但在它到達夜蛾的前部之前,它總是被飛蛾感覺到,因此逃走了。
  • 蝙蝠十大超能力:超聲探測能力無與倫比
    研究人員發現蝙蝠能夠探測發現睡眠中保持靜止的蜻蜓,大耳蝙蝠使用恆定的聲納流能夠「聲穿透」目標,僅3秒之內便能判定目標是否可以食用。消音聲納:由於蝙蝠使用回波定位發現獵物,一些飛蛾現已進化形成探測聲納的能力,這是典型的掠食者和獵物之間的進化之戰。當掠食者蝙蝠靠近時,飛蛾能夠感知到它們的到來,便落到地面上試圖躲藏。
  • 以耳「視」物是其高超本領 蝙蝠鼻葉之謎破解
    這是說,蝙蝠能夠通過聽它所發出的超聲波的回聲,而在黑暗中「看」世界。其實,這一本領就是我們所說的「回聲定位」或「生物聲納」。但是一些通過鼻腔發出聲納的蝙蝠,它們鼻孔周圍有著奇特的結構;這一直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
  • 科學家在西非發現罕見橙色蝙蝠新物種
    15 13:44:31 來源: 小東談生活 舉報   據外媒報導,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橙色蝙蝠物種
  • 像蝙蝠一樣感知--中國數字科技館
    雷達有如此神功,蝙蝠功不可沒。  黑夜精靈 耳朵「視」物  為了避開與其他陸地和海洋獸類的競爭,蝙蝠飛上了天空,它也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為了避開與飛鳥的競爭,蝙蝠利用了一個獨特的生態位——黑暗的天空,這要歸功於回聲定位系統的高度進化。  蝙蝠為什麼能夠在黑暗中自如地飛行呢?
  • 蝙蝠醜陋面部使它們"看"得更清楚(圖)
    蝙蝠醜陋面部使它們"看"得更清楚(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1日 14:09 來源:     據國外媒體11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家發現,許多蝙蝠鼻孔周圍令人稱奇的複雜皺紋和凹槽能明顯幫助它們調節它們的聲納
  • 美科學家制出蝙蝠超聲波「回聲定位」3D效果模型
    在實驗中的模擬圖示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具有繁瑣障礙物的環境下,蝙蝠會通過變動聲音頻率來為自己做回波定位。美國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還專門製作出了一個3D「回聲定位」效果模型。 據報導,來自美國布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蝙蝠能巧妙地調整聲音的頻率做到回波定位,從而適應特殊的雜亂地形。研究人員為了測試出蝙蝠的定位能力和範圍,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在試驗測試室裡掛滿了塑料鏈條,並且給蝙蝠身上帶上僅有半克重的麥克風,從而記錄下蝙蝠從這些障礙物中穿梭飛行時候發出的聲音。
  • 馬努手抓蝙蝠,一個幹擾球對手得5分
    吉諾比利手抓蝙蝠2009年11月,馬刺客場挑戰國王隊,在比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位不速之客,不知是什麼原因,場館內飛進來了一隻蝙蝠!工作人員都抓不住這支蝙蝠,反而是馬刺球員吉諾比利看準時機果斷出手,一下將蝙蝠擊暈!
  • 聲納對海洋有危害嗎?
    曾有新聞報導,美國的環境保護團體「地球正義」懷疑,美國海軍曾於10月19日和20日在聖地牙哥附近海域舉行演習,其間使用的聲納可能是致死寬吻海豚的罪魁禍首。專門受理環保相關案件的律師說,聲納發出的一個水下脈衝信號就足以讓100米開外的一頭海洋哺乳動物永久性「失聰」,因此聲納的使用對海豚、鯨等聽力敏感的海洋生物會造成負面影響。
  • 美國研究連續主動聲納技術可用於反潛和獵雷
    美國海軍潛艇上裝備的聲納都是最先進的韓國"天安"號事件的發生,再次引發了各國海軍對潛艇等水下目標探測能力的關注。據外電報導,美國海軍為了加強反潛能力,準備在未來聲納上運用一種新技術,那就是連續主動聲納技術(CAS)。
  • 越南發現奇異「貓頭鷹」蝙蝠 長著獨特尖鼻子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哺乳動物學》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中提到,研究人員在越南發現了新種類的蝙蝠。這種蝙蝠最有特色的一個特徵是長著一個不尋常的鼻子,有點類似貓頭鷹的頭。
  • 美機構建議暫停蝙蝠研究:擔心蝙蝠被人類傳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美媒稱,美國聯邦政府建議科學家暫停一些涉及北美蝙蝠的野外作業,因為他們擔心研究人員可能將新冠病毒傳染給這種動物,進而危及蝙蝠種群,或者為一種已在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創造一個新宿主。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1日報導,新冠肺炎是由一種動物源病毒(即可在動物和人類之間來回傳播的病毒)引發的。目前尚不清楚它傳染人類的確切路徑。科學家們說,傳播步驟可能包括停留在一種中間物種身上,比如被大量走私的瀕危哺乳動物穿山甲。研究已表明,引發新冠肺炎的這種病毒能由人類傳染給動物,包括狗和貓。最近,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馬來亞虎經檢測感染了新冠病毒。
  • 科學家提出一種改進的前視聲納水下目標三維可視化方
    點擊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訂閱哦 隨著對水下場景探索的不斷研究,三維成像聲納能得到比二維直觀的目標圖像。聲納設備發射聲波,並根據回波信號進行定位和成像。但是每幀巨大的數據量和環境幹擾給目標識別和可視化帶來極大的困難。
  • 競爭對手的數據分析方法
    圖1 競爭對手分析路線圖一個企業的策略如果是根據競爭對手策略來制定的話,這個企業是沒有持續性的,每個企業策略應該具有企業自身的特色。分析競爭對手的目的是為了解對手,洞悉對手的市場策略等。我們可以用競爭對手分析的五個層次來說明,如圖2所示。能準確地確定競爭對手,這是分析的最低層次,能分析出對手狀況則是第二層次,最高層次是通過競爭分析制定策略後能夠引導對手的市場行為。
  • 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原標題:所有蝙蝠都曾有回聲定位能力   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中國與愛爾蘭科學家發現所有蝙蝠物種,包括無法回聲定位的蝙蝠,其內耳在演化之初都有回聲定位的能力。團隊通過研究胚胎發育而非基因或化石,為一個長久以來的演化謎團帶來了解答。
  • 聲波的特殊應用 聲納對海洋有危害嗎?
    知識點:聲納,也寫作聲吶,指的是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對水下的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一種電子設備。
  • 巴斯德研究所:柬埔寨蝙蝠體內發現疑似新冠病毒
    吳哥時報訊 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網站昨日刊發報導,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柬埔寨本地蝙蝠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該發現將對科學家們研究新冠起源有幫助作用。此前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中國以外的蝙蝠,此次研究證明了這一推斷。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科學家韋斯納·杜昂(Veasna Duong)帶領的團隊在兩隻冰凍的本地菊頭蝠體內,發現了與新冠病毒類似的病毒,並在本月初通知了《自然》雜誌。
  • 科學家翻譯蝙蝠叫聲!發現它們全都在吵架
    有科學家通過長達75天的全天候監控,細細分析埃及果蝠1萬5千多種叫聲,竟然得到驚人發現。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究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通過特定的叫聲互相溝通、傳遞訊息。為了理解這些叫聲所代表的意涵,神經科學家Yossi Yovel 與同事花費75天的時間全天候監控,並以機器紀錄、分析蝙蝠15000多種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