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翻譯蝙蝠叫聲!發現它們全都在吵架

2021-03-01 行動銷售

成群的蝙蝠發出嘰嘰喳喳嘈雜的叫聲,你以為它們只是毫無章法地亂叫嗎?

有科學家通過長達75天的全天候監控,細細分析埃及果蝠1萬5千多種叫聲,竟然得到驚人發現。

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究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通過特定的叫聲互相溝通、傳遞訊息。

為了理解這些叫聲所代表的意涵,神經科學家Yossi Yovel 與同事花費75天的時間全天候監控,並以機器紀錄、分析蝙蝠15000多種叫聲。

科學家發現,當蝙蝠在進行特定活動如爭奪食物時,會發出相對應的叫聲,並非是胡亂吼叫。

但由於蝙蝠的「語言」太過複雜,目前機器只能分辨大約60%,這些可識別的叫聲還能粗略地分為4大類。

包括爭奪食物、為了睡覺的位置而爭吵、雌性蝙蝠抗拒雄性的求歡、以及2隻蝙蝠距離太近而抱怨。

換句話說,基本上,蝙蝠大部分的時間全部都在吵架。

蝙蝠能夠與群體中的單一個體溝通,除了人類之外,目前科學家僅知道,只有海豚及少數物種具有溝通能力。

Yossi 表示,蝙蝠的叫聲是具有意義的,某些類似「滾開」的話其實具有許多涵義。

目前研究還沒有結束,科學家將會持續探索,蝙蝠是否天生就懂語言、還是通過後天學習才俱備溝通能力。


分享價值,歡迎轉發


近期公開課:深圳 3月30-31日

要像專業人士那樣銷售,即便你已經感覺良好!
歡迎參加國際著名版權課程:行動銷售公開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群的蝙蝠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是在吵架
    據外媒報導,成群的蝙蝠發出嘰嘰喳喳嘈雜的叫聲,你以為它們只是毫無章法地亂叫嗎?科學家通過長達75天的全天監控,分析埃及果蝠1.5萬多種叫聲,發現蝙蝠能夠通過語言溝通,而它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吵架。據報導,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究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通過特定的叫聲互相溝通、傳遞訊息。
  • 科學家研究蝙蝠叫聲,發現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吵架
    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討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透過特定的叫聲相互交流、傳遞訊息。
  • 以色列科學家翻譯蝙蝠叫聲 大部分時間都在吵架?(3)
    【延伸閱讀】研究人員用AI算法破解蝙蝠叫聲據報導,在探索人類語言起源的途中,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來理解蝙蝠的語言。研究埃及狐蝠的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來從蝙蝠發出的聲音中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社交狀態:誰與誰在爭吵、爭論的主題,甚至還能預測分歧的結果。
  • 蝙蝠會叫嗎? 蝙蝠的叫聲有什麼秘密?
    蝙蝠會叫嗎? 蝙蝠的叫聲有什麼秘密?時間:2016-04-08 14:1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蝙蝠會叫嗎? 蝙蝠的叫聲有什麼秘密? 早在1974年,生物學家就知道一些雄性蝙蝠鳴叫的頻率像鳥類一樣高,並認為它們鳴叫的原因在於保衛領地和吸引異性。
  • 洞穴中的爭吵:蝙蝠如何用叫聲交談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Yossi Yovel和同事在分析了約15,000份叫聲樣本後發現這些叫聲中包含發出者的身份和背景信息。蝙蝠是一種大群聚居的社會性哺乳動物,社會交往頻繁。他們的社交溝通大量依賴叫聲,然而我們對這些叫聲的功能和其中的信息性內容卻知之甚少。
  • ★科學美國人60秒|蝙蝠的叫聲不只是在黑暗中哭泣
    約維爾和他的團隊選擇了聽蝙蝠的聲音,因為蝙蝠會製造出很多聲音。實際上,在存在大量蝙蝠的洞穴裡,聲音總是那麼不和諧。「那種聲音聽起來就像足球比賽開始前聚集在球場裡的人群所發出的聲音,或者其他類似的情況。」為了簡化問題,研究人員對一個較小的蝙蝠群進行了監聽,這個群體只有22隻埃及蝙蝠。
  • 象海豹集體午睡呆萌可愛 它們吵架方式和人類一樣
    而在動物王國中,象海豹「吵架」的模樣大概是最接近人類的了。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的論文指出,象海豹能夠識別出對手叫聲的音調和節奏規律。就像在網上吵個不停的人類一樣,維持主導權在象海豹的社會秩序中非常關鍵。一組研究人員在加州阿諾努耶佛州立公園中花了數周時間觀察一群象海豹,並找出了其中的「大哥大」、記錄了它的叫聲。
  • 蝙蝠十大超能力:超聲探測能力無與倫比
    研究人員發現蝙蝠能夠探測發現睡眠中保持靜止的蜻蜓,大耳蝙蝠使用恆定的聲納流能夠「聲穿透」目標,僅3秒之內便能判定目標是否可以食用。消音聲納:由於蝙蝠使用回波定位發現獵物,一些飛蛾現已進化形成探測聲納的能力,這是典型的掠食者和獵物之間的進化之戰。當掠食者蝙蝠靠近時,飛蛾能夠感知到它們的到來,便落到地面上試圖躲藏。
  • 越南發現奇異「貓頭鷹」蝙蝠 長著獨特尖鼻子
    從圖1中也可以看出,蝙蝠的鼻孔變成了貓頭鷹的眼鏡。科學家將其命名為格裡菲尼蝙蝠,獨特的鼻子可以幫助蝙蝠更好地收集回聲信號。而蝙蝠的耳朵「收聽」到反射回的信號時,就可以在腦中建立起周圍環境準確的「影像」。這也是為什麼肉食性的蝙蝠在黑暗的環境中可以輕而易舉地捕食昆蟲的原因之一。
  • 百餘蝙蝠深夜「造訪」民宅 黑影來回閃動頻發恐怖叫聲
    被抓獲的單體蝙蝠。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哈爾濱市一位市民家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每到深夜,只見陽臺內黑影晃動,並伴隨著令人恐怖的叫聲,這讓李女士一家老小寢食難安。
  • 蝙蝠都用回聲定位?那麼它們的視力如何?
    關於蝙蝠的傳聞很多,比如老鼠「偷吃鹽」或者「偷吃油」變成了「偷油老鼠」,其實也有可能是各地的口音差異,比如「偷鹽」和「偷油」的發音非常類似,但事實上除了蝙蝠那一對翅膀,其它都很相似,比如頭部,叫聲以及毛髮等,簡直就是會飛的老鼠麼,那麼這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
  • 盤點地球上9大怪異動物:六角恐龍叫聲奇特
    原標題:盤點地球上9大怪異動物:六角恐龍叫聲奇特 據報導,動物世界無奇不有,有墨西哥古怪的行走魚、宏都拉斯幽靈蝙蝠和巨型椰子蟹等等。以下是地球上9大怪異動物。由於「嗚帕魯帕」的奇特叫聲而名聲大噪,屬於高人氣的兩棲動物,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六角恐龍是兩棲動物很有名的「幼體成熟」種(從出生到性成熟產卵為止,均為幼體的形態0。幼體終其一生都在水中生活,也在水中產卵。它們有能力再生身體上的大部分肢體,而且,多變的體色也是它們的魅力之一,據說全世界有超過30種種類。常見到的有普通體色、白化種(黑眼)、白化種(白眼)、金黃體色(白眼)和全黑個體。
  • 科學網—蝙蝠變聲應對人類噪音汙染
    研究顯示,噪音汙染能改變蝙蝠習性。圖片來源:MERLIN D. TUTTLE 蝙蝠利用聲音「看」它們的世界。一些蝙蝠似乎選擇尋找更安靜的地點和改變它們的叫聲。 科學家正試著解密蝙蝠如何應對現代社會的喧囂,他們來到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的天然氣油田。這裡,許多油井裝備有壓縮機,這種設備會持續產生噪音,同時,其他油井則更安靜。 研究人員花費2個月時間傾聽了蝙蝠用於定位獵物的叫聲,結果發現,巴西犬吻蝠處於壓縮機附近的時間少40%。
  • 科學家終於捕捉到獨角鯨的叫聲,據說有點像電鋸的聲音……
    獨角鯨,經常被人稱為「海中獨角獸」,因為它們長著一根類似長矛的「角」——這其實是它們的牙齒。它們在幼年時期有兩根長牙,在成長的過程中其中一根長牙會脫落,也有少數的成年獨角鯨會保留兩根長牙。這種動物分布北冰洋海域,非常的害羞,會跟其他動物保持距離,因此科學家們很難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甚至連它們的叫聲都很難捕捉到。
  • 奇怪蝙蝠長著葉子形狀鼻子 像貓頭鷹頭部(圖)
    ,看起來像貓頭鷹的頭部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2月23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在越南發現了一種新蝙蝠,該蝙蝠最鮮明的特徵之一是有一個不尋常的鼻子,有點像貓頭鷹的頭部。關於這一發現的論文發表在《哺乳動物學》雜誌上。  這個蝙蝠群落的最新成員的學名已被定為Hipposideros griffini,並加入蹄蝠屬內約70個其它物種。H .griffini擁有與眾不同的鼻子,研究發現鼻子可以幫助它們對叫聲進行回聲定位。蝙蝠尖尖的耳朵能收集回聲,這讓聽到聲音的蝙蝠建立一個關於周邊地區的完整而準確的圖像。
  • 居民家中聚集上百隻蝙蝠 還發出「吱吱」叫聲
    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大家對野生動物的警惕性也更高度了,尤其是對蝙蝠,都心存戒備。然而,5月9日,廣西省南寧市玉林容縣容州鎮的一戶居民裡,卻發現了大量的蝙蝠!接到居民的報警後,容州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立即趕到了居民家,只見二樓正在裝修的房間屋頂上密密麻麻地聚集著一百多隻蝙蝠,走近時還能聽見吱吱的叫聲。為了安全起見,消防員和屋主商量後決定先用鐵網把窗戶和門口封住,防止處置時蝙蝠亂竄;然後利用捕鳥網、捕撈袋等工具,由消防員穿著防化服進入屋內實施抓捕。
  • 純白色的蝙蝠你見過嗎,網友發現一窩世界上最小的白蝙蝠
    提起蝙蝠這種動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醜陋」這個詞。包括在很多人類的文學作品中,廢棄的宅子,黑暗的山洞等恐怖的場景往往也有蝙蝠的活動。甚至連西方文學作品中吸血鬼的原型也是來自於蝙蝠。總之這種獨特的翼手目動物給人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毫無疑問,蝙蝠這種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移動的病毒庫」。科學家們已經在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多達4100多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多達500種,一隻蝙蝠攜帶的病毒就多達100種。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馬爾堡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