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蝙蝠深夜「造訪」民宅 黑影來回閃動頻發恐怖叫聲

2020-11-22 網易新聞

被抓獲的單體蝙蝠。

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哈爾濱市一位市民家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每到深夜,只見陽臺內黑影晃動,並伴隨著令人恐怖的叫聲,這讓李女士一家老小寢食難安。今天,經過哈市多個部門的緊急協調處理,「造訪」李女士家的百餘只蝙蝠被趕走了。

今天上午,記者在道裏區安順街200號的市民李女士家看到,在她家陽臺側面窗戶玻璃後面與鄰居家陽臺牆壁縫隙內,聚集了百餘只蝙蝠。據李女士介紹,從13日開始,在靠近陽臺的書房內學習的女兒時常被令人恐怖的叫聲所困擾,同時每到夜晚還會有一些比燕子體形略大的黑影在陽臺周圍亂動。李女士將堆在陽臺上的一些箱子移開後驚訝地發現,在和鄰居家陽臺之間的縫隙處竟然藏著這麼多不速之客,粗略地查了一下,約有百餘只蝙蝠。

自從這些不速之客「造訪」後,李女士的家人和鄰居因為害怕被蝙蝠傷害而寢食難安。為了驅逐這些不速之客,李女士和家人用強光照、棍棒敲,但沒有起到絲毫作用,無奈之下只能向有關部門求助。

在哈爾濱鳥語林專家的幫助下,百餘只蝙蝠被請出了李女士的家。據鳥語林專家李昭介紹,只要不碰這些蝙蝠,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在城市裡生活的蝙蝠一般沒有毒性。

本文來源:東北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蝙蝠俠」深夜闖入嚇壞居民 被蝙蝠咬傷需儘快就醫
    原標題:「蝙蝠俠」深夜闖入嚇壞居民 被蝙蝠咬傷需儘快就醫   新華報業網訊 近日,家住新浦區新潮社區的姜女士深夜起床時,發現家中有一個黑影在客廳盤旋,開燈後仔細一瞧,原來是只蝙蝠,一家人都驚呆了。生活中不常見的蝙蝠怎麼會闖入民宅?
  • 恐怖!巴西薩爾瓦多市頻發吸血蝙蝠襲人事件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裡約熱內盧5月16日電(記者 趙焱 陳威華)巴西東北部薩爾瓦多市政府16日發布消息說,從今年3月初以來,該市已經發生31起蝙蝠襲人事件,其中17起是吸血蝙蝠所為。
  • 蝙蝠咬人事件頻發 澳醫務人員籲人們遠離蝙蝠
    蝙蝠咬人事件頻發 澳醫務人員籲人們遠離蝙蝠 2008年12月18日 15: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2月18日電 綜合報導,澳大利亞近來蝙蝠咬人事件頻發,新南威爾斯醫療機構17日呼籲人們遠離蝙蝠,被咬者容易感染可能致命的類似狂犬病毒。
  • 蝙蝠會叫嗎? 蝙蝠的叫聲有什麼秘密?
    蝙蝠會叫嗎? 蝙蝠的叫聲有什麼秘密?時間:2016-04-08 14:1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蝙蝠會叫嗎? 蝙蝠的叫聲有什麼秘密? 早在1974年,生物學家就知道一些雄性蝙蝠鳴叫的頻率像鳥類一樣高,並認為它們鳴叫的原因在於保衛領地和吸引異性。
  • 深夜,我醒於窗外喜鵲的叫聲
    異鄉的風乾燥方向不定 感謝有那樣的時刻 體會年輕才有的匆忙與堅決 終於平靜下來 如同一場狂風暴雨過後 夏天的幽靜如蔭涼般的密不透風 2020.6.9 深夜
  • 蛇和蝙蝠闖入民宅 山西消防員變身「捕蛇者」和「驅蝠俠」
    蛇和蝙蝠闖入民宅 山西消防員變身「捕蛇者」和「驅蝠俠」 2020-05-20 21:10:34周洋 攝   中新網晉中5月20日電(陸祁國 周洋)一條蛇溜進民宅房簷下的燕子窩,一隻蝙蝠掛在了民宅的紗窗門上。5月19日,山西省靈石縣消防救援大隊兩次出警,先當「捕蛇者」,後當「驅蝠俠」,為民解憂。  當日16時許,靈石縣兩渡鎮夏莊村一居民院中闖入一條手指粗細的蛇,「霸佔」了房簷下的燕子窩。
  • 科學家:成群的蝙蝠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是在吵架
    據外媒報導,成群的蝙蝠發出嘰嘰喳喳嘈雜的叫聲,你以為它們只是毫無章法地亂叫嗎?科學家通過長達75天的全天監控,分析埃及果蝠1.5萬多種叫聲,發現蝙蝠能夠通過語言溝通,而它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吵架。據報導,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究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通過特定的叫聲互相溝通、傳遞訊息。
  • 科學家翻譯蝙蝠叫聲!發現它們全都在吵架
    >成群的蝙蝠發出嘰嘰喳喳嘈雜的叫聲有科學家通過長達75天的全天候監控,細細分析埃及果蝠1萬5千多種叫聲,竟然得到驚人發現。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究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通過特定的叫聲互相溝通、傳遞訊息。為了理解這些叫聲所代表的意涵,神經科學家Yossi Yovel 與同事花費75天的時間全天候監控,並以機器紀錄、分析蝙蝠15000多種叫聲。
  • 洞穴中的爭吵:蝙蝠如何用叫聲交談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Yossi Yovel和同事在分析了約15,000份叫聲樣本後發現這些叫聲中包含發出者的身份和背景信息。蝙蝠是一種大群聚居的社會性哺乳動物,社會交往頻繁。他們的社交溝通大量依賴叫聲,然而我們對這些叫聲的功能和其中的信息性內容卻知之甚少。
  • 科學家研究蝙蝠叫聲,發現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吵架
    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討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透過特定的叫聲相互交流、傳遞訊息。
  • 「數千蝙蝠霸佔民宅」後續 動物專家拜訪「簷老鼠」
    每晚睡覺時,他總能隱隱約約聽到一些怪叫聲。和平時聽到的動物聲音不同,傳入他耳際的這種叫聲,不但音色清晰,還略微帶有一絲令人驚悚的意味。  家在農村,周圍出現一點動物聲音,本是很正常的事。可時間久了,怪叫聲還是讓獨居在家的謝佩良心裡犯怵。  謝佩良的遭遇經湘潭晚報報導後,引起了知名動物專家,湖南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學健的關注。
  • 叫聲恐怖的「鬼鳥」,民間又叫它「冤魂鳥」,來聽聽這恐怖叫聲!
    本期分享主題:叫聲恐怖的「鬼鳥」,民間又叫它「冤魂鳥」,來聽聽這恐怖叫聲! 但是有一種鳥卻是非常不受人們的歡迎,因為它的叫聲實在是太恐怖了,民間又稱它為「冤魂鳥」在我國的一些丘陵地區,清明節前後就經常會聽見一些鳥的叫聲,他們的叫聲十分的恐怖,有人覺得這種鳥就像是冤魂一樣在慘叫
  • 日本史上的食人熊:在深夜裡襲擊整個村子,專挑美女和小孩吃
    這個山本兵吉是日俄戰爭時的老兵,在其聽完明景的描述後,給出了一個十分恐怖的推論。那就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棕熊是不會吃人的;但如果一頭熊吃過了人肉,它就會繼續吃人。接著老兵又說起了一頭叫作「袈裟懸」的大棕熊,它的胸口有一塊斜向的傷疤,還喜歡直立行走。據說這頭熊已經吃掉了不少人,而且對於人肉十分的上癮,尤其是女性和孩子。按照之前太田家的慘案來推斷,這極有可能就是「袈裟懸」所為。
  • 以色列科學家翻譯蝙蝠叫聲 大部分時間都在吵架?(3)
    【延伸閱讀】研究人員用AI算法破解蝙蝠叫聲據報導,在探索人類語言起源的途中,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來理解蝙蝠的語言。研究埃及狐蝠的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來從蝙蝠發出的聲音中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社交狀態:誰與誰在爭吵、爭論的主題,甚至還能預測分歧的結果。
  • 為什麼鯨叫聲那麼恐怖?在什麼時候會發出叫聲
    其實鯨魚的叫聲並不是特別的恐怖,鯨魚是通過聲吶來發出聲音的。
  • 巴掌大的蜘蛛深夜闖入居民家 吃光蟑螂才會走(圖)
    深夜,女主人一個人在客廳,忽然一個黑影竄到椅子下,仔細一看,竟是一隻大蜘蛛,幾乎有手掌那麼大,太嚇人了!  詹小姐家住湖裡南山路。前天晚上11點多,她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她感覺有個黑影闖進來,並迅速躲到椅子底下。「一開始我以為老鼠跑進來了,看了一下,比老鼠還恐怖啊!」眼前的這位「不速之客」是一隻大蜘蛛,差不多有人的手掌大,嚇得詹小姐幾乎從沙發上跳起來,趕緊跑進臥室向丈夫「求救」。丈夫看到這隻蜘蛛,心裡也略微有點「發毛」。家裡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蜘蛛?會不會有毒?此時,蜘蛛躲在椅子下一動不動。
  • ★科學美國人60秒|蝙蝠的叫聲不只是在黑暗中哭泣
    約維爾和他的團隊選擇了聽蝙蝠的聲音,因為蝙蝠會製造出很多聲音。實際上,在存在大量蝙蝠的洞穴裡,聲音總是那麼不和諧。「那種聲音聽起來就像足球比賽開始前聚集在球場裡的人群所發出的聲音,或者其他類似的情況。」為了簡化問題,研究人員對一個較小的蝙蝠群進行了監聽,這個群體只有22隻埃及蝙蝠。
  • 槍擊案頻發:多重矛盾下的美國如何重覓安寧?
    △沃瓦託薩市當地警方封鎖槍擊案現場這只是美國近來多起槍擊案中的最新一例,而頻發的槍擊案正讓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受到殃及:當地時間14日,一名婦女闖入康乃狄克州一所民宅,向屋內兩名兒童開槍射擊,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傷;當地時間16日晚間至17日凌晨,芝加哥、邁阿密、路易斯維爾、紐約、波士頓、底特律、巴爾的摩等多個城市連發槍擊事件
  • 一隻蝙蝠闖入民宅,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
    那麼,居民家裡有蝙蝠入侵怎麼辦?近日一早,上海市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來到梅隴派出所,處置一隻由聯防隊員在居民家中捕獲的蝙蝠。這隻蝙蝠被裝在一個黑色塑膠袋中,稍稍晃動袋子,還會傳出蝙蝠的叫聲。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副站長介紹:「從體型判斷,應該基本上是我們本地的一個家蝠,就是東亞家蝠這個品種。」
  • 紐約市地鐵恐怖襲擊頻發,市長卻充耳不聞
    紐約地鐵的犯罪率一直在上升,大多數的民眾都沒有足夠的錢在臨近工作單位的地方租一間房子,也買不起汽車,更不用說坐Uber或計程車了,這些人每天都不得不忍受這種有可能會遭受到恐怖襲擊的折磨乘坐地鐵。這些還僅僅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子,實際上幾乎每天紐約市的地鐵都會發生恐怖襲擊。中士慈善協會是一個由紐約市的五個行政區警察局組織的慈善協會,這個慈善協會的官方帳號在一條現已被刪除的推文中憤怒地寫道:「紐約市並不安全!你們不要被布拉西奧騙了!」僅僅只是在紐約市地鐵的襲擊就已經數不勝數了,更不用說在其他公共場合爆發的恐怖襲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