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PACEX載人龍飛船的升空,意味著埃隆馬斯克的瘋狂計劃又有一項開始正式進入實施。腦機互聯,星鏈計劃之後,移民火星也將正式踏上正規。
歡迎來到異談閣,大家好,我是老談!關於埃隆馬斯克,後續我們會專門做視頻聊,今天我們來說說,移民火星。
火星是人類可以探索的距離地球較近的行星之一,人類如果想要衝出地月系統到達下一個行星,理論上應從火星和金星兩個鄰居開始。它們和地球同處太陽系內的宜居帶內、同屬於巖質行星、擁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然而,我們上期視頻也曾講過,金星環境惡劣:氣壓是地球的90餘倍,空氣中幾乎全是二氧化碳,並且布滿了稀硫酸雲。地表溫度常年保持在460攝氏度。相比金星地獄般的條件,火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第一,環境可適應性好。火星環境最為接近地球,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大氣密度相當於地球的1%,在太陽系中大氣條件最為接近地球;火星表面光照不太弱,晝夜與地球相當,太陽能可用。
第二,可達性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火星距離地球近,基於人類現有的空間探測器投送能力,可以實現環繞和著陸,而且探測周期比較合適。
火星探測的意義
第一,有科學家認為,大約40億年以前,火星的地質和氣候與地球相似, 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還有海洋,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變成現在的「荒漠行星」。火星的演變時間更長,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地球的「未來」。探索火星的地質與氣候變化的原因, 對研究地球自然演變方向和保護地球地質氣候條件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在火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火星快車」任務甚至發現了疑似地下水湖,推測火星也存在一定有機物分子,這為探究火星上有無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形式類型提供了基礎依據。地外生命探尋是國際深空探測最重要的科學主題之一,水的發現大大激發了科學家在火星上尋找生命跡象的熱情,同時對研究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科學參考。
第三,火星沒有類似地球的全球偶極磁場,這導致太陽風高能粒子可以直達火星表面。開展火星探測,有助於人類進一步研究行星磁場演變,以及磁場對行星的演化過程的影響。
第四,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更多科學探索,未解之謎,請關注老談。
感謝來到異談閣,我是老談,我們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