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霧霾天氣的不斷侵襲,給人們帶來了揮之不去的焦慮,也引起網絡上全民吐槽:「這些天情緒特別不好,感覺煩躁不安,連一向好脾氣的丈夫這幾天也老發火。」「一有霧霾,就感覺頭昏昏沉沉,渾身沒有力氣。」「清晨,在濃濃的霧霾中摸索前進,心情很壓抑,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興趣。」有健康調查顯示,在霧霾天70%的人會恐懼、焦慮,82%的人情緒低落。霧霾到底如何把我們的心情變成灰色?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日前,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市口腔醫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級心理諮詢師付銳。
為什麼霧霾天人的情緒低落?
人體腦部松果體是人體的"生物鐘"的調控中心。松果體分泌的激素——褪黑激素能夠影響和幹預人類的許多神經活動如睡眠與覺醒、情緒、智力等。由於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調節,因此,晝夜周期中光照與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會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應地出現晝夜周期性變化。
霧霾天時終日霧霾繚繞,太陽光弱,人體中的松果體會分泌出較少的松果體素,它能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減少。這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總體來講松果體素在年輕人身上比較多,松果體素減少情況下,腎上腺素分泌就會減少,人體的活力、反應能力、反應速度都會降低。所以老年人年紀越大,由於正常代謝能力下降,松果體素分泌下降,活力也會減弱。」付銳解釋說:「但在霧霾天松果體素減低了多少,激素水平怎麼樣,目前都沒有做嚴格深入的研究,所以不能說霧霾天松果體素分泌就會減少。但通常晚上人們在睡覺,不是興奮狀態,松果體素、腎上腺素分泌都會減少。」
「早上起床之後看到霧霾天,我的第一反應首先是今天心情會不太好,第二是病人可能會增多。」付銳坦率地說。霧霾天陰沉沉的,給人的感覺很不好,鼻子和呼吸道會有一些異常的感覺,身體也會不痛快,有時候還出現咳嗽等類似於感冒的症狀,這些都會導致心情不好。健康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生病的人肯定會更不舒服,會有胸悶、心絞痛、頭暈、血壓不穩等症狀,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也會高一些。
付銳介紹,每個人的緊張焦慮程度和文化水平、獲取信息多少、年齡都有一定的關係。80%的人緊張焦慮,一方面可能對霧霾狀況不完全了解,比如聽到霧霾會造成肺部腫瘤、會影響生育等信息,但人們不知道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第二方面可能因為工作比較緊張,生活壓力大,焦慮情況也挺多。還有20%的人不緊張,覺得無所謂,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覺得這就是天氣的一種變化,覺得霧霾對誰都是公平的,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20%的人懂得防護措施,有防護意識。
面對霧霾怎樣才能保持好心情?
霧霾確實不好防,最主要的還是要減輕汙染,改善整個大環境,政府做好治理工作,普通大眾提高素質減少開車,不去做汙染環境的事等等。另外,應多宣傳普及霧霾相關知識,讓人們正確認識霧霾,及時公開空氣指標,告訴人們什麼樣的天氣不適合外出活動等。如何在霧霾天調節心情?付銳提醒,霧霾天缺乏充足的陽光,普通人則不妨注意從以下幾點進行自我調適:
1.減少外出。建議大家這種天氣減少外出,儘量在家裡做一些娛樂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如可以做一下深呼吸;或者在安靜的環境裡聽聽節奏舒緩的音樂,為自己的身心適度放鬆;也可以在家看看喜劇類電視劇或聽聽相聲,讓自己高興起來。不出門的時候,在室內也可以運動鍛鍊,如打拳、做瑜伽、自己按揉身體等。對於需要長期待在室內的上班族,請調亮室內的燈光,增強光線,營造一個「陽光充足」的環境。
2.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可以多與家人朋友談心交流,或多與朋友和家人聚會,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這時,平和的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恐慌、怨恨、焦躁都於事無補,反而會加重自己和周圍人的心理負擔。這也就是為什麼聯合國在減災理念和實踐中,一再強調「好心態可減災」的道理。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減」霾工作的同時,也一定要積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待之。
3、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
4、注意飲食合理。應多吃高熱量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豆類食物,尤其像羊肉、牛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熱量高。水果首選香蕉,飲料則推薦荸薺、豆漿飲料,零食可以選擇巧克力、花生等。這些高熱量的食物都有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對於有抑鬱傾向的人在霧霾天不要獨自悶在陰暗房間內,應多和親朋交流,多曬太陽,儘早治療。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接受正規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來源:荊門晚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