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月3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行12月例行新聞通氣會。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玉米價格還會漲嗎?
專家:價格回調可能性大
今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已處於歷史高位,但從後期看價格繼續上行缺乏支撐
今年秋糧收購高峰早於往年,其中,玉米收購為近幾年同期進度最快。值得關注的是,受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玉米供需趨於平衡等因素影響,今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同比漲幅37%,已處於歷史高位。玉米為何會漲價?價格後續走勢如何?
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近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李喜貴表示,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機制發揮了積極作用,玉米價格合理回升,這也是主動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促進玉米消費的結果。但由於生產成本逐年上升,糧價多年處於低迷狀態,今年玉米價格恢復性上漲有其合理性。
對於國內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的原因,李喜貴分析說,一是東北地區由於颱風等災害天氣,玉米收穫期推遲10天~20天,新玉米上市慢於往年,用糧企業提價收購掌握糧源,11月份雨雪天氣又影響了玉米上市節奏,中下旬價格上漲;二是倒伏玉米收穫成本增加,價格上漲,有利於調動農民種玉米積極性;三是年度玉米產需有一定缺口,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收糧存糧意願強,價格上漲從東北產區引發,但東北新產玉米外銷受阻;四是社會資金充裕,資本炒作期貨價格,甚至同現貨市場價格形成聯動。
「儘管玉米產需趨緊,但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有限。」李喜貴表示,今年玉米又獲豐收,進口大幅增加,用糧需求較旺,玉米消費需求間的缺口縮小,從後期看,價格繼續上行缺乏支撐,12月份收購價格回調可能性大。「一是當前正處於玉米上市高峰期,也是玉米供應最充裕的階段;二是玉米價格漲幅大,小麥替代數量會增加;三是前期成交的臨儲玉米和一次性儲備玉米仍在繼續出庫供應市場,銷區到貨仍以陳糧為主,新糧價格出現產銷區倒掛;四是玉米及替代穀物進口數量明顯增加。」李喜貴如是分析。
會上,李喜貴進一步給出建議:一是建議收購主體應正確認識當前糧油市場供需形勢,不應只關注玉米、關注產區,要整體看待價格走勢。市場化條件下價格漲跌互現是正常的,預期價格過高總會有風險。二是建議農民朋友均衡有序售糧,把握好售糧節奏。未出售的糧食抓緊離地通風,儲好糧賣好價,避免黴變壞糧造成更大損失。三是建議政府市場監管有關部門加強糧食市場依法監管。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李宏偉 實習記者 安寧)
原標題:《【聚焦】玉米價格還會漲嗎?專家:價格回調可能性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