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玉米價格再次迎來瘋漲的上漲,特別是華北地區,一日之間二十多家企業紛紛上調收購價,雖說仍未突破2700元/噸的大關,但是距離已經非常之近了。而引起本輪華北地區價格大範圍小幅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1/2號的雨雪原因,直接造成了高速封路,交通不暢,玉米到貨量驟減。
近期,東北深加工頻上調報價,倒逼北方港口提價促進上量,港口收購價與產區倒掛,北方港口集港量僅1萬多噸,發運成本高位,無利潤空間,貿易商囤糧難以外運。南方港口進口玉米、高粱和大麥陸續到貨,南方港口庫存保持較高水平。受北港價格成本提振,貿易商報價跟漲。
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基本穩定,局部繼續走高
東北產區由於種植效益較好,基層種植戶糧源出售較快,貿易主體庫存增多,挺價看漲氛圍較強,加工企業與貿易商搶糧激烈,加工企業廠門上量情況不佳,企業收糧難度增加導致新玉米價格不斷走高。華北黃淮產區東北糧入關整體利潤不大,本地基層貿易商收購有難度,出貨意願降低,加工企業根據廠門到貨量進行調整。
但隨著天氣的好轉,華北地區的上漲難以持續,而目前東北地區的整體狀態看似依舊在搶糧階段,上漲範圍雖說開始減少,但上漲幅度仍維持國內「領跑」水平,看似是東北地區仍在強勢鎖糧,價格有望直衝1.3元/斤, 但據調查發現,自2號起就開始出現大量的售糧信息,這是否意味著玉米價格即將開始全面回落?
利潤與風險並存,持糧主體更應「未雨綢繆」
國內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甚至出現拍賣的超高價,主要還是市場氣氛上已經形成看漲氛圍,大量資本快速加入囤糧行列,急於收糧但不急於賣糧,賭后市漲價。在所有人都認可玉米行情未來還有上漲的大空間情況下,保證自己有安全庫存是最正確的選擇。短期內價格上漲有助於提升基層農戶的種糧積極性,但隨著農戶玉米陸續出售,資本炒作下的逐漸走向失衡的玉米市場勢必要受到政策調控。
越是糧價飛升的關鍵時期,持糧主體越是要理智面對市場的「炒漲」信息,警惕可能會出現的風險與危機,積極做好應對各種市場變動的準備。
國內政策面調控信號出現
12月3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行新聞通氣會,據悉,今年國內糧食產量預計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六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當前國內玉米價格處於歷史高位,但上漲空間有限,預計本月收購價格向下回調可能性較大。
溫馨提示:最新行情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