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臨終前很動感情地問牧師:「我想知道在天堂裡是不是有兩個地方,因為我不能忍受那位在廚房裡的貝絲和我一起在天堂裡面,她是如此粗魯。」牧師回答說:「哦!不要擔心這個夫人。不必有這樣的擔心,因為除非你去掉你這當詛咒的驕傲,否則你是根本進不了天堂的。」——司布真。這是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布道家的格言,布道家的一些事跡深深地影響了現今的基督徒。
司布真在1853年12月,19歲的司布真被請去倫敦的新公園街聚會所講道。這是一 間可容1200人的禮拜堂,每次聚會卻只有200人。不到一年,禮拜堂已人滿為患。他在倫敦講道38年,使教會增加15000人。在他講道時,常是人山人海,經常可以聽到馬夫喊道:"要去聽司布真講道嗎?請坐我的車子。"聽道者中,既有維多利亞女王、格蘭斯頓首相,也有妓女、小偷,同樣受歡迎。所以司布真被稱為"近代的以利亞"。司布真的兒子多馬,和孫子都步其後塵,自青年時代就獻身為傳道工作,司氏逝世於一八九二年,其棺上置一聖經,是他生平最喜歡讀的書,享年五十八歲。
司布真的父親是一煤棧的僱員,使司氏不能上大學,但他自修極為用功,有關神學、歷史、科學、傳記、文學等書,他都虛心研讀,既是勤讀者,又是勤筆者,作為日後的參考,因精神上的豐富,資料新奇,層出不窮,雖然他剛從農村到倫敦做牧師時,模樣像個鄉下人,但他講道的靈力,卻是大大吸引了聽眾。司氏曾出版他的講章達三千餘篇,共七十五冊,如每天讀一篇,至少需時十年。其一生曾出版書籍一百三十五部,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衛三寶藏"(即詩篇的注釋),和"早晚靈修"這兩書。司氏講道的重要特點是尋找合乎神旨的題材,最重要"以經解經"的方法。由於他平日喜作閱讀筆記,講道準備,卻能收到豐富內容之效果,他是一個福音性的加爾文派,在他傳道的初期,既反對過偏激的加爾文派(神的預定論),又敵擋亞米流主義(與加爾文派相反),他批評英國聖公會的洗禮方式,主張必須因信而受洗,反對使用禱告書之偽善,但他始終沒有另創一個宗派。
上帝所喜悅的工人要被聖靈完全浸透,腳浸透,會跑順服的道路;膝浸透,會不住地禱告;腰浸透,能大膽為真理作證;手浸透,滿有神跡奇事隨著他;嘴浸透,見證有能力,能扎人心;眼浸透,會參透萬事;臉浸透,面貌向天使;心浸透,以主的心為心;甚至全身浸透,如彼得的影兒能醫病。歷史上這位偉大的傳教士是我們值得效法的。他們付出的很多,不只是物質上的,各方面的都是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中國人需要了解一下歷史上這些傳教士,他們真的是值得懷念的。中國人不要在徘徊了,看到其他國家的人這樣付出,我們不感到羞愧嗎?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小編覺得我們不能這樣,振作起來吧!一起攜手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