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定位太空垃圾,科學家的這個偉大發明,或將避免太空車禍上演!
前言: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都沒有停歇。神話傳說中的嫦娥飛天道出了中國古人對於太空的嚮往;明代萬戶自製的火箭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對太空發起挑戰的人;如今,隨著空間站以及火星探測器的不斷飛天,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太空發射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數不勝數,一些廢棄的衛星或者太空飛行器仍然遊走於太空之上,這些太空垃圾對於各國都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如何規避這些太空垃圾也是世界各國所需要面臨的問題。
據了解,人在在宇宙空間裡製造了2000噸的垃圾,大約有2.5萬塊。雖然有些衛星碎片在一定時期內進入大氣層被燒掉,但是仍舊有數以萬計的太空垃圾遊蕩在衛星軌道上,對太空飛行器以及衛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如果不及時清理或者有效規避這些垃圾,將會對人類太空探索造成不小的麻煩。尤其這些垃圾的運行速度非常快,高達17500英裡每小時,也就是28200公裡每小時,即使是最小的一塊也可能造成巨大損害,致使地球軌道上的大片區域荒廢。
為此,科學家為了規避太空垃圾造成的困擾,用雷射測距來躲避這些太空垃圾的撞擊。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4日發表的一項物理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通過將望遠鏡、探測器、濾光片相結合,實現了在白晝對太空垃圾進行雷射測距。這一最新成果極大增加了該技術的使用時長——從以前的一天中只有幾小時,延長至全天大部分時間,提高了地球軌道上衛星和太空站的操作安全性。
簡單來說就是,就是利用物體的雷射反射來測量物體與雷射發射源之間的距離。為了讓測量更精確,常常還需動用雷射陣列,從而跟蹤太空垃圾,防止發生碰撞。因為太空雷射測距能夠測量這些物體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避免這些垃圾對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的破壞。
最重要的是,雷射測距的精準度非常高,可以探測到太空中截面面積為一平方米的太空垃圾,從而對衛星或者太空飛行器做出應有的軌道改變,減少太空垃圾對衛星的威脅。
以前的雷射測距只能在暮色時分的幾小時內開展——此時地球上的衛星雷射測距站處於黑暗中,而太空垃圾仍能被太陽照亮。
而現在,白晝雷射測距依然可行。並且測量時間從每天6小時增加至22小時,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太空垃圾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