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住在幾樓最安全?有些人認為住在1樓顯得較為危險,有些人指出住在30樓才比較危險,顯然,多數人對於這件事的看法都未能達成共識,那麼,具體情況又是怎樣的?假如發生了極其強烈的地震,毋庸置疑的是人類很難跑出家門,如果房屋倒塌了,此時最危險的理應是1樓,因為1樓幾乎處於廢墟的最低層,生還機率很小,要知道,在這般厚的廢墟下,救援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加,人們之所以認為住在30樓,地震來臨時是最危險,是因為樓層很高,能夠較快地感受到震感,這時人們想要逃生,面對無法使用的電梯,就只能走樓梯,倘若這些人有著嚴重的震感,這意味著他們將很難行動,所以想要逃跑,近乎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能被動的在房子裡躲避了,仿佛一切就要聽天由命了。
針對究竟是住在1樓最危險,還是住在30樓最危險這一問題,有專家做出以下分析,在現在的建築中,對於那些高層小區而言,它們基本都具備了6級以上的抗地震能力,從一般的小型地震來看,它無法對樓房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倘若是像汶川大地震般,達到了8級的大地震來說,雖然樓房會遭受到破壞,但是卻不會直接倒塌,因此,住在高層的居民無需過多的感到害怕,畢竟人們經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要知道,4級以下的地震不會對正常的房屋造成破壞,對於人類來說,人們只會感受到震感,此時房子並不會倒塌,因此也就沒有跑出來的必要,不同的是,假如發生了類似於汶川大地震般的8級地震,那麼,最先遇到危險的無疑是民房了,鑑於這些民房普遍為3到5層,如此看來,他們想要逃生,可能性相對而言較高,但是在8級地震面前,無論你住在幾層,人們都很難選擇逃生。
從概念上來看,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而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碰撞,會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這正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人們將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將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將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可怕的是,地震常常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有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單純就逃跑容易程度來看,你會發現住在頂層顯得較為危險,相比之下,一樓會較為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地震發生時,人們在逃生之際,應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則,可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旁或牆角、廚房、衛生間等承重牆較多、跨度較小的地方,需要注意避開外牆體等薄弱部位,此外,還可以使用枕頭、被子等物,或直接用雙手保護頭部,躲避在堅固的家具旁,這樣以來,就能在建築物倒塌時,為自身提供部分空間,對於規模較小的地震來說。
在家具下,能防護掉落物,在主震後,應迅速撤至戶外,高層人員應儘量避免乘坐電梯、從救生通道下樓梯,由於我國的高樓大夏、磚瓦房、混凝土建築房佔99%,這意味著當地震來臨時,房屋倒塌的現象會非常嚴重,如果發生地震之際,供人逃跑的時間非常短,屆時除非你住在一樓,才有可能開門跑出來,而住在8樓、18樓、30樓、甚至是48樓的居民們,綜合來看,幾乎是沒有差別的,因為該過程中,逃跑的時間必然是不夠的。
你知道嗎?地震可以產生破壞性,主要是受到了地震縱波的影響,這種波動可以令建築物前後左右晃動,對建築物產生剪切力,所以一般的地震,人們看到的房屋倒塌很多都是攔腰折斷的,當大震來襲,通常來說該過程中僅為短短的幾十秒,這說明,只要你不在1-2樓,幾乎都無法跑出去,事實上,即使跑了出來,同樣會顯得較為危險,因為附近的高樓較多,真的出事,附近坍塌的建築也會顯得極其危險,可以說,越高的房子,重心越不穩,一旦發生高級別的地震,也會更易倒塌,越低的房子、重心越穩,抗震能力越強,其實,日本的房子大多都不高,並且更多的會採用木質結構,就是這一原因。
從地震的角度來看,地震中,住在矮層樓比住在高層樓更易受傷,因為高層樓往往會因防震抗颱風等需求,在建築用材上顯得規格更高一些,而且超高樓層的地下普遍會有減震設備,樓底設計也會更加考究,均為鋼筋鐵骨,這些都是小矮樓層無法比擬的,再者,地震時對樓體的損壞來源於地震波的頻率,倘若房子震動的頻率剛好與地震同頻,這說明,無論高低先倒下的肯定會是它,總而言之,住在幾樓都差不多,因為真正的超強地震來襲之際,住在哪一層都不安全,事實上,無論是高樓層還是低樓層,只要學好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就會有很大的機率存活下來,反之,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即便住在低層,也有可能會因為慌張等因素,從而錯過最好的逃生時機。
畢竟當前的科技水平尚且無法預測地震會在何時到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同樣無法預測地震,所謂的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屬巧合,對於地震,人們更應該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非預測地震,所以,以上這些知識點現在清楚還為時不晚,因為早些知到也能早些受益,對此,小夥們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感謝觀看本期視頻,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