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Status Solidi:電子科技大學實現全矽電光調製:MOS微納結構之...

2020-12-08 騰訊網

  電光調製器在光、網絡中起著關鍵作用。就像電晶體作為電信號的開關一樣,電光調製器可用作光信號的開關。光路中電光調製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等價於電晶體在集成電路中的作用。矽基電光調製器與電晶體製作在矽襯底上,可以實現光電集成電路(OEIC)。矽發光器件的調製技術是矽基光互連領域的研究熱點、難點。

  電子科技大學的徐開凱教授採用柵控二極體開展電光調製的理論研究,推導得出器件的本徵最高調製能達到接近GHz。載流子可控有望進一步降低光子在器件內部的損耗,提高器件發射效率,而且調製速度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也有望進一步提升。發射波段與矽光探測器有最佳的光譜匹配,是各種遙控器、光電耦合器、光電檢測系統的關鍵器件。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IEEE Sensors Journal [16(16), 6184-6191, (2016)],入選ESI Hot Papers,並在2017-2018年度持續入選了ESI Highly-Cited Papers。

  在該ESI熱點論文的研究基礎上,徐開凱發現矽MOS型電光調製器中電致發光主要是由於熱電子與空穴的複合所引發,據此另闢蹊徑,採用獨特的技術路徑解決器件電光調製難點。通過建立器件的解析模型,提取出器件內部(尤其是矽MOS型電光調製器柵極與體矽結合部分)存在的各類電容參數,進行量化分析;通過對微分方程的求解和邊界條件的確定,開展對MOS電容結構與PN 結區互相作用機制的理論研究,獲得器件的電容分析表徵模型。在電光調製器設計中,利用器件的電容分析表徵模型,重點研究外加電壓變化對器件內部載流子分布的影響,基於PN結反向偏壓下的光輻射現象建立載流子分布與發光強度的關係,提出具有類MOS 結構的新型電光調製器。藉助半導體工藝模擬以及器件模擬工具進行相關的器件設計;通過調控矽MOS型電光調製器柵極電壓,對擊穿區域的電場進行調製,進而影響器件流過擊穿區與的電流,依靠電流與光強的線性關係,實現對光強調控,並進一步利用載流子色散效應使載流子壽命降低至ps量級,實現了全矽單片集成之高速電光調製,見Physica Status Solidi (a), [216(7), 1800868, (2019)] (doi: 10.1002/pssa.201800868)。MOS型場致矽基電光調製之小信號模型、單片集成之矽晶片級器件,以及獨具特色的發光波譜更是被PSS期刊以Back Cover形式選為技術進展之亮點。

  該晶片採用標準矽IC工藝之集成技術,具有體積小、功耗低、穩定性高、成本低等特點,是當今半導體光電器件與集成技術中最有前景的主流技術之一。這種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全矽電光調製受矽材料自身特性限制的瓶頸,為真正實現多埠可控矽電光調製,高速響應、集成化發射光源提供有力支撐,為未來集成光子集成器件發展帶來新一輪技術變革。

相關焦點

  • 電光調製與聲光調製原理和應用領域
    圖1縱向電光強度調製器示意圖(電光晶體KDP)通過計算得到檢偏器輸出的光強I與通過起偏器輸入的光強I0之比為當光路中未插入1/4波片時,上式的j即是電光晶體的電光延遲。縱向電光調製器具有結構簡單、工作穩定(與偏振無關),不存在自然雙折射的影響等優點,其缺點是半波電壓太高,特別在調製頻率較高時,功率損耗比較大;KDP晶體橫向電光調製的主要缺點是存在自然雙折射引起的相位延遲,可採用「組合調製器」的結構予以補償。
  • 電光調製光頻梳是什麼?
    利用電光調製器,我們能對入射光的相位進行調製,在相位調製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轉換,也可以對光的強度或者偏振進行調製。通過電光調製器來產生光頻梳,有幾種不同的經典結構,如圖2所示,(a)(b)(c)都是單調製器結構,結構簡單,但是產生的光頻梳線寬收到電光帶寬的限制。如果需要產生高重複頻率的光頻梳,就需要兩個或多個調製器級聯,如圖2(d)(e)所示。
  • 「半導光電」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文章轉載自期刊《微納電子與智能製造》作者:黃北舉,張贊,張贊允,張歡,程傳同,陳弘達摘 要矽基光電子具有與CMOS工藝兼容,藉助成熟的微電子加工工藝平臺可以實現大規模批量生產,具有低成本、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的優勢。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矽基電光調製器為了實現從電信號到光信號的調製,需要利用到半導體材料的效應。可以利用的半導體材料的效應主要有:電光效應、Franz-Keldisch效應、熱光效應及等離子色散效應。電光效應是指晶體折射率隨外加電場變化的現象,目前被廣泛應用於高速光通信中。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之前,這樣的設備主要基於複雜結構開發,這些結構使用稀有且昂貴的金屬例如鉑。研究團隊由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Sandeep Kumar 領導。N型半導體矽中摻雜了使它具有大量帶負電荷電子的物質,而P型矽中摻雜了高濃度的帶正電荷的「空穴」。在計算機存儲器和其他電子器件中,兩種類型矽的結合實現了電晶體等器件的電流開關。
  • 華中科技大學王成亮教授團隊:微納結構生長助力共軛配位聚合物的...
    π-d共軛配位聚合物(CCPs)與π-π共軛有機高分子材料非常相似,同樣具有柔韌性、容易通過分子設計實現結構改性、循環過程中體積變化小、易人工合成等諸多優勢。
  • 電子科技大學研發一種新型晶片,成果"轟動"國際!
    論文中的研究成果,均基於國產矽基工藝流片,電子科技大學為唯一單位。該全數字寬頻毫米波直接調製全正交發射機晶片工作頻寬20-32GHz、系統效率22.1%(含DAC)、支持64QAM/256QAM信號、支持500MHz調製帶寬、單信道數據率高達3Gb/s。該新型全數字發射機支持多個5G FR2毫米波通信國際標準,相關技術已布局5G毫米波通信等無線傳輸產品。
  • 新型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教授張昭宇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可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的矽基三五族微納光子晶體雷射器。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矽基光晶片領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矽基量子點光子晶體雷射器示意圖  近年來在光通信、光互連巨大需求的推動下,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蓬勃發展。雷射器是光晶片的核心部件,其調製速率、集成密度、功耗等直接決定矽光晶片的性能及發展。基於矽材料的光電元件,如矽波導、矽調製器、矽探測器等已比較成熟,但矽基雷射器一直沒有很大進展。究其原因,矽是間接帶隙半導體,不適合作為雷射器的發光材料。
  • 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在ACS Nano上發表關於壓電光電子學與鐵電極化...
    通過同時施加壓應變和外電場極化提高BLFO/ZnO光伏性能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代表性論文以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J. Mater. Chem. C [5(2017)10615]、Appl. Phys. Lett. [111(2017)032901]、Electrochim. Acta[215(2016)543]、Nano Energy [18(2015)315]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華中科技大學提出,這種新的顯示方法遠超人眼解析度,可用於裸眼全息顯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熊偉教授和夏金松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超表面動態全息顯示方法,將高速動態光調製器件與靜態超表面器件結合,實現了可見光波段每秒萬幀的高幀率及海量的動態顯示幀數。
  • ...學術報告︱Roya Maboudian教授·應用於惡劣環境的碳化矽微納系統
    會後iCANX Talks學術報告小組的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生邱鈺和電子科技大學碩士生龔雪總結了講座的主要內容,並對講座的問答(Q&A) 環節進行了翻譯與歸納。本文共計7000餘字,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相關內容對了解碳化矽微納系統有一定的幫助。本文的收費將全部作為撰寫本技術報告的兩位撰稿人的稿費,感謝大家的寶貴支持,相信有您的支持和鼓勵,iCANX Talks的學術報告會更加精彩。
  • 【講座預告】微納結構熱輻射調控及應用--西湖大學仇旻教授
    【講座預告】微納結構熱輻射調控及應用--西湖大學仇旻教授 2020-06-24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浙大微納電子學院科研團隊ACS Nano發文——近紅外光偏振探測儀:超構表面助力儀器小型化和片上化
    >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徐楊教授合作報導了一個基於手性等離激元超構表面與石墨烯-矽光電探測器集成的紅外偏振探測儀。這一探測儀由四個像素組成,每一個像素都由石墨烯/手性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矽組成。研究團隊利用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幾何手性和排布取向的區別使得其對光的圓偏振信息和線偏振信息分別實現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