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異寵飼養監管缺乏規範微信群交易成趨勢

2020-12-05 閩南網

­  鱷魚、毒蛇、狐狸,這樣的另類寵物,在寵物圈裡有個統一的名稱——異寵。現在,它們卻已經無法登上當紅「異寵」的榜單。當下,藍環章魚、水蛭、箭毒蛙開始成為異寵玩家的新寵。越來越多的神秘生物作為寵物,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會有人敢養它們,它們和飼養者之間有什麼樣的故事,北京晨報記者對異寵市場和飼養群體進行了調查。

­  名詞解釋

­  異寵即另類寵物,最先出現於歐美等地和日本,之後進入港澳臺地區,並在近年來逐步進入大陸市場,徹底打破了貓、狗、鳥、觀賞魚類、花卉所構架的寵物市場傳統格局,成為年輕人喜好的新寵,其優點無外乎佔用時間少、開銷低廉、形態個性新穎。

­  1

­  「我做了個懦夫,把蛇偷偷放生」

­  秦奮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他在課餘生活中經常在一些異寵論壇中閒逛。不時會回復一些新玩家在論壇中提出的問題。「我之前養過蛇、變色龍,但是都沒有堅持下來。」說起來自己的異寵之路,他有些不願意啟齒。「就是想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唄,」他說,「第一個異寵是同學不養的變色龍,我接手過來,因為家裡人害怕,很快就送走了。從那之後,我就開始飼養異寵。也談不上喜歡,就是覺得大家會覺得我很酷,很有面子。說白了,就是虛榮心。」他說,大一剛開學時,在官園市場內買了一隻玉米蛇。「200塊錢,店家送了一個透明的盒子。當時蛇很小,大概有個二三十釐米,彎彎曲曲地盤在盒子裡。養了幾個月之後,蛇長到了將近八十釐米,身子長了近三倍,我就有些害怕了。」秦奮告訴記者,隨著蛇越養越大,家裡人反對的浪潮也越來越高。「都讓我儘快將蛇處理掉。尤其是在我被蛇咬了之後。」

­  秦奮說,雖然這種蛇沒有毒,但還是會咬人,尤其是在清理籠子、餵食和拍照的時候。「有一次,我正給它餵食。剛將手伸進籠子中,可能是無意間碰到了它,它反應很激烈,特別迅速地咬了我的手臂一口。傷口馬上就流血了。」秦奮說,被咬後他很緊張,馬上到醫院檢查,打了破傷風針消了毒,才安心一些。「此後只要是需要將手放進盒子,都會戴上一個厚厚的橡皮手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我算是體驗到了。」

­  秦奮有些無奈地說:「我做了一次懦夫,把蛇放生了。」趁著一個周末,秦奮和家裡人帶著蛇一起到香山公園。在僻靜之處把蛇放了出來。「眼看著它向草叢裡爬走了,那感覺很複雜,解脫的同時也有些慚愧。」秦奮說,自此之後只要看到私自放生的新聞,都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譴責。「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不知道這條蛇要怎麼處理。直到現在,我依然很慚愧。要是想養異寵,真的要想好了再行動。」

­  2

­  「取蟑螂的時候最難受」

­  異寵的「真愛粉」橙子告訴記者,他飼養過蜘蛛、蠍子,現在對變色龍情有獨鍾。橙子說,養蠍子、蜘蛛有一定的危險性。「所有的蜘蛛和蠍子都有毒,商家總說保證無毒無害,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是被蟄了,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橙子說,自己如今是變色龍的「真愛粉」,養了10年。

­  橙子飼養的變色龍是「鬃獅」,主要食用蟲子。「變色龍跟飼主沒啥互動,很少運動。」橙子說,最讓他難受的是餵食這個環節。「鬃獅一般情況下吃蛐蛐就可以。但如果希望它長大些,就要給它補充營養。現在吃得最多的營養品是活蟑螂。」橙子說,自己非常怕蟑螂,尤其是活體。「我每次都從熟悉的寵物店買『杜比亞』品種的蟑螂,將蟑螂放在單獨的一個盒子裡,放上一些菜葉子,養起來。每次需要給鬃獅加餐的時候,就從盒子裡拿出來幾隻。」橙子說,這是他最痛苦的過程。「最怕蟑螂,卻被迫養了這麼多年蟑螂,直到現在,每次從蟑螂盒子中取蟑螂,那感覺仍是最噁心的。」

­  不僅如此,養異寵所需要的花費也不在少數。「鬃獅在變色龍中不算貴的,很多人買。幼崽大概在五六百元,而成形的或者養得很大的,則需要幾千元。」橙子說,此外,養變色龍還需要專業飼養箱、保溫燈光、箱內裝飾等。「接下來買食物以及養護等開銷都花費不菲。一個月至少要五六百元。」

­  3

­  「養水蛭當寵物是一條孤獨的路」

­  李丹是一名普通的白領,但是她的寵物卻不普通,她在家中飼養了兩隻水蛭作為寵物,這種寵物的俗稱,其實就是「螞蟥」,一種吸血生物,軟趴趴的,老一輩人對這種生物恐怕都有著不愉快的記憶。

­  記者幾次聯繫李丹希望到家中看看,都被她婉拒了。通過她提供的照片,記者看到兩隻水蛭在一個透明的盒子中,看起來只有三四釐米長。黃色和黑色相間的身子上,滿是一圈一圈的花紋。「我並不覺得自己養水蛭有什麼問題,周圍朋友太大驚小怪了。」李丹說,她是網上購買的活體水蛭,已經養了半年時間。「水蛭的確是靠吸血為生,但並不意味著就要吸人血,反正我不會用自己的血飼養。」李丹稱,自己也被水蛭吸過血,但是並沒有感到疼痛。「水蛭在吸血的時候感覺是個吸盤吸住手臂,並沒痛感。因為它在吸血的時候會同時釋放一種麻醉劑,所以就不會疼。」

­  李丹稱,水蛭的飼養很簡單,買一些活魚就可以了。「水蛭吸血之後,魚也不會死亡,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恐怖。」她每周都會買來新鮮的魚供水蛭吸血,更新換代的魚則會做湯或者紅燒吃掉。

­  說起來為什麼飼養水蛭,李丹說「僅僅是個人愛好」。「我們飼養水蛭的人建立了一個微信群,人數從年初的十幾人,到現在增加到了三十多人,其實愛好水蛭的人挺多。」但她的想法卻不被家人認同,「家裡特別反對我養水蛭,覺得很『變態』。我把水蛭養在自己的屋子中,父母抗拒得都不肯進屋。」李丹說,「不得不承認,養水蛭當寵物是一條孤獨的路。」她承認,水蛭和人全程沒有任何互動,「日常活動就是偶爾的蠕動,在吸血的時候會脹大,隨著時間過去,慢慢再消化,變小。唯一的互動可能是在我換魚的時候,需要帶著膠皮手套將它們暫時從水缸裡拿出來。」李丹稱,但出於一種莫名的感情,她仍會堅持養下去。

­  北京晨報記者 張靜雅

­  專家觀點

­  飼養放生存在威脅建議出臺法律規範

­  對於異寵的飼養,飼養者們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了相同的擔憂,「怕被舉報」。金龍告訴記者,飼養異寵如果被人舉報,警方很可能到家中沒收寵物。「因為飼養者無法提供寵物來源證明,即便是人工繁殖的,但沒有證據,警方也會將寵物沒收。

­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田主任表示,入夏以來已接到了多起求助電話,多數都跟鱷魚有關,因為飼養者看到鱷魚越長越大緊急求助。「原本都是當做寵物養的。」田主任說,當寵物養的主要是泰國鱷和凱文鱷,野生泰國鱷能長到4米,不適合當寵物。而且外來物種可能會帶有疾病,其本身有抗體,但是會傳染給本地物種。

­  田主任介紹,獼猴、球蟒,狐狸,都曾經有人當寵物飼養,後來無力飼養又悄悄放生,實際上這些動物無法在放生環境中存活,很快就會死去,放生成了殺生。「如果是外來物種被隨意放生,會對周圍的生態平衡造成危害,比如一些蛙類。不僅如此,一些劇毒或危險的生物如果被飼養或者放生,還會對飼養者和市民造成嚴重威脅。」

­  針對異寵的管理問題,田主任說,目前我國的法律還存在缺失,沒有細緻規定,「還是呼籲相關部門儘快出臺新的法律規定,讓異寵飼養有法可依。」

­  異寵現狀

­  更新換代太快 新型異寵當紅

­  在一家北京連鎖的大型寵物商店,最近這倆月,除了貓狗之外,賣得最快的小動物,不再是兔子、貂、倉鼠、松鼠等常規動物了,而是一種叫「飛鼠」的小東西。小傢伙很黏人,明明是夜行動物,白天一樣很活潑,偶爾真會從籠子裡「飛」到客人的肩膀,在身上爬來爬去。這種「飛鼠」,學名叫鼯鼠,前後肢間有飛膜能幫助滑翔,銷售人員說很容易馴化,平常的主食是水果與特製的鼠糧。

­  金龍是一名異寵界的資深玩家,2004年開始養蛇,2008年迷上了變色龍,類似鼯鼠、眼鏡猴這類的萌系動物他是看不上的,但作為爬行寵物圈的「老前輩」,說起流行的異寵,他依舊是感嘆「風雲變化太快」。「十年前,蛇、變色龍、大蜘蛛都是流行異寵。五六年前,很多人開始玩兒鱷魚、狐狸。從去年開始,一些劇毒的海洋生物和熱帶生物,比如章魚、蛙類突然流行起來。」

­  金龍說,異寵的圈子中,很多人都是在追逐潮流和互相趕超。「流行的異寵更新換代很快,鱷魚、蛇的飼養者之所以減少了,原因很簡單,互動性小、關注度不高,談資不足了。很可能到了明年,毒章魚也將變得不新奇,會有更怪異的寵物出現。」

­  他口中的毒章魚,指的是藍環章魚,海洋生物裡的「毒王」。北京晨報記者通過搜索找到了幾家售賣藍環章魚的店家,這些店家都在商品描述中明確表示自己售賣的是活體藍環章魚,售價多為180元,最貴的也有賣到上千元。出售的商家告訴記者,章魚銷量「很好」,是「搶手貨」。此外,店家還承諾「到貨包活」,一些店家甚至在商品描述中明確炫耀——「藍環章魚與箱水母並稱為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它體內的毒液可以在數分鐘內置人於死地,目前醫學上仍沒有解毒的方法。」店家稱,之所以大賣,和它的毒性也有很大關係,「很多年輕人就是喜歡刺激的感覺。」

­  養異寵的人越來越多,能堅持下來的不多。很多人都是圖新鮮,養幾天就算了。如果養上四五年,那估計是真愛。

­  記者調查

­  商家不留現貨 先付訂金再取貨

­  近年來,對地下的異寵交易,市場層面乃至森林公安系統的監管均在加強。記者的一個朋友,做了多年巴西大鸚鵡與非洲蜥蜴的生意,去年也徹底轉行改賣奇石了,即便是人工繁殖的也不行,這類動物就不能買賣與飼養。異寵交易幾乎完全游離於陽光交易之外,很多品種涉嫌走私並與動物保護法相牴觸,即便是安全的動物,也可能帶來衛生防疫的麻煩,對經營者而言,至少是超範圍經營。

­  在金龍的帶領下,北京晨報記者來到了十裡河花鳥魚蟲市場。他帶著記者來到了市場內一家出售熱帶魚的店鋪。該店鋪內只有熱帶魚出售,並未看到有異寵的身影。「在前兩年,鱷魚、蜥蜴都直接擺在店裡賣,我們都是直接在這裡買,然後裝籠子裡就拿走了。和老闆問價的時候,我們都把異寵叫做貨,顯得比較專業。從前年開始,店鋪就把貨都藏了起來,只有老熟人才會給看。從今年開始,他們都不把貨放在店裡,只是在交完訂金之後,才會約好時間地點,再交易。」

­  金龍說,自己曾經在這裡買過一隻變色龍,算是熟客了。「店家基本上不做生人的買賣。至於為什麼,一是現在查得緊,貨本身也少。二是,生人不懂行,後續飼養會有很多麻煩。」金龍一邊介紹一邊說,現在異寵的價格和原來相比變化很大。「原來鱷魚最搶手,貴的時候一隻普通的東南亞鱷魚能夠賣到兩三千塊。這兩年,鱷魚不搶手了,幾百塊錢就能拿下。」

­  進到店中,店家看到金龍,主動迎出來打招呼,詢問他要買什麼。這名姓吳的老闆拿著手機說,「有什麼新東西你看我微信就知道了。店裡什麼貨都沒有,市場查得很緊。拿出來不方便,要是被看見,就要罰錢的,東西還要沒收。」隨後,記者又走訪了數家私下出售鱷魚、蜥蜴、蛙類的商家,他們均表示店內不存現貨,交付訂金後才發貨。

­  金龍說,現在養異寵的人很多,但是無法可依。目前我國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對飼養動物進行了具體規定。「如果養的不是野生的,都是人工飼養的,這樣也不行嗎?在國外,野生的保護動物不能飼養,但人工繁殖的並不受到限制。」他希望,未來能有相關的司法解釋出臺。

­  「知音」扎堆微信 朋友圈裡交易多

­  如今,異寵玩家們購買和出售手中的異寵,基本都從見面交易變成了線上交易。玩家們根據所飼養的寵物種類,分為多個專業小圈子,通過微信群進行交流或者交易。

­  記者看到,在一個叫做「蛛蠍」的微信群中,玩家們將自己飼養大蜘蛛、毒蠍子等寵物的心得和照片在群內分享。「看我的雨林蠍,黑亮黑亮的,漂亮吧。」一名玩家將家中的雨林蠍照片發至群中。很快,一名玩家貼出自家的黑粗尾蠍照片。接下來的三分鐘,玩家們已經聊出了上百條信息。

­  「這個微信群就是像前幾年的貼吧,大家都是喜歡養異寵的人。說實話,養蠍子這樣的愛好,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小薛是從7年前開始養異寵,先後養過蛇、蠍子、變色龍,最愛的是蠑螈。他有些無奈地說:「家裡人特別不能接受我養這些,身邊的朋友也覺得我是在裝酷,而不懂我是真的熱愛,有時候覺得挺孤獨的。但是進入這個微信群之後,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和感受,特別開心。」他稱,在異寵圈內,玩兒魚的、珊瑚的、毒蟲的、爬行動物的,大家都有相對固定的微信群,「是各類玩家聚齊的地方,玩家也願意在微信內交易」。

­  記者在一個蛙類和蠑螈玩家扎堆的微信群中看到,有人將一些市面上少見的蠑螈品種在群中明碼標價出售。「濃鬱橙紅,大亞成體公一枚,顏色不錯很勻稱,指甲全品,考慮嘗試飼養繁殖的新手首選!」一名玩家在群中進行發布,全是行話,外人是聽不懂的。

­  也有人在群中高價求購自己喜歡的品種。記者看到,像是目前大熱的箭毒蛙、金箔箭尾蠑螈都處於「有市無價」的情況。「重金求購箭毒蛙」,群中不時有人發布此類求購信息,雖然討論的人很多,卻沒人能提供貨源。

­  在朋友圈中交易也存在一定危險。「身邊的朋友曾經交了8000元要購買一隻『國王變色龍』。錢一轉帳,就立馬被對方拉黑了。」小薛說,他現在只和熟悉的人在微信上交易。

相關焦點

  • 飼養「異寵」有風險 莫把法律當兒戲
    這是流行於異寵圈層內的行話。目前,全球已統計出超過500種的爬行動物以及500種的鳥類被用作異寵交易,其中涉及大量瀕危和受保護物種。 2008年國內異寵產業逐漸興起,到2016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寵物消費市場,其中以「異寵」為主的飼養佔到市場規模的2.2%,預計到2023年國內異寵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66億元。
  • 揭秘「異寵」幌子下的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野生動物違法交易藏身網絡所謂「爬寵」「異寵」,指與傳統貓狗鳥類寵物不同的爬行動物類寵物,多為蜥蜴、龜鱉、蛇等。「現在經營『爬寵』『異寵』的商家越來越多了,但市場很不規範,買賣保護動物、走私國外物種等情況挺常見的。」資深「異寵」業內人士小黑告訴記者。
  • 異寵飼養該怎麼管?
    光明生物圈【 異寵飼養該怎麼管?】近年來,在「吸貓」「擼狗」風靡的同時,飼養異寵也成為一種時尚。非洲灰鸚鵡、北美浣熊、暹羅鱷、亞洲水獺等野生動物都被當成個人寵物,受到一部分人熱捧。由於壽命長、智商高,非洲灰鸚鵡差點遭遇「滅頂之災」。多達2/3被捕獲的灰鸚鵡會在進入交易渠道前死亡;過去50年中,其野外種群已經下降79%。
  • 「異寵」飼養漸成潮流 背後隱患不容忽視
    售賣智利蜘蛛的網店 月銷1671筆調查:這樣的「異寵」線上線下賣家買家都不少提醒:不少「異寵」屬於野生動物,飼養必須申報這兩天,有兩則關於「異寵飼養」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一則是渭南市21歲女孩網購銀環蛇被咬身亡;二是省會一條2米多長的黃金蟒在街頭
  • 養雞養鴨養鼯鼠,誰在推動異寵熱?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毛麗娜 編輯 | 李春暉 你養鴨了嗎? 如果寵物圈也有101選秀的話,那麼2020年的C位是屬於雞鴨鵝以及鼯鼠這些異寵的。翻開朋友圈,熱衷於曬貓曬狗的人變少了,鴨子、蜜袋鼯、雪貂逐漸上位。
  • 飼養異寵成時尚 提醒:「異寵」飼養存有一定的風險,需謹慎!
    異寵,又名異型寵物、另類寵物,是指將不常見的動物當寵物來養,諸如蜘蛛、鱷魚、蛇、蠍子、貓頭鷹等等。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喜歡飼養異寵。對此,專家提醒,飼養「異寵」存在風險。市民唐先生家養的蜘蛛。
  • 異寵流行亟須引起重視
    除了危害人類健康,異寵也很可能因為被放生或遺棄造成外來物種入侵,進而破壞本地的生態環境。綠鬣蜥和巴西龜均是物種入侵的典型案例。據了解,我國臺灣地區是亞洲最早開始飼養爬寵的地區之一,十幾年前綠鬣蜥就進入了臺灣市場。因人為放生和遺棄,目前綠鬣蜥已在臺灣形成野生種群。由於缺乏天敵,綠鬣蜥大肆繁殖,不僅破壞當地植被,還在河堤上蛀洞,威脅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 揭秘異寵產業:獨角仙賣得好 網店一月賣700隻
    中國的異寵市場從2008年開始繁盛,成都商報記者採訪了國內最大異寵商家總經理孫先生,揭秘螞蟻帝國之外的更大的世界。產業鏈異寵食物、飼養箱、喝水器……國內最大異寵愛好者交流論壇「爬行天下」目前已發展成為買賣異寵周邊物品的最大平臺,其創始人是有著「中國異寵第一人」之稱的王生。
  • 這些人打著「異寵」的幌子,非法買賣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違法交易藏身網絡 所謂「爬寵」「異寵」,指與傳統貓狗鳥類寵物不同的爬行動物類寵物,多為蜥蜴、龜鱉、蛇等。 「現在經營『爬寵』『異寵』的商家越來越多了,但市場很不規範,買賣保護動物、走私國外物種等情況挺常見的。」資深「異寵」業內人士小黑告訴記者。
  • 養雞養鴨養鼯鼠,誰在推動異寵熱?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毛麗娜 編輯 | 李春暉 你養鴨了嗎? 如果寵物圈也有101選秀的話,那麼2020年的C位是屬於雞鴨鵝以及鼯鼠這些異寵的。翻開朋友圈,熱衷於曬貓曬狗的人變少了,鴨子、蜜袋鼯、雪貂逐漸上位。
  • 有香豬、浣熊、蜥蜴的異寵體驗館,你怎麼看?
    位於寶山區的一家異寵體驗館異寵體驗館:有人為求合影搖醒沉睡小浣熊近些年,以蜥蜴、蛇、兔子、倉鼠、刺蝟等為代表的「異寵」風光無限。在上海,主打異寵的體驗館有近十家,有些還提供咖啡、甜點等餐飲服務。長樂路上就有這麼一家咖啡館,當紅明星是小浣熊。
  • 女子網購寵物蛇被咬死「異寵之殤」何日休止
    其實,近些年來,有關異寵傷人的事件不時地見諸媒體:2010年9月,據鳳凰網報導,瀋陽一名6歲的小女孩被父親撿來的「寵物蛇」咬傷,有截肢的可能;2016年12月,據網易報導,紹興諸暨市一名20歲男子被自己的「寵物」 眼鏡王蛇咬傷,險些喪命;2017年9月,據網易報導,一名外國「玩蛇高手」被自己飼養的寵物蟒蛇勒死在家中;……
  • 揭秘網絡異寵產業:獨角仙賣得好 網店一月賣700隻
    中國的異寵市場從2008年開始繁盛,成都商報記者採訪了國內最大異寵商家總經理孫先生,揭秘螞蟻帝國之外的更大的世界。  產業鏈  異寵食物、飼養箱、喝水器……  國內最大異寵愛好者交流論壇「爬行天下」目前已發展成為買賣異寵周邊物品的最大平臺,其創始人是有著「中國異寵第一人」之稱的王生。
  • 最適合在家飼養的異寵,不掉毛不挑食,夏天還能幫你吃蚊子
    為了解決這些鏟屎官的痛苦和煩惱,越來越多的新型寵物被人發掘出來,這些新型寵物被人稱之為異寵,顧名思義,這類寵物和我們常規飼養的寵物有很大的差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異寵特別適合在家來飼養吧。首先給大家推薦一種可愛的萌物,「六角恐龍」,六角恐龍其實就是墨西哥蠑螈,這種動物在野外的數量已經岌岌可危了,但在人工養殖的數量卻相當龐大,所以它在寵物市場上並不算昂貴,而且這種萌萌噠的傢伙還是雜食性動物,飼養起來也不算難。
  • 未成年網購「異寵」竹葉青被咬中毒,網絡平臺需擔責嗎?電商無野關注
    未成年網購「異寵」竹葉青被咬中毒,網絡平臺需擔責嗎?,在吉林長春有一名13歲男孩,初二學生,攢錢通過貼吧網購了一件「異寵」——竹葉青。2017年,另外一名17歲少年也是因為好奇,花了40塊錢購買一條竹葉青當寵物飼養,結果被咬傷。來源/中國寧波網
  • 市民養2條鱷魚見人就咬 專家提醒「異寵」有風險
    雖然傷不致命,但也很麻煩、很危險,因此,他現在已經放棄了養「異寵」。3年前,邯鄲一位市民因害怕,將自己飼養的「異寵」鱷魚放生到滏陽河,所幸當地公安、消防、動物園等多部門及時聯動捕撈,沒有造成傷人事件。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是興趣使然,僅把飼養「異寵」當成樂趣。省會「異寵」玩家李仕昭說,他小時候很喜歡看《動物世界》,趙忠祥解說的千奇百怪的動物令他甚是著迷。上中學時,他成為「異寵」愛好者,飼養了毒蜘蛛、變色龍等「異寵」。「看到它們由小變大,再繁育後代,感覺很有成就感。」  「迷你鱷魚是某些不法商販杜撰的,市場上所售的小鱷魚應屬鱷魚幼體,成年後能長到幾米長。
  • 「異寵」好看不好養,隨意放生破壞生態,盲目飼養有可能違法
    市民、媒體甚至公安機關都經常求助於他的搜救隊,解救出現各種狀況的小動物。寄養中心的負責人王晨依告訴記者,被救助的動物,適合領養的會組織領養活動,而狐狸,在確定其野生還是家養性質之前,會暫存在寄養中心。「狐狸不好養。」劉胤桐走進籠子,已經能跟裡面的白狐相處融洽,但是他仍然直截了當地表示,狐狸不適合城市家養,「有些市民,覺得狐狸好看,覺得能當成狗養。有點兒味兒,勤開窗通風不就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