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導,美國中情局在中國從事諜報活動的工作人員正處於憂慮之中。美國《外交》雜誌上的最新一期內容表示,美國中情局從2013年開始就被迫採取了一些新的方式,在此之前,安插在非洲和歐洲國家駐華代表處的美國中情局情報人員,接二連三地被中國安全部門發現。不僅如此,許多美國中情局的工作人員只要一入境中國,就被中國安全部門所察覺並跟蹤,一旦被發現就只能放棄原有的任務。
韓國媒體認為,美國的中情局在中國從事的諜報活動已經失利。曾經在美國中情局工作的情報人員稱,在北京幾乎找不到相關的線人,現在要將目標轉移到海外有關中國利益的地方。美國中情局在面對自己的情報人員在外洩露信息時十分疑惑,無法得知中國是從哪個方面得到的信息。中情局甚至認為是內部人員向中國洩露情報,經過中情局的查明,證實是中國的大數據出賣了情報人員的真實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事管理局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數據洩露,兩千多萬的美國現任或者前任的政府在職人員信息以及他們的家庭信息、金融信息、健康信息等情報都被洩露出去,其中就包括了美國中情局諜報人員的信息。
在諜報世界裡,情報就是核心。情報一般都是漸進式、分散式地,通過各種電子設備進行監聽或者是相關情報人員的密報等手段進行。但是現在已經是2021年,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已經位於世界的前列。實際上,現在在中國,別說北京找不到相關線人了,放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很難找到線人。在中國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會留下各種數據痕跡,尤其是中國的支付系統,幾乎是監控了個人的生活軌跡。只要出門,信息就無可避免地被收集。中國則通過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輕而易舉就可以識別出此人是做什麼工作的,包括這些情報人員的異常舉動,也會讓中國安全部門警惕。只要進行大數據分析,想要跟蹤到美國中情局的相關人員並不是什麼難事。
目前,中美博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大數據,大數據可以轉化為中國的一個新型「武器」。美國對中國境內的各種事宜都想橫加一手,在外更是聯合別國打壓中國,中國難免會對美國採取相當嚴密的防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