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人尼爾的救贖|線人|妙警賊探|neal|獄偵耳目

2020-12-05 騰訊網

《white collar》(《妙警賊探》/《貓鼠遊戲》)聚焦於高智商經濟類犯罪,是為數不多明亮、溫情、時尚、開腦洞的探案美劇。

引經據典的臺詞,堪比「探索發現」的精美藝術作品背後故事串講,讓人直呼太漲知識,各類高智商犯罪&破案技術更是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Neal作為極具藝術天賦與造假能力的「雅痞大盜」被FBI精英調查組的老大Peter歷經多年搜捕與追蹤後,終於找到。躲貓貓多年,這位只想把最好的藝術作品佔為已有的江洋大盜與智商在線、三觀筆挺的探員成為最了解彼此的人。

Peter非常欣賞Neal的藝術造詣。而日常FBI精英調查組中哈佛、劍橋等經濟偵查類專業畢業生搞不定的案件細節。Neal不經意一看,便知其中套路。因為:「It’s what I do(我就是幹這個的)」

Peter遂決定聘用Neal作為特別顧問,幫助其偵破藝術類經濟犯罪。Neal在全球定位腳鏈監控下和Peter聯手,兩人開始了打怪升級之旅。

認知救贖:天生犯罪人存在嗎?

Neal的父親在Neal年歲尚小時,因在一樁舊案中被判定為dirty cop(壞警察),並潛逃在外。原想成為一名警察的Neal在dirty cop的陰影之下認為,父親是個壞人,而他身體裡流淌著壞人的血液,自己也一定是個壞人,壞人就要有壞人的素養。

況且,他想念父親,他希望父親能回來看看他。於是,試圖通過不斷做壞事,與父親產生某種聯接。進而偷盜成為他的習慣和生活方式,甚或者是獲得安寧的重要方式方法。

但Neal從不配槍,不直接傷害別人。也因為藝術品不會直接給他人帶來傷痛,自身又對藝術之美又有著極致追求,所以Neal的犯罪對象只針對價值連城的古董、繪畫等收藏品。

Neal父親是否被冤枉,不便劇透。只是Peter與Neal試圖幫助這位dirty cop洗清嫌疑與其他警內力量發生爭執時,Neal父親失手將另一位警員打死。此時,恰好Peter路過,撿起殺人手槍,望向不遠處Neal的父親,而Neal父親看到Peter後,再次倉皇逃竄。因手槍上的指紋證據,Peter被逮捕。

前文《颯課29 | 阿拉斯加的張黑頭》提到,義大利學者龍布羅梭,在人體解剖學、法醫學基礎上提出了「天生犯罪人」學說。他認為:有人一生下來就有必然犯罪的命運,這些人是人類的「變種」,被稱為「犯罪人類」。犯罪人類有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特徵,可以跟普通人區分開來。犯罪人隔代遺傳,是一種返祖現象,並勾勒出天生犯罪人的基本長相——扁平的額頭,頭腦突出,眉骨隆起,眼窩深陷,巨大的頜骨,頰骨同聳;齒列不齊,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頭骨及臉左右不均,斜眼,指頭多畸形,體毛不足等。

Neal 隨手而為且不能抑制的盜竊欲望,是否說明他就是天生犯罪人呢?

與Neal同樣不能自已進行偷盜的還有Moz。一個滿腹經綸、無所不會的天才,從小孤苦無依,熱愛看書、擅長陰謀論,居無定所,不修邊幅,喜歡用知識懲罰惡人,亦正亦邪是以行騙為生的萌萌的騙子。也是Neal行騙時,最得力的隊友。Moz以其豐厚的學識、古靈精怪的發明創造徵服了Neal。同時,Moz也被Neal的天賦所折服。

Neal與Moz的抱團取暖,甚或者開始相信「我們這樣的人,就不應該想要過上安逸且不用逃跑的生活」。

故事之外的我們,對兩個天才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兩個自以為「就應該靠犯罪」生活的人,是否窮其一生就該如此,這似毒癮一般的盜竊習慣,是否與生俱來。

隨著劇中關於兩人成長背景的逐步展開,我們發現,兩人的行為實質竟如出一轍。他們試圖通過盜竊獲得財物、證明自己的高價值,以求獲得拋棄自己的父母等人的認可或與在乎的人獲得某種聯繫的補償心理非常明顯。

我命由我不由天。除精神疾病外,行為人並非生下來就已喪失「辨識能力」和「控制能力」。天生犯罪人理論是時代的產物,但也讓我們更多的去關注犯罪人心理、以及犯罪人生長環境等等其他外在因素對犯罪行為人的影響。Neal們的救贖第一步當是改變自我認知。沒有誰天生就應該犯罪。我是誰,以及我的價值不由我之外的第二個人決定。

價值救贖:罪犯當線人靠譜嗎?

Neal希望以特殊僱員身份加入Peter精英調查組工作,並提出有這樣的先例。

筆者查閱美國偵查領域的線人制度,果不其然,其中確有特殊的僱員 (special agent)一類線人規定。

1967年之前,聯邦緝毒署與其他機構都使用「特殊僱員」這一稱謂稱呼那些購買毒品並出庭作證的活躍線人。而此類特殊僱員本身就是罪犯。但「special agent」的稱謂後來不再繼續使用。

因為FBI認為線人並不是政府的僱員,也不得以政府的僱員自居 。曾有一個線人因自己曾經擔任過一年 「特殊僱員 」而起訴主張自己的僱員待遇;此外,執法機構還是希望執法人員與該類線人之間劃定明確的界限。

人民網曾發文《FBI利用重犯做線人,美政府面臨訴訟》,討論過該類特殊線人可能引發的問題。

情報信息在案件偵查中至關重要,尤其是沒有直接被害人的案件,為查明事實,警方需要不斷擴展信息來源。線人對於執法工作非常重要,但實操中,確認線人動機與受控制狀態等確也有一定難度。

在我國刑事偵查中,是否有該類特殊線人呢?

公安部制定的《刑事特情偵查工作細則》中提到,刑事特情是由公安機關刑事偵查部門領導指揮的,用於收集犯罪活動情報,進行專案偵查,發現和控制犯罪活動的一支秘密力量而刑事特勤不是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

2011年12月8日南方周末記者劉長一篇《獄偵耳目》講述,因販賣淫穢出版物而獲刑的袁連芳,在入獄後成為了警方的線人,但兩次參與偽造證據。袁因此「立功」減刑,卻致無辜者入獄的案件事實。

《獄偵耳目》提到「用入獄的犯人作為線人,已是國內刑事偵查中公開的秘密」。「利用『獄偵耳目』偵破刑事案件,是政法系統內部認可的做法」。

國內香港電影《線人》也曾講述過罪犯線人與警察之間的故事。有影評將謝霆鋒飾演的即將出獄,但接受警方線人任務的「細鬼」形容成與魔鬼訂立契約的當代浮士德。按理說是為了匡扶正義的現代司法體系服務,卻遭受背叛與出賣,以致警察與線人的靈魂始終在生不如死的無間地獄中苦苦掙扎。

既然,該類手段國內外均有採用,且控制不當均會產生嚴重社會效果,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對待罪犯線人Neal們呢?

袁連芳案可為鏡鑑。但《妙警賊探》當中的Neal又與袁案不同。

經兢兢業業的工作,Neal 獲得直接監督管理人Peter的認可。在Peter引領下,他想名正言順的開始新生活。但無論如何,Neal均不能得到華盛頓高層的認同。

若Neal對工作敷衍怠慢,毫無疑問,將把牢底坐穿,雖仍有一百種逃跑方法,但終將一輩子名不正,言不順;但Neal的卓絕貢獻,引來的卻是華盛頓高層以及更多的人對其才華的覬覦,甚至想要對他實現「終身奴役」。

Neal在Peter、同事以及女朋友處,逐步獲得社會認可與自我價值的實現,並決心不再盜竊。但FBI高層變相「監禁」Neal的做法,讓Peter等的一切努力付之東流。

罪犯當線人靠不靠譜,怎樣才更靠譜?還需制度完善、技術改進。但線人本人不能成為不完善的制度以及偏見的犧牲品。

點擊播放 GIF 0.9M

情感救贖:你相信有前科的人嗎?

複雜案情自然是探案劇所需,但這又遠非此劇精華。六季故事之外,更深邃、更艱難的博弈是「江洋大盜」與自己本性的博弈,以及Peter對Neal在信任與懷疑之間的搖擺。這是人性的博弈,也是最難的案子。

Peter希望給予Neal最大程度的信任,100%的信任,但Neal的天賦和行為總是令其無法安心。Neal希望得到Peter所有的信任,但又難以抑制本性中的那個騙子,那個對財富和行騙上癮的騙子。

於是,這對CP從信任到懷疑,從懷疑到信任。可Peter以其無與倫比的正直、真誠影響著這個才華橫溢的騙子。

直到後來,Neal開始與他的行騙小助手Moz產生分歧。Neal開始留意他生活中出現的另外和財富無關的東西。他的房東、他的工作、他的上司和同事。他開始愛上這按部就班、有所留戀、有真情實感的生活。

Neal屈服並對抗著「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八字,而Peter卻演繹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Peter的真摯與信任,讓Neal真正獲得尊重以及情感上的救贖。

只是當Neal的顧問期限以及應監禁期限屆滿,想要和心中的騙子永遠說再見,開始新生活時,全世界開始和他作對。

Neal的宿敵開始找Neal的麻煩,這也讓Neal明白作為一個在騙子屆聲名遠揚且天賦異稟的江洋大盜,想要拋開過去開始新的生活,是多麼困難。

而FBI高官又無故延長服刑期限,雖貢獻卓著,卻遲遲換不來應有的自由。Neal的痛苦、Peter的無奈,這份本應屬於Neal的自由該怎麼實現?

曾逃脫全球定位腳鏈的束縛,坐飛機飛往異域他國的Neal,實現了一個騙子所夢想的一切:財富與自由。但是他哭了。

這個騙子開始對一個城市不舍;開始對整天上下班而又必須戴著腳鏈生活的日子感到不舍;開始對Peter給予的可以重新換種活法的機會不舍。但他卻得不到更多的人的理解,那一刻我有些哽咽。

有前科的人就應該被一巴掌拍死在沙灘上嗎?我們的日常,也會出現一些因父輩或親友犯罪,從而連坐子孫在社會發展等的特殊情形。

如此,和Neal一樣的天才會不會被逼著走向再犯罪,進而出現「犯罪會遺傳」等言論?或許Neal們的只是需要獲得情感上的救贖罷了。

自我救贖 : 我們中的大多數

與Neal和Moz相比,FBI探員Peter和El(Peter的妻子,Elizabeth)是平凡的。像你我一樣,平凡地求學、畢業、求職、結婚,為生活打拼,還要關心房貸。Peter的工資買不起一條高端領帶,但卻絲毫不影響下班後一場棒球和一瓶啤酒帶來的幸福。

如果說Neal在劇中「星光璀璨」,Peter則是勤勤懇懇但智商永遠在線的廣袤職場中一枚螺絲釘。但個人力量略顯單薄,甚至隨時可能因為上司喜好或者體制內規則被拔掉或棄用。然而Peter只想還案件以清白,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Peter夫婦在平凡生活中升騰出來的充實飽滿的力量,給予了生活最真實豐富的色彩。這種力量,強大到最終成為Neal和Moz的難以割捨。

寫到這裡,大家也許想知道Neal這個騙子的結局到底怎樣了,這僅是一個罪犯被改造的「爛熟」故事嗎?誰將還Neal以自由?死亡、Peter、FBI、財富、還是靠實力取勝呢?

這裡沒有爛尾且非常值得期待,雖有唏噓,但十分驚喜,這份情理之中、意料意外,請讀者自行查看。

全劇的終結,讓我想到一句話,唯有愛與天賦不可辜負,唯有自我救贖!對於Neal如此,對於每一個平凡的我們,亦是如此!

相關焦點

  • 獄偵耳目
    袁的身份,正是警方通稱的「特情」,即警方線人。而袁這類在看守所內的特情,官方表述稱之為「獄偵耳目」。南方周末記者調查了解到,袁連芳的多次現身,不過是中國獄內偵查制度中的尋常一幕,如杭州市司法界一位廳級官員所言:「(袁連芳的)調用是有依據的,是公安的偵查手段。」
  • 「獄偵耳目」袁連芳獲減刑出獄後中風癱瘓
    主動要求做「線人」早報記者經多方了解查實,2011年初,已出獄多年的袁連芳突然中風癱瘓,曾經吃飯都需要他人餵食,就連開口說話也頗為吃力。知情人士透露,袁連芳本是杭州某飲食服務公司的工人,在該公司下屬的「武林浴室」上班期間認識了後來一起販賣淫穢碟片的莫建芬。
  • 浙江檢方首提「獄偵耳目」:堅決防止指供、誘供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檢察院的報告中首次提出加強對留所服刑人員及「獄偵耳目」使用的監督,堅決防止「獄偵耳目」違規留所服刑,對犯罪嫌疑人指供、誘供情形發生。此外,浙江全省法院將嚴格執行證據制度,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如果不能排除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予以排除」。
  • 浙江"兩院"報告反思冤假錯案 建議全面整頓獄偵耳目
    題:浙江「兩院」報告反思「冤假錯案」 建議全面整頓「獄偵耳目」    新華網浙江頻道1月19日電(記者 嶽德亮)出席浙江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19日審議《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兩份報告不約而同地對「冤假錯案」進行了反思,並建議偵押分離、公安機關全面整頓「獄偵耳目」。
  • 叔侄蒙冤入獄無人擔責 警方「獄偵耳目」遭質疑
    本報記者周喜豐浙江、安徽報導  「獄偵耳目」  2006年4月13日,中央電視臺第12頻道《第一線》欄目推出「浙江神探」系列報導之「無懈可擊聶海芬」。  該報導稱,杭州市政法界流傳著「三大女殺手」之說,時任杭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預審大隊大隊長的聶海芬便是其中之一。
  • 無人證物證又見獄偵耳目,吉林現翻版浙江叔侄案?
    權義  澎湃資料       【編者按】       少女搭車被害,司機獲罪入獄,被害者體內未留下精液,案發現場沒有目擊者、沒有嫌犯留下的指紋、毛髮、腳印,全部的犯罪證據除了當事人的口供,就是獄偵耳目提供的材料。不要以為這只是11年前浙江叔侄冤案的情節。
  • 真實的獄內無間風雲,警方利用「獄偵耳目」,揭穿兇手真面目
    原來,眼鏡是警方安排在獄中的臥底,就是傳說中的「獄偵耳目」。就這樣,趙慶芝暴露了,這件案子破解了。
  • 浙江叔侄冤案再調查:獄偵耳目曾跨省調動作偽證
    [導讀]在這場現實版的法治大戲中,「神探」、耳目、檢察官、律師、「真兇」們輪番登臺,各種荒誕的劇情依次上演。在這場現實版的法治大戲中,「神探」、耳目、檢察官、律師、「真兇」們輪番登臺,各種荒誕的劇情依次上演。幫忙幫出十年冤獄2013年3月26日上午11時許,浙江省喬司監獄。張高平跳著奔向律師朱明勇,高喊:「我們清白了。」一旁的侄兒張輝滿眼噙淚,一言不發。
  • 緝毒局線人被毒梟抓住 結局悲慘 下巴打碎 腦袋被螺絲刀開洞
    1985年,美國緝毒局的一位臥底線人提供情報給墨西哥政府,根據這一情報,墨西哥摧毀了一片年產值80億美元的大麻種植園 卡利優一想到「斷人才路如殺父母」便咽不下這口氣,他讓手下出錢買通了墨西哥的警察,摸清了這一情報是一個叫吉吉卡瑪瑞納的線人透露出去的
  • 吉林版「叔侄冤案」沉浮21年 警方被指用獄偵誘供
    金哲宏案與著名的浙江張氏叔侄冤案有眾多相似之處,同是少女搭車遇害,同是司機被控姦殺,警方在破案時同樣利用獄偵「誘供」 ,也同樣在沒有直接物證和沒有目擊證人的情況下將被告人送進監獄。於是該案也被稱為「吉林版叔侄冤案」。  2013年,浙江的張氏叔侄沉冤昭雪,十年冤獄終得無罪判決,而金哲宏至今仍在獄中喊冤。
  • 美國中情局對華情報工作受挫,已很難找到線人,大數據惹的禍
    曾經在美國中情局工作的情報人員稱,在北京幾乎找不到相關的線人,現在要將目標轉移到海外有關中國利益的地方。美國中情局在面對自己的情報人員在外洩露信息時十分疑惑,無法得知中國是從哪個方面得到的信息。中情局甚至認為是內部人員向中國洩露情報,經過中情局的查明,證實是中國的大數據出賣了情報人員的真實身份。
  • 新疆監獄系統獄偵骨幹赴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受訓
    原標題:新疆監獄系統獄偵骨幹赴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受訓亞心網訊(通訊員 伊力哈木江 張玉龍 胡煜明/文 王濤/圖)為進一步加強獄內偵查工作,確保監獄安全穩定11月19日,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新疆監獄系統第一批獄偵業務骨幹培訓班開班。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繼續教育部副主任詹賀芳、繼續教育部副處級主任付偉芳出席了開班典禮。開班典禮上,詹賀芳副主任首先代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全體教職工向前來參訓的學員表示熱烈歡迎,對本期培訓班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隨後,詹賀芳副主任就河北保定的歷史,特別是紅色歷史和警校發展史向培訓班學院做了介紹和講述。
  • 廣西司法惡例:被告疑遭刑訊逼供暈死 獄偵耳目作偽證
    廣西玉林兩幼童遭投毒死亡離奇命案:兩被告疑遭刑訊逼供 獄偵耳目作偽證  一起「手段殘忍、情節嚴重」的「投毒案」,兩名被告僅各自獲刑15年。  18年前發生在廣西玉林、導致兩名幼童死亡的這樁離奇命案,至今備受質疑:案發一年多,警方才立案偵查;被告均稱被刑訊逼供;疑似「獄偵耳目」被指騙取被告信任作偽證……  澎湃新聞獲取的重要資料還顯示,在案件移送檢察機關起訴前,玉林市政法委就專門組織公檢法機關開會「討論」。當時,參會人員認為該案存在疑點、證據單薄。但最終,時任玉林市政法委書記的趙炳火拍板稱:「就判兩個。」
  • FBI嚴重失職:兩名911劫機者曾與其線人住一起
    特別是在聖地牙哥,兩名劫機犯是和一名FBI的線人生活在一起的。  國會的一位調查人員對《新聞周刊》說,調查報告「嚴厲指控FBI作為一個情報機構,對恐怖主義沒有絲毫警惕。」調查報告中說明了兩名劫機者與一個名叫巴尤米的男子的關係。巴尤米據稱是為沙特政府工作的情報人員。FBI事先已經知道巴尤米的身份,但未能對其進行緊密監控。
  • 「監獄、看守所耳目偵查」還需要嗎?
    對了,我說的不是監聽或者誘惑偵查,儘管它們同樣披著神秘的面紗,而是獄偵,又名監獄、看守所耳目偵查。   據《東方早報》2011年11月21日報導,2001年5月,袁連芳因販賣淫穢製品牟利罪被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法院判刑6年,卻在服刑的一年內時間分別出現在河南省鶴壁市及浙江杭州兩地的看守所內,成為兩起驚世血案背後的神秘證人,而被指證的人均為其同室犯人。
  • 寧波慈谿整治廢塑料黑作坊 發展職業線人督查
    線人舉報廢塑料黑窩點能領取高額獎金加上這張罰單,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慈谿環保局今年已經開出了十張廢塑料罰單。但根據慈谿環保局統計,去年廢塑料整治,共查處了1532家非法窩點。一年之內,從千餘家廢塑料非法窩點,減少到接近個位數,環保局的負責人說,也要歸功於第三方監督機制。
  • 官場耳目:晚清的坐探
    而鮮為人知的是他另外一個身份——浙江巡撫衙門的駐滬坐探。「坐探」,亦稱「坐探委員」,簡言之,即為官員派駐某地的探員,專事各類信息與情報搜集。坐探非幕友、長隨,充任者多為候補官員,但他們又並非正式職官。因此,清代各類會典和政書對這個群類的人並無著墨。所以我們今天對坐探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在晚清官場、政局中的位置與影響亦知之甚少。
  • 臨清市看守所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耳目物建與使用
    管教民警應通過平時的談話教育,選擇能夠積極改造、自身素質較好,同時罪行較輕,服從管理,積極公平反映問題的在押人員,設立為耳目,這樣能夠準確掌握獄情動態。    二是做好耳目身份保密工作,確保耳目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