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小文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喪屍的別稱就是「活死人」,它指的是原本具有生命特徵的生物在死亡之後再次復活的模樣,只不過與生物原來的樣貌相比,「死而復生」的生物外表會更加可怕,也可能具備攻擊性。
在電影中,喪屍的形象通常是殘破不堪的,它們的牙齒或者毛髮已經脫落,身上的各個器官已經腐爛,因此他們需要從活人身上獲取「營養」,這就是喪屍咬人的起源了,並且,幾乎所有的喪屍都具有一個相同的特徵,那就是懼怕陽光,因而它們通常躲在陰暗處或者晚上才會出來。
而在現實世界裡,喪屍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生命體的死亡就意味著體內的細胞失去聯繫,即使藉助科學的手段也不可能將其復活的,但在撒丁島附近,科學家卻在海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喪屍生物,人們稱之為「喪屍鯊魚」。
去年7月漁民們在義大利撒丁島附近打撈了一條深海鯊魚,既沒有牙齒也沒有皮膚,和電影中的喪屍形象幾乎一模一樣。
而經過科學家研究,人們才意識到這並不是什麼新品種,而是一種名為黑嘴貓鯊的鯊魚,只是它們的皮膚和牙齒不知道什麼原因被融化了。
貓鯊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生長著一對貓科動物一樣細長的眼睛,在黑暗環境下貓鯊的眼睛會閃閃發光,並且,由於貓鯊的眼睛對光線非常敏感,因此即使是在深海環境中,貓鯊也位於頂級掠食者之列。
黑嘴貓鯊一般生活在500米以下的深海,正常情況下鯊魚細齒狀的牙齒會遍布全身,甚至就連研究上也有,但這條黑嘴貓鯊卻因為特殊原因失去了大部分的皮膚,科學家目前還不能確定貓鯊失去皮膚和牙齒的原因,但它們在水中的變化離不開人類排放的工業汙染,或許也和海洋環境變酸有關。
近兩百年來,伴隨著人類活動的加深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了大氣中,這一變化也導致海洋的酸性增強,而鯊魚的喪屍化現象也和氣候變暖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