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為什麼人類的牙齒沒有進化成鯊魚那種?
fengfeixue0219 回答:
準確的說,人類,或者四足類動物的齒,和鯊魚,或者說軟骨魚類的齒,是兩個不同的進化路線。
鯊魚的齒,其本質是和皮膚上附著的盾鱗是同一來源。因此,鯊魚的齒是沒有齒根的。這就決定了鯊魚的齒較為脆弱,容易脫落。因此,鯊魚長有若干排牙齒,當外排牙齒脫落後即由內層補充。
鯊魚捕食模式主要是撕咬,由於魚類下頜不能左右運動進行碾磨,因此臼齒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鯊魚的齒也是同型的。
鯊魚的齒有多排。
鯊魚的齒幾乎沒有齒根。很容易脫落。
而人類的齒,則更多具有骨骼特性,和骨為同一來源。作為哺乳動物,其齒著生在齒槽內,較為堅固,不易脫落。此外,由於人類(包括其他靈長類)為雜食性,對植物性食物的取食,需要用臼齒進行磨碎,而對於肉類則需要尖利的犬齒進行撕碎,因此齒形發生分化,為異型齒。
鬼谷藏龍 回答:
演化成某種性狀是需要有實際需求的。
鯊魚在海洋中,要在沒有輔助的肢體和工具的幫助下捕食滑溜溜的魚類和軟體動物,就必須要用到鋒利尖銳的牙齒來咬住獵物。
人類牙齒的分化在很早的時期,早期哺乳動物基本都是雜食性,通常不會捕食很難抓的獵物,加之有可抓握的前肢的幫助,牙齒就向能更充分有效地咀嚼發展。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對鋒利牙齒的強烈需求,所以牙齒就一直保持著哺乳動物早期的模式。有些捕食性比較強的猿類會有很長很鋒利的犬齒,不過由於其本質還是雜食性外加可以利用手和工具,陸地動物也比較容易抓住,所以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對鯊魚那種牙齒形式的需求。
反過來說,鯊魚的牙齒只能用來咬住或者咬碎獵物,但是不能咀嚼,不能完整地切割,加上保持牙齒鋒利需要額外的能量,對於已經有分化牙齒的哺乳動物而言實在是弊大於利。
也想來答?戳評論
有什麼大腦洞問題想問?戳閱讀原文~
本文來自果殼問答,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 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