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迎來滅絕危機?沒辦法,海水把鯊魚的大牙都酸掉了

2020-12-05 紫俠號

鯊魚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也是魚類進化到巔峰的存在。鯊魚擁有無與倫比的嗅覺和速度,加上一嘴鐵齒銅牙,讓被它盯上的獵物都難逃厄運。但就算是這麼強的鯊魚,現在也在面臨滅絕的危機。

而這一切依然跟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按照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由於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增加,這些二氧化碳在導致地球升溫的同時,加速了海洋酸化。海洋酸化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它將對海洋中的鈣質生物,比如貝類和珊瑚的生存環境帶來毀滅性的危險,全球的珊瑚面積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縮小。但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海洋中的霸主鯊魚也是如此。

科學家研究發現。酸化的海水也會對鯊魚的牙齒帶來威脅,讓堅硬鋒利的鯊魚牙齒變得脆弱易碎,這將嚴重威脅到鯊魚的捕食。另外,對鯊魚遊動能力有重要影響的齒狀鱗片也江湖受到腐蝕。

科學家的看法非常悲觀,他們認為除了一些特殊的鯊魚外,海水酸化將對整個鯊魚族群帶來滅頂之災,尤其是一些大型掠食類鯊魚。

可能我們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喝大量的碳酸飲料,人類的牙齒也會遭到腐蝕,更別說生活在「碳酸飲料」裡的鯊魚了。

一直以來,人類對海水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貝類和珊瑚上,沒人會注意到像鯊魚這樣的大型動物。因為要研究在海洋裡的野生鯊魚,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科學家們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埃氏寬瓣鯊,這是一種生活在海洋底部的小型鯊魚,性情比較溫順。通過對它的牙齒的研究,科學家們這才確認了海水酸化對海洋動物牙齒的危險。鯊魚的牙齒其實是一種多孔磷酸鈣,很難抵禦酸化海水的侵蝕。

目前,全球海洋的平均PH值為8.1,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到了2300年的時候,海洋PH值就會下降到7.3,實際上已經有許多地區的海水已經達到了這個水平。在PH值7.3的海水中只生活了兩個月時間,實驗的埃氏寬瓣鯊的牙齒就明顯變小了,齒狀鱗片也有25%受到了損傷。

目前,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課題,這並非僅僅與這些美麗的生靈有關,更關係到我們人類自己。

相關焦點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生物學家宣布: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
    ,都已經出現了「功能性滅絕」,而滅絕的原因,則與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和過度捕撈有關。簡單來說,就是在自然條件下,一個物種因為數量銳減,導致沒有辦法進行自然的繁衍生息,所以,因為沒有後代誕生,自然數量也就會越來越少,即使是目前還存在於地球之上,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滅絕了。大家也可以理解成,如果一個物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那麼它們已經迎來了滅絕的前兆,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 遠古鯊魚意外躲過大滅絕
    科學家發現,一些小型鯊魚在遠古海洋中遨遊的時間比科學家原先預計的要長得多,它們一直存活到了1.2億年前。這表明,深海環境可能在「大滅絕」事件中為許多掠食者提供了庇護所。從火山爆發到海水氧含量降低,再到劇烈的氣候變化,大滅絕在化石記錄中向我們展現了生命所能遭遇到的最嚴酷的挑戰。  在大滅絕的受害者名單中,包括許多種早期的裂齒鯊類。這些已經消失的鯊魚具有又長又尖,呈「T」字形的牙齒,而我們見到的現代鯊魚牙齒則寬得多。
  • 滄龍和蛇頸龍都已經滅絕,為什麼鯊魚卻不滅絕?
    而經過對比,你會發現這其中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像恐龍那麼兇猛的動物,反倒沒能躲過災難,而在海洋領域中,一直充當中級獵食者的鯊魚,卻能夠衍生下來。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鯊魚從遠古時期就已經存在,存在的時間甚至比恐龍還要早,但是其在遠古時代的海洋中,卻只能充當獵食者的食物。
  • 史前文化:地球上最兇猛的7種鯊魚,其中超半數已在史前滅絕!
    導讀:大白鯊,我相信許多看過大白鯊系列4部曲的小夥伴們都印象深刻,它們是現在地球上最兇猛的鯊魚,擁有「噬人鯊」的魔鬼稱號,但是在史前時代,鯊魚家族中的頂尖掠食者體型是現代大白鯊的數倍,它們的兇殘程度……小編挑選了史前加現代的七種鯊魚,下面大家一起欣賞這些冷酷的殺手!
  • 最大的食肉動物是超級大鯊魚
    我們人類在它眼裡真的就是根牙籤,很多人一定慶幸巨齒鯊早早就滅絕了,要不誰還敢下海遊泳呢?巨齒鯊這麼大,我們又是怎麼知道的呢?這裡首先要說一點,鯊魚屬於軟骨魚類。顧名思義,軟骨魚類都是軟骨頭,所以骨頭很難變成化石,不過鯊魚的頜骨和牙齒夠硬,變成了化石。
  • 鯊魚出現「功能性滅絕」!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或無法挽救
    它們發現,如今在很多海域中,鯊魚都出現了「功能性滅絕」,而究其原因,無非是與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以及捕撈過度有關。簡單來說呢,就是在自然條件的情況下,一個物種因為數量銳減,從而導致沒有辦法進行自然的繁衍生息,而沒有後代誕生,這個物種的數量自然就會越來越少,最終慢慢滅絕。 所以說,如果一個物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也就意味著它們已經迎來了滅絕的預告,滅絕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一份名單顯示,地球上最為獨特的鯊魚和鰩魚正瀕臨滅絕
    倫敦動物學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名單顯示 132 種在生物演化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鯊魚和鰩魚正處在滅絕的邊緣,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些神奇動物瀕危的原因。2007 年,倫敦動物學會於發起了一項名為「生存邊緣」(EDGE of Existence)的項目,這一項目旨在利用科學的方法識別出地球上「演化最為獨特而又瀕臨滅絕」(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 EDGE)的物種,並推動相關的保護行動。
  • 遠古鯊魚意外躲過大滅絕:深海環境提供庇護所
    這表明,深海環境可能在大滅絕事件中為許多掠食者提供了庇護所。  大約2.52億年前,地球上有大約90%的海洋生物物種消失,這一事件被稱為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在地質年代的五次大型滅絕事件中,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因此又被稱為「大滅絕「(Great Dying)。從火山爆發到海水氧含量降低,再到劇烈的氣候變化,大滅絕在化石記錄中向我們展現了生命所能遭遇到的最嚴酷的挑戰。
  • 以為淡水就沒有鯊魚?太天真,讓你們看看「淡水鯊魚」長什麼樣!
    一說到鯊魚咱們的第一反應就怕怕怕首先鯊魚的長相很可怕那大嘴一張感覺自己都不夠它一口吞的
  • 你見過鯊魚在天上飛嗎?巨型鯊魚來到城市,只能拿電鋸抵抗
    今天給大家說一個鯊魚滿天飛,差點稱霸世界的故事《鯊捲風》在一間海灘酒吧,電視新聞上正報導的龍捲風的來襲,還探討著這有可能會影響鯊魚的遷徙路線。鏡頭來到海灘,人們拿著衝浪板在海水裡徜徉,那叫一個愜意酸爽。好景不長,隨著海浪的突然大幅度波動,一大群鯊魚也隨著而來,頓時一片鮮紅,人們朝著酒吧狂奔,再也不敢待在水裡了。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魚翅可以簡單理解為鯊魚的魚鰭。依靠這些魚鰭,鯊魚能夠精準的把控方向,掌握在水中的深度,同時還能在水中遊行,捕捉獵物。一般情況下,鯊魚有6-8個大小不等的魚鰭,包括胸鰭、腹鰭、背鰭和尾鰭,但由於尾部上半部分比較粗大,因此很多時候都不會充當我們所謂的「魚翅」。
  • 巨牙鯊是地球史前生物,沒有天敵,後來為什麼滅絕了呢
    從體型上看,這種鯊魚並沒有大得誇張。像捕食大王烏賊的抹香鯨體長在18米左右,體重50噸;同為鯊魚的鯨鯊體長也能達到20米,體重12噸。大牙鯊從體型體重上看並不比鯨鯊來得大。而說到食物,大牙鯊並不比抹香鯨難以填飽肚子。現在普遍認為,大牙鯊是生活在公元前2800萬年前到公元前100萬年,以同類鯊魚跟鬚鯨為食。
  • 都是鯊魚身體部位,魚翅為何那麼貴,鯊魚肉卻不受待見?
    魚翅可以簡單理解為鯊魚的魚鰭。依靠這些魚鰭,鯊魚能夠精準的把控方向,掌握在水中的深度,同時還能在水中遊行,捕捉獵物。一般情況下,鯊魚有6-8個大小不等的魚鰭,包括胸鰭、腹鰭、背鰭和尾鰭,但由於尾部上半部分比較粗大,因此很多時候都不會充當我們所謂的「魚翅」。魚翅為何那麼貴?
  •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引發了大規模的鯊魚滅絕
    恐龍,鳥類和翼龍並不是唯一一種在6600萬年前從地球表面墜落的小行星上滅絕的物種。研究人員發現,鯊魚大量滅絕之後,在白堊紀時期,大部分的海洋食肉動物都滅絕了。當恐龍在陸地上橫行霸道時,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和種類繁多的鯊魚在海洋上巡邏。
  • 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鯊魚瀕臨滅絕
    最新的一項環保調查顯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鯊魚都瀕臨滅絕,此次調查覆蓋的範圍前所未有的廣泛,包括了64種鯊魚,其中包括大白鯊和雙髻錘頭鯊(hammerhead)。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鯊魚專家小組發布的這個報告稱,特別是那些在公海範圍內被捕殺的物種處於危險之中,超過一半的鯊魚都面臨死亡的威脅。
  • 為什麼人類只吃魚翅,把割了魚翅的鯊魚「放生」,不吃鯊魚肉?
    但生物學家已經證明,鯊魚軟骨並不能抗癌,而且鯊魚身上有23種癌症,包括軟骨瘤--軟骨癌,但這一點用都沒有,現在你可以做個調查,相信鯊魚不得癌症的朋友有多少,即使你現在告訴他鯊魚會得癌症又如何,很多人都選擇自己相信的那部分。
  • 被誤會的鯊魚:《巨齒鯊》不可怕,人類想像鯊魚的方式才可怕
    為了激起觀眾的興致,編劇們常常會編寫恐怖的鯊魚攻擊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這類慘案也每年都有發生。媒體對這些鯊魚攻擊案件的報導通常雲淡風輕,致命的鯊魚攻擊案情通常十分複雜,每一種情況都要考慮很多因素。由於鯊魚是用嘴來測試周圍環境的,人們認為,大多數非致命的傷害都是由於鯊魚的誤判造成的。我們通常通過YouTube等視頻分享網站或在線新聞報導對此加以了解。
  • 被誤會的鯊魚:《巨齒鯊》不可怕 人類想像鯊魚的方式才可怕
    巨齒鯊(Megalodon,又稱Carcharocles megalodon)可能與一群已經滅絕的鯊魚關係更密切。距今2300萬年前,巨齒鯊首次出現,當時大型恐龍已經滅絕了將近4200萬年。巨齒鯊最後一次出現於約260萬年前。大多數分類學家認為,海洋中現有的鯊魚種類在450-500種之間。一些鯊魚已經進化到了在海平面以下3000米左右的地方生存,其他的鯊魚則生活在更加接近海面的水域。大部分鯊魚只能在海水中存活,但是牛鯊在淡水中也能做到來去自如。
  • 日益酸化的海水正腐蝕鯊魚堅硬的「盾鱗」 海洋生物的生存引發擔憂
    日益酸化的海水正腐蝕鯊魚堅硬的「盾鱗」 海洋生物的生存引發擔憂  olivia chan • 2019-12-20 18:
  • 研究表明:過度捕撈導致鯊魚瀕臨滅絕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全球研究發現,即使是海洋最偏遠的地方,面對工業化的捕魚,鯊魚幾乎沒有良好的庇護場所。來自26個國家的150多名科學家通過對近2000條鯊魚的活動數據與衛星標記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