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名單顯示,地球上最為獨特的鯊魚和鰩魚正瀕臨滅絕

2020-12-05 好奇心日報

倫敦動物學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名單顯示 132 種在生物演化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鯊魚和鰩魚正處在滅絕的邊緣,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些神奇動物瀕危的原因。

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ZSL)成立於 1826 年,是一家集科學、保護和教育為一身的國際性慈善團體,致力於推動和實現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著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曾是這裡的早期員工。

2007 年,倫敦動物學會於發起了一項名為「生存邊緣」(EDGE of Existence)的項目,這一項目旨在利用科學的方法識別出地球上「演化最為獨特而又瀕臨滅絕」(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 EDGE)的物種,並推動相關的保護行動。

入選名單的物種,在生命演化的歷史上有獨特的地位,無論是形態、習性還是基因組成都非常特別,「它們代表了世界自然遺產中獨特而又不可替代的部分,可是瀕危的程度令人震驚」。此前倫敦動物學會曾發布過哺乳類、爬行類、鳥類、兩棲類等不同類型動物的 EDGE 名單。

今年 12 月 4 日,「生存邊緣」項目首次發布了由鯊魚和鰩魚組成的 EDGE 軟骨魚綱名單,希望推動鯊魚和鰩魚的保護行動。作為現存最古老的動物之一,許多種類的鯊魚和鰩魚從恐龍時代就生活在海洋裡,在生物演化的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

「EDGE 名單中的鯊魚和鰩魚包括了我們這個星球上最為有趣和獨特的魚類。」倫敦動物學會的 Matthew Gollock 博士說:「這份名單上任何一種動物的滅絕都將造成數百萬年進化史的損失。」

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眾多種類的鯊魚和鰩魚的種群數量已經出現了銳減,並仍在以驚人的速度繼續下降。

位居名單首位的大齒鋸鰩(largetooth sawfish)有著一隻兩側排布有尖利牙齒的長鼻子,這是它用來攻擊獵物的工具。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這種長相奇特的動物已經處在極危的狀態。

除了不可持續的漁業捕撈,濱海開發造成的棲息地損失、紅樹林的退化、海水汙染以及人們長久以來的偏見,都在加重這些神奇魚類的生存危機。

在接受 BBC 記者採訪時,海洋生物學家 Fran Cabada 表示:「關於鯊魚最大的謠傳就是它們很危險,它們是吃人的機器——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確實有一些攻擊人的記錄,但是非常罕見,而且鯊魚並不是故意攻擊。」

事實上,在這個人人自拍的時代,自拍致死的風險遠遠比被鯊魚咬死的風險高。印度的一項研究顯示,2011 - 2017 年間,全球有 259 人因使用手機自拍而意外身亡,平均每年死亡 37 人。而根據國際鯊魚襲擊檔案,近 6 年平均每年因鯊魚襲擊而意外死亡的人數僅為 6 人。

絕大多數鯊魚都處在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它們的生存狀況對於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鯊魚消失將會極大地影響其他的魚群,並最終影響全球數億靠海為生的人的生計。

題圖來自:Wikimedia Commons

相關焦點

  • 過度捕獵和非法獵殺南非白鯨瀕臨滅絕,中國和香港是主要消費市場
    在人們眼裡鯊魚是掠食動物,似乎是殘暴和危險的代名詞,不像大象和犀牛那麼溫順討人喜愛。因此鯊魚的保護似乎也沒那麼引人關注。動物保護專家近期一項調查顯示鯊魚的數量急劇在下降快到達一個零界點,這些都是由非法商業捕殺和買賣造成的。
  • 糧農組織:地中海和黑海鯊魚面臨滅絕危險
    在過去兩個世紀中,由於毫無節制的捕撈和獵殺,地中海和黑海中的鯊魚數量急劇下降,現已瀕臨滅絕的邊緣。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糧農組織在3月14日發布的《地中海和黑海的軟骨魚類:狀態、生態和生物報告》中指出,過去200年來,地中海捕撈重量中鯊魚所佔的比例降低了97%以上,如果目前的捕撈狀況持續下去,鯊魚將面臨滅絕的危險。此外,據估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黑海海域鯊魚物種的捕撈量也下降了近一半。
  • 環保組織:通過向漁民介紹鯊魚和鰩魚的價值來拯救它們
    (北青網訊)環保人士表示,讓當地漁業社區分享可持續旅遊的利潤,是讓他們對鯊魚和鰩魚的價值「睜大眼睛」的一種方式。他們說,政府應該創造一種環境,使這些海洋物種對偏遠的沿海社區來說更有價值。發起沙巴鯊魚和鰩魚倡議的組織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需要對鯊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進行教育和提高認識,以確保鯊魚種群不受不可持續捕撈的影響。海洋保護經理大衛·麥卡恩說,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一條鯊魚一生為Semporna地區帶來了81.5萬美元的旅遊收入,而它的鰭只能一次性帶來了100美元。
  • 紅色名單更新:28338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這份紅色名單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地球物種狀況。圖片來源www.haoweixin.net其中淡水魚類的情況尤為嚴重。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日本特有的淡水魚類有一半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墨西哥的三分之一也是如此。罪魁禍首如下:農業汙染、城市汙染、自由流動的河流、水壩、堰、漁業和入侵物種的流失。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公海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錘頭鯊(Hammerhead)、巨蝠鱝(giant devil ray)以及鼠鯊(porbeagle shark)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首份海洋鯊魚64種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之中。鯊魚是很容易遭到滅絕危險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成熟期很長、而且繁殖很少。
  • 【雙語閱讀】地球上100萬種生物正在瀕臨滅絕!
    A new report confirms that life on Earth is in trouble一份新的報告證實,地球上的生命陷入了困境A million species may be at risk100 萬物種瀕臨滅絕
  • 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鯊魚瀕臨滅絕
    最新的一項環保調查顯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鯊魚都瀕臨滅絕,此次調查覆蓋的範圍前所未有的廣泛,包括了64種鯊魚,其中包括大白鯊和雙髻錘頭鯊(hammerhead)。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鯊魚專家小組發布的這個報告稱,特別是那些在公海範圍內被捕殺的物種處於危險之中,超過一半的鯊魚都面臨死亡的威脅。
  • 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在人類存在地球的這些日子中,我們了解到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在這種包含錯誤的人類道路上,許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有一些動物被認為永遠消失了。好消息是,今天我們掌握了重要的信息,可以去了解和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例如,擁有最完整的物種保護現狀清單,即被稱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它可以表示物種類別滅絕的風險,並告訴我們哪些動植物正在恢復。
  • 北極熊和河馬首次被列入瀕臨滅絕動物名單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最新報告首次將北極熊和河馬列為瀕臨滅絕的動物。設在日內瓦的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最新報告預計,由於全球氣溫變暖,冰川融化,在未來50年的時間裡,北極熊的數量可能下降三分之一。在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河馬的數量減少了95%。偷獵是河馬減少的主要原因。
  • 北極熊和河馬首次被列入「瀕臨滅絕的動物」名單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最新報告首次將北極熊和河馬列為瀕臨滅絕的動物   另外,很多種鯊魚
  • 動物滅絕警鐘再度敲響
    不過近年來,「世界動物日」變得越來越沉重,因為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邊緣。在著名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9月公布的200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上,猿、珊瑚、禿鷹、海豚等常見的動物都存在滅絕危險,全球動物物種的滅絕警鐘再度敲響。
  • 加強魚類資源保護|十八種鯊魚與鰩魚被列入CITES保護名錄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8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一項對18種受到威脅的鯊魚和鰩魚加強國際保護的提案。新增的保護物種還包括灰鯖鯊(mako sharks)、楔形魚(wedgefishes)和吉他魚(guitarfishes)。(圖源:CITES會議手冊)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年在商業性漁業中被捕殺的鯊魚數量高達一億。人類對魚翅湯的需求則是導致海洋中鯊魚數量不斷減少的驅動因素之一。在所有鯊魚中遊的速度最快的是灰鯖鯊,它的肉和鰭非常珍貴。
  • 乘風破浪的鯊魚,卻因為魚翅湯…
    如果想要追捕那些速度快的魚類,鯊魚自己也得加足馬力,有些鯊魚,如鯖鯊,全力衝刺的時速可達75千米/時。鯊魚獨特的身體構造使得鯊魚在海中乘風破浪、所向披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在全球已知的鯊魚/鰩魚中,約30%的鯊魚/鰩魚物種已經瀕臨滅絕。
  • 與人類最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正面臨滅絕命運
    根據聯合國以及國際刑警組織的一份報告,因為非法採伐、非法捕獵、礦石開採、木炭交易和新型伊波拉病毒的關係,中非的山地大猩猩可能將在近15年間徹底滅絕。大猩猩的四個亞種已經有三種被列為極度瀕危,而第四種也已經上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瀕於滅絕物種紅色名單。
  • 聚焦海洋:10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
    在陸地上,猩猩,黑犀牛,阿穆爾豹和大熊貓等動物是世界上最嚴重瀕危物種之一。同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鮭科魚在內的許多海洋物種也處於滅絕的邊緣,因為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成為其存在的主要威脅。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百種海洋物種世界各地都屬於瀕危和極度瀕危物種。自然保護聯盟定期確定物種的狀況,考慮到它們滅絕的可能性,從最不關心滅絕。其中一些主要瀕臨滅絕和可識別的海洋物種在這裡被命名。
  •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一半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08年08月06日 01: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巴黎八月五日電(衛中 王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五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世界上近一半的猴子、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 鯊魚的差距能有多大?體型相差100倍,現已瀕臨滅絕
    說到鯊魚,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鯊魚是一種非常兇猛的生物,在海洋中幾乎很少有天敵,在水中幾乎能夠橫行霸道。不過鯊魚當然也有著大小之分,可能有小夥伴疑惑,鯊魚的差距能有多達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看完你就能明白了。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本次更新的名錄中共有16種鰩魚成為瀕危物種。其中,15種鰩魚為極危類別。像「犁頭鰩」的種群數量過去45年下降了80%。
  • 鰩魚:「其實我是被壓扁的鯊魚」
    可是小編最近聽說了一種奇怪的的說法鰩魚其實是被壓扁的鯊魚?那麼為什麼說鰩魚是被壓扁的鯊魚呢?難道它們曾是近親?骨架  它們的骨架都是由軟骨構成的,這種軟骨類似於人類的鼻子和耳朵,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加靈活和強大,方便迅速轉向和追逐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