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滅絕警鐘再度敲響

2020-11-22 中國網



北極氣候變暖,使北極熊的生存受到威脅。

2007年10月4日訊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世界動物日」源自19世紀義大利修道士弗朗西斯的倡議,他長期生活在西西里島上的森林中,熱愛動物並和動物們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關係,他要求村民們在每年的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弗朗西斯為人類與動物建立正常文明的關係做出了榜樣,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不過近年來,「世界動物日」變得越來越沉重,因為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邊緣。在著名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9月公布的200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上,猿、珊瑚、禿鷹、海豚等常見的動物都存在滅絕危險,全球動物物種的滅絕警鐘再度敲響。

本報綜合報導 今年9月份,總部位於瑞士格朗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2007年度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稱目前全球有1.6萬多個生物物種有滅絕危險,其中動物在這份紅色名單中佔據多數,北極熊、河馬、鯊魚、猿、珊瑚、海豚等人們非常熟悉的動物物種都存在滅絕危險。

為全球動物敲響警鐘的,是成立於1948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這個著名的國際自然保護組織定期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是最具權威性的物種評估文件。

這份「紅色名單」顯示,目前全球有41415個物種面臨生存威脅。其中,有16306個物種有滅絕危險,比去年增加了188種。近500年來,全球已有785個已知物種滅絕,另有65個物種通過圈養或人工培育存活。

據估計,人類有記錄的物種約有170萬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特別強調了動物物種的危險性,目前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八分之一的鳥類正面臨生存危險。

北極熊登上「紅色名單」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出,地球變暖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北極熊,隨著極地氣候的變暖,北極結冰的時間越來越晚。在過去50年裡,北極冰層已經消失了40%,沒有足夠的冰,北極熊被困在了陸地上。這對它們意味著饑荒。雖然北極熊能在水裡遊數公裡,但在遊泳途中北極熊不會「打獵」,因為在水裡,它們絕不是海豹的對手。

除了北極熊外,珊瑚也因為全球變暖首度進入今年的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單」。由於受汙染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世界上已經有超過1/4的珊瑚死亡。

河馬數量下滑速度驚人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單」指出,如果任由現在的狀況發展下去,預計北極熊的數量將在幾十年內減少30%。不過,這還不是最嚴峻的形勢,很多物種的種群數量的下滑速度看得人觸目驚心,比如非洲的河馬。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調查數據,僅僅在剛果(金)一個國家,河馬數量已經銳減了95%。目前在剛果(金)境內,只有887隻河馬了。這裡曾是最大的河馬種群的棲息地,但是由於內戰,士兵、狩獵者無節制的亂捕濫殺,非洲大陸上常見的河馬也上了「紅色名單」。

任何物種都處於緊密連接的生物鏈條中,調查顯示,河馬數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了當地湖泊中的魚類減少,因為河馬糞是該湖內魚類的重要養料來源。人類的活動對動植物生存環境的破壞是直接導致生態惡化的結果,同時也極有可能引起當地的經濟危機。

鯊魚愧當「海上霸主」

「海上霸主」鯊魚因魚翅被捕殺,美味的石斑魚也在劫難逃……海洋動物消失的速度觸目驚心。在海洋動物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仔細評估了共547種鯊魚和鰩魚,發現其中20%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原因則是人類的捕撈過度。

由於魚翅(鯊魚的鰭)在東南亞地區備受歡迎,因此「海上霸主」鯊魚免不了被人類捕殺的命運。然而,鯊魚的生育速度遠遠趕不上被捕殺的速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警告,如果這種肆意殺戮再得不到有效制止,「海中霸主」的威猛將只能通過史匹柏的電影來回味了。同樣,一旦鯊魚這個海洋生物鏈中最高端的一環被截去,不難想像,將有成百上千種海洋生物面臨滅頂之災。

跟「海上霸主」相比,「陸上霸主」老虎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由於面臨棲息地減少和森林耕地化的威脅,全球野生虎的數量正持續下降。據估計,目前世界上大約只剩下5000~7000隻虎,其中大多數生活在印度、中國東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蘇門答臘島和印尼的森林中。

也有好消息

「紅色名單」雖警報頻頻,但稍稍使人聊以自慰的是,某些物種還「逆流」而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特別指出,由於保護措施有力,印度禿鷹的數量已有所上升,當地科學家已經建立了人工餵養種群,為放歸野外做好了準備。

另一個好消息則來自歐洲白尾海雕,由於保護力度加大,它已經從「近危」變成了「無危」。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的粉紅鴿子也是在積極的保護措施之下,由「極度瀕危」變成了「瀕危」。模里西斯野生生物基金會報告說,為了避免這種鴿子滅絕,當地政府啟動了一個保護計劃。到今年,用人工養育的辦法,已有350隻粉紅鴿子在野外自由生活。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阿希姆·施泰納說:「生物多樣性損失正在增加,而不是放慢。這種趨勢對生態系統的生產和恢復能力,以及數十億依賴生態系統生活的人類影響是巨大而可怕的。但只要人們有足夠的重視,挽回並不是沒有可能。」(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人類警鐘再次被敲響!加拿大科研團隊預測:北極熊或在2100年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警鐘再次被敲響加拿大科研團隊預測:北極熊或在2100年滅絕眾所周知,動物的生存依賴生態環境,如果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話,那麼該環境下動物種群的生存狀況往往也不會樂觀。作為北極地區典型的物種之一,北極熊的存亡與北極的冰川情況息息相關。而在全球變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的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最終會滅絕嗎?
  •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這種動物開始走向滅絕,為人類敲響警鐘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這種動物開始走向滅絕,為人類敲響警鐘比如說因為全球變暖導致了很多國家的氣溫變得很極端,在前一段時間,澳大利亞發生了罕見的高溫天氣,氣溫一度達到了57度,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 2020年地球面臨巨大危機,瑪雅人的預言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2020年地球面臨巨大危機,瑪雅人的預言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在2012年之前,人類依據瑪雅預言得知,地球歷經四個太陽紀,每一個太陽紀結束地球就會發生一次大毀滅,按照瑪雅曆法,地球時間將在2012年12月22日終結,而作為地球附屬品的人類也會隨著地球的毀滅而消亡。慶幸的是,人類與地球安然的度過了那個惶恐不安的「世界末日」。
  • 白色警鐘已敲響:冰川消融或讓古老病毒重見天日
    ​冰川消融對於整個地球影響重大,目前不斷出現冰川消融白色警鐘!消融原因是什麼?將產生哪些影響?一起來看看!02警鐘敲響:冰川消融或讓古老病毒重見天日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並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讓人類開始重新審視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
  • 虐貓事件頻發,敲響「動物福利」保護警鐘
    近些年來,虐貓事件的事件頻頻發生,動物無辜遭受某些心理扭曲者的毒手,不僅讓人痛心憤怒,更為我們敲響了「動物福利」保護的警鐘。 簡單來說,動物福利不反對動物利用,但反對任何形式的導致動物痛苦的行為和做法,包括態度。那些視流浪動物的生命為草芥、心理扭曲到以虐待動物為樂的行為是嚴重違背了動物福利保護的要求的。
  • 為全世界敲響警鐘,南極冰川融化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
    為全世界敲響警鐘,南極冰川融化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不少人已經明顯感覺到地球上的環境遭到破壞,很多資源日漸枯竭,尤其是汙染嚴重。為全世界敲響警鐘,南極冰川融化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我們都知道,南極洲擁有很大的面積,內部的環境寒冷擁有大量的冰川和冰雪層,如果這些冰川都逐漸融化的話,那麼帶給人類的危險不敢想像,很多地勢較低的國家已經漸漸被海水淹沒。近期科學家在探索南極的時候,竟然發現可怕的一幕,南極融化的同時,竟然還出現了冰凍。
  • 冰川消融,人類環保的警鐘已經敲響!
    地球早已為我們敲響警鐘,南北極的溫度都在不斷升高,其餘地方更是如此了。我國地形呈三級階梯狀,西藏地區地形為高,氣溫也極低,但近幾年來,西藏阿里地區也都已多次發生冰崩事件。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冰川面積已經減少了12442.4平方公裡,佔冰川總面積的20.6%,這說明我國五分之一冰川已消融,幾十年間,我國冰川整體萎縮了12442.4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20.6%。這數據著實令人心驚!
  • 警鐘敲響!廣東高溫和乾旱將成為持「久」戰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廣東將敲響全新的警鐘,因為廣東有兩種天氣情況將會成為持「久」戰,一種情況是不斷發展的乾旱,一種是目前還看不到盡頭的高溫。首先關注一下乾旱。比較棘手的是,短期內廣東沒有大面積的強降雨來襲,因此乾旱的警鐘將持續敲響,同時應對乾旱將成為持「久」戰。廣東還將敲響全新的高溫警鐘,今天在廣東各主要城市中,廣州,韶關,惠州,梅州,汕頭,佛山,肇慶,江門,河源,清遠,雲浮,潮州,中山,揭陽等地將出現35~36度的高溫,另外在一些局部區域可能有38度的高溫來襲。
  • "死亡作文"敲響生命教育警鐘
    "死亡作文"敲響生命教育警鐘 2008年08月04日 14:53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應該說一篇「死亡作文」為我們敲響了生命教育的警鐘。   一直以來,孩子們所接受的生命教育較為薄弱,面對孩子對「生」與「死」的主動探究,大多數家長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認為生死問題不是孩子應該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樣就會給孩子傳遞關於死亡的錯誤信息,使孩子們對死亡缺乏理性的認識。
  • 環保組織為北大西洋露脊鯨數量下降敲響了警鐘
    環保組織為北大西洋露脊鯨數量下降敲響了警鐘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0-29 09:46:07 26日,環保組織為北大西洋露脊鯨數量下降敲響了警鐘。一位律師指出:「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前景將是嚴峻的。」露脊鯨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鯨類之一,具體分為北大西洋露脊鯨、北太平洋露脊鯨和南露脊鯨。在商業捕鯨時代,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銳減。自1972年以來,它一直是美國的保護物種。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部分鰩魚和靈長類動物物種瀕臨滅絕。全世界範圍內估計有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但並未全部列入IUCN的紅色名單。隨著對更多物種的評估,瀕危物種的數量無疑會增加。保護行動未能阻止物種瀕危這次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更新並沒有帶來很多好消息。
  • 納米比亞海岸發現7000多具海豹屍體,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說起海豹,不知道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不是海洋館裡會頂球的動物,其實那個表演雜技的叫海獅,兩者名字聽起來似乎差不多,但是長相就天差地別了,而且地位也不一樣,這個地位區別當然就是海豹更為稀有,然而最近這個受到世界保護的海豹居然發生了一次重大災難。
  • 臺灣文化為蔡英文兩岸政策敲響警鐘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潘罡的評論文章指出,這都因兩岸當前政治僵局,反映在文創產業上,不只意味臺灣少了商機,更嚴重的是臺灣文化發展前景敲響警鐘。評論摘編如下:大陸文化創作指標盛會之一的深圳文博會日前落幕,不論參展廠商與成交額都創歷史新高。
  • 人類警鐘被敲響,北極圈出現史上最高氣溫,部分北極熊已無家可歸
    至於為何北極地區會接連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科學家們目前還無法進行一一的解答,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這些極端高溫天氣並不是一個好現象,或許它也是為人類再次敲響的全球變暖的警鐘。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如果北極的高溫持續,或許有更多的北極熊會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轉而進入到人類的生活圈之中,這或許將成為它們滅絕的開始。
  • 評:「世界最大機械鐘」將停擺 為誰敲響警鐘
    評:「世界最大機械鐘」將停擺 為誰敲響警鐘 這座巨大的機械鐘為誰敲響了警鐘?答案想必不言自明。
  • 超150人傷亡,黎巴嫩大爆炸,敲響化學安全的警鐘
    新聞黎巴嫩大爆炸,敲響化學安全的警鐘黎巴嫩大爆炸令人痛惜,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從2020年新年前夕到現在我們都一直關注著新冠疫情,關注著生物安全,但化學安全其實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起碼應該有所了解。化學品的危險性取決於其物理、化學性質及其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
  • 南極凍土發現「史前生物」,距今有46000年歷史,人類警鐘已敲響
    南極凍土發現「史前生物」,距今已有46000的歷史,人類警鐘已敲響!史前生物的出現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因為它意味著冰川已經開始融化了,冰山下的未知也許就是我們人類的災難,未知病毒的入侵是否也會像這次疫情一樣給我們造成巨大的影響
  • 白鱘還是滅絕了,人類難道對瀕危動物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片面追求工業化速度,從而忽略了環境的保護,導致近些年全球氣溫急劇上升,導致南北極冰川融,大量動物開始死亡。好在,人類發現了問題。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中國也是積極地參與環境保護,特別是前不久上海發布的「垃圾分類」,更是讓全國的民眾深刻意識到環境的保護,是關我們每一個人。
  • 新華時評:「蝸牛獎」對「慢作為」敲響警鐘
    新華社杭州8月14日電題:「蝸牛獎」對「慢作為」敲響警鐘  新華社記者裘立華  最近,浙江省縉雲縣給兩家單位頒發了「蝸牛獎」。這一獎項並非表彰「黃鸝與蝸牛」中那富有遠見、堅韌不拔的「蝸牛」,而是批評兩家單位承建的項目進展滯後,「慢吞吞」與「慢作為」。
  • 湖南益陽「513學生溺水事件」再次敲響安全教育警鐘
    湖南益陽「513學生溺水事件」再次敲響安全教育警鐘 2017-05-18 11:24: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