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豹,不知道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不是海洋館裡會頂球的動物,其實那個表演雜技的叫海獅,兩者名字聽起來似乎差不多,但是長相就天差地別了,而且地位也不一樣,這個地位區別當然就是海豹更為稀有,然而最近這個受到世界保護的海豹居然發生了一次重大災難。
根據環球網報導,上周納米比亞海岸發現7000多具海豹的屍體,給全世界敲響警鐘。據報導描述,這些海豹屍體聚集在沙灘上,場面十分震撼。對此科學家表示其中有很多的是小海豹的屍體,然而小海豹才剛來到這個世界就匆匆離開了,這一消息令人痛心,此外還有很多流產的雌性海豹,母子雙亡也是令人唏噓。對於這些海豹死亡的原因,科學家表示暫時還沒有弄清楚,他們給出猜測稱可能是汙染或者感染導致的,而當時發現的海豹屍體中大多都缺少脂肪,因此還有可能和飢餓有關。
納米比亞一直是海豹的根據地,這裡住著成千上萬的海豹,因此納米比亞一直有著海豹之最的稱號,然而此次的海豹一事帶來了不小的傷害,此外更重要的是給自然帶來了重大創傷。其實除了納米比亞,海豹還活躍在全球各地,包括南北極,其中英國的聖瑪利島同樣是海豹的聚集地,正因為海豹較多,英國將這座島改成了景區以便遊客觀賞,據悉遊客在觀賞時隨手丟棄了大量垃圾,此外還會有很多攝影師慕名而來,只為了給這些海豹拍照,這讓原本安逸生活的海豹受到了打擾,海豹為了表示抗議,居然集體墜崖,這件事讓人們十分震驚,並且引起了不小轟動,海豹墜崖和此次飢餓一樣,都是對人類損壞環境的抗議。
實際上在海洋中,海豹是處在食物鏈中間位置,因為它們以底棲動物為生,而鯊魚又以海豹等哺乳動物為生,因此雖然海豹的活動範圍廣,但是它的天敵同樣遍布海洋各地,然而大自然有一套獨特的生存法則,在這個法則的運轉下,諸如鯊魚這樣的大型海洋生物對海豹的捕食並不會影響生態平衡,但這僅僅是自然平衡下的生老病死,這種死亡對海豹不會給海豹帶來災難,真正的災難一直都是人類帶來的,這其中最為殘忍的是對海豹的捕殺。
而在海豹捕殺這件事上,加拿大漁民一直首當其衝。加拿大政府一直以保護鱈魚為由對海豹肆意濫殺,據悉加拿大每年至少捕殺40萬海豹,40萬已經是這次納米比亞死亡海豹數量的五倍多,如此龐大的數字和猖狂的行為居然沒有法律監管,甚至很多時候漁民的行為是受到政府的指使的,他們不僅搶奪雌海豹手中的小海豹,還將海豹中的脂肪提取出來製成保健品出售,可謂是為了金錢不擇手段,此外,加拿大政府居然還會在政治上對於捕殺海豹一事進行投票支持,實在是慘無人道。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日本對鯨魚的捕殺,同樣,日本每年捕殺的鯨魚數量也是十分龐大,這點從鯨魚的鮮血能夠染紅海岸線就能看出,並且日本政府對捕殺鯨魚一事也是默許的,在世界提倡保護生命保護動物的時候,他們卻為了經濟利益無視自然,必然會遭到自然的反噬。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難越來越多,這是由於人類給自然帶來了巨大損壞,使得自然開始逐漸反饋。然而自然其實一直都是慷慨無私的,只是人類一直貪心想要榨乾自然資源,這才讓自然不得不出手給人類反擊,而這次納米比亞海豹事件就是自然給世界敲響的警鐘,自然在警告我們應當和平相處,對於自然提供的資源我們更應該心懷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