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生物學家宣布: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

2020-12-11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來自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團隊,在對全球近20%的珊瑚礁區域展開調查後,發現鯊魚如今在很多海域中,都已經出現了「功能性滅絕」,而滅絕的原因,則與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和過度捕撈有關。

生活在海洋中的「活化石」

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已經屬於非常古老的生物了,不過事實上,地球生命演化40多億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絕大多數都比恐龍還要古老。

鯊魚就是其中之一,研究發現,最早在4.1億年之前,鯊魚就已經出現在地球的海洋之中,在漫長的時間裡,鯊魚經過了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一直到今天,仍然有300多個種類存活,不過,當人類崛起後,鯊魚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很多鯊魚都喜歡生活在珊瑚礁和海洋底部附近的大陸架周圍,所以,想要研究鯊魚的生存現狀,只需要對全球的珊瑚礁區域進行探測就可以。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團隊基本上摸清了世界上所有的「礁鯊」,最終發現它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什麼是功能性滅絕?

簡單來說,就是在自然條件下,一個物種因為數量銳減,導致沒有辦法進行自然的繁衍生息,所以,因為沒有後代誕生,自然數量也就會越來越少,即使是目前還存在於地球之上,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滅絕了。

大家也可以理解成,如果一個物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那麼它們已經迎來了滅絕的前兆,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多年來,伴隨著人類的活動,很多動物都已經出現「功能性滅絕」,比方說白鱀豚、野生華南虎等等。

如今,絕大多數的物種出現「功能性滅絕」,也都是和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化、棲息地被破壞、食物資源短缺、人類的捕殺等有關。雖然在國際上很久之前就展開了治理和保護,不過,因為地球上的物種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想要挽救它們,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什麼導致鯊魚「功能性滅絕」?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導致鯊魚滅絕的3個原因,分別是: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和過度捕撈,下面,就讓我們一一分析一下。

一,人口密度大

自從人類開啟工業新時代,人類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口數量也迎來了飛速的增長。人口密度過大,就會導致人類對於各類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些資源除了陸地資源,還包括海洋資源。

同時,人口密度大,也導致各類汙染現象越來越嚴重,研究發現,就連兩極地區的海洋中,也有了人類汙染物的身影,這些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都是危險的存在,多年來,因為人類垃圾而死去的動物數不勝數,自然,鯊魚也因為人類對於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而出現了生存危機。

二,治理不善

雖然如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開始對鯊魚展開保護,並且劃分鯊魚保護區,不過並不是所有海域的鯊魚,都被保護起來了。

出於利益的趨勢,和人類本能對於鯊魚的恐懼,導致一些地方對於鯊魚濫捕濫撈,當然,這也與管理不當有關,所以,對於那些治理不善的區域來說,鯊魚的數量自然越來越少。

三,過度捕撈

其實,人口密度大和治理不善,都會導致對鯊魚的過度捕撈,這三個原因其實是互相作用,都是導致鯊魚滅絕的「兇手」。

風靡亞洲的高端食材——魚翅,它就是鯊魚翅,被很多人都看作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所以,即使魚翅的價格一路走高,也會有人高價購買來食用。這就導致人類對於鯊魚的濫捕濫殺從未停止過。

同時,鯊魚雖然在地球上生存了幾億年,不過鯊魚的生長周期是非常緩慢的,很多鯊魚品種都是2年才會繁育一次,而且幼鯊的成活率也非常低。

此外,近年來海洋漁業的大力發展,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錯捕錯撈的情況,這對於鯊魚來說,等於是「魚在水裡遊,禍從水面來」,棲息環境不得安穩,也導致它們的繁殖率越來越低,最終出現了「功能性滅絕」。

人類有辦法挽救鯊魚嗎?研究人員認為,巴哈馬在過去的30年時間裡,禁止捕撈鯊魚的舉措還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值得很多治理不善的國家來學習,下一步,研究人員也準備建立科學的捕魚管理措施,希望可以在保護鯊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7月24日文章《對全球近20%珊瑚礁區域的調查顯示: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

相關焦點

  • 鯊魚出現「功能性滅絕」!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或無法挽救
    地球誕生已經46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地球上也誕生了豐富的生命。而要是說起古老的動物的話,我想一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恐龍了,但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有很多物種在地球上誕生的時間要比恐龍誕生的時間更古老。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人類是幕後黑手
    ,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鯊魚的形象都是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而且它們還會襲擊人類,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未來地球上或許再也沒有鯊魚了,因為它們已經開始出現「功能性滅絕」。
  • 鯊魚在地球上生存了4億多年,成功躲過5次生物大滅絕,憑什麼?
    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46億年的時間了,而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至今也已經走過30多億年的歷史,人類如今雖然是地球上的絕對霸主,但是放眼整個地球的歷史,人類區區百萬年的時間真的是彈指一瞬間的事。
  • 鯊魚躲過多次物種滅絕,如今因為人類,它們將面臨滅絕!
    在地球上進化4億年時間,如今正面臨滅絕,和人類有直接關係!現代版活化石鯊魚作為地球上古老生物之一,被稱之為現代版活化石,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最古老的化石大約在4億年前,也就是說4億年前地球上已經有鯊魚的身影,由此可以看出鯊魚是一種極為強大生物。
  • 被死神遺忘的鯊魚,現400歲,從明朝活到現如今,讓無數人好奇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是古代不少皇帝的心聲,所以他們積極尋找長生不死藥,但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能真的再活500歲,但有條鯊魚卻真的向天借了500年,從明朝活到現在,讓無數人好奇。鯊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從迄今出土的鯊魚牙齒和棘的碎片來看,它的化石出現比恐龍還要早上3億到4億多年,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由於氣候、人類捕殺等原因,一些鯊魚種類已經滅絕。
  • 法媒:全球4年超大規模追蹤 鯊魚在20%暗礁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
    中國小康網7月24日訊 老馬 根據今天發布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一份空前調查,全球暗礁海域的鯊魚數量驚人銳減,在研究的海域中,近20%的地點呈現鯊魚「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ct)。
  • 那些在地球上活了幾億年,挺過多次物種滅絕的生物
    我們都知道,至今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了,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物種大滅絕、2.5—2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和三疊紀物種滅絕以及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物種滅絕。
  • 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2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對全球近20%珊瑚礁區域的調查顯示,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這是自有記錄以來珊瑚礁鯊面臨的最大的一次數量銳減事件。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邁克·海特豪斯和戴米安·查普曼在5年前開始一項名為Global FinPrint的合作研究,旨在以標準化方式調查世界上所有的礁鯊(該物種比漫遊公海的鯊魚更易發現)。在五年的時間裡,該團隊對371個熱帶珊瑚礁群進行了調查,拍攝並分析了超過18000小時的視頻。
  • 活了3.5億年的古生物,逃過3次物種大滅絕,如今卻淪為雞飼料
    筆者-小文很多人都討厭蟲子,認為蟲子是一種極其噁心的生物,話雖如此,蟲子卻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並且難以滅絕的生物,就比如人們討厭的蟑螂就是如此。據調查,當年日本廣島在遭受了原子彈的爆炸之後,城市內還有超過百分之十的蟑螂成功活了下來,可見,「打不死的小強」這個稱號真的不虛。那麼,究竟有沒有一種蟲子成功逃過地球多次物種大滅絕,並且活了數億年之久呢?答案是有的,只不過,這種蟲子現在的下場卻很慘。
  • 一些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
    一項對世界上近20%的珊瑚礁地區的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北京科技日報7月23日電(實習記者龍雲)2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對全球近20%的珊瑚礁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這是有記錄以來珊瑚礁鯊魚數量急劇下降的最大事件。
  • 剛剛,中華穿山甲正式宣布功能性滅絕!只因它可以壯陽?!
    當補腎壯陽被擺上檯面,他們開始張開饕餮大嘴。但這些食客們不知道的是,億萬野生動物動物,將因他們的無知而滅亡。無辜的中華穿山甲,終於功能性滅絕!就在幾天前,中國國家權威機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在其官網上宣布了一則讓很多人都心痛不已的消息——中華穿山甲,竟然已經在大陸功能性滅絕了!
  • 地球上滅絕6500萬年的魚,又重現人間,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依賴地球的環境生存,同時這些生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能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因此地球的食物鏈是固定的,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敵。
  • 地球唯一血液藍色的生物鯊魚,活了4億多年,如今生存現狀如何?
    然而實際上,鱟魚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動物,它的歷史比人類出現的歷史還要早的多,更是比已經滅絕的恐龍還要古老。因為它是由寒武紀時期的三葉蟲進化而來的,距今已有4億多年的歷史。對此,可能有些人會奇怪,在多災多難的地球上,鄧氏魚滅絕了、恐龍滅絕了、巨齒鯊也滅絕了,為什麼這個小小的鱟魚卻歷經4億多年的歷史,依舊在地球上逍遙度日呢?
  • 一份名單顯示,地球上最為獨特的鯊魚和鰩魚正瀕臨滅絕
    倫敦動物學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名單顯示 132 種在生物演化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鯊魚和鰩魚正處在滅絕的邊緣,人類活動是造成這些神奇動物瀕危的原因。2007 年,倫敦動物學會於發起了一項名為「生存邊緣」(EDGE of Existence)的項目,這一項目旨在利用科學的方法識別出地球上「演化最為獨特而又瀕臨滅絕」(Evolutionarily Distinct and Globally Endangered, EDGE)的物種,並推動相關的保護行動。
  • 這個中國特有物種宣布滅絕:活了上億年,卻沒能跨入2020年…
    昨天,#白鱘滅絕#的消息一上熱搜就牽動了上億網友的心。長江白鱘,曾經的「中國淡水之王」、「水中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集萬千矚目於一身。沒想到,還沒來得及跨入2020年,就要說永別了。
  • 地球上活了4億年的無敵生物,核彈炸不死它,頭沒了還能活
    筆者-小文蟑螂是一種「人見人恨」的生物,在人類生存的環境當中,無論是哪一個角落都能看到蟑螂的身影,而人類為了除掉蟑螂這一禍害,也是費盡了心思,無論是殺蟲水、殺蟲藥、蟑螂屋都被用上了,但蟑螂的數量仍然不見得減少。
  • 中華第一鱘,在地球活了1.4億年,野生中華鱘恐10年內滅絕!
    近日,我國水利水電研究院教授黃真理等人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發表最新研究,因長江流域水壩建設原因,近年來沒有監測到中華鱘的自然繁殖以及幼苗,悲觀表示:野生中華鱘恐在未來10年內滅絕。  中華鱘是一種在我國長江出生,大海裡成長的神奇魚類。
  • 白鰭豚:見時是活的,如今竟滅絕
    郭耕前不久讀到一篇名為「我是見過白鱀豚,但如今已無人再有這樣幸運」的文章,作者叫少俠小黃雞,一看就是網名。其實,我用真名實姓告訴大家,我是見過活生生「淇淇」的(那隻唯一在人類飼養下生活長達22年的白鱀豚的名字),豈料,如今滅絕了。啥叫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女神」白暨豚,也已經功能性滅絕
    2020年1月2日,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因為其體型大,味道鮮美,所以被人類大肆捕撈。長江白鱘從未被養殖成功,也沒有留下標本,只有一張紀念郵票證明她曾經來過。2002年最後一隻人工養殖白暨豚死亡,直至今天長江流域仍然沒有再次發現白暨豚。相遇白暨豚,是機遇也是緣分。1980年,水生生物專家劉仁俊接到一個電話,水產收購所竟然捕捉到了一隻活的白暨豚。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白鱘是長江內的獨有物種,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在古代,長江白鱘被稱為「鮪」,最長能夠長到7-8米,重量可達到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