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世界上近20%的珊瑚礁地區的調查顯示
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
北京科技日報7月23日電(實習記者龍雲)2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對全球近20%的珊瑚礁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這是有記錄以來珊瑚礁鯊魚數量急劇下降的最大事件。
五年前,海洋生物學家邁克希斯和佛羅裡達國際大學的德米安查普曼開始了一項名為「全球鰭印」的合作研究,旨在以標準化的方式調查世界上所有的礁鯊(這種鯊魚比在公海上遊蕩的鯊魚更容易找到)。五年來,該團隊調查了371個熱帶珊瑚礁,拍攝並分析了超過18000小時的視頻。這項研究表明,人口密度高、管理不善和過度捕撈導致八個國家水域中的「頂級捕食者」功能性滅絕。
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海洋生物學家艾倫皮克(Allen Pikic)沒有參與該項目,他說:「這個項目是迄今為止對鯊魚數量最全面的研究。」他說,這些發現支持了這樣的結論,即漁業已經導致許多地區的珊瑚礁鯊魚數量嚴重減少。
像其他大型動物一樣,鯊魚容易被過度捕撈,因為它們生長緩慢,幾乎沒有後代。然而,珊瑚礁鯊魚在其他地區也很豐富(如巴哈馬群島、英屬西印度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等)。),這表明人為幹預是有效的。
通常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有鯊魚保護區。巴哈馬禁止捕撈鯊魚的禁令已經實施了30年,這對保持珊瑚礁鯊魚的數量非常有效。另一個有效的措施是規範捕魚行為。除了這些鯊魚保護策略,研究人員的分析表明,科學的漁業管理措施可能在某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在英屬西印度群島,使用針對特定魚類的漁具,而不是長線漁具,可以避免鯊魚被捕獲。
全球指紋項目已經結束,研究人員計劃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來研究鯊魚的生態功能以及它們滅絕後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狀況。目前,這類數據已被用於監測各種鯊魚物種的保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