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

2020-12-03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2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對全球近20%珊瑚礁區域的調查顯示,鯊魚已在部分海域「功能性滅絕」,這是自有記錄以來珊瑚礁鯊面臨的最大的一次數量銳減事件。

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邁克·海特豪斯和戴米安·查普曼在5年前開始一項名為Global FinPrint的合作研究,旨在以標準化方式調查世界上所有的礁鯊(該物種比漫遊公海的鯊魚更易發現)。在五年的時間裡,該團隊對371個熱帶珊瑚礁群進行了調查,拍攝並分析了超過18000小時的視頻。該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和過度捕撈共同導致了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在8個國家的水域「功能性滅絕」。

石溪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艾倫·皮基奇(未參與該項目)表示:「該項目是迄今對鯊魚數量最全面的研究。」他表示,這些發現支持了漁業在許多地區導致珊瑚礁鯊數量嚴重減少的結論。

和其它大型動物一樣,鯊魚很容易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因為它們生長緩慢,後代不多。然而,珊瑚礁鯊在其他一些區域(如巴哈馬、英屬西印度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數量卻很豐富,這表明人為措施幹預有效。

通常這些國家和區域都有鯊魚保護區。巴哈馬禁止捕撈鯊魚政策已實施30年,此舉在保持珊瑚礁鯊種群方面非常有效。另一項有效措施是規範捕魚行為。除了這些鯊魚保護策略外,研究人員分析表明,科學的捕魚管理措施在某些地區可能發揮更大作用。例如,在英屬西印度群島,採用鎖定特定魚類的漁具而非長線漁具會使鯊魚免於被捕撈。

Global FinPrint項目已經結束,研究人員計劃使用收集的數據研究鯊魚的生態作用和它們滅絕後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狀況。目前,該類數據已經用於監測各類鯊魚物種的保護現狀。

相關焦點

  • 一些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
    一項對世界上近20%的珊瑚礁地區的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北京科技日報7月23日電(實習記者龍雲)2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對全球近20%的珊瑚礁地區進行的調查顯示,鯊魚在一些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這是有記錄以來珊瑚礁鯊魚數量急劇下降的最大事件。
  • 法媒:全球4年超大規模追蹤 鯊魚在20%暗礁海域已經功能性滅絕
    中國小康網7月24日訊 老馬 根據今天發布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一份空前調查,全球暗礁海域的鯊魚數量驚人銳減,在研究的海域中,近20%的地點呈現鯊魚「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ct)。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生物學家宣布: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
    ,都已經出現了「功能性滅絕」,而滅絕的原因,則與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和過度捕撈有關。多年來,伴隨著人類的活動,很多動物都已經出現「功能性滅絕」,比方說白鱀豚、野生華南虎等等。如今,絕大多數的物種出現「功能性滅絕」,也都是和地球的氣候環境變化、棲息地被破壞、食物資源短缺、人類的捕殺等有關。雖然在國際上很久之前就展開了治理和保護,不過,因為地球上的物種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想要挽救它們,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人類是幕後黑手
    ,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因為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鯊魚的形象都是海洋中的頂級捕食者,而且它們還會襲擊人類,不過,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卻發現,未來地球上或許再也沒有鯊魚了,因為它們已經開始出現「功能性滅絕」。
  • 鯊魚出現「功能性滅絕」!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或無法挽救
    我們要知道,這幾億年的時間裡,地球肯定發生過不少次生物大滅絕,但到今天為止,鯊魚仍然活在世上,並且種類還有300多種之多,可想而知它們生命力的頑強。它們發現,如今在很多海域中,鯊魚都出現了「功能性滅絕」,而究其原因,無非是與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以及捕撈過度有關。
  • 研究發現:全球20%珊瑚礁中的鯊魚已經功能性滅絕
    根據周三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目前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珊瑚礁中的鯊魚幾乎滅絕。 全球FinPrint組織的這項研究檢查了58個國家和地區的371個珊瑚礁,發現其中約20%的珊瑚礁中的鯊魚已經「功能性滅絕」。
  • 糧農組織:地中海和黑海鯊魚面臨滅絕危險
    在過去兩個世紀中,由於毫無節制的捕撈和獵殺,地中海和黑海中的鯊魚數量急劇下降,現已瀕臨滅絕的邊緣。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糧農組織在3月14日發布的《地中海和黑海的軟骨魚類:狀態、生態和生物報告》中指出,過去200年來,地中海捕撈重量中鯊魚所佔的比例降低了97%以上,如果目前的捕撈狀況持續下去,鯊魚將面臨滅絕的危險。此外,據估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黑海海域鯊魚物種的捕撈量也下降了近一半。
  • 中華穿山甲已「功能性滅絕」?轉發,留住最後的它們!
    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綠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的概念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某一物種已經不能滿足其生態系統中承擔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已難以恢復,甚至難以在自然狀態下維持繁衍。是真的無法挽回了嗎?
  • 鯊魚躲過多次物種滅絕,如今因為人類,它們將面臨滅絕!
    這4億年中地球持續變化,甚至連恐龍也在這個過程中滅絕了,它們成功逃脫了地球上大災難,人類不得不佩服它們,它們和恐龍一樣,在海底中稱霸王,截止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已經有300多種鯊魚仍然存在。
  • 白鱘、達氏鱘 已功能性滅絕
    5月20日西南大學相關人員正在介紹長江珍稀瀕臨滅絕的魚類標本。記者鄭宇攝。  本報訊 (記者 張亦築)「近年來,由於捕撈過多、河流環境變化等原因,使得許多珍稀魚類大幅減少,尤其是白鱘、達氏鱘已經功能性滅絕。」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自然資源保護人士表示,過度捕撈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公海鯊魚物種瀕臨滅絕。 錘頭鯊(Hammerhead)、巨蝠鱝(giant devil ray)以及鼠鯊(porbeagle shark)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制的首份海洋鯊魚64種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之中。鯊魚是很容易遭到滅絕危險的物種,因為它們的成熟期很長、而且繁殖很少。
  • 中華穿山甲爭議:「功能性滅絕」還需慎提|新京報專欄
    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的提出,本身也暗示著,我國本土穿山甲的保護已刻不容緩,但還是需要經過反覆確認,更謹慎、更正式才好。▲中華穿山甲是否功能性滅絕引爭議 專家:還未到滅絕狀態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文 | 冉浩近日,在第二屆金山嶺長城論壇上,穿山甲女孩代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 鯊魚數量極劇下降成"稀罕物" 或早於大熊貓滅絕
    就在中國漁民興奮地清點出售鯨鯊換回的鈔票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佛羅裡達工學院的生物學家兼鯊魚研究專家迪姆西-特理卡斯表示,地球上的鯊魚正以驚人的速度銳減,它們的總體數量看似遠遠超過中國的大熊貓,但它們誰先滅絕還很難說——迪姆西-特理卡斯從小就喜歡鯊魚,上大學時就開始到鯊魚聚集海域做系統的觀察和記錄。在完成有關鯊魚生命周期研究的博士論文後,他已經是世界著名的鯊魚專家了。
  • 今日科技話題:「團聚協同技術」、煤層氣、最強伽馬射線、人類、雙星伴「日」、鯊魚
    經專家鑑定一致認為:該原創成果具顯著技術優點,已達國際領先水平。一直以來,脫硫廢水都是燃煤電廠處理難度最大的廢水之一,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和氯離子,pH值偏酸性、固溶物含量高且具腐蝕性,而最難解決的就是氯離子和腐蝕性問題。除了「水難治」,困擾燃煤電廠的難題還在於「霾難防」。燃煤電廠在生產過程中不僅會排放煙塵、二氧化硫等汙染物,還會排放大量的三氧化硫。
  •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蕪湖江段發現白鰭豚!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蕪湖江段發現白鰭豚!晨報訊 國慶期間,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由來自全國的20名志願者組成的民間科考隊對長江部分江段啟動了科學考察,目的主要是尋找已經被科學家宣布為「功能性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志願者透露,他們在安徽蕪湖江段發現疑似白鰭豚身影。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不排除長江裡殘存少量白鰭豚個體。白鰭豚是我國長江獨有的古老物種,是世界稀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動物,被譽為「長江女神」。
  • 史前文化:地球上最兇猛的7種鯊魚,其中超半數已在史前滅絕!
    導讀:大白鯊,我相信許多看過大白鯊系列4部曲的小夥伴們都印象深刻,它們是現在地球上最兇猛的鯊魚,擁有「噬人鯊」的魔鬼稱號,但是在史前時代,鯊魚家族中的頂尖掠食者體型是現代大白鯊的數倍,它們的兇殘程度……小編挑選了史前加現代的七種鯊魚,下面大家一起欣賞這些冷酷的殺手!
  • 美國一男子撿到巨型鯊魚牙齒化石 已在幾百萬年前滅絕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海灘上,一個男子散步時幸運地撿到了一顆巨齒鯊的牙齒,而這種巨大的史前鯊魚在260萬到36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據悉,這名男子叫Wall,他發現的這顆長約6英寸(15.2釐米)的巨大牙齒,根部呈黑色。
  • 「中華穿山甲區域功能性滅絕」不同於「穿山甲滅絕」
    「中華穿山甲區域功能性滅絕」是一個很嚴謹的概念,首先它是指在特定區域內,即中國大陸某一區域。比如目前中國臺灣地區還有野外種群存在,據報導還有一萬多隻,但這些是不包括在概念範圍之內的。再說區域功能性滅絕應理解為一種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急劇下降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原物種種群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下去的能力。中華穿山甲在森林中主要以白蟻為食,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節生態系統功能發揮著關鍵作用。
  •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引發了大規模的鯊魚滅絕
    恐龍,鳥類和翼龍並不是唯一一種在6600萬年前從地球表面墜落的小行星上滅絕的物種。研究人員發現,鯊魚大量滅絕之後,在白堊紀時期,大部分的海洋食肉動物都滅絕了。當恐龍在陸地上橫行霸道時,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和種類繁多的鯊魚在海洋上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