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鱘、達氏鱘 已功能性滅絕

2020-11-2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5月20日西南大學相關人員正在介紹長江珍稀瀕臨滅絕的魚類標本。記者鄭宇攝。

  本報訊 (記者 張亦築)「近年來,由於捕撈過多、河流環境變化等原因,使得許多珍稀魚類大幅減少,尤其是白鱘、達氏鱘已經功能性滅絕。」5月20日,在位於西南大學的水產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開放日活動中,市民參觀了1000多種魚類標本,其中不少珍稀魚類都處於瀕危狀態。

  「所謂功能性滅絕,就是達到一定年限沒有在大自然中出現過,生存的條件基本不具備了,很難再繁殖起來。像野生白鱘、達氏鱘已經超過10年沒有見到過了。」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師蒲德永稱。此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也已瀕危。

  蒲德永表示,不光是這些珍稀魚類,現在連很多經濟魚類也在逐漸減少。「巖原鯉是長江中特有的一種經濟魚類,以前每年三四月份都能看到很多,市面上售價在40-50元一斤,但現在價格上漲到200-300元一斤,翻了不少,這就是巖原鯉數量銳減的緣故造成的。」

  據了解,僅以前在嘉陵江合川至北碚段的兩個主要產卵場,一年約有五六十尾的江團,現在基本上也沒有了。蒲德永說,修築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可能會導致魚類的產卵場發生變化。由於其本身繁殖能力較低,且產卵條件高,一旦產卵場發生了變化,就會大大地降低其繁殖量。

  蒲德永呼籲人們不僅要保護好珍稀魚類,也要儘量保護好經濟魚類資源。「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是禁漁期,也就是長江、嘉陵江主要經濟魚類重要的繁殖期,這段時間一定要真正做到禁漁,禁止捕撈和江邊垂釣等。」

(來源: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後,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也已「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危起偉1993年在宜昌江段救助一尾白鱘□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墨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從未相遇,聽聞已是永別。」1月2日晚,楚天都市報記者率先採訪危起偉教授,白鱘滅絕的報導被《人民日報》等全網各大媒體轉發,無數網友惋惜不已。
  • 白鱘滅絕、中華鱘長江鱘極危:長江水精靈路在何方
    白鱘資料圖白鱘1993年或已功能性滅絕2019年9月中旬,上海。圍繞長江白鱘等歐亞十幾種鱘魚物種的瀕危評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連開3天會。危起偉和其學生張輝博士參會。此前,IUCN及國外專家曾幾次認為應宣布白鱘滅絕,危起偉一直不同意。
  • 「最後的長江白鱘」目擊者:準備將人工飼養長江鱘放歸到長江
    對於近日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張志英表示他個人更傾向功能性滅絕的說法,即存活的長江白鱘已經無法實現種群的延續。「長江白鱘、中華鱘、長江鱘等大型魚類對於大江大河來說,就像人血液裡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重要的健康指標。」張志英微微頷首輕嘆說,除了這三種大型魚類,長江上遊有上百種特有魚類,至少有十餘種他已經很久沒聽說在野生環境中出現了。
  •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而此前,白鱀豚和長江鰣魚已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千斤臘子萬斤象」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又叫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因為其吻部長狀如鴨嘴,也可俗稱為鴨嘴鱘,也有些白鱘的吻平直如劍,因此也可被稱為「象鼻鱘」。在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
  • 噩耗: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 Qing聽當事人丨不相信白鱘滅絕 長江鱘巡護隊仍在尋找渺茫的線索
    「宣布一個物種滅絕,首先要宣布它功能性滅絕,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連白鱘的功能性滅絕都沒有宣布,怎麼能說白鱘就一定滅絕了呢?」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至今不相信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他認為這是媒體的炒作,「白鱘只是沒有小時候見到的那麼多,很稀少了,也可能是躲起來了」。
  • 長江白鱘滅絕,最後的珍貴視頻曝光
    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第一作者是該所的張輝博士。1月2日晚,楚天都市報記者聯繫到危起偉。
  • 2020年第一個噩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
    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論文原文截圖 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白鱘真的滅絕了?巡護隊未放棄尋找
    「宣布一個物種滅絕,首先要宣布它功能性滅絕,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連白鱘的功能性滅絕都沒有宣布,怎麼能說白鱘就一定滅絕了呢?」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至今不相信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白鱘只是沒有小時候見到的那麼多,很稀少了,也可能是躲起來了。」
  •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 宣布滅絕
    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一個已滅絕的物種—白鱘
    ▲白鱘的親戚美國匙吻鱘在「白鱘滅絕」這條新聞發布時,很多網友都在評論。有的說:「有一個物種滅絕,看到這個標題真難過。唉……」有的說:「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大家都在為這個物種的滅絕悲哀,這條新聞感動了不少人,許多人發誓這輩子一定要保護小動物。 白鱘這個物種的滅絕非常令人失望,有些人從沒有見過白鱘,說了這麼多,難道我知道的是一個滅絕的生物?一個假生物?一個根本沒有機會見到的生物?沒錯,理論上應該是這樣的。白鱘已經被宣告滅絕,能讓它重新回歸大自然的機率太少。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大多數讀者對白鱘並不熟悉,甚至很多人都是在它滅絕的消息傳來後,才第一次聽說了這一物種。首先,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白鱘究竟是一種什麼魚。] ,屬於鱘形目匙吻鱘科白鱘屬。白鱘有洄遊的習性,成年魚類多棲息於長江幹流的中下層,幼魚則出於覓食需要,常在港道、支流、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出沒。近現代以來,由於過度捕撈和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白鱘種群數量一直處於下降趨勢。1993年,白鱘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
    中國於1994年3月18日發行的《鱘》郵票一套四枚,分別為白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達氏鱘(又名長江鱘)、中華鱘(又名王鮪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鰉。它們分別屬於魚綱硬鱗總目的白鱘科和鱘科,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
  • 中國淡水魚之王的滅絕:聽聞已是永別,從此再無白鱘
    1984年,危博士第一次看見長江白鱘,他滿心歡喜地趕去了白鱘的發現地葛洲壩,卻只見到了一尾白鱘的冰冷屍體。 現實並未擊垮他對白鱘的搜尋的信心,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危博士都依然堅持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在長江流域搜尋著。 伴隨著白鱘魚滅絕速度加快,團隊的搜尋難度也越來越高。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危教授向記者展示已滅絕白鱘的生前照片如何定義一個物種的滅絕?IUCN對滅絕的定義,是指沒有合理的理由懷疑一個類群的最後一個個體已死亡,而如果在恰當的時間對一個類群的棲息地做了徹底的考察後未能發現一個個體,即可認定該類群已經滅絕。「如果一個物種已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這個物種壽命的時間期限,期間也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認定該物種滅絕。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的說法,而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也就是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雖然目前有記錄以來捕撈到的最大的白鱘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長江白鱘很有可能會長到這麼巨大。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1984年至1993年間,他救護過4尾被困的白鱘,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長江。危起偉介紹,從物種分類的角度來說,白鱘的價值比中華鱘更大,它是一個科一個屬的唯一一個種,為鱘形目鱘科白鱘屬。鱘形目鱘科此前只存兩個物種,除了白鱘,就是美國匙吻鱘,俗稱鴨嘴鱘。
  • 地理熱點 | 從長江白鱘滅絕看生物多樣性保護
    背景材料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預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白鱀豚、長江鰣魚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目前仍被評為「極危」等級。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十年前,2009年,IUCN對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