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農村,家裡能有一頭毛驢也算是「小康之家」了,毛驢的用途特別廣,能駝能跑還能拉犁。雖然驢和馬都是同類,但是驢比馬好養的多。有句俗語叫做:「驢馬不同槽,貓鼠不同道」,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驢馬不同槽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驢和馬不能同槽飼養,雖然驢馬和騾子長得都差不多,但是這兩種動物的血統不一樣,相比之下,馬要高貴的多。在古代的戰場上,一匹馬甚至比士兵的性命還重要,就算快要餓死了,也不捨得殺馬充飢。
古人常用「千裡馬」來比喻有才華的人,而且馬還是身份的象徵,比如以前人坐的馬車就有很多講究,普通老百姓只能坐一匹馬拉的車,諸侯們可以坐五匹馬拉的車,只有天子才可以坐六匹馬拉的車,用六匹馬拉的車來彰顯天氣至高無上的身份。
因此,普通老百姓家裡是很少有馬匹的,能擁有馬匹的一般都是達官貴人,這也就決定了馬匹的生活水平要比驢高的多。因為馬從小就是在有錢人家吃著精細飼料長大,而且很少有人用馬來耕地,久而久之,長時間養尊處優的馬就比驢嬌貴多了。
驢一般是生活在普通老百姓家裡,由於驢沒有馬跑得快,所以也就上不了戰場,就只能在老百姓家裡像牛一樣幹苦力活,並且吃的飼料也沒有馬吃的好,久而久之,驢和馬這兩種動物在生活習慣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別。
如果把驢和馬同槽餵養的話,往往是驢會越來越胖,馬就會被餓的越來越瘦。其主要原因是高貴的馬受不了驢身上的味道,特別是驢吃過的草料馬就不喜歡吃了。而驢就不一樣了,由於驢長期生活艱苦,不僅不會嫌棄馬身上的味道,就連馬吃剩下的草料,驢也會吃得很香。
其實這就好比一個農村人和城裡人在一起吃飯,往往是城裡人在嫌棄農村人身上髒,吃飯的時候要躲得遠遠的,但是農村人一般是不會嫌棄城裡人的,即便是城裡人身上有味道,農村人也早已習慣了,一般是不會因為一點味道而不吃飯的。
所以「驢馬不同槽」也是指兩個生活環境不一樣的人,就不要強行擠在一起生活了,你若嫌棄那就遠離。但是現實中,人們往往會試圖要改變別人,這又何必呢?只能讓自己像馬一樣越來越瘦。
貓鼠不同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貓和老鼠就不要在一起行走了。自古以來,貓抓老鼠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相傳玉帝在排十二生肖的時候,貓就讓老鼠早上叫它一下,老鼠答應了卻沒有叫貓,結果老鼠搶了第一名,貓卻睡過頭了,連生肖都沒有排上,於是貓很生氣,就與老鼠成了天敵。
「貓鼠不同道」這句話也是告訴人們,道不同,不相為謀。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兩個人原則不同,觀點不同,什麼想法都不一樣,也沒有共同語言,那就不要在一起了,也不要試圖改變別人,離開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