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這是怎麼回事?馬還挺倔強的
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在交朋友的時候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偏好,不同性格的人交到的朋友也不一樣。而動物和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有飼養過動物的經歷的話,那麼你就知道什麼動物能放在一起養,什麼動物不能放在一起養。
以前在農村,馬和驢是比較常見的動物,由於它們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都可作為交通工具、可運輸重物等,所以很多人喜歡將他們養在一起,不過通過一段時間後,人們發現了馬和驢有著不一樣的改變,就如這句俗語中所說的: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
按照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若是把馬和驢放在一起養的話,那麼過了一段時間後,馬會變得越來越消瘦,而驢卻沒有任何變化,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在於馬和驢的脾氣不一樣,驢生性暴躁,而馬生性溫順,它們兩個放在一起餵養的話,那麼馬就屬於弱勢群體,經常受到驢的欺負。
當主人拿出食物給它們吃的時候,正常都是驢先吃,等到吃完後,才能輪到馬。若是主人給的食物較少,那麼馬就只能餓肚子了,長期下來,馬就會越來越消瘦,而驢吃好喝好,完全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第二個原因是馬有潔癖,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馬經常在河邊洗澡,它們的身上也大多數都很乾淨,除了保持自身乾淨之外,馬對於食物也是有潔癖的。
由於驢身上有味道,所以若是將馬和驢放在一起餵養的話,那麼馬是打從內心的嫌棄驢的。馬會堅決不碰被驢吃過的有異味的草料。
可是就像我們剛才說的第一個原因一樣,驢比馬強勢,所以一有草料,肯定是驢先享用,那麼難免會沾染上驢身上的異味,而馬這種動物真的是挺倔強的,就算餓著肚子,它們也不吃別人吃過的、吃剩的食物。長久下去,肯定會消瘦的。
其實有潔癖是一件好事,至少說明這個人愛乾淨,但是我們要學會控制,當你在過集體生活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比較不愛乾淨的人,我們不能對其投去嫌棄的眼神,若對方沒有影響到自己,我們也不必去說一些傷害感情的話。
另外在食物方面,很多中國人沒有養成公筷的習慣,特別是在群體聚餐中。我們經常說病從口入,若是沒有注重食物的衛生,那麼確實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健康問題。但是長期處於集體生活中的你,不能像馬一樣選擇不吃,我們可以試著引導大家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因為這不僅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