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獨舟鬥笠,獨釣寒江雪。意義簡單:冬天時節,層巒疊嶂的小鳥不見蹤影,路上誰也看不見;只有老人孤零零地在寒風中垂釣,形單影隻。
這位詩人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深冬時節,逸趣橫生。今天的小雪,說明氣溫將繼續降下來,人們要做好自己的保暖工作,避免因天氣變化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句話說「雪打頭,瘦馬不瘦牛」,意思很簡單:如果在小雪節氣前後下雪,那麼馬就會變瘦,牛就不會瘦了。相信大家對這一點都很困惑,同樣的,牛和馬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一,離2021年還有一個月。步入臘月,意味著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即將來臨。時值三九小寒,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氣溫變化,引起身體不適。老年人特別要注意保暖,老年人體質較差,寒冷天氣最容易生病。
農民諺語:「臘月頭雪,瘦馬不瘦牛」意思很簡單:臘月初下雪,家馬就會瘦,而牛就不會瘦。古時候,人們以牛馬作為重要的生活工具,用來生產農業,代表生產力,用來日常旅行,用來運輸。兩人地位不同,雪中送炭,得到的待遇也各不相同。
冬季寒冷,牲畜飼料不足,牛馬飼料供應緊張。面臨飼料供應緊張的局面,家畜的飼料將得到保障,馬的飼料將減少。冬天結束後,牛能保持冬體重,能立即投入生產,馬的體重會下降,耐力不如冬體重,在冬體重之前,無法遠行。同為家畜,冬天對待卻是天經地義,根本原因是定位不同。
瘦馬不瘦牛。
古時候,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們出行的快捷工具;牛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工具和生產力。所以,在當時,馬匹和牛群都是重要的家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飼養它們。
聯結上之前的俗語,瘦馬不瘦牛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人們普遍認為小雪節氣,冬天就會很冷,冬天冷的可能性很大,人們要準備好過冬的物資;第二,寒冷的冬天很少飼料,因為馬和牛的位置不同,人們只能選擇給牛吃飽飼料,馬的飼料量也就少了。除此之外,冷冬天氣豐收的可能性很大,人們因忙著做農事而不能出去,牛群使用牛群的可能性也很大,這就是為什麼重牛不重馬。
換個角度來看,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雪紛飛的臘月頭,說明冬天寒冷,是冷的冬天,不然冰雪早就消融了,萱草冒頭,柳枝搖擺。寒冷的冬天有利於農業生產:一是由於病蟲害在土壤中會被凍傷,不會在春天影響作物的生長;二是由於積雪覆蓋了作物,形成了避免凍害的天然保溫層;三是由於發生了春旱,冰雪融化,減少了春旱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寒冷的冬天預示著莊稼的豐收,莊稼收穫後,牛的作用更大,自然要多吃牛的飼料。
農民諺語:「大雪紛飛的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對古人生產經驗的總結,放在現代社會中並不太合適,所以要辯證對待。以肉製品為主的牛馬不再是生產工具,現代機械代替了牛馬原來的工作。這說明: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淘汰,否則就會被社會拋棄,不知為什麼。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花姐妹看世界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