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瘦馬不瘦牛,這句話背後有什麼含義嗎?

2021-01-13 花姐妹看世界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獨舟鬥笠,獨釣寒江雪。意義簡單:冬天時節,層巒疊嶂的小鳥不見蹤影,路上誰也看不見;只有老人孤零零地在寒風中垂釣,形單影隻。

這位詩人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深冬時節,逸趣橫生。今天的小雪,說明氣溫將繼續降下來,人們要做好自己的保暖工作,避免因天氣變化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句話說「雪打頭,瘦馬不瘦牛」,意思很簡單:如果在小雪節氣前後下雪,那麼馬就會變瘦,牛就不會瘦了。相信大家對這一點都很困惑,同樣的,牛和馬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今天是農曆臘月初一,離2021年還有一個月。步入臘月,意味著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即將來臨。時值三九小寒,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暖,避免氣溫變化,引起身體不適。老年人特別要注意保暖,老年人體質較差,寒冷天氣最容易生病。

農民諺語:「臘月頭雪,瘦馬不瘦牛」意思很簡單:臘月初下雪,家馬就會瘦,而牛就不會瘦。古時候,人們以牛馬作為重要的生活工具,用來生產農業,代表生產力,用來日常旅行,用來運輸。兩人地位不同,雪中送炭,得到的待遇也各不相同。

冬季寒冷,牲畜飼料不足,牛馬飼料供應緊張。面臨飼料供應緊張的局面,家畜的飼料將得到保障,馬的飼料將減少。冬天結束後,牛能保持冬體重,能立即投入生產,馬的體重會下降,耐力不如冬體重,在冬體重之前,無法遠行。同為家畜,冬天對待卻是天經地義,根本原因是定位不同。

瘦馬不瘦牛。

古時候,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們出行的快捷工具;牛是人們從事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工具和生產力。所以,在當時,馬匹和牛群都是重要的家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飼養它們。

聯結上之前的俗語,瘦馬不瘦牛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人們普遍認為小雪節氣,冬天就會很冷,冬天冷的可能性很大,人們要準備好過冬的物資;第二,寒冷的冬天很少飼料,因為馬和牛的位置不同,人們只能選擇給牛吃飽飼料,馬的飼料量也就少了。除此之外,冷冬天氣豐收的可能性很大,人們因忙著做農事而不能出去,牛群使用牛群的可能性也很大,這就是為什麼重牛不重馬。

換個角度來看,也是可以理解的。大雪紛飛的臘月頭,說明冬天寒冷,是冷的冬天,不然冰雪早就消融了,萱草冒頭,柳枝搖擺。寒冷的冬天有利於農業生產:一是由於病蟲害在土壤中會被凍傷,不會在春天影響作物的生長;二是由於積雪覆蓋了作物,形成了避免凍害的天然保溫層;三是由於發生了春旱,冰雪融化,減少了春旱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寒冷的冬天預示著莊稼的豐收,莊稼收穫後,牛的作用更大,自然要多吃牛的飼料。

農民諺語:「大雪紛飛的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對古人生產經驗的總結,放在現代社會中並不太合適,所以要辯證對待。以肉製品為主的牛馬不再是生產工具,現代機械代替了牛馬原來的工作。這說明: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淘汰,否則就會被社會拋棄,不知為什麼。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花姐妹看世界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農村飼養技巧:「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飼養技巧:「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農村有著不同的文化,也有著不同的文化底蘊,對於經常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來講,對於農村的一些習俗和文化根本就不陌生,而且已經見慣不慣了,但是對於外來人口而言,他們根本就不懂農村的一些文化,反而對農村只有一個主觀的認識,做出的評判也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理解。
  •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這是怎麼回事?馬還挺倔強的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這是怎麼回事?馬還挺倔強的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在交朋友的時候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偏好,不同性格的人交到的朋友也不一樣。而動物和人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有飼養過動物的經歷的話,那麼你就知道什麼動物能放在一起養,什麼動物不能放在一起養。以前在農村,馬和驢是比較常見的動物,由於它們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都可作為交通工具、可運輸重物等,所以很多人喜歡將他們養在一起,不過通過一段時間後,人們發現了馬和驢有著不一樣的改變,就如這句俗語中所說的: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
  •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在農村,我們可以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老話,但是這些老話我們都不怎麼聽過,書本上也不曾看見過,所以很多年輕人便說這些老話都是人們隨口瞎編的。但事實上,這些老話是有依據的,它們和出自名人之口的諺語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個是出自名人之口,在書中有所記載,另一個是平民百姓總結出來的,只被人們口口相傳著。但是這些老話都蘊含著先輩們的大智慧,是祖先根據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對後人們的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性。
  • 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唐代詩人杜甫有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意思簡單:往年臘八,冰天雪地,距溫度回升有段時間。今年臘八,冰融雪消,山野中萱草冒出嫩芽,柳條在微風中搖曳。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
  • 農民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這話到底有什麼含義
    農民老話「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這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在農村,流傳著很多很多的老話,「家有一寶不如,家有一老」,還有,「再窮不耕丈人田」,等等一些有著一定道理的老話,這些老話都是農村老一輩人根據很多年的生活經驗得出來的,都是有一定道理,而且還通俗易懂,大多都很容易上口,隨口一說都能說出來,但是,真的只是在農村流傳的這些老話,由於地域的局限,讓這些老話才能夠在農村流傳許久,讓後人理解的更多。
  • 古人講「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這樣嗎?老祖宗教你生存門道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這樣嗎?都是四個蹄子一個頭,外形相似,為什麼二者卻不能和諧共存呢?關乎習性,更關乎「道理」。關於「養驢」養驢,成本極低。低到什麼程度呢?馬不需要,它僅僅通過味道,就可以補全自己身體的所有元素。所以,野馬群中很少會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帶有甜味的飼料是馬的最愛,若是草料中有酸性的味道,馬便會拒絕進食。與驢相比,馬的性情更加溫順,甚至願意為了主人改變自己的習性。因為馬的兩眼間的視線重疊部分只有三十度,故而馬對背後毫無判斷力,基本不會後退。
  • 農村老話「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知道嗎?
    農村老話「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知道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5000多年的文化傳奇。流傳下來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俗話,老話。在農村有一句老話「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1.不喝卯時酒卯時是早上的五點到七點,這個時間段正是人們起床的時間,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說明早上的時間是多麼的寶貴的。
  • 農村老話「有馬年多種田」是什麼意思?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河北石家莊晉州農村的容姐,在我們這裡有一句老話叫「牛馬年多種田」,說到這句老話,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的,叫做「防備雞猴鬧二年」。那為什麼牛馬年就多種田呢?為什麼還要防備雞猴鬧二年呢?牛馬年多種田在容姐這裡,到了牛馬年的時候,很多老年人都會說「牛馬年多種田」。容姐也曾問過他們,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告訴我,說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牛都是用來耕田的,或者是用來拉東西的。馬也是用來拉東西的。還有奶牛,「吃得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給人們做貢獻。容姐是70後,在我小的時候,還是在生產隊的,那時我老爸在隊裡餵牲口,也就是牛馬和驢,再有騾子。
  • 老話: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說法?有什麼特殊含義?
    老話: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說法?有什麼特殊含義?「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俗語,而俗語則是由老一輩人口耳相傳形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俗語在歷史的長流中逐漸消失了,而那些保留下來的俗語則是我們今天珍貴的財富。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地」,背後的深刻含義你知道嗎?
    俗語一直是中國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老話,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漸漸地俗語滲透新時代中,就像我們小時候的爺爺奶奶講的老話一樣,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起老一輩常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呢?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堪稱人生哲理
    而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農村俗語的真正含義,它背後又蘊藏了怎樣的玄機?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光從字面解釋,就是我可以幫助你一時,幫助你著急的時刻,但是不會一直幫助你,更不會因為你窮而去幫助你。其實這只是非常淺層的意思,其背後蘊藏著很大的人生哲理,待我細細與你分享。
  • 老話說「欺山不欺水,填河莫填溝」什麼意思?老話到底是何含義?
    比如下面這幾句俗語,你們聽過哪些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這句俗語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如果前門沒有點燈的話,那火院自然就比較昏暗了。在過去,農村裡都沒有點燈的,所使用的就是煤油燈,而這種燈所照射的範圍有限。不過,其所引申出來的意思,才是值得年輕人所學習的。
  • 農村老話「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有什麼科學道理?
    農村這句話可不是指飲用標準的,千萬不要理解成為井水不如河水乾淨,河水不如雨水乾淨來著,這句話並不是講哪些水才可以拿來飲用的,而是指是是哪些水拿來澆地最好。農村老話「井水不如河水,河水不如雨水」,有什麼科學道理?
  • 農村俗話說人有幾個二十歲,牛有幾顆四六齒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假如問人最美好的年齡是什麼時候,很多人都會說是二十來歲,因為這個時候人身體和精氣神都是壯的時候,思想也逐漸成熟,對事物的考慮也開始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所以,古往今來,農村不少說這方面的老話和俗話,像是這句「人有幾個二十歲,牛有幾顆四六齒」就屬於這方面。
  • 農村老話:「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此話有何蘊意?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相信在小時候經常能聽到老一輩的人給自己講一些有趣的道理或是簡短的俗語,其中記憶比較深刻的便是那些押韻通俗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的形式簡單,含義也比較容易理解,對後輩人的生活也有很好的教導作用,一些俗語的道理至今也是仍然適用的。
  • 農村老話「三個兒子有個傻,三個女兒有個俏」,到底有什麼說法?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三個兒子有個傻,三個女兒有個俏」,到底有什麼說法?在農村有不少的俗語和老話,這都是老一輩的農村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俗語有從人的外貌說未來的,也有說婚姻的,還有很多農村的禮數,等等一些老話。
  •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老話俗語,很多人都很喜歡,這些老話不僅能教導各種民間的風俗,還能教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關於金錢觀的諺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那這句老話究竟又是什麼意思呢?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農村老話「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是指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所說的「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指的是什麼意思?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叫:「三個蚊子一盤菜」。從這一怪中說明一個道理,雲南人有好吃蟲子的習慣。如果你是雲南人,或者是到過雲南的外省的朋友,蜂蛹這種美食應該都不陌生,甚至都嘗過蜂蛹的美味。我們這裡可以吃的蜂有很多種,但一些主要吃蛹,一些主要是吃蜜。象我們這裡常見的大黑蜂,葫蘆蜂,土夾子,草蜂,長腳杆蜂吃的都是蜂蛹。而蜜蜂,蒼蠅蜂,小酸蜂吃的是蜜。
  • 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在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聽到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不同方面的意思。